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俄罗斯巡回画派(peredvizhniki)作品赏析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俄罗斯巡回画派(peredvizhniki)作品赏析
主讲/赵燕青(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一、背景
一、背景
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又遇到现实主义学派日益强劲的冲击。
19世纪早期,俄罗斯国内的各种矛盾日趋严重,外有拿破仑的进攻,内有统治阶级的腐化教会的专横、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的不平已成为难以掩盖的事实,因而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虽较其他各国晚,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世纪60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二、巡回画派历程回顾
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不满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画家协会”, 1870年由莫斯科画家米亚索耶道夫、彼罗夫发起成立,并得到圣彼得堡画家克拉姆斯科依等人的响应,成立全俄巡回艺术展览协会。
该组织在创建之初有15位画家在协会章程上签名,其中包括彼罗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希什金、盖依等人。这个协会打破了当时美术展览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览的格局,不断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1871年10月在圣彼得堡他们举办了首次画展,以后在其存在的53年中,几乎每年在不同地区举办巡回展览。
“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改造:现实生活的斗争。他们的绘画不但揭露和讽刺俄国统治阶级,表现城乡贫民的苦难生活,而且创造了一批为争取新生活而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70~80年代,巡回展览画派经历了最繁荣的时期。有作为的画家都参加了这个组织,俄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如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亚罗申科等都是它的成员。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成为俄国绘画界举足轻重的机构,而学院艺术完全退居到十分次要的地位。
70~80年代,巡回展览画派经历了最繁荣的时期。有作为的画家都参加了这个组织,俄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如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亚罗申科等都是它的成员。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成为俄国绘画界举足轻重的机构,而学院艺术完全退居到十分次要的地位。
三、巡回画派作品总体特点
艺术主张:巡回展览画派的基本主张是:坚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艺术思想,反对俄罗斯艺术上的西欧化,强调民族特点,以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苦难为自己的责任,坚持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巡回画派画家凭借其坚实的学院美术的专业背景,在民主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观的影响下,实践着他们的创作理念。
从题材上看,巡回画派致力于多种题材的绘画创作,具体有:
历史体裁绘画:巡回画派在历史题材中进行了改革,在借助历史题材反映民主思想和倡导新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发展民族美术有重要意义。
现实(风俗)体裁绘画:巡回画派在接受过去画家揭露性传统的同时,使主题更加深化和开阔。他们从表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个别人之间的社会冲突,转向表现整个阶层之间的冲突,吸引着人们去探求被描绘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剥削形式的反抗。
肖像体裁绘画:巡回画派肖像画家在擅长刻画人物面貌特征的同时更注重对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生动再现,对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状况与诸多现象都有所触及,取得了肖像画的较高成就。
风景体裁绘画:巡回画派画家描写简朴、雄伟的大自然,着意表现自然内在的诗意和美。与印象主义不同,巡回画派风景画家不仅仅局限在对光和色的追逐上,而是更强调对形象的概括。
四、巡回画派画家作品赏析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到1923年结束,存在了53年,其间开过48次展览,展出地点遍及俄罗斯各地,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巡回展览画派画家们的创作,为俄罗斯美术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彼罗夫、萨维茨基、雅罗申科、萨甫拉索夫、希施金、瓦斯涅佐夫、列维坦等人。
巡回画派创始人盖依(1831-1894)、米索耶道夫、彼罗夫
盖依(1831-1894)巡回画派创始人之一,他的创作成为该画派在历史题材上的奠基之作,他的《彼得大帝审询阿力克赛王子》一画(1871)是在俄国历史画中首次将两种社会力量对抗的冲突场面表现出来的杰作。
彼罗夫
作为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美术家,在反对农奴制度的运动中,他坚决站在民主主义者的一边,对周边的现实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揭露着俄罗斯黑暗统治下人民的苦难,尖锐地控诉了沙皇的统治,成为俄罗斯第一位反映农民苦难的画家。70年代开始积极参加巡回展览画派的活动,;80年代进入了肖像画时期。《三套车》和《送葬》反映了他杰出的艺术成就。
前者表现的是穷人家的孩子们在父亲病重时,不得不拖着沉重的水车卖水为生。两幅画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在俄罗斯沙皇统治下底层的穷人没有丝毫希望,只有绝望的命运。
克拉姆斯柯依(Kramskoyhan,1837—1887)
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
克拉姆斯柯依在彼得堡美术学院中受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着触类旁通的智慧。认为艺术应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位有见解的人物他很快就成为要求进步的青年美术家的领袖。巡回展览协会第二次展,他展出了反映俄罗斯知识分子悲剧性追求的《荒漠中的耶稣》。
《无名女郎》展示的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上层具有思想的知识女性形象。她坐在马车上,似笑非笑的面容里隐藏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傲。她穿着名贵而典雅的时髦外套,头戴做工精致装饰着羽毛的帽子,这是她身份的象征,也是她心理和性格的反映。远方隐约可见的彼得堡亚历山大歌剧院的巨大建筑的轮廓,似在告诉人们,她,就是这个著名歌剧院的明星。然而,她的高贵和自尊的神态,却也会使人联想到托尔斯泰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悲剧的主人。
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的《托尔斯泰像》,使人看到的是沙皇统治下,知识分子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列宾(RepinllyaYefimovich,1844—1930)
善于揭露专制制度,表现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和人物心理刻画等绘画内容的发掘上,被公认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
1870年至1873年间列宾创作了世人瞩目的《伏尔加河纤夫》,从此标志着他真正地走在了民主主义的前列,成为向沙皇制度投枪的战士。列宾在两次的伏尔加河之行中,对河上纤夫的劳动、生活、经历有了深刻的印象。画中的11位纤夫,像牲口似的在受着非人的剥削。他们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却仍有着一股在悲剧性精神中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有的隐忍着不发一声,有的沉重地踏着艰苦的行程,有的对明天似仍抱着希望,但今天都被拴在同一条纤绳上。最前一组的领头者名叫岗宁,年龄在50岁左右,温顺的外表里有着刚强的性格,他有着思考的 能力、哲学家似的智慧,当过神父和唱诗班的指挥,被开除后成为纤夫。他有意地把纤绳在胸脯上绷得紧紧的,想以此来摆脱精神上的最大痛苦。他是11个纤夫悲剧命运的集中代表者,是最痛苦的灵魂。那个赤着双脚和魁梧而憨厚的庄稼汉在这一组中起着烘托作用,他不时地在唠叨些什么;紧跟在他背后的是戴着麦秆帽、吸着烟斗的中年人,纤绳松松的,像是为了逃脱这不幸的苦役;最后一组最前面的是一位退役军人,他象征着俄罗斯农民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他们在家时向沙皇交租,被征入伍后为沙皇打仗卖命,最后仍然如同被缚在俄罗斯土地上的一头牲口。全画处在强烈太阳照射下的沙滩下,纤夫们拉着沉重的运货船,擦着河床缓慢地向着望不到尽头的路行进。与其说这是人与自然在搏斗,倒不如说是人在与吞食他们的制度搏斗。在这里列宾对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民的现况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控诉。
爱国主义永远是艺术光辉的主题,列宾的《查波罗斯人给土耳其苏丹复书》就是这样的品。题材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l7世纪土耳其苏丹(即国王)写信要早就在俄罗斯落籍的哥萨克人归化土耳其,扬言若不允诺将大兵围剿。查波罗斯为俄罗斯的哥萨克在乌克兰的一个自治组织,阅信后非常愤怒,在首领赛尔柯的领导下共同拟写了对苏丹的回信。画上描绘的是正在进行复信的情景。
爱国主义永远是艺术光辉的主题,列宾的《查波罗斯人给土耳其苏丹复书》就是这样的品。题材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l7世纪土耳其苏丹(即国王)写信要早就在俄罗斯落籍的哥萨克人归化土耳其,扬言若不允诺将大兵围剿。查波罗斯为俄罗斯的哥萨克在乌克兰的一个自治组织,阅信后非常愤怒,在首领赛尔柯的领导下共同拟写了对苏丹的回信。画上描绘的是正在进行复信的情景。
赛尔柯英姿勃勃,抽着烟斗,面容严肃:其他的部落头领性格各异,有的强悍老练,有的机灵顽皮。正中小桌前,秘书正执着鹅毛笔伏案边听边写着,围观的人们有的在出谋划策,有的在默默沉思。头上留着一撮毛“发式”赤膊的哥萨克显得十分风趣,正中那位八字胡的老爹把手指向背景的远方“嗨!要给点颜色给这帮小子看看”引起了人们的捧腹大笑。
《意外的归来》这幅作品最让我们钦佩的是画家对人物神态表情的刻画:儿女兴奋和疑惑的神情,钢琴边妻子的惊喜,远处门边保姆对来人的生疏眼光……让人感到这位男主人已离家很久,且显然与家人缺乏联系,以致于他的归来使全家都露出意外的表情。同时,画家又选择了晴天的上午做为革命者归来的时刻,美好的阳光照进了房间,正好与人们喜悦的心情相吻合,画面明朗的色调,象征了男主人意外归来带给全家重逢的欢乐。
《意外的归来》展出于1884年第十二届巡回展览画展,受到了当时进步阶层的热烈推崇,当时的艺术评家斯塔索夫对列宾的作品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真正的当代艺术。
苏里科夫(SurikowVasily,1848—1926) 苏里科夫的创作充满了对俄罗斯人民始终不渝的信心。他相信自己幸福的基础是祖国的强大和兴盛。
俄罗斯历史画领域的伟大画家,他和列宾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俄国19世纪绘画的巅峰。
1875年毕业时被授予“在校一级美术家”的称号。1881年参加巡回展览画派。苏里柯夫曾赴西欧艺术之邦意大利考察学习,还多次深入到顿河、伏尔加河体验生活。他对彼得大帝非凡经历和俄国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这使他最终完成了表现彼得大帝历史的三部曲。它们是《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
《女贵族》在主题上和《近卫兵临刑的早晨》十分一致,都是在反映俄罗斯在向西欧学习的过程中,国内两种势力必然发生的冲突。为了追上先进国家彼得大帝必然要求对旧教进行革,借以打击保守派,巩固政权;而保守派则煽动不明真相的旧教徒制造分裂,以反对“外国化”、反对“异教徒和拉丁人”为口号与彼得大帝为首的改革派相对抗。本来是可以限定在宗教之内的冲突,却引起了彼得大帝对旧教徒包括坐牢、死刑等残酷的镇压,结果导致了旧教的狂热者旋风般的骚动和教会的大分裂,其中最典型的是对莫洛卓娃的逮捕和流放。莫洛卓娃是沙皇的亲属,少年丧夫,居于宫外,乐善好施,以自己的府邸为教徒的避难所,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因是个虔诚的旧教徒,被彼得大帝视为心患,最后将她逮捕,流放他乡,终于在地牢中饥饿而死。苏里科夫描绘的正是她被流放时穿过莫斯科大街的情况。她戴着手铐半躺在疾速奔驰的雪橇上,黑帽、黑衣使她的脸色更加憔悴而苍白,冷凝下陷的大眼使人们感到有些恐怖。她直挺着右臂,伸着食指和中指、告诫人们绝不放弃自己的信仰。人群在大街两旁拥挤,有的向她致敬,有的为她祈祷,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加以嘲讽。左方是一个在雪橇后追赶着的不省事的小孩,右方一位苦行的托钵僧和一位老妇人在悲戚地呼着圣母的法号。画上人物间的联系,感情的关照,色彩的运用,每一处都经过仔细的推敲,特别是在透视上,顺着着撬的痕迹你可想到莫洛卓娃的命运以及画面上50多个人物未来道路的泥泞和坎坷。苏里柯夫对俄国发生的历史悲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庄严而动人的美。
在苏里柯夫的作品中充满了民主主义精神和对农奴制度、贵族国家和教会的憎恶。实质上是表现沙俄旧生活方式与之相伴的旧观念的崩溃。这些作品都有着浓厚的悲剧气氛和内在的联系,都是在对立的统一中赞扬着俄罗斯民族不屈的性格和自尊。苏里科夫的创作充满了对俄罗斯人民始终不渝的信心。他相信自己幸福的基础是祖国的强大和兴盛。苏里柯夫在自己的历史画幅中总设法描绘特有的俄罗斯景色:莫斯科秋天的清晨,大雪覆盖的隆冬,严寒的西伯利亚,借以表现对祖国自然的深情。
“现实生活杰出的解剖者”:雅罗申柯(1846-1898)
巡回画派的领导者之一。1876年被吸收为巡回展览画派成员,并被选为协会的理事会理事。接着在1878年,展出了《锅炉工》,第1次出现了俄国的新兴阶级──工人阶级的形象;后一张描绘的是一位被囚禁的革命者。这张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亚罗申科对刻画当代先进人物形象的关心和他明确的艺术语言。虽然是一件肖像式的作品,但它吸引着人们去探求被描绘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剥削形式的反抗。
亚罗申科作于1888年的《生活无处不在》一画,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道主义精神,艺术感染力也很强,是俄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作品。亚罗申科的作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也比较新颖。列宁在读过他的画幅以后,称他为 “现实生活杰出的解剖者”。
瓦连京·谢洛夫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现实主义画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大师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现实主义画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大师,“巡回画派”的成员,但后期创作上已逐渐脱离巡回画派的传统,以画肖像著名。生于彼得堡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谢洛夫之家,他9岁跟列宾学画,16岁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感悟力极强,在名师契斯恰柯夫的指点下,进步飞快,练就了扎实的写实能力,1885年学院毕业后开始独立的艺术创作活动。
他艺术上不断探索,成果丰硕。1887年夏初,谢洛夫在马蒙托夫庄园度假,见主人女儿手捧鲜桃坐在窗户的餐桌旁与家人闲谈,身后是窗外明媚的阳光和绿树,这引起了谢洛夫极大的绘画欲望,于是搬来画具,画下了《少女与桃》,这是他的成名作。1888年以同样的构思,画了堂姐玛利亚的肖像画《阳光下的少女》。两幅作品都充分显示了谢洛夫的卓越的才华和精湛技巧。画面色彩明亮,格调清新,轻松洒脱,有印象主义的倾向,表现力极强,展出后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画坛,人们不相信出自年轻的谢洛夫之手。
1890年起参加巡回艺术展览,1894年成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成员。世纪19初是革命风暴到来之前的残酷时代,谢洛夫把精力主要放在肖像画领域。他为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进步艺术家画过肖像;也留下了诸如教会检察长、金钱大王、国家杜马主席、工业巨头……等等俄国革命前整整一代“当代英雄”们的肖像。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动的写照。
结 语
对于油画作品而言,没有哲理的作品是苍白的作品;没有哲理,就如同一个人没有思想和灵魂。巡回画派的现实主, , 义艺术家并没有将艺术形象局限和停留在感性形式上,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如线条、色彩、明暗等直接的、具体的、表层的图像),再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也就是画中间接的、深层的、本质的哲理,, 从以上看到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在创作上,巡回画派的画家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以纯属的油画技巧和具有鲜明个性的绘画语言,力求真实地反映俄国的社会生活,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 倾向。由于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和剧烈的碰撞,巡回画展也就成为19世纪后期俄国文艺中批判现实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民群众的热爱与支持。巡回画派借助其作品丰富而发人深省的思想内涵,传播了革命的种子,也深远地影响了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发展。
在当下,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片面张扬主观性而排斥客观性,必然会走进死胡同。而对于我们,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接收者和参与者来说,从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主义传统的国度出发,通过对19世纪下半期巡回画派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重新认识,构建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是极为紧迫和必要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