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军队文职:总后创新文职人员管理机制纪实
汇聚八方人才投身强军实践
——总后创新文职人员管理机制纪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05年,全军推行文职人员制度,3000余名有志青年,经过层层遴选踏入总后军营,成为活跃在后勤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10年来,他们当中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辈出的背后,是总后对文职人员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公开招聘,把优秀人才引进军营
获颁“全军先进文职人员”荣誉证书的那一刻,王庆怡幸福极了,她激动地说:“军营让我实现了梦想!”这位在英国留学并获双硕士学位的姑娘,当年婉言拒绝了多家地方企业和院校的高薪聘请,选择了第四军医大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像王庆怡一样,将目光投向军营。近年来,总后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文职人员政策制度,集中组织招聘单位拟制单位和岗位简介,依托总后驻高校国防生选培办,建立文职人员招聘军地合作机制。
为提升招聘工作质量效益,总后把“985”“211”工程院校毕业生作为医疗等岗位的重要招聘来源。学历要求上,除护理岗位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外,所有应聘人员均应具有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教学、科研、医疗等岗位优先录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目前,总后已招聘文职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3.5%,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占43.9%。
起点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自2009年起,总后在全军率先探索依托社会权威机构组织招聘统一考试的办法。2014年,全军文职人员招聘工作实行统招后,总后又制订文职人员面试工作规范,委托国家权威机构统一设置面试试题,外请专家担任主考官,应聘人员现场随机抽取面试考官和考题。应聘者表示,这样的面试程序严密、科学合理,让人心服口服。
搭建平台,让优秀人才安心军营
工作环境好、发展机会多、待遇地位高,是军队岗位留住地方人才的关键。
总后充分发挥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优势,将文职人员纳入总后“三星工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计划、“雏鹰工程”等人才培养计划,聘请名师专家进行一对一帮带,帮助文职人员制订学术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日益显现出喜人成效。近年来,总后文职人员共出版专著68部,发明专利12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5项。
对具备创新思维、发展潜力较大的文职人员,总后各单位还建立了资助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目前,一批知识结构新、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文职人员先后走上教学、医疗、科研等重要岗位,有22人担任科室领导,64人担任护士长,322人担任教学、科研组长,358人担任课题项目负责人。
发展上广搭平台,待遇上积极落实。总后发挥教学、医疗、科研单位的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有效解决了文职人员在办理社会保险、落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廉租公寓房制度,解决文职人员住房难问题,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文职人员心坎上,有效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
创新机制,让优秀人才“飞”得更高
这是一组让人欣慰的数字——
近年来,总后文职人员共有397人次参与抢险救灾、支援奥运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139人立功,9人获全军、总后通报表彰。
数字的背后,是文职人员自觉融入国防建设的宏伟事业、全面参与后勤战线各项任务的动人景观。
“金凤凰”引进来,如何让他们飞得更高?总后着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他们拓展发展空间。
打牢法治基础。针对文职人员招聘解聘、社会保险、争议处理等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制订下发《文职人员聘用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梳理汇编22万字的相关聘用管理法规文件,为做好文职人员聘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依据和工作遵循。
健全考评机制。针对目前各聘用单位考评时间不统一、考评标准不规范、考评手段单一的实际,研究拟制《总后文职人员考评办法》,按照文职人员不同专业和层次,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评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运用到续聘解聘、薪酬调整、岗位等级调整等方面,充分调动文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择优竞争。针对文职人员普遍缺乏实践阅历、缺少艰苦环境磨砺的实际,组织文职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卫勤演习、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等大项任务,选派文职人员进入野战医疗所、卫生列车医疗队、“三防”医学救援队,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砥砺个人才干。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