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来源: 2017-12-31 23:28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研究美的本质难在什么地方呢?困难主要不再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对个别事物作审美判断或经验描述),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和其他事物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

·对美的本质的科学解决有赖于科学的世界观产生。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克罗齐)

1、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本身”,美的理式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柏拉图这样的观点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将人们意识中的概念绝对化、实体化。

2、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

a、趣味判断和利害关系、概念无关。美是不涉及概念利害的纯形式。

b、美虽然是合目的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的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美作为合目的的性的形式,不存在于现实对象的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审美判断者的心境和快不快的情感之中。

c、康的人为我i这种快不快的情感虽然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性。人与人之间有着先验的“共通感”。

3、黑格尔:

1a、“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b、理念不是与客观事物想对立,抽象的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而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理念和感性的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c、美的理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亘古不变的。

(2)意义:

a、首先,体现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外部表现和感性形式不过是理性的显现,根源仍在理性。

b、其次,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形式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只有理念内容在感性形式上显现出来才能成为美。

c、再次,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理念的感兴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

4、克罗齐: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荷迦兹、博克、狄德罗)

1、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实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和安排”。

2、荷伽兹:肯定美的客观现实基础。但形而上学,过于机械。

3、博克: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

4、狄德罗: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

(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和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