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三章 广播新闻体裁

来源: 2017-06-01 22:17
 第三章   广播新闻体裁
第一节   广播消息(P214)
一、广播消息特点——短小精悍
广播新闻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稿件要求简洁明快,争分夺秒,只有短才能快。
广播信号按时间顺序线性传播,新闻篇幅短小,有利于听众从总体上把握新闻。
广播中的新闻以短新闻为主。
广播中的消息一般集中告诉的是发生了什么,背景经过讲得很少。正是因为短,信息浓缩,使得广播新闻能够包含很大的信息量。
广播稿新闻篇幅要短,需要主题集中。一篇新闻一般只报道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围绕主题把需要交代的事情交代清楚。如果觉得还有另外的内容可以报道,就放到另外一篇报道中去介绍,不要面面俱到。
二、广播消息的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报道最通行的结构形式。在广播消息中,倒金字塔也是最常使用的结构方式之一。 (例如:中央气象台解除沙城暴预警 贵州旱情有望缓解)
广播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时,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符合听众的心理需要。
如果记者的判断和受众的需要不一致,报刊消息的读者还可以自我调整,挑他认为重要的看,听众无法选择,就会感到别扭。
听众的心理需求是有规律的。首先,听众对消息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按需求程度由强至弱排列。其次,第一个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会自动向第二个层次跃进,想要了解进一步的情况。倒金字塔结构要满足听众的这种心理需求。
在倒金字塔结构中,由于段落之间有跳跃性,在广播消息写作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转折和过渡。以期引起听众的注意,给听众以心理准备。
2、螺丝型结构
螺丝型结构是广播消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螺丝型结构是保留倒金字塔结构的前部,即消息的导语,在消息的主体部分,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材料,一环紧扣一环。和倒金字塔相比,螺丝杆垂直而下,表示材料具有相等的重要性。
螺丝型结构主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时序结构,一为逻辑结构。
时序结构是按事实发生、发展的事件结构消息。消息的导语提纲挈领地介绍最重要、最新鲜的部分。导语之后则尽量顺叙,避免跳跃性的倒叙、插叙。这种结构的有点事层次清楚,顺理成章。(例如:下林村23名“老板娘”自办读书班学文化)
采用时序结构要注意突出重点,强化主要事实,简化次要事实,要尽量写得波澜起伏,不要记流水账。 按时间顺序交代新闻事实的结构方法,一般用于报道事件性新闻。
逻辑结构是按照事实发展的逻辑关系组织材料的结构形式。逻辑结构是报道非事件性新闻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结构中,是按事实的内部联系、逻辑关系来组织。事实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点和面的关系等。
在螺丝型结构中,导语把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听众,在消息的主体部分层层展开,环环相扣,这符合人们收听习惯,所以在广播中用得较多。
3、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结构消息,事件的开始就是消息的开始,结局就是消息的结尾,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往往在后面交代。
4、散文式结构
它突破了新闻写作的固定模式,吸取了散文写作富有感情色彩和文采的特点,在符合事实真实的基础上,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散文式结构的导语不一定要包含新闻中最新、最重要的事实。它可以通过描写和议论逐步引出新闻的主要事实,它的主体部分也不受时序的限制,可以写得灵活自如,在报道中往往有精彩的细节和现场描述。
总之,广播消息在结构时基本要求是:
线索要单一,不要再消息中交叉报道两个以上的内容。
在材料组织上,要一环紧扣一环,力求脉络清晰,衔接紧密,层次之间要注意转折和过渡。
在内容上注意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三、广播消息写作的特殊要求
1、广播新闻导语
(1)广播消息导语的特点:
①广播消息的导语兼有新闻标题的功能
广播消息的标题在报道时是不播出的。消息的提要在新闻节目的开头播出,离新闻有较大的距离。广播消息的导语要兼有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用精炼的文字概述新闻的最主要内容。
广播消息的导语既不能写得过于抽象,又不能一上来就写得很具体。它同时兼有标题和导语的功能。应在导语中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最主要、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②要突出最新事态
构成新闻的要素有“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和“如何”。广播的导语更突出“何事”和“何时”要素。  “何人”、“何地”则根据题材特点来安排,“何故”和“如何”则一般放到消息主体中去交代。
“何事”要素是广播消息导语特别强调的要素,大多数新闻事实是以“何事”为核心构成的。 (例:第十八节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昨天(23日)在北京开幕。 “三网融合”与“新媒体”成为本届展会亮点。)
以“何事”为主写导语,可以让听众在消息的开头就把握住最新事实。在写“何事”时,要注意在导语中报道单一事实,突出最主要、最重要的事实,此要些的事实放到消息的主体中再作交代。
广播消息报道“何事”还要注意在导语中要有实质性内容。即不仅报道事实,还点出事实的性质,点明其新闻价值所在。  例:历史罕见的干旱天气凸显西南水利建设滞后 (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6时47分报道)
③广播消息导语的语言要朴实平易,少用复合句,不用倒装句
一般来说,广播消息的导语最好用简单句,即主语、谓语加宾语的句式,而不要使用复杂的复合句。     复合句包含较多的附加成分,句子一般比较长,播音员播起来吃力,听众请起来也费劲。
(2)常用的广播消息导语形式  (书P246 看例子)
①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对新闻的主要事实加以概括,提纲挈领,平铺直叙,使听众一开始就能把握住新闻的主要内容。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广播电视中,都是使用得最多的导语形式。
  概括式导语又被称为提要式导语,对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完整过程进行提要式的概括。
  概括式导语要注意使用典型的具体事实对新闻进行概括,而不要把新闻概括成干巴巴的抽象概念。
  概括式导语要求记者对新闻价值有准确的判断力,透彻掌握新闻事实和事实的实质意义,语言准确精练。
②结论式导语
   结论式导语把对新闻事实的结论放在首位,突出结论,后作阐述。和概括式导语相同,结论式导语也是报道新闻事实的结果,所不同的是结论式导语侧重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性质、经验、意义等观念形态的内容。
   在很多情况下,结论式导语中既有事实,又有结论,先对主要新闻事实进行交代,然后得出结论。听众不费思索就得要领,比较适合收听。
③描述式导语
   描述式导语是对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新闻事实的某一个侧面做形象的描述。这种描述用具体的事实打动人,使听众对新闻事实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述式导语要求记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形象思维,语言富于文采,富于感情色彩。要注意的问题是描写要恰如其分,不要渲染。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④提问式导语
   提问式导语以提问引起听众的关注,便于听众掌握新闻要点,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主题。
   提问式导语要注意,在一条导语中,一般只能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确实是听众所关心的,而且问题的口子要小,是消息的主体确实能够完满回答的。
2、广播消息的主体
(1)具体、生动——提高感染力
   要吸引受众,让听众“一听就懂”,广播的内容表现就要具体、生动。 我们写广播新闻,要用具体形象的事实来说话,即使选用报刊上的内容,也要按照广播的要求来加工,才能让听众听得清楚。
   新闻要写得具体、生动,就要:
   多叙述事实,少发表空洞的议论;
   多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少作高度的、抽象的概括;
   多描述动态的事实,少作静态的环境、人物心理描写;
   多用表现实际内容的名词、动词,少用修饰性的副词、形容词。
对于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概念、数字,也应注意表达的方式、写稿时要充分考虑听众的理解力,要让听众一下就能想象到、理解到。不然听众费心去消化你给的数字和概念,下面的内容就听不到了。
(2)适当铺叙——减缓文章节奏,提醒听众注意
   “为听而写”,从受众的收听习惯出发,在重要的广播新闻稿中采用铺叙的方法,让人们心里有个准备。
1971年7月16日,中央台播出一条公告,公开了周恩来总理同基辛格博士在北京举行会晤,商定尼克松总统将于次年5月前芳华,全文160多字,播出不到一分钟的事件,这是一条震惊世界的爆炸性新闻,但许多听众都没有听清楚,怀疑是否听错了。
如果将“公告”两字改为“现在播送关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或“现在播送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博士在北京会谈的公告”,这样就提醒了听众,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然后再播报公告全文,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为了使听众挺清楚广播新闻的内容,广播新闻要做到反复输入,不厌其烦。特别是在人名、单位名、地名等方面要进行必要的重复,而不能只在导语部分出现一次人名、单位名或地名,下文就用代词代替。
有些听众是一条新闻播了一半才开始收听的,如果后面不进行必要的重复,他就搞不清楚这条新闻报道的是哪个单位,什么人,弄不好还会造成误解。
广播新闻进行必要的重复,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部分内容的重复。一件事情,不久前广播了,现在进行后续报道,为了使听众把这次报道与以前的报道联系起来,就需要对上次报道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重复。这样不管听众听到哪一次广播,总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
二是部分词语的重复。比如报道某个工厂,报纸上出现一次厂名就行了,广播中则要多次出现。如果是一篇不长的新闻,应该在开头和最后一段各出现一次。如果新闻篇幅较长,则应在每个段落的开头出现一次厂名。
广播新闻中适当的铺垫,吸引了听众关注主要新闻事实;减缓了新闻的节奏,让人不感到紧张,喘不过起来。广播新闻中的铺垫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①提出问题。  一个问题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吸引大家注意收听。
  例:各位听众:人们常说车站、码头、机场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那么,我们南京的这几家窗口单位的文明服务质量怎么样呢?昨天上午,本台记者以普通旅客的身份给这几家窗口单位的问讯处挂了电话,下面就请听电话录音:
②先渲染有关情况,再播报主要的内容。  
在关键的字眼出现之前作必要的“铺垫”,使人们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在行文中适当加些过渡性的重要字眼,缓和文章的节奏。例如,有则报纸新闻中有这样一段话:一种低银医用X线胶片最近研制成功,投产后可为国家生产投影胶片节约大量白银。
如果把这段话改为广播稿,就应该在“投产后”的前面加上“这种胶片”,成为“这种胶片投产以后”。
③用地名作铺垫。    
许多外国电台在每条消息前先插出一个地名,既转换空间,也是一种铺垫。提醒听众这是在某地发生的事情,帮助听众的注意力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
 
 
 

第二节 广播新闻专稿
广播新闻专稿是在新闻广播中运用的、除广播消息以外的所有新闻报道体裁和形式的总称。
广播新闻专稿类型和形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与其他新闻媒介公用的体裁,如通讯、调查报告、访问记、新闻速写、新闻特写、来信,以及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的资料性文章;它们虽然脱胎于报刊新闻载体,但都在适应广播传播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便于口说耳听的表现特点。
另一类是广播在自己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孕育的报道形式,如广播讲话、录音访问、实况广播、录音剪辑等。
一  广播新闻专稿的基本属性
在新闻广播体裁系统中。广播新闻专稿与广播消息并列为新闻报道体裁。它们都注重提供具体的新闻事实,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它们之间的区别,则表现在广播新闻专稿(以下简称专稿)具有某些与广播消息不同的属性,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 注重内容的深度
专稿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而且注重反映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和影响;不仅讲究事实具体,而且重视发掘典型情节和细节;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重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选择题材、提炼主题。
专稿经常与广播消息相互配合,共同表现某一重大新闻题材。
2 注重突出“为什么”、“如何”这两个新闻要素
如同广播消息一样,专稿也要求具备新闻诸要素,但更注重“为什么(why)”和“如何(how)”这两个要素。
专稿注重掌握时机,讲究题材的针对性或普遍现实意义。
3 表现功能的多样性
专稿不仅具有提供详尽事实的反映功能,而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后两种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播媒介和听众的重视。从这个角度看,专稿与新闻评论尤其是新闻评述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4 表现手段的综合性
消息一般以叙述的手段表达内容,以播报的方式播出,即使是现场消息,叙述和播报也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专稿则可以同时调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段,可以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嘉宾、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远比消息丰富多彩。
二  广播新闻专稿的运用范围
专稿广泛运用于新闻性专题节目和杂志节目。这是因为这些节目或者有特定的内容取向,或者有特殊信息需求的听众群,或者有较充裕的节目时间,也就是具有传播具体详尽、富于深度的新闻事实的需要或可能。不过,即使在这类节目中,专稿也往往与其他稿件相配合,以便形成综合表现优势,满足听众的多方面需要。
专稿也时常出现在《联播》、《新闻报摘》等重要的新闻节目之中,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这是广播力图满足听众对深度报道的需求的反映。
但新闻节目中的专稿,一般要求题材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内容更精粹,结构更紧凑,表现手法更趋于简明清晰、质朴平易。
专稿的发展趋向:
一是系列报道日渐增多。系列报道实际上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报道方式,只要运用恰当,有利于解决深度报道与节目信息容量之间的矛盾。
所谓恰当,包括以下要求:①题材与主题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引起听众的共同关心;②精心规划、写作与制播,使作品具有吸引听众持续收听的魅力;③善于发挥每则报道的引言和结束语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听众创造集零为整的条件。
另一个发展趋向,就是解释性、分析性专稿越来越多。
三 广播通讯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P249)
从内容上讲,广播通讯的内容比消息大,不仅记事,而且些人,在主题开拓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优势。在表现形式上,广播通讯形式灵活,手法多样,有情节和细节,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是深受听众喜爱的报道形式。
(一) 广播通讯的结构特点
1  主线清晰,层次井然
广播通讯一般以单线结构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广播通讯中,要集中将一件事,避免两件事交叉叙述。因此,广播通讯比较适合表现一个人、一件事的单纯题材。
对于脉络复杂的事物,广播通讯要理纷弃繁,突出主线,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的作法有:①分清主次,围绕主要事实谋篇;②裁剪事实,截取最精彩的片段;③化整为零,把复杂的材料分别谋篇。
以单线结构为基础,内容的安排要讲究循序渐进。这包括顺时间发展之序,顺空间变化之序,顺情节来龙去脉之序,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之序。
强调顺序的另一个含义是讲究过渡。过渡时强调段落、层次间的联系,造成顺当、连续的听觉效果。
2  精心剪裁,繁简得当
广播通讯的篇幅不宜长,要特别注意剪裁,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繁简得当。
广播通讯要集中笔墨表现主体事实和骨干材料,对骨干材料要精雕细刻,对能触动听众的心灵的情节和细节着意加以表现。
情节和细节对于广播通讯有特殊作用。用情节来说明问题,不仅生动引人,而且便于记忆。情节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包含很多感性的因素,细节是构成一个完整事实和情节的微小部分,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表情。好的细节,就像特写镜头,能在听众眼前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一篇广播通讯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具体的、感人的情节和细节。
(二)广播通讯的语言
1  谈话体
广播通讯的语言比广播消息更强调口语化。随着主持人形式和记者的现场采访在专题报道中的运用,广播通讯的语言越来越向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谈话体发展。
谈话体的显著特征是有对话感。作者仿佛是和听众面对面的交谈,缩短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谈话体的语言特点是口语化,句子短,有节奏,朗朗上口。
2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广播通讯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是广播通讯有别于广播消息的优势所在。
第三节  广播新闻评论
一  广播评论及其特点
1  广播评论的定义
按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
2  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
 ①内容精练,长话短说
  广播评论强调短小精悍,除了矿大节目容量以外,主要是为了适应听众的收听。
 ②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是为了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
 ③以情化理,情理交融
  在说理的过程中适当注入感情,可以唤起受众的共鸣,激发受众兴趣,强化道理的渗透力和说服力。广播评论诉诸说、听,可以利用有声语言便于直接表达情感的传播优势,适当注入感情。
 ④条分缕析,简繁有致
  强调这一点,不仅基于说理的需要,也为了适应现行传播的需要和听众的思维习惯。
二 广播评论的具体形式
(一)与其他媒介共用的评论形式
①不署名评论。  即以本台的名义播出的评论。主要有四种: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和编后话。这类评论代表编辑部发言,体现电台对于所评论的事件或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本台评论相当于报纸的社论,是广播中最高规格的评论形式,通常用来论述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问题。
本台评论员文章属于次高规格的评论,一般用来论述局部性的重要事件或问题,以及工作经验、工作作风、社会风尚和思想行为倾向等等。
本台短评不仅规格较低,而且一般侧重于某一点,带有窥一斑见全豹的特点。
编后话多为依附于新闻报道或其他文章的微型评论,通常用于提醒人们注意某些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或现象,一般只是点到为止
②署名评论。  这是以个人名义播发的评论。在广播中,这类评论多数是属于新闻节目或专题节目的专栏短论。这类评论的作者分布在各行各业,论题直接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多数有感而发、短小精悍,往往比某些重头评论更受听众欢迎。
(二)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
①广播谈话。   这是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往往采取主持人与嘉宾发表议论,并通过电话或短信平台与听众直接交流的形式,形成了直接交换意见、商讨问题的说理氛围。
②口头评论。   专指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插讲的评论。
口头评论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插讲,意味着以个人名义发表意见,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这种评论形式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可以灵活地阐述问题,有利于拓宽评论的选题范围,增强与听众的思想、情感交流;评论员、记者自己插讲,则有利于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臻于一致,从而改善语言表达方式,促使插进风格多样化。
③录音评论。   这是把音响作为表现内容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录音评论与录音报道都运用音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各有不同的音响取向。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
  在录音评论中,音响是作为证据存在的,而且通常只是论据的一部分。所以,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A 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B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
C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录音评论中的音响,只有与论述语言紧密结合,才能成为增强评论说服力和感染力服务,也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离开说理的需要,为音响而音响,那就可能反而冲淡说理,或者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