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一章.设计与艺术设计

来源: 2017-05-25 21:04
 第一章.设计与艺术设计
一.设计与设计史
设计:
首先,设计是一种行为,一种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行为。这种创造性的行为 是人类所独有的。
其次,设计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伴随着“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 而产生的,它是人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生存方式,是设想、构思、规划、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建立方案。
设计学:
以人类设计行为的纵向发展历史和横向理论研究为对象,通过对设计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设计规律不断验证、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的理论指导,是对设计实践活动的研究和理性思考。
设计学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设计史:
设计学包括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和设计教育。
设计史就是关于人类的设计行为的历史。
二 艺术与设计及艺术设计
艺术与设计
真正的“艺术设计”是自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
在此之前,“设计”与“生产”是一体的,作为“生产者”同时也是产品的“设计者”。
而此时的艺术也只是指“大艺术”或“纯艺术”,即绘画艺术。
艺术设计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设计”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
这一分离并未使“设计”与“艺术”完全脱离,相反艺术更多的融入、参与到设计生产中。很多富有艺术感又易于使用的产品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三 学习艺术设计史
目的:
我们学习艺术设计史是为了“提出具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的理论指导”,而我们学习艺术设计史就是为了能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设计行为。
学习方法:
了解每一种设计风格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背景原因和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章 早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设计
从1760年工业革命发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人类社会由传统手工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设计主流也开始由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现代工业艺术设计的转变。
时代与社会的巨变,触发了艺术设计的根本性变革,但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波折的震荡的转变过程。
一、时代
1、1760—1850年是第一阶段,艺术设计的发展裹足不前,不知所措,陷入危机。
2、1850—1914年,是第二阶段,这是一个试图挽救危机,重振艺术设计的发展的新阶段。
二、新古典主义
由于机械化大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加上工业革命初期的机器生产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等产业,因而传统的手工业设计在18世纪后期还一直维持着暂时的繁荣。
这一时期主要的设计风格是“新古典主义”。
1、概念:新古典主义是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19世纪前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情趣的艺术设计风格。
2、法国新古典主义家具设计: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设计大致经过了两个时期:“路易十六风格”;“帝政风格”
3、英国的新古典主义家具设计:英国的新古典主义多效法古希腊,追求一种宁静、典雅、和谐的特色。
4、德、奥的新古典主义家具设计:其设计既无英国式的纤细,也无法国式的豪华,注重简朴实用的造型,合理而牢固的结构,简单而舒适的形式
三、威奇武德与陶瓷设计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家具设计上,还波及了陶瓷设计,以威奇武德为代表的英国炻器正代表了之一时期陶瓷设计的新风格与新动向。
威奇武德是英国18世纪下半叶杰出的陶瓷设计师和工商业家,他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孕育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节 早期功能主义的探索
1820-1850年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相继在欧洲各主要国家初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传统手工艺设计形成了巨大冲击,在这一冲击下形成的艺术设计的危机终于爆露出来。
一、艺术设计的危机
1、危机的形成:手工艺设计日益萎缩;工厂缺乏具有艺术素养的设计者;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下降。
2、混乱与粗糙的工业品设计:1851年,伦敦举办了“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在集中展现工业革命的巨大威力的同时,也全面暴露了产品设计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盲目复古、风格芜杂和堆砌装饰、华而不实。
二、早期的功能主义
就在种种浮夸、庸俗的装饰风格席卷欧洲之时,一批设计家、工程师正在默默探索将新技术、新工艺带入日常生活,给人们提供便利、经济、实用、舒适的方法。
早期的功能主义主要存在三种形式:
1、在传统的手工业领域,一种新颖、实用、体现工业特色与需求的设计风格有所发展。
2、在工业生产领域,一批默默无闻的发明家、工程师、设计师也在探索着功能主义。他们反对复古反对因循守旧的装饰,主张用新技术、新知识来创造更合理、舒适、便捷、有效的生活方式。
3、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与学者,积极投身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为工厂设计图样并运用机器大批量生产,他们是最早的职业设计师,也是早期功能主义的先驱。
第三章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背景
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到机械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手工业衰落。
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相分离,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面对科技进步、工业化大生产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产品设计低劣的状况,19世纪上半叶一批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开始探索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设计方法。
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又称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领域所出现的危机,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设计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激起强烈反响。
兴起
英国在工业革命发展上走在前面,同时在平面印刷和设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伊始,英国出现了重要的促进因素,即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连续的一系列设计展览,提供了一个了解优良设计和高雅设计品的机会。
风格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
在装饰上,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装饰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推崇自然风格、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推崇自然主义的装饰纹样。
先驱
亨利·柯尔(1808~1882)
柯尔最早提出了“艺术制造”的概念,提倡将美术贯彻于机械的生产。1849年他创办了《设计杂志》明确提出“设计有着双重性,首先,所设计的东西应严格满足其使用性,第二才是美化或装饰这种实用性。但是,许多人已经将这第二种含义与设计的完整意义相等同,这样,装饰就与实用相脱离,甚至背道而驰。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设计与生产过程的分离。”
普金(1812~1851)
普金的设计理论是:设计应适于其材料、设计者的技巧在于结构的具体化、每一时代应有基于其生活形态的风格形式等观点。对于后世的设计者是极具启发性的。
约翰·拉斯金(1819~1900)
拉斯金继承了普金的基本思想,但他的理论更加的完善和系统。
他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的设计灵感。他主张设计要符合使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
另一方面,拉斯金还反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反对在设计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
威廉·莫里斯(1834~1896)
莫里斯被后人尊为“现代艺术设计之父”。
在设计理论上莫里斯主张:1.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家与工匠的合作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 2.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
对于机器和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推崇,成了莫里斯有关艺术理论的两大弱点。
莫里斯与一些工厂合作设计了许多壁纸与花布。在纹饰设计上他坚持:崇尚中古哥特式风格;坚持师法自然;注重设计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他设计的纹样取材于野草、飞禽走兽,源自自然又不简单模仿自然。
构图讲究统一、合理、严谨、秩序的章法,在对纹样做大胆的简化、规则化与图案化的同时,又注意保留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多样性和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莫里斯的装帧设计有意摒弃了文艺复兴以来盛行的正统罗马体,而复兴了久已废弃的哥特式粗黑字体。同时,他还设计了古风色彩的大写花饰字母、边饰。
虽然莫里斯的字体设计过于古雅而不利辨识,装饰又过于沉重华丽而不利于普及。但他对书籍装帧中艺术性与个性的关注,还是深深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众多平面设计师。
莫里斯公司出品的家具虽然不是莫里斯本人设计,但是风格始终于莫里斯的主张保持一致。
这些家具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堂皇而精美的豪华风格,专门适合上层社会中的艺术收藏家以及具有文化品位的上层人士。另一种是形式简洁、造型厚重、风格朴实无华的实用风格。
莫里斯的追随者
阿瑟·马克默多(1851~1942)
1882年,他以莫里斯公司的运行模式为范本,创设了“世纪行会”。这是一个由艺术家、设计师与工匠组成的主要从事日用品设计和生产的组织,其宗旨就在与打破艺术与手工艺的界限。
查尔斯·沃塞
他的设计更加简朴大方,不尚古风,而主张关注现实,体现当代生活的需要与特色;不喜欢过度的雕琢与过于细枝末节的处理,而强调造型的结实、合理、轻巧和简练。
查尔斯·阿什比
六 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的影响及其在设计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新思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和实践创作奠定了设计的基本要素的组成。一些思想仍然影响着现代的设计。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的根源,而以手工作坊代替机械批量生产,这无疑是滞后的。设计应当是综合因素的设计,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与“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束缚不无关系。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走出了现代设计的第一步。
第四章 英国唯美主义与美国新艺术运动
英国唯美主义设计
正当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全面兴起之际,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种装饰设计风格也正处在酝酿之际,这就是唯美主义设计。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兴起了一场名为“美学运动”的组织松散的文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审美不涉及功利、道德,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从理论上看,唯美主义主张设计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而忽视使用环境与预期功能的要求。
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的快乐主义的批评;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应该善于感受美的对象,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二是莫里斯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莫里斯认为,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艺术化的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比德和莫里斯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画家与装饰家詹姆斯·惠勒斯,家具与建筑设计师托马斯·杰基尔、戈德文、塔尔波特以及书籍装帧设计师比亚兹等人
唯美主义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拉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能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缘起于一种盎格鲁-萨克森的思源和风情,但具有了新大陆视野的美国艺术家毫不犹豫地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风格。比如,印第安因素在美国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美国的艺术家们一方面在作品中表达出了强烈的美国式的爱国热情,刻意追求一种新大陆新兴强国的自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也积极追寻自己独立的个人特性。其个性都十分充足。
一般认为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兴起于陶瓷行业,盛行于1890—1915年间。
乔治·奥尔是其中最具独创精神的陶瓷艺术家。他最拿手的技法是旋制出胎壁极薄的陶坯,然后用挤压、拧绞、折叠等方法制作出标新立异的造型。
威廉·格鲁比是与奥尔齐名的一位陶艺家,工艺技法上集成了文艺复兴及伊斯兰时期釉陶制作的经验,造型则受到中国、日本及英国陶瓷风格的影响,尤其偏爱使用简化处理的植物型曲线造型。
美国的新艺术运动主要盛行期在1890~1915年间,古斯塔夫·斯迪克是美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公认的领袖。
他所设计的家具虽然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影响,但造型更加简洁、厚重、朴素、使用,多用橡木材料和棱角分明的直线结构,具有美国实用主义的鲜明特色。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在西部的杰出代表是加利福尼亚的设计师格林兄弟。查尔斯·格林与亨利·格林早年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为了使建筑内外保持一致,他们喜欢亲自设计建筑室内的家具与陈设。因为这些设计很受欢迎,所以兄弟二人后来干脆开设了专门的家具公司,自产自销兼具哥特式、日本式风格的设计。
赖特在家具设计中,喜欢将英国手工艺风格、日本艺术的影响以及建筑性元素巧妙地进行糅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着力表现材料特性与结构特点的理性而协调的风格。
第五章 新艺术运动
一 新艺术运动概述
1.概念
新艺术运动是指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1880年到1910年、跨度近30年,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的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被许多批评家和欣赏者看作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
2.风格特点
新艺术运动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留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极力主张采用自然主题的装饰,开创了从自然形势、流畅的线型花纹和植物形态中进行提炼的过程。
在技术上,新艺术运动的设计者们不反对工业化,其理想是尽可能为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设计。
3.背景
在社会经济方面:各国致力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激烈的竞争需要新的艺术设计与之相适应。
在社会思想方面:19世纪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对自然生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的神奇秀美与工业装饰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然的动植物成为艺术创作的主题。
在艺术思想方面:新艺术运动受到当时的美学理论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非常大。当时的“唯美主义”思潮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以及17、18世纪的巴洛克和罗可可风格都在新艺术运动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实践上采用的装饰及自然主义风格等,不适合机器生产而只能用手工制作,因此价格昂贵,依然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设计艺术。设计改革仅仅流于形式,而不能从设计的本质上进行改革,是一种“凋萎沉醉”的新艺术运动。
二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1.特点
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比利时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受到过国内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艺术家把理想主义、功能主义和设计革新结合起来,提出了“人民的艺术”和“为人民大众设计”的口号,具有极其进步的设计革新精神。
2.凡·德·威尔德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设计思想具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倾向。
亨利·凡·德·威尔德虽然是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一改从拉斯金和莫里斯那里延续下来的对机器大批量生产的反感,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
凡·德·威尔德的设计思想具有两面性:一种是热烈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家个性化的设计;另一方面是简洁、清晰和功能主义的,体现在他的设计的基本结构上和他的著作中。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具有功能主义和理性设计思想,又有奔放的新艺术运动思想两种鲜明的体现。
3.维克多·霍塔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富代表性的人物。
霍塔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喜用葡萄藤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
三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1.特点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受到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所采用的动植物纹样大都是弯曲而流畅的线条,具有鲜明的新艺术风格特色。
2.设计团体
法国新艺术运动以首都巴黎和南锡为中心。在巴黎和南锡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
3.朱尔斯·谢列特
1866年,他把英国的彩色石板技法运用到广告印刷上,风靡一时,他本人因此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
其作品具有高度的娱乐性,又不失艺术品位。作品具有大众化的特征,自然、清新、流畅。
四 德国青年风格
1896年,德国艺术批评家朱利梅·耶·格拉弗在柏林创办《青年》周刊,成为德国青年风格的发源地。
其设计特点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19世纪末的十年间,设计风格受英国新艺术运动、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影响较大,设计充满幻想、神秘和哥特风格。后期是在20时机初期,主要受凡·德·威尔德影响,初步具有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五 维也纳分离派
1.特点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被称为“分离派”。1897年霍夫曼、莫瑟、奥布里奇创立了分离派,宣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2.约瑟夫·霍夫曼
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力图把传统艺术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设计风格外型简洁,装饰精致,产品造型采用简单的几何形,较少装饰,力求审美与功能相统一。61
六 英国的新艺术运动
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是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
麦金托什的设计受到拉斯金和日本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装饰上强调直线条,体现自然植物垂直向上的生命力。强调几何造型,纵横的线条和细致优雅的曲线相结合,摆脱创痛,常用黑色,设计稳重典雅。
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是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
麦金托什的设计受到拉斯金和日本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装饰上强调直线条,体现自然植物垂直向上的生命力。强调几何造型,纵横的线条和细致优雅的曲线相结合,摆脱创痛,常用黑色,设计稳重典雅。
七 北欧四国的新艺术运动
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四国地处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四国的设计在立足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具有国际影响的“斯堪的挪威亚设计”风格。其设计体现出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
八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伊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曾经被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帝国占领。基督教艺术与伊斯兰教艺术相互交流,在传统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特殊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六章     装饰艺术运动
一、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继新艺术运动之后的一场风格特殊的国际性设计运动,它发轫于法国巴黎,并很快席卷了欧美的许多国家。
其设计主要集中于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的设计上,如家具、纺织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装饰雕塑、绘画、平面设计、首饰以及建筑等。
二、风格特征
在法国,艺术家情绪化地以恣意丰富的情感、色彩和娱乐性表现出装饰派艺术的风格。欧洲其他地区,以及稍晚的美国的艺术家们则从实用和节约的观念出发,以更知性的方式来诠释这种风格。
装饰艺术提倡机械美学,趋于简洁的几何形态设计。较之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更具有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特征。
A、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特别重视在设计中运用红色、蓝色、黄色等原色和金属色彩。
B 、采用简单的几何外型,直线和对称的抽象构成形式。
C、舞台艺术特点。俄国芭蕾舞团的舞台和服装,法国服饰,美国爵士乐的前卫和时尚。
D、汽车设计的体现。汽车作为20世纪文明的象征,在设计形式和思想上都对装饰艺术运动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E 、原始装饰的灵感来源。来自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的原始艺术的影响。
F 、埃及等古代装饰风的实践性。埃及图坦卡蒙墓出土器物的装饰特点是继日本风格后对欧洲设计又一次重要的外来影响。
三、产生背景
A、思想背景:20世纪初期,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敏感地意识到新时代的必然性,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与标准化,也不回避新材料与新技术(如钢铁和玻璃)。他们认识到应该以一种更加简洁的方法、运用现代物质材料,来进行装饰艺术设计,以满足机器生产的要求。
B 、社会背景: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仍然是法国乃至欧洲上流社会的乐园,当时的装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设计师们较多地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赞助,使得他们能够利用昂贵的材料,设计出富有异国情调的装饰风格,以刺激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艺术家、设计师们也积极的利用这种赞助和心理需求,把他们所倡导的装饰艺术风格展示于社会,从而构建了装饰艺术运动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
C 、艺术背景:装饰艺术运动从传统的艺术、设计中吸取设计创作的灵感,并且受到当时前卫艺术思潮的鼓舞,也为装饰艺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初,来自非洲和南美的土著原始艺术表现出来的自由、奔放、质朴的生命力, 给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以强烈的创作灵感。
四、作用及影响
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款式新颖、高雅、色彩鲜艳夺目,很快发展为国际性的设计运动。它承认工业化,又由于强调装饰化,与现代主义存在区别。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
但是,装饰艺术仍是传统的设计运动,服务对象仍是社会上层。普及的原因是其折衷风格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很大程度上只是设计界的探索,很难形成统一、流行的风格。
五、法国的装饰艺术
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中心和发源地,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展,“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
1、法国装饰艺术的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
法国装饰艺术风格最集中体现在家具设计,此时期家具和室内设计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一种受当时俄国芭蕾舞团的舞台、服装设计影响,注重东方的、怪异的艺术设计形式。
一种受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思想影响,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特色的新形势。
室内设计则创造出一种特殊风格,选用名贵的木材、鲜艳的丝绸,强调豪华与夸张,强调舒适感。
2、陶瓷设计:
陶瓷设计受中东和远东古典陶器设计影响,主要以人物几何图案为装饰。特别是中国陶瓷的造型、工艺手法和单纯的釉彩风格对法国的陶瓷设计影响极大。重要的陶瓷设计家有米尔·德科和埃米尔·里诺伯,他们作品造型单纯、典雅,受中国影响很大。装饰性陶瓷的主产地是西维尔和里莫日的工厂。
3、漆器设计:
装饰艺术运动对东方的迷恋引发了对漆器的模仿和发展。在漆器设计上受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影响较大。比较突出的漆器工艺设计师是让·杜南,他的漆器屏风和室内壁板采用华贵的色彩,以抽象的几何形态作漆器装饰,在漆器上用蛋壳镶嵌装饰是其学习东方漆器的成果。
5、金属品和人物装饰品:
20年代法国的金属制品受埃及和东方风格影响,但中期后开始转向简单、明快的风格。代表有普弗卡特。
人物雕塑的金属装饰品是法国装饰艺术风格中一个重要类别。多数是女性舞蹈形象,主要用于室内装饰,注重不同材料肌理对比效果,格外豪华绚丽,正是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 代表有齐巴鲁斯等。
6、平面设计
 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突出的。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大量采用曲折线、几何块面等构成画面,色彩明亮,线条转折有力,具有强烈的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特点。
六、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还基本沉溺于对17世纪传统风格的借鉴,几乎不受新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直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工业化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影响之下,英国设计才开始变革。新材料的使用、大众化是英国装饰艺术风格的显著特征,特别在包装和平面设计上,此倾向在法国和美国都很少见。
1、建筑与室内设计:
英国建筑和室内设计采用简单强烈的色彩和金属色作为装饰,与富于想象的装饰动机结合。最主要的成果表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代表有波特兰广场上的英国广播公司大厦,采用标准现代主义的玻璃幕墙结构,又具有明显装饰艺术特征,是兼具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代表。胡佛工厂大楼则把装饰艺术与流线型运动合为一体,又具有俄国芭蕾舞团、埃及等设计风格,是罕见的。
2、装饰艺术品与实用品:
二三十年代英国的装饰艺术品极为奢华,阿斯柏雷公司的银器,沃林等公司的豪华家具都带有装饰艺术特征,风格往往趋向简单的几何造型,此类型的陶瓷被称为“皇家茉莉式”。
30年代英国进入装饰艺术的高潮,这时期比较重要的有三位女陶瓷设计师:克拉里斯·克里夫,她的陶瓷往往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图案比较抽象,有时用装饰化的人物等装饰。
苏茜·库柏,她的陶瓷设计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善于运用鲜艳、悦目的色彩和花卉、几何图案作装饰;她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将陶瓷设计运用于机械化大生产中。
●夏洛特·里德从事餐具设计,风格也体现了装饰艺术的动机。陶瓷工厂维奇伍德30年代也生产过一批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陶瓷(穆雷),造型简单明快,釉色淡雅,几何与人物图案严谨,对当时影响很大。
五、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其势头超过了法国、英国。
1、背景
首先,美国在一战时期经济迅速增长,给装饰艺术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其次,二三十年代美国大众艺术如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相当繁荣,特别是好莱坞电影艺术影响到了全 界,这为装饰艺术发展营造了一个文化环境。
再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加之都市的繁荣,都给艺术家、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经济支柱,而且容易接受新的文艺思潮和现代工业 文明。
2 、建筑
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中较突出的是建筑设计。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建筑设计,影响力较大的是由威廉姆斯·范·艾伦设计的克莱斯勒大厦,被看作是装饰艺术风格在摩天大楼上的完美体现。该大厦采用钢结构设计,抛弃繁复的装饰,大量使用重复、对比手法,简单的装饰具有象征意义。室内墙壁镶嵌大理石、灯具,即可照明,又作为室内装饰,豪华而气派。
第七章     早期功能主义
早期功能主义理论及设计
路易斯·沙利文(1856~1924)
1896年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了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形式追随功能”,成为现代主义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
沙利文在1896年发表的《从艺术观点看待高层市政建筑》一文中,批评了一些建筑师解决新任务时不善于摆脱旧风格和旧方法,认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芝加哥学派
1871年一场大火将芝加哥2/3的房屋烧毁,重建工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建造更多的房屋,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建筑师们逐渐形成了趋向简洁的风格,形成了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
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那里诞生。
赖特是第二代芝加哥学派中最富盛名的人物。
赖特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有机整体的概念,即将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为一体,并使建筑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与整体相协调,形成一种适于现代性的艺术表现。
赖特是美国现代建筑和现代设计中最具个人特色的大师。他的设计生涯从188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59年去世,跨越72年之久,是世界上少有的有如此长的工作时间的设计家。其风格也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从自然主义、草原风格、有机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变化。
阿尔道夫·卢斯(1873~1933)
奥地利建筑师卢斯以广为人知的《装饰与罪恶》一文成为欧洲设计文化中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先驱之一。
该论文被认为是一篇反传统、反折衷主义的檄文,引起了极大地震动。其观点认为装饰表现了文化的堕落,现代的文明社会应以无装饰的形式来表现。
新建筑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最早产生在建筑领域。
1、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如何处理现代建筑结构与形式的关系?
2、如何改变传统设计为少数人服务的设计立场,将设计的重心转移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针对这两个问题,设计师们努力地进行探索,在建筑材料的使用,装饰和建筑理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新建筑运动。
特点:
1、新建筑运动从第一天开始坚持为大众服务的基本立场,为了使新的建筑能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设计师们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突破,用水泥、玻璃、钢材等工业建筑材料取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建筑师们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建大量预制件现场进行组装的方式。
2、根据“功能主义”装饰即罪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新的建筑取消了装饰,建筑外形主要采用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多是以黑白为主的工业化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形成了理性而冷漠的建筑形式。
●建筑领域的革命逐渐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播设计等;这场运动成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先声,而该运动中出现的设计大师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举足轻重的先驱人物
沃尔特·格洛佩斯
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大师,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设计思想和现代主义设计艺术教育实践影响了几代设计大师。
格洛佩斯明确表示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观点。他提出建筑应该首先考虑的服务对象是大众,所以设计要采用非常经济的方法降低成本。
米斯·凡·德·罗
米斯·凡·德·罗提出了“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功能绝对第一”和“少即是多”等理论。
在设计理论上其中“少即是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现代主义的至理名言。“少”是针对当时建筑界中仍然流行的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多”即是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形式简洁、效果丰富的建筑,并且实现了最大的使用空间。
无论从建筑理论还是建筑实践角度看 ,米斯对现代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少即是多”的理念一响了几代设计师,成为现代设计的至理名言,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勒·柯布西耶
20世纪法国著名建筑师和设计艺术理论家,“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在现代建筑,现代设计及城市规划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著名论点。指出住宅与机械都是寻求功能的结果,都是适应需要的、有用的、客观的和经济的,因而应用工业生产的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方式营造建筑,这就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机械美学思想。
城市规划思想是柯布西耶的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其核心内容是功能性和多元化双方面的结合。
第八章   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等欧洲国家,最早产生于建筑领域,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想、设计理念,体现出鲜明的革新性、民主性、大众性、主观性和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等特征;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功能主义设计,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思想。
德国工业同盟
1 成立:
德国工业同盟又称“德意志制造联盟”,成立于1907年10月6日,在穆德休斯、彼得·贝伦斯以及凡·德·威德的发起组织下,德国一批关心现代设计的艺术家、建筑师、工程师、设计师、银行家、政治家等组成的半官方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在各界推广工业设计的思想和成果,共同推广“工业产品的优质化”。
2 宗旨:
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强调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
3 分裂:
1914年科隆年会,穆德修斯与凡德·威尔德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标准化”的重大争论,“工业同盟”很快分成两派:一派以穆德修斯为首,认为设计核心是为大工业服务,因此必须形式服从功能,必须以标准化为核心,艺术家的个人设计应服从于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努力降低成本等要求,生产至上,成本降低才能服务于大众。
另一派以威尔德为首,认为艺术家二人的创造应该是至上的,不能屈服于任何标准化和批量化的目的。
4 影响:
工业同盟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它是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它的设计艺术思想直接一响了一大批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占主要地位的设计师。在它的影响下,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成立制造联盟。德国工业同盟不仅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发源地,对世界工业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工业设计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彼得·贝伦斯
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他的功能主义倾向和明显的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方式,都表明他朝着现代主义方向发展。1907年,他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一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先后来到贝伦斯门下学习工作,培养出了20世纪杰出的设计大师沃尔特·格洛佩斯、米斯、柯布西耶等。
贝伦斯的事业跨过了“青年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直线构成现代主义及新古典主义四个阶段。AEG的现代工业设计只是贝伦斯设计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1910年间建筑、理论家的先驱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格罗比乌斯等,都在柏林贝伦斯的办公室一起工作过,所以他更重要的意义是影响和教育了一批新人,这一批人成为现代主义的工业设计之父,是第一代成熟的工业设计师与现代建筑设计师。
荷兰风格派(1918-1928)
1 成立:
1918年,在杜斯伯格的组织下,一批画家、设计家、建筑师组织起来成立的一个松散的集体,他们通过在荷兰莱顿城创办的《风格》杂志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因此被称为风格派。
2 成员:
画家、设计家西奥·凡·杜斯伯格,画家彼得·蒙德里安,设计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建筑设计师乌德、罗伯特·凡·德·霍夫等人。
3 设计风格:
      坚决反对写实再现的绘画和设计方式,坚持抽象原则,将简单的几何形作为造型基础,用这些几何结构形成结构组合,同时每个结构单位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试性。
4 影响:
荷兰风格派的独特造型语言和美学思想对现代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特有的作用。作为“经典现代主义”的主要基础之一,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格派重新受到设计界的关注。
风格派成员的探索除了具有美学意义外,还有一定的社会涵义:坚持艺术、建筑、设计艺术的社会功效;认为普遍化与特殊化、集体与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结构与构件);坚信设计具有改变未来,改变个人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俄国构成主义
1 概念:   
俄国构成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在艺术上也称为“至上主义”或“结构主义”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在俄国的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2 发展过程:
1914年十月革命成功,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这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轰轰烈烈的革命使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他们期望能够为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内外干涉的困境中,大批艺术家利用各种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宣传画、层出不穷。
1918-1921年,俄国“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列宁政府对艺术创作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和审查,列宁希望能够在混乱之中形成新的为无产阶级政权的艺术形式。各种艺术团体开始大量涌现。
1921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鼓励与西方联系,这时俄国的构成主义探索才开始为西方所知道。俄国的一批构成主义设计家到西方旅行和交流,把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带到了国外,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对德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2年,包豪斯学院在杜塞尔多夫市举办国际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研讨大会,有两位世界最重要的构成主义大师——俄国的李西斯基和荷兰风格派的杜斯伯格前来参加,他们带来了对于纯粹形势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构成主义观念。
1929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全面控制政权,俄国的构成主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在继续实验进行,但是越来越受到公开的歧视,虽然他们依然可以存在,但是项目很少,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按照当时俄国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俄国向西伯利亚的发展要求,转移到新的城市规划设计上去了。俄国后期的构成主义基本集中在城市规划上。
3 特点:
俄国构成主义赞美工业文明的成果,尤其对机械的结构方式感兴趣,主张将“结构”作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用功能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取代艺术地再现性。这一观点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出了抽象化、几何化的特点之外,还常常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显示了苏联当时的革命激情和艺术为无产阶级和新政府服务的思想。
4 影响:
对包豪斯的影响,使格罗佩斯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向,抛弃了无病呻吟的表现主义艺术方向,转向理性主义,提出“不要教堂,只要机器”的口号。它的基础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受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
包豪斯的成立
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成立的学院,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它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艺术设计的新探索与实验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两方面都产生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影响。
格洛佩斯与《包豪斯宣言》
格洛佩斯从1919年创建学院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到1927年离校,把包豪斯从空洞观念建构为坚实的设计教育重地,使其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交汇中心与现代建筑的发源地。
格洛佩斯生于1883年,其家庭具有艺术与建筑两方面的传统。1907-1910年间,格洛佩斯在彼得·贝伦斯设计事务所工作,开始了他的现代设计生涯。贝伦斯帮助他形成了物质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成为他在包豪斯活动的基础。
1914年格洛佩斯接替威尔德担任魏玛工艺学校校长,曾阐述建立新型设计学校的想法:“艺术家必须学习如何去直接参与大规模生产,而工业家也必须认清如何去接受艺术家及艺术家所能产生的价值。”
格洛佩斯反对把设计学院和美术学院混为一谈,设想成立一所与工业制造关系紧密的学校,“创造一个能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力最有力的方法—机械的环境。”
1919年初,格洛佩斯的理想得以实现。魏玛实用艺术学校和魏玛造型艺术学校合并成为包豪斯学校,格洛佩斯被任命为校长。
1919年4月1日,包豪斯正式开学。由格洛佩斯拟定的《包豪斯宣言》发表。
在宣言中,格洛佩斯实际上提出了学校的两个目标: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为艺术家的层次。
在宣言的目标下,格洛佩斯对教学体系改革的中心,在于利用手工艺的方法为基础,通过艺术训练,使学生对视觉的敏感性达到理性水平,即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见解。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存在的14年中三次迁校:
魏玛包豪斯(1919-1925)
德绍包豪斯(1925-1932)
柏林包豪斯(1932-1933)
包豪斯历任三届校长:
沃尔特·格洛佩斯(1919-1927)
汉斯·迈耶(1927-1930)
密斯·凡德罗(1931-1933)
在包豪斯14年办学历程中,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师。包豪斯的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包豪斯的三任校长也行成了三个不同寻常的发展阶段,即格洛佩斯的理想主义与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
建校初期,格洛佩斯把学校视为设计文化学校,学校兼有两种原型:中世纪师徒授受的建筑行会和大学模式。学校早期是将手工艺传统和先锋派艺术相结合。
1921年风格派杜斯伯格到魏玛讲学,受其影响包豪斯学生醉心于纯形式探求,教学理念向理性主义过渡。1923年开始采用接近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强调为大工业生产的设计。
迈耶1927年接任校长后,立即改变了包豪斯的方向,指责教师“艺术唯意志论”和“过分唯美主义”。
迈耶摒弃以审美知觉为基础的一切形式主义方法,而代之以从产品的功能和结构相互关系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规律。
迈耶还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下的包豪斯教育开始走向政治化,教育积极与社会效益联系。
迈耶时期是包豪斯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是迈耶奠定了将艺术设计理解为不同于艺术的特殊设计活动的基础。
米斯1930年任包豪斯校长。他最大限度地压缩教学大纲中抽象的人文主义课程,而把教学集中在职业的艺术问题上。
米斯主张以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创造产品的形式,把产品形式看做为建筑空间结构的延伸。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
包豪斯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对现代设计教育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包豪斯的学制包括三个层次:
半年制预科教育,进行基础课程训练;
3年制设计及工艺教育,在各类工厂(金工工场、木工工场、陶瓷工厂、玻璃工场、雕塑工场、编织工厂、壁画工场、舞台美术工场等)实习;
2年制建筑教育,学习结构、技术及进行实习,相当于研究生阶段。
格洛佩斯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工艺、技术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此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体制,即由担任艺术形式教育和担任工艺技术教育的导师共同组成教师队伍。担任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等部分教学工作的教员称“形式导师”;担任材料技术、手工艺部分教学工作的导师称“工作室导师”或“工作室师傅”。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课程”。
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们,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了同时代的课程内容,以抽象的形、色、材料分析和形式构成等方面,为现代艺术设计及视觉艺术构建起了“与自然所平行”的表现体系与方法。
约翰内斯·伊顿
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任导师,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人。
在伊顿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一是强调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了解。
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现的敏感性。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设计艺术
阿尔伯斯
1928年阿尔伯斯成为包豪斯预科的第三任负责人。
阿尔伯斯同样具有理性思维的教学倾向,但比纳吉更具实践性,十分强调学生认识材料及工艺特性,掌握经济地利用材料和简化工艺流程的方法,重点放在加工方式不为人知的那些材料上。
伊顿同时也是最早开设现代色彩系统教学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色彩是理性的,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够揭示色彩的本来面貌,学生必须了解色彩的科学构成,然后才可以试验色彩的自由表现。
莫霍利·纳吉(1895-1946)
接替伊顿成为包豪斯第二任预科基础课程主持人。
纳吉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技法、材料、平面与立体形式关系的内容,以及色彩的基本科学原理。他努力的方向是要学生从个人的艺术表现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科学地对新技术和新媒介的了解和把握上。
纳吉的课程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纳吉是构成主义者,课程中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纳吉通过建筑分解练习,培养学生理解空间造型关系以及认识空间结构的本质。
纳吉的具体课程有:悬体练习、体积练习、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结构练习、肌理与质感练习、铁丝与木材的质感练习、设计绘画基础等。
阿尔伯斯还最先采用了发掘纸张的应用潜力与表现能力以引导设计手段的课题。
他的课题具体内容有:组合练习、纸造型、纸切割练习、铁皮造型练习、铁丝构成练习、错觉练习、玻璃造型练习等。
设计教育界把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成功经验归纳为三点,加以推广:
为各自独立的门类—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基础,并纳入与设计活动有关的统一范畴中;
把当时欧洲现代艺术的方法与经验系统地吸收到教学课程中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艺术个性,并以对视觉形式语言的独特发现作为重点。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与抽象绘画的开拓者康定斯基,在很长的时期内也是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
克利的课程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对点、线、面形态都赋予心理与象征内容。
康定斯基的教学是通过“分析绘画”、“对色彩、形体的理论研究”,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如研究色彩的“温度”与形式的变化关系,从而掌握色彩对人的心里影响等。
包豪斯的课程,在德绍时期已经比较明确地形成为几个类型:
必修基础课程;
辅助基础课程;
工艺技术基础课程(如金属工艺、木工工艺、家具工艺、陶瓷工艺等);
专门课题(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展览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
理论课(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等);
与建筑有关的专门工程课程。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
包豪斯建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同时,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包豪斯把以观念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原则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设计手法及风格的试验,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起源。
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工作流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图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
同时包豪斯还建立设计教育和企业界、工商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联系,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
布鲁尔(Marcel Breuer 1902-1981)
受荷兰风格派设计家里特维尔德影响,作品具有明显的立体主义雕塑特征。1925年,布鲁尔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件钢管家具,开创了钢管和皮革/纺织品结合的样式,设计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轻巧优雅且结构简洁。接着他又设计了一系列椅子、桌子、茶几等,这些设计几乎使钢管家具成为现代家具的同义词。
布兰德
布兰德1924年设计的茶壶,采用几何形式,用银以人工锻制而成,带有明显的手工艺特色。
1926年,她设计的台灯造型简洁优美且功能效果好,并由莱比锡一家工厂批量生产。
纳吉
纳吉创作了大量的绘画和平面作品,均是抽象风格,他相信简单结构的力量,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
纳吉还对字体设计做了大胆的实验,他认为现代的印刷造型必须顺应最新的印刷机械,以做到明了、简洁、精确。
拜耶(Herbert Bayer)
拜耶的设计主要集中于字体设计,他认为字体设计的装饰线是多余的累赘,风格倾向于非常简洁的字体,创造了无饰线体、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新字体系列,成为包豪斯字体的一个特征。而他的版面设计明显受到风格派老师纳吉的影响。
丝特尔策尔
设计大量构成风格的编制挂毯。
施勒莫尔
施勒莫尔进行舞台美术设计,1923年包豪斯周期间上演的《三组芭蕾》是其代表作,他还为3个舞蹈家的12个舞蹈节目设计了18套金属雕塑似的服装。1924年为滑稽剧《间隙或场地中的哑剧》作设计。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培养出来的杰出设计师把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它的精神、观念与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因而它对现代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受到了批评。
大多认为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构成,导致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这说明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因而所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
另外,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又如包豪斯积极倡导的为普通大众的设计,正由于其设计美学的抽象与深奥,实际曲高和寡,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阶层欣赏。
美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正当欧洲各国进行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探索与试验时,美国设计界则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开始了以为企业服务为中心的艺术设计运动。美国的设计运动从初始阶段就沾染上了实用主义的商业色彩。
在美国激烈的商业市场上实际所遵循的设计原则就是“形式追随市场”。
欧洲的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造成了轰轰烈烈的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从而使得美国的产品与艺术和设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发展的迅速和成熟。
美国现代设计的时代背景
美国的商业市场上,高投资、大批量生产和大众消费这三位一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模式,并成为20世纪初美国消费类产品生产厂家的共同准则。
一战结束后,美国战时工业迅速转向消费品工业的生产,使消费品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一方面,企业家尽量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以达到创造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为促进销售,产品设计、商标、广告、企业形象、包装等种种促销手段也开始被广泛采用。
20世纪20年代,市场的时尚意识逐渐兴起。许多生产方法,如钢板冲压成型技术从汽车生产转到了家用品生产中,不少企业同时生产两类产品。随着冲压技术的改进,不少家用品从铁框架结构演变成了无节点的整体式外壳,这使设计特征出现了广泛的变化。
样式主义设计
美国汽车工业似乎为两个相互矛盾的需要所困扰,一方面,对于廉价的追求需要采用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新奇的追求又要求很快地改变型号以保持消费者的兴趣。
正是这种双重要求孕育了所谓的“样式主义”。即经常性地改变汽车的外部风格以强调外观美感,产生了走马灯式的“新”型号,而技术零件的生产则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流线型设计风格
消费主义与技术发展促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流线型”风格的产生与流行。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描述表现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在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被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是十分典型的美国式现代主义表现形式。
被视为流线型运动重要开端的是1933-1934年,设计师富勒设计出全流线型的“迪玛西安车”。
美国艺术设计的职业化
美国对于世界设计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将艺术设计职业化,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设计变成一种独立职业的国家。
1937年,罗维在世界博览会中展示了一个他称之为“工业设计师工作室”的样品间,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正式地提了出来。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设计开始被认为是工商业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现代化批量生产的劳动分工中一种重要的专业要素。
美国设计师的目的是做设计生意,讲究商业色彩突出的实用性,并且他们都设计了数量惊人的产品、包装、广告、企业形象,正是通过他们的工作,设计终于成为市场促销、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美国市场、美国企业界所接受。
西奈尔(Joseph Sinel 1889-1975)
1919年,西奈尔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成为最早的职业设计师之一。
厄尔(Harley Earl 1893-1969)
厄尔于1925年任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与“外形设计部”主任。他的工作很见成效,使公司的销售量超过了福特。
提格(Walter Darwin Teaque)
1927年,提格受柯达公司委托设计照相机的包装。1928年他成功设计出大众型的新式照相机“柯达·名利牌”。1936年,他设计出最早的便携式“班腾”相机,功能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型体,为现代35毫米相机提供了原型与发展基础。
罗维(Raymond Loewy 1893-1986)
罗维是美国最重要与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被认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
1929年,他受委托为企业家格斯纳特重新设计复印机,他采用全面简化外形的方法,把一个原来张牙舞爪的机器改变为一个整体感强、形式现代及功能良好的机器,且十分方便批量生产。
罗维在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
他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
他不仅仅工业设计感兴趣,对人的视觉敏感性与和谐性也有深刻的认识和追求,许多设计非常具有人情味,使他成为当时少有的既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情感色彩的设计家之一。
德莱佛斯(Henry Dreyfess)
德莱佛斯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最主要的设计师。
德莱佛斯还发展了人体工程学的数据系统,1961年出版了他的著作《人体度量》。
诺曼·贝·盖茨(Norman Bei Geddes 1893-1958)
盖茨于1927年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他为此规定了从事设计时应遵守的秩序和原则:
确定产品的功能;
了解生产厂家的设备和生产手段;
将设计计划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与专家协商;
了解、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
对同类产品做周密的市场调查。
在这些设计程序中,体现出许多现代工业设计的原则。
欧洲各国及日本的现代艺术设计
德国的现代设计
•60年代中期,德国现代设计得到了全面恢复与发展,并仍然保持其理性观念特征,强调逻辑关系和秩序化与体系化,发展出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设计风格。
●德国设计界的一些精英分子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重新建立包豪斯式的试验中心,把设计作为一种为国为民的学科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把结果传授给下一代的设计。在这种努力下,1947年,于战争中被解散的德意志制造联盟重新成立,1951年成立了工业设计理事会,1953年开设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乌尔姆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存在于1953年-1967年,由包豪斯毕业生、瑞士画家、建筑师Max Bill创立并任第一任院长。
•●因其强调从技术方面培养设计师与其对系统设计的推崇,乌尔姆造型学院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致力于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设计探索,并发展出高效率、次序化极强的系统设计。
•●乌尔姆学院中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设计观念一直到现在依然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院最大的成就,在于它完全把现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在艺术、技术之间的摇摆立场完全地、坚决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面来培养设计人员。它导致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
•德国现代设计上的另外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发展了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比较具有关联性和系统化,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它的使用首先在于创造一个基本模数单位,形成有简便的可组合的基本形态,然后在这个单位基础上反复发展并形成完整的系统。
•同时期,以布劳恩为代表设计的德国产品,其造型直截了当地反映出产品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特征,都具有均衡、精练和无装饰的特点,色彩上多用黑、白、灰等“无彩色”。
意大利的现代主义设计
•现在,意大利的设计是“杰出设计”的同义词。
•意大利的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的风格。在任何一种国际风格中,意大利人都能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特征。
•意大利的设计师和民众比较趋向于把设计看作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意大利在设计上常有前卫运动的组织出现,并且,设计常常被用来解决或者企图解决社会的、政治的、艺术的、环境的等方面的问题。
•意大利的设计长期以来都保持大众化与高贵化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基本泾渭分明。评论家把设计分成大众文化层次的设计、高级文化层次的设计、看得见的设计、看不见的设计等各种内容。
•意大利的家具设计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生产方式中一种是以出口服务为主的大型家具企业,完全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手段,家居设计简洁、实用;一种采用小批量生产的手工作坊形式,消费群体是讲究品位的国内消费者。从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家居设计体现了实事求是和乐观主义精神,以简洁、使用、多功能为特征。
•米兰是意大利家具设计的中心,其中卡西纳公司是家具生产的核心企业。
•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大约开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前设计阶段”,受到美国和德国的双重影响,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面貌,因此折衷主义的痕迹非常清晰。
•3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复兴,设计很快转到新古典复兴风格。
•服装设计是意大利设计取得高度成就的又一方面。
•设计师阿玛尼的品牌被公认为20世纪服装中雅致服装的代表性品牌,他善于将男装设计精髓用于女装设计,风格体现了朴素雅致的特点,其中肩内加垫,衣短至腰的西便服与裤或裙搭配曾风靡80年代。
•瓦伦蒂诺的格言是“追求优雅,绝不为流行所惑”,无论潮流如何变化,他始终尊循高级时装的传统,其作品善于表达高贵优雅的造型,强调成熟端庄的女性韵味,体现了华丽壮美的罗马式艺术风格。
•范思哲,人们认为他对时装设计艺术的追求似乎一直受好奇心的驱使,他的作品通常没有太大的男女界限,男装可以五彩缤纷,女装富于挑逗性,恣意追求美丽和性感。
英国的现代主义设计
•●英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体现为一种特别的设计形式——政府扶持模式。
•●1914年,英国成立了由政府拨款支持的机构——英国工业艺术院(ⅢA),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第一次正式把工业与艺术合在一起称呼。
●1934年,英国贸易部又成立政府机构艺术与工业委员会(CAL),委员会从三个方面进行工作以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1.对全国消费者进行工业设计教育;2.对英国工商业人士进行在职的工业设计教育;3.奖励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并通过各种展览的方式来推广、普及这类优秀设计作品。
•●爱丁堡奖是有女王给最优秀的设计品的设计者与厂商的英国工业设计的最高荣誉。
•●在政府扶持的同时,民间也成立了一些设计组织,如1915年成立了类似工业同盟的机构——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1930年阻止了工业美术协会等。
●既注重产品的外观造型,又强调产品的技术结构和实用性,是英国工业设计的重要特点,它兼具意大利式的浪漫与激情和德国式的理性与严谨。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显示出对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尊重,又能满足20世纪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因而在国际设计界独树一帜,影响非常广泛。
●斯堪的纳维亚工业化进程缓慢,手工艺传统浓厚。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正是将产生于严酷条件下的简洁、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业传统而实际的特点与新的严谨的理性主义并行不悖,因而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两次大战之间确立起来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体现了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传统的尊重,对形式与功能一致性的追求,对自然材料的欣赏等。同时,它又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格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
●1945-1952年是日本工业的恢复阶段,设计从学习和借鉴欧美设计开始;1953-1960年是日本工业的成长期,经济与工业持续发展,这一时期不少产品还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日本工业从1961年起进入了发展阶段,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从而成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之一。
•●在日本的企业设计中,索尼公司成就斐然。它是日本最早注重设计的公司。
•●索尼公司设计的八大原则:
•①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②产品外形设计美观大方。③优质。④产品设计体现独创性。⑤产品设计合理。⑥本企业铲币既要有独特特征,又必须具备设计特征的关联性。⑦坚固、耐用。⑧产品对于社会大环境应该就有和谐美化的作用。
●设计家龟仓雄策的平面设计是现代化和民族化结合的典范。
●设计家福田繁雄主要利用图底关系进行错觉设计。
●服装设计是战后日本的现代设计取得显著成就的又一领域,传统的东方文化精神与形式和现代设计理念手法的结合是这一成就的显著特点
•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双轨制”设计方针。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并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
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的特征走向了多元化。现代主义虽然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但“形式追随功能”的信条受到置疑,功能主义由于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鼓励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而产生了危机,因此,它在设计界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彼伏。
时代背景
•科技的进步,产品的结构、功能已不再成为难题;工业品被要求赋予文化象征,并在人为环境中产生审美的情感效应。
•“战后婴儿”成为广泛的消费群,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消费观念强烈地表现出个性化、畸形化和多元化,甚至追求怪异的反理性主义倾向。
•空间技术与高技术的发展,人们把模仿尖端技术的表现形态看做“时髦”。
•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各类高分子聚合材料,在质量、强度、色泽、肌理及可塑性、价格方面都远远胜过天然材料。
•设计步入计算机时代,产品外观的更新速度更快,品种更多,使标准化和定型产品重又受到挑战。
•西方现代艺术的众多流派渗入于社会各个角落,如波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影响着人的最一般的审美旨趣。
•60年代末兴起的、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所谓后现代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十分活跃,并对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新领域 
•绿色设计
•注重环保与生态问题的设计主题。它包括节约自然资源与能源、材料的再生性、抑制污染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运用高科技手段的设计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设计、信息设计、虚拟设计等,它们的加入使设计形式更少受到设计师自我意识的影响。在设计逐步走向科学化的同时,如何在新技术与人之间建立起协调关系,就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并将形成新机器美学。
•人性化设计
•除了一般的人性化主题外,它主要体现在以残疾人、儿童、妇女、青年人、老年人、独身者等特定人群为对象的特定设计,它使设计更具有社会学的色彩,并对专注于新形态价值判断的设计美学观念产生冲击,使许多设计语汇增添了新的更加复杂的涵义。
•未来设计
•是对未来环境、产品、生活形态以及整个物质文化的设计。一般认为设计都具有某种超前性,设计史上几乎所有的案例均是对那一时期的未来的一种设计。
“波普”与反主流的艺术设计
●“波普”(POP)一词来自英语的“popular” ,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并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设计特征之一。
●最集中反映“波普”风格的艺术设计是英国,并在这个运动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新一代的消费者希望有自己的设计风格来代表新的消费观念、亲和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
●新的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职业妇女等,他们要求的是代表自己喜爱的、新的、时代的风范,色彩大胆强烈,设计造型应该●英国“波普”设计的主要设计师大部分是刚刚从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于传统,包括现代主义的传统没有多少依赖和感情,更加重视自己这一代人的习惯与喜爱。他们是从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三个主要方向开始突破,这些设计师们的努力方向,是要找到代表自己的视觉符号特征、自己的风格,代表自己这一带,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所站的并非父母那代人的立场。
●“波普”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虽然来势汹汹,却消失得非常迅速。总的来说,“波普”设计的风格特征变化无常,难于确定它的统一风格,可以说具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折衷特点。“波普”运动被认为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也正是因为这种运动基本是在形式主义的圈子中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的理论依据,所以本身形式不断变化,因而始终没有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孟菲斯设计集团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孟菲斯”设计集团,它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
●“孟菲斯”的设计不少是家具一类的家庭产品,大多采用合成材料类的廉价材料,饰有抽象图案,并常布满产品整个表面。用色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的常规,喜欢用一些明快而彩度高的明亮色调,特别是粉红、粉绿之类艳俗的色彩。
新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
●新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与后现代主义同时发展起来但又相区别的反国际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与流派,它在建筑设计领域被称为晚期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破除了现代主义的戒律,向多元化发展,在设计形式与语言上,它从现代主义中变体而出,是对现代主义的补充和丰富。
●理性主义设计
●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理性主义设计还决定了设计中的合作精神,技术越复杂要求的设计越专业化,完成设计任务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设计队伍。
●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不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在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彼此雷同。
●这种理性主义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工业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高技术风格设计
●高技术风格在设计中偏好采用高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它直接反映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高技术风格在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到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
•解构主义设计
●20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浪潮走向式微,一种重视各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解构主义哲学开始被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在世纪末的设计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就一种形式语言而论,结构主义又是从构成主义中演化而来的,结构主义与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确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的强烈表现。
●不同之处在于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