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古代著名书画家及其作品
古代著名书画家及其作品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出身门阀世族。羲之素性坦率,当太尉郗鉴派门生到王导家选女婿时,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言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此正佳婿也!」访之,乃是羲之,遂以女相嫁。故后世称女婿为「东床」。王羲之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气。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千百年来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王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着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洛神赋》,《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
有一次王献之很用心写了一个「大」字,便拿去给王羲之看,王羲之端祥片刻,便提笔在大字中间点上了一点变成「太」字。叫他拿去给母亲看,于是王献之便兴冲冲的拿着字去找母亲,没想母亲王夫人一看,便指着中间那一点说,这一点写得最好。王献之听母亲这么一说,当场愣在那里。这时王羲之刚好来到,便拍拍儿子的肩膀,指着院子里的七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七只水缸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王献之遵父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七只水缸水果真被他用完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的书法也就有了很大成就。
顾恺之
东晋画家。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 “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人尤注重点睛,其画笔道周密,紧如蚕丝,号为“密体”,区别于唐人吴道子的“疏体”。
顾恺之《洛神图》
张旭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虞世南
唐初书法家、文学家。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润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官至弘文馆学士,书学二王及三公郎中刘珉,自创一格,人称“欧体”。《新唐书》本佳云: “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清姚孟起曰:“欧书貌方而意圆。”冯班称:“欧阳询四面停匀,八方平正。”可见,结构精严,布势险峭是欧书主要特点。后人以他的楷书归纳成结构规律“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传世书迹有《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卜商帖》、《梦奠帖》等。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经过一山下,见路边有一杂草堆中有一石碑,于是下马查看,原来是西晋着名的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文。于是欧阳询便站在旁边好好的欣赏一下,不知不觉过了许久,逐渐腰酸腿麻,只好上马回家。走着走着,舍不得又折回去看了许久,就这样来来回回数趟。最后乾脆把席子铺在地上,坐在上面好好欣赏一番。就这样过了三天二夜,终于体会了碑文的精髓才满意的离开了。欧阳询的官运历经陈朝、隋朝、唐朝三个朝代。唐太宗还专程开了一个书法学校由欧阳询担任教授。也因如此欧阳询的名声更是远播到国外,当时朝鲜还特地派大使来向他求字;甚至日本天台宗创史人最澄,从唐朝留学回日本时也带着欧阳询书法回去。
褚遂良
唐大臣、书法家。主张维护礼法,定嫡庶之分。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对后代书风影响甚大。碑刻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吴道子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 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
吴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颜真卿
唐朝大臣,书法家。安禄山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诸郡陷落后他辗转归朝,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为宰相卢杞所忌,李希烈谋反,因奏使前往劝谕,被缢杀。有著作《颜鲁公集》。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现在有些学书法的人喜欢临摹颜真卿的字帖。以下字帖可收藏:
柳公权
唐书法家。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来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送梨帖题跋》。
当柳公权四十三岁时被穆宗召见,赐官右拾遗。这个官位就是在陪在皇帝身边读书。有一次穆宗皇帝随口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没想到柳公权回答的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一句话是书法的正理,但偏偏这个穆宗皇帝是个昏庸的皇帝,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弄得乱七八糟,所以当他听到柳公权的回答后,真是疑心生暗鬼,认为柳公权是借机骂他,因为是他心不正所以字才写得不好。因此在穆宗时期,柳公权就一直倍受泠落。然而有实力的人是不会永远被埋没的,接连三个皇帝武宗、宣宗、懿宗,都非常喜欢柳公权。柳公权直到八十八岁时以太子太师之位逝世,荣耀非常。
苏东坡
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尚意”,不断改革书法艺术,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等。
黄庭坚
北宋诗人、书法家。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
赵佶
宋徽宗赵佶,艺事超群,书画兼精。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书法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赵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蔡襄
北宋书法家。工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思咏帖》、《入春帖》等。
米芾
北宋书画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意似便已";画史上有"米派"之称。亦作花卉,晚年并画人物。论画偏于崇古。存世法收有《苕溪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
倪瓒
元画家。家豪富。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擅画水墨山水,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则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
沈周
明画家。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中锋为长、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兼工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岁韵;也画人物。
文征明
明苏州人,能诗善绘工书,长于楷书、行书、山水、人物、花卉,师法王维,以气韵取胜。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唐寅
明苏州吴县人,字伯虎,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 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工诗擅画,山水、人物、楼阁皆精。他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唐伯虎的一首诗: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没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请君试点眼前人,一年一起埋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年年一半无人扫。
祝枝山
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郑板桥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郑板桥,老来得子,欣喜万分,他对儿子的要求很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读到了遗诗,儿子顿时大悟,明白了父亲临终要他亲手做馒头的道理。
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张大千
张大千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 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1978年定居台北。张大千的创作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达到了雅俗共赏,劲健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釆的艺术高度。张大千的艺术,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誉他为一代绘画大师,可谓当之无愧。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而且雅俗共赏。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的研究。他画荷花和海棠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出身门阀世族。羲之素性坦率,当太尉郗鉴派门生到王导家选女婿时,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言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此正佳婿也!」访之,乃是羲之,遂以女相嫁。故后世称女婿为「东床」。王羲之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气。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千百年来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王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着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洛神赋》,《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
有一次王献之很用心写了一个「大」字,便拿去给王羲之看,王羲之端祥片刻,便提笔在大字中间点上了一点变成「太」字。叫他拿去给母亲看,于是王献之便兴冲冲的拿着字去找母亲,没想母亲王夫人一看,便指着中间那一点说,这一点写得最好。王献之听母亲这么一说,当场愣在那里。这时王羲之刚好来到,便拍拍儿子的肩膀,指着院子里的七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七只水缸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王献之遵父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七只水缸水果真被他用完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的书法也就有了很大成就。
顾恺之
东晋画家。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 “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人尤注重点睛,其画笔道周密,紧如蚕丝,号为“密体”,区别于唐人吴道子的“疏体”。
顾恺之《洛神图》
张旭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虞世南
唐初书法家、文学家。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润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官至弘文馆学士,书学二王及三公郎中刘珉,自创一格,人称“欧体”。《新唐书》本佳云: “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清姚孟起曰:“欧书貌方而意圆。”冯班称:“欧阳询四面停匀,八方平正。”可见,结构精严,布势险峭是欧书主要特点。后人以他的楷书归纳成结构规律“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传世书迹有《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卜商帖》、《梦奠帖》等。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经过一山下,见路边有一杂草堆中有一石碑,于是下马查看,原来是西晋着名的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文。于是欧阳询便站在旁边好好的欣赏一下,不知不觉过了许久,逐渐腰酸腿麻,只好上马回家。走着走着,舍不得又折回去看了许久,就这样来来回回数趟。最后乾脆把席子铺在地上,坐在上面好好欣赏一番。就这样过了三天二夜,终于体会了碑文的精髓才满意的离开了。欧阳询的官运历经陈朝、隋朝、唐朝三个朝代。唐太宗还专程开了一个书法学校由欧阳询担任教授。也因如此欧阳询的名声更是远播到国外,当时朝鲜还特地派大使来向他求字;甚至日本天台宗创史人最澄,从唐朝留学回日本时也带着欧阳询书法回去。
褚遂良
唐大臣、书法家。主张维护礼法,定嫡庶之分。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对后代书风影响甚大。碑刻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吴道子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 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
吴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颜真卿
唐朝大臣,书法家。安禄山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诸郡陷落后他辗转归朝,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为宰相卢杞所忌,李希烈谋反,因奏使前往劝谕,被缢杀。有著作《颜鲁公集》。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现在有些学书法的人喜欢临摹颜真卿的字帖。以下字帖可收藏:
柳公权
唐书法家。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来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送梨帖题跋》。
当柳公权四十三岁时被穆宗召见,赐官右拾遗。这个官位就是在陪在皇帝身边读书。有一次穆宗皇帝随口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没想到柳公权回答的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一句话是书法的正理,但偏偏这个穆宗皇帝是个昏庸的皇帝,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弄得乱七八糟,所以当他听到柳公权的回答后,真是疑心生暗鬼,认为柳公权是借机骂他,因为是他心不正所以字才写得不好。因此在穆宗时期,柳公权就一直倍受泠落。然而有实力的人是不会永远被埋没的,接连三个皇帝武宗、宣宗、懿宗,都非常喜欢柳公权。柳公权直到八十八岁时以太子太师之位逝世,荣耀非常。
苏东坡
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尚意”,不断改革书法艺术,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等。
黄庭坚
北宋诗人、书法家。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
赵佶
宋徽宗赵佶,艺事超群,书画兼精。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书法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赵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蔡襄
北宋书法家。工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思咏帖》、《入春帖》等。
米芾
北宋书画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意似便已";画史上有"米派"之称。亦作花卉,晚年并画人物。论画偏于崇古。存世法收有《苕溪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
倪瓒
元画家。家豪富。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擅画水墨山水,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则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
沈周
明画家。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中锋为长、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兼工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岁韵;也画人物。
文征明
明苏州人,能诗善绘工书,长于楷书、行书、山水、人物、花卉,师法王维,以气韵取胜。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唐寅
明苏州吴县人,字伯虎,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 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工诗擅画,山水、人物、楼阁皆精。他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唐伯虎的一首诗: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没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请君试点眼前人,一年一起埋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年年一半无人扫。
祝枝山
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郑板桥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郑板桥,老来得子,欣喜万分,他对儿子的要求很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读到了遗诗,儿子顿时大悟,明白了父亲临终要他亲手做馒头的道理。
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张大千
张大千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 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1978年定居台北。张大千的创作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达到了雅俗共赏,劲健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釆的艺术高度。张大千的艺术,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誉他为一代绘画大师,可谓当之无愧。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而且雅俗共赏。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的研究。他画荷花和海棠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
古代名人的作品
李世民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岳 飞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岳飞虽出身军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能过勤奋的学习,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书谢眺诗》、《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等。
李世民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岳 飞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岳飞虽出身军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能过勤奋的学习,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书谢眺诗》、《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