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医知识:邪正盛衰与阴阳失调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尽管临床疾病表现复杂多变,各个疾病与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这也是病机理论研究的第一层内容。
邪正盛衰是指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具有抗病能力的正气在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发生的盛衰。邪气侵犯人体后,一方面对机体正气进行损伤,同时正气也对邪气产生抗御和袪除的作用。邪正双方不断斗争的过程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决定着病证的虚实变化。正气旺盛邪气则消退,邪气亢盛则损伤正气,在整个邪正的消长变化中,形成了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是以邪气亢盛为主,正气也未衰。临床常见的实证有壯热、狂躁、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舌苔厚腻等表现。虚是以正气虚损为主。临床常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脉虚无力等表现。虚实变化主要包括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转化、真实假虚、真虚假实几种。
健康人机体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的状态。而阴阳失调则是指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阴阳偏胜、偏衰、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属“邪气盛则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是指阳邪侵犯人体可导致机体阳偏胜,出现一系列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这是一种阳盛阴未虚的实热证。“阴胜则寒”是指阴邪偏盛,机体出现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的病理变化,这是一种阴胜阳未虚的实寒证。阴阳偏衰属“精气夺则虚”。阳偏衰即阳虚,体内阳气虚损,温煦功能减退,出现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阴偏衰即阴虚,体内阴气不足,凉润、抑制等功能减退,机体虚性亢奋,表现为阴气不足,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阴阳互损即阴损可以累积到阳,阳损也可以累积到阴。阴阳格局包括阴胜格阳和阳胜格阴。阴盛格阳是指体内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为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是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为真热假寒证。阴阳亡失是指机体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亡阴和亡阳。亡阴是指体内阴液大量脱失,多表现为喘渴烦躁、汗出如油、脉疾数无力的危重证候。亡阳是指体内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多表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
历年考试多侧重于阴盛格拒和阴阳亡失,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属于哪个。这类题的做题技巧为抓关键的辨证要点即可。判断阴阳格拒:阴盛格阳辨证要点为四肢厥冷,身热反恶寒,脉微欲绝,属于真寒假热(证为寒症为热);阳盛格阴的辨证要点为壯热、面红、气粗烦躁又见四肢厥冷,属于真热假寒(证为热症为寒)。判断阴阳亡失:亡阳的辨证要点为阳都脱失只剩下阴,机体表现寒象,汗为冷汗淋漓;亡阴的辨证要点为阴都脱失只剩下阳,机体表现热象,汗为热汗,汗出如油。
【例】以下属于亡阳证的表现的是:
A.汗出如油 B.脉疾燥
C.冷汗淋漓 D.狂躁不安
E.口干咽燥
【答案】C。解析:亡阳临床多见大汗淋漓(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踡卧、神疲、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亡阴临床多见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热而黏)欲脱的危重证候。
【例】患者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但身热(欲盖被)口渴,辨证为: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阳胜则热 D.阴胜则寒
E.阴虚致热
【答案】A。解析:阴盛格阳是指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寒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由于排斥阳气于外,可在原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等寒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之象,故称为真寒假热证。
【例】症见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为:
A.阳盛 B.阴盛 C.阴虚 D.阳虚
E.亡阴
【答案】A。解析: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元九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一般的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变。常见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等症。阳气亢盛,必然消灼津液和阴气。所以说“阳胜则阴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