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京剧的舞台美术
京剧的舞台美术
京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舞台上所展示的是多方面的美的图画。除了演员的表演、文武场的伴奏外,还有服装、道具、化妆、脸谱以及灯光、音响等综合艺术的展现。
一、京剧的服装
京剧服装的样式主要是根据明代的服装设计,同是参考宋、元朝服装的样式,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式:
(一)京剧服装的艺术特点
1、京剧的服装不受时代的约束
京剧服装经过艺术家们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的专用服装。作为传统京剧类来说,无论哪个朝代,都可以穿这套服装。
2、京剧服装不受季节的限制
在京剧里,剧情所规定的季节,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而不是通过服装来反 的。有些特殊情况,也只偶尔装饰性的点缀一下(如表示天冷,则加披一件斗篷)。
3、京剧服装为表演服务
京剧服装设计的原则是根据表演艺术的需要来进行特殊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服从表演的需要,为舞蹈性动作服务。
4、京剧服装是夸张和美化的结合
京剧服装一般是超放大型。夸张地改变了生活原貌的形状,加上配以装饰品,足以反映出服装本身的技巧性。演员如没有控制服装的技巧,则无法展示出服装的奥妙。
(二)京剧服装的种类
京剧服装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和发展,种类丰富,精致华美。它大致可以为六大类。
1、长袍类
袍服类的服装主要有蟒、帔、褶子、开氅、箭衣、旗袍、大坎肩、斗篷等等。
2、短衣类
作为京剧服装第二大类的短衣裳主要有茶衣、女式裤、女式袄、腰包、抱衣、抱裤、马褂、彩裤、水衣等。
3、铠甲类
古代作战穿的铠甲,京剧服装里叫“靠”。它一般分为硬靠、软靠、改户靠三种。但是男、女靠的下身装饰要求是不同的。
4、盔帽类
京剧服装里演员戴的帽子(行话叫“盔头”),主要有四类。一是盔(包括夫子盔、霸王盔、帅盔)、二是冠(包括平天冠、九龙冠、紫金冠、凤冠)、三是巾(包括员外巾、相巾、文生巾、武生巾、方巾、棒锤巾、扎巾、老人巾、鸭尾巾、四是帽(包括硬和软罗帽、乌纱帽、驸马套、毡帽、毗卢帽、皂隶帽)。
5、靴鞋类
京剧服装里脚上穿的主要分靴,鞋两类。靴包括厚底的官靴。薄底靴子(朝方)、快靴、小蛮靴等。鞋包括夫子履、洒鞋、彩鞋、花盆底鞋、旗鞋等。
6、辅助服装类
京剧服装中还有一些辅助性、装饰性的物品。其中突出的是:水袖、瓴子、靠旗、胖袄、护领、腰带(玉带、栾带)等。
二、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演员用油彩或水彩在脸上勾画出符合各种类型历史人物大概图案的谱式(就象奏乐要按照乐谱一样),就叫脸谱。
脸谱的画法非常夸张,它既来自生活,又来源于民间说书和演义小说,并加以形象的夸张化。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采用某些色彩和构图的。最初没有固定的格式,后来经过总结归类,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它主要有红、黑、黄、蓝、绿、白、金、银等几种用色。脸谱的构图线条很夸张,但以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其构图必须反映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和生理特征。如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义烈的人物(如关羽、姜维等);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或鲁莽的人物(如包拯、张飞、李逵、姚刚、霸王等);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的人物(如宇文成都、典韦等);蓝或绿色表示刚强、猛烈、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墩、马武、青面虎、倪荣等);白色脸谱表示的一般都不是好人。用水粉勾抹的表示阴险奸诈的人物(如曹操、董卓、秦桧、赵高、严嵩等),用油白色钗画的表示刚愎自用、狂妄无知或阴险毒辣、荒淫骄纵的人物(如马谡、高登等);金和银色脸谱一般表示特殊人物或神仙、妖怪一类的角色(如金兀术、二郎神、金钱豹等)。
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揉脸:即用一种颜色,用手在整个脸上揉匀;二是抹脸:即用手在脸上涂沫一层水白粉,然后用黑色将眉、眼的轮廓及皱纹稍加勾画;三是勾脸:即用笔在脸上勾画成各种色彩的脸谱(凡不属揉脸,抹脸的脸谱,都是勾脸)。
京剧脸谱的构图样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四种。一是整脸:以一种颜色为主,只把眉毛勾画清楚。二是三块瓦脸:以一种主要颜色作为底色,后用黑色填画眼窝及鼻窝,从而将脸部的主要颜色分割成三块瓦片的形状。除额部和两颊留着主要颜色外,别处均以黑色代替。三是破脸:就是脸谱左右两边的图形不对称,眉毛歪、眼睛斜、五官挪位,形状故意不规则。四是丑角脸谱:即在鼻梁上画一个白粉块(元宝形、倒元宝形、方块形、细枣核形等),以表示各种不同性格的喜剧人物。
三、京剧的道具
京剧的道具统称“砌末”,是经过夸张和装饰化了的舞台用具。某些砌末在使用时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如车旗、火旗、风旗、马鞭、标枪旗、藤条枪等等)。砌末的另一个特点是一物多用(如马鞭可以表示马或骑马,也可以表示其它牲畜,还可作为打人的鞭子)。
四、京剧的化妆
京剧的化妆与话剧不一样。话剧除特型化妆外,一般都是生活原型逼真化妆方法。而京剧化妆就要复杂得多,未经过特殊的训练,个人限难完成化妆任务。
(一)京剧一般面部化妆的特点
京剧化妆的艺术特点就是运用了极端夸张化,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它与京剧的行当,服装和表演上的夸张法、程式化的特点是和谐一致的。一般说京剧演员卸妆后,不容易被人指认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二)京剧一般面部化妆的原理
京剧的面部化妆,线条和色彩勾勒得非常清晰、非常浓重。二者的对比也非常鲜明,非常强烈。原理在于,京剧一般面部化妆的基本色彩是红、黑、白三种颜色。这也是京剧化妆美学上的基本依据。即:凡是面部五官各个部位的轮廓、界限的阴影都用黑色表现,眼、额、颊、唇都用鲜红来妆饰或点缀,而面部的其它部分用白色分明。这样就把五官的轮廓和脸色刻画得非常清楚。
当然,各个行当、特殊人物还是有一个基本图案的程式化的规范或者特别化妆模式的。
(三)京剧毛发的化妆要求
京剧各个行当的发型上,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旦角的发型,另一种是生、净、丑行的发型。
旦角发型基本上分三种:一是传统发型(俗称大头),二是古装头(梅兰芳创造),三是旗装头(分旗头垫子、两把头、旗头坐子)。
生行、净行、丑行的发型主要是甩发和发鬏。
毛发的另外一部分,就是生、净丑行用的胡子(专用名词叫髯口)。它分白、灰、黑、红四种颜色。按其式样有满、三 、八字、一字、二桃、吊搭、四喜、五撮等种类。髯口不仅仅是表示年龄大小的化妆用具,同时也是一种舞蹈和表演的工具。
五、京剧舞台的灯光和音响效果
一般说,传统京剧对灯光和音响效果基本上没有什么依赖性,这是因为京剧形成和发展前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造成的。灯光要求只要较强烈的白色灯光照明,音响基本没有,效果都有是武场用较原始的办法敲击均可。
后来,特别是解放以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大剧院的建立。那种堂楼式的演出场所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观众增多,剧场建大,音响,灯光和效果的要求自然进入京剧演世圈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京剧对灯光、音响和效果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烈。
但是,六十年代中期至今,许多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对灯光、音响和效果的要求逐渐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档灯光和音响以及电声效果、器械也进入京剧舞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京剧改革的一种尝试(就象实景布景、实景道具、实际动作,普通话白一样),更是美化京剧舞台艺术的一种手段。
当然,诚如京剧艺术的创新和改革一样,不能脱离京剧艺术的基本规律,更不能把京剧改成另一种东西。比如说演传统京剧,用带色的灯光来照射,演员的面部往往会串色,变色,这就会失去京剧传统特殊化妆方法所应取得的特殊效果。
因此,现化灯光、音响和效果的运用,既要符合京剧艺术规律又要为美化舞台服务,才能越来越发挥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有机结合的积极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