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词 解 释
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 ——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
30.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 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
过程
33.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36. 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 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38. 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 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
40. 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 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42. 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 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
44.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 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48. 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 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 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 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 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 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63. 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 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5. 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 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 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至3个月,经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 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 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 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 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 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
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 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 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 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 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 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
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 ——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
30.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 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
过程
33.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36. 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 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38. 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 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
40. 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 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42. 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 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
44.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 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48. 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 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 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 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 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 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63. 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 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5. 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 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 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至3个月,经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 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 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 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 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 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
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 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 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 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 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 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
简 答 题
0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与代谢活力有何关系?
答: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02. 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答:蒸腾作用的部位有(1)植物幼小时,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蒸腾作用发生在茎枝上的皮孔和叶片。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1)它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它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它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03. 根系吸水的方式、动力?
答: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1)质外体途径;(2)跨膜途径;(3)共质体途径.。
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
04. 气孔开关假说有哪些?
答:气孔开关假说有(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
0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下列条件:(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
0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答:(1)离子通道运输;(2)载体运输;(3)离子泵运输;(4)胞饮作用。
06.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有:(1)一方面与吸水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立性;(2)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还有选择性;〔3〕会出现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现象。
07. 试述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机理?
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
08. 02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
答:(1)加强氧与CO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09. 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
10. C4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简述原因?
答: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高,固定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O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的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的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叶肉细胞的CO2/O2的比值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是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11. 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12.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答: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会死亡的原因有三点:(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只的蛋白质发生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
13. 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
答:糖酵解和发酵都是糖类物质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是负效应物,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糖分分解就慢,糖酵解和发酵也就受到抑制。
14. 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答: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的学说被称之为细胞质泵动学说。而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是由具收缩能力的P蛋白收缩丝所组成。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收缩蛋白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产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植物同化产物在筛分子内腔的运输问题。
15. 何为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德国E. Munch1930年提出的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实验依据有:利用快速冷冻和固定技术的试验证明P蛋白沿着长轴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而不会堵塞开放的筛孔;Knoblauch等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加入与蔗糖结合的绿色荧光染料,观察到蚕豆叶片的韧皮部是活的,有运输蔗糖的功能。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解决单一筛管能否同时进行双向运输蔗糖的问题,且对于裸子植物同化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不适用。
16. 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如被剥皮,则同化产物的运输受阻,而且剥口下端也长不出枝条,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
17. 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何作用?
答: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3)解毒作用;(4)调解自由生长素含量。
18.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答:乙烯在生产上的作用有(1)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2)促进次生物质排出;(3)促进开花
19.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原因是什么?
答: 乙烯与质膜的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氧气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分解有机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2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第一、三阶段靠什么吸水?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有:(1)足够的水分;(2)充足的氧气;(3)适当的温度;(4)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的吸水;(2)吸水的停止;(3)胚根长出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性吸水;第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4.土壤中缺氮时为什么根冠比会增大?
答:氮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再供应地上部分的。因此,土壤缺氮是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就比对根的影响大。另外,缺氮时地上部分蛋白质合成减少,积累的糖分多,这样对根系供应的糖分也增多,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故使根冠比值增大。
25.光敏色素作用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类假说?
答:(1)膜作用假说认为光敏色素能改变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膜的特性或功能而参与光形态建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显然光敏色素调控的快速反应都与膜性质的变化有关;(2)基因调节假说认为光敏色素对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的。一般认为光敏调空的长期反应与基因表达有关。
26.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长得矮小?
答:(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造成植物因缺少水、肥而生长不良。(2)气温也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植物代谢缓慢,因而表现出植生长缓慢。(3)高山风力较大,使植株受到的机械刺激多,体内激素平衡不利植物生长发育。(4)高山顶上空气中灰尘较少,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27.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质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4)植酸的动员。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醇和磷酸。
2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以在稳恒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小时至28小时。(3)生物钟有自调重拨功能。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4)生物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
29.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向光面的生长与背光面生长的不均匀所致。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至引起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细胞生长,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30.常言道:“根身叶茂”是何道理?
答:所谓“根身叶茂”,有以下理由:(1)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发育得好,对地上部分生长有利。(2)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也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利,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31.含羞草受震动后叶子下垂的机理是什么?
答:含羞草受震动后几秒钟内叶子就下垂,机理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解剖结构上,叶枕的上半部的细胞胞壁较厚,而下半部组织较薄,下半部组织的胞间隙也比上半部的大。在震动刺激下,叶枕下半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进入胞间隙,因此下半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下垂。
32. 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协调温度有何不同?
答: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植物健壮生长来说,往往不是最适宜的。因为植物生长最快时,物质较多用于生长,消耗太快,没有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那么结实。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的植株,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33. 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间生长点?
答:春化作用就是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将芹菜种植在高温的温室中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要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但是以橡皮管缠绕芹菜茎的顶端,管内不断通过冰冷的水流,使茎的生长点获得低温,就能通过春化,可以开花结实。反之,将芹菜种植在冰冷的室内,而使茎生长点处于高温下,也不能开花结实。
34.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多。一些需要春化的植物未经低温处理,如施用赤霉素也能开花。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
35. “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
36.举例说明光周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和延迟开花;(2)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强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3)引种。
37. 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从植株营养器官转运过来的可溶性低分子化合态养料被逐渐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化合态物质积累起来;(2)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由高到低;(3)种子内的内源激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4)种子的含水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38.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何作用?
答: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有:(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39. 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答: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有:(1)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
40. 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哪几个步骤?
答: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4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答:(1)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2)利用根冠比的特征选择出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的步骤;(3)控制土壤水分;(4)施用植物激素。
0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与代谢活力有何关系?
答: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02. 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答:蒸腾作用的部位有(1)植物幼小时,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蒸腾作用发生在茎枝上的皮孔和叶片。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1)它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它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它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03. 根系吸水的方式、动力?
答: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1)质外体途径;(2)跨膜途径;(3)共质体途径.。
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
04. 气孔开关假说有哪些?
答:气孔开关假说有(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
0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下列条件:(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
0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答:(1)离子通道运输;(2)载体运输;(3)离子泵运输;(4)胞饮作用。
06.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有:(1)一方面与吸水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立性;(2)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还有选择性;〔3〕会出现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现象。
07. 试述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机理?
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
08. 02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
答:(1)加强氧与CO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09. 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
10. C4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简述原因?
答: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高,固定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O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的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的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叶肉细胞的CO2/O2的比值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是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11. 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12.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答: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会死亡的原因有三点:(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只的蛋白质发生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
13. 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
答:糖酵解和发酵都是糖类物质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是负效应物,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糖分分解就慢,糖酵解和发酵也就受到抑制。
14. 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答: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的学说被称之为细胞质泵动学说。而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是由具收缩能力的P蛋白收缩丝所组成。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收缩蛋白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产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植物同化产物在筛分子内腔的运输问题。
15. 何为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德国E. Munch1930年提出的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实验依据有:利用快速冷冻和固定技术的试验证明P蛋白沿着长轴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而不会堵塞开放的筛孔;Knoblauch等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加入与蔗糖结合的绿色荧光染料,观察到蚕豆叶片的韧皮部是活的,有运输蔗糖的功能。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解决单一筛管能否同时进行双向运输蔗糖的问题,且对于裸子植物同化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不适用。
16. 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如被剥皮,则同化产物的运输受阻,而且剥口下端也长不出枝条,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
17. 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何作用?
答: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3)解毒作用;(4)调解自由生长素含量。
18.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答:乙烯在生产上的作用有(1)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2)促进次生物质排出;(3)促进开花
19.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原因是什么?
答: 乙烯与质膜的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氧气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分解有机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2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第一、三阶段靠什么吸水?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有:(1)足够的水分;(2)充足的氧气;(3)适当的温度;(4)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的吸水;(2)吸水的停止;(3)胚根长出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性吸水;第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4.土壤中缺氮时为什么根冠比会增大?
答:氮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再供应地上部分的。因此,土壤缺氮是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就比对根的影响大。另外,缺氮时地上部分蛋白质合成减少,积累的糖分多,这样对根系供应的糖分也增多,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故使根冠比值增大。
25.光敏色素作用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类假说?
答:(1)膜作用假说认为光敏色素能改变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膜的特性或功能而参与光形态建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显然光敏色素调控的快速反应都与膜性质的变化有关;(2)基因调节假说认为光敏色素对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的。一般认为光敏调空的长期反应与基因表达有关。
26.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长得矮小?
答:(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造成植物因缺少水、肥而生长不良。(2)气温也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植物代谢缓慢,因而表现出植生长缓慢。(3)高山风力较大,使植株受到的机械刺激多,体内激素平衡不利植物生长发育。(4)高山顶上空气中灰尘较少,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27.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质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4)植酸的动员。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醇和磷酸。
2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以在稳恒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小时至28小时。(3)生物钟有自调重拨功能。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4)生物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
29.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向光面的生长与背光面生长的不均匀所致。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至引起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细胞生长,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30.常言道:“根身叶茂”是何道理?
答:所谓“根身叶茂”,有以下理由:(1)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发育得好,对地上部分生长有利。(2)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也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利,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31.含羞草受震动后叶子下垂的机理是什么?
答:含羞草受震动后几秒钟内叶子就下垂,机理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解剖结构上,叶枕的上半部的细胞胞壁较厚,而下半部组织较薄,下半部组织的胞间隙也比上半部的大。在震动刺激下,叶枕下半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进入胞间隙,因此下半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下垂。
32. 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协调温度有何不同?
答: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植物健壮生长来说,往往不是最适宜的。因为植物生长最快时,物质较多用于生长,消耗太快,没有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那么结实。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的植株,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33. 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间生长点?
答:春化作用就是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将芹菜种植在高温的温室中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要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但是以橡皮管缠绕芹菜茎的顶端,管内不断通过冰冷的水流,使茎的生长点获得低温,就能通过春化,可以开花结实。反之,将芹菜种植在冰冷的室内,而使茎生长点处于高温下,也不能开花结实。
34.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多。一些需要春化的植物未经低温处理,如施用赤霉素也能开花。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
35. “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
36.举例说明光周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和延迟开花;(2)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强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3)引种。
37. 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从植株营养器官转运过来的可溶性低分子化合态养料被逐渐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化合态物质积累起来;(2)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由高到低;(3)种子内的内源激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4)种子的含水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38.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何作用?
答: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有:(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39. 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答: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有:(1)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
40. 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哪几个步骤?
答: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4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答:(1)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2)利用根冠比的特征选择出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的步骤;(3)控制土壤水分;(4)施用植物激素。
论 述 题:
1.病毒对在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①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焉或猝倒。②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截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③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体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④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
2.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①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②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③产生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含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④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
3.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界引入细胞中的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钙、镁、氯等;二是在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蔗糖、山梨醇、脯氨酸、甜菜碱等。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⑴维持细胞膨胀压变化不大,利于其他生理生化过程进行;⑵维持气孔开放,以保证光合作用较正常的进行。
4.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合成的逆境蛋白有:⑴热激蛋白f ,可以和受热激伤害后变性蛋白质结合,维持它们的可溶状态或使其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热激蛋白也可以与一些酶结合成复合体,使这些酶的热失活温度明显提高;⑵低温诱导蛋白,亦称冷击蛋白,它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有关。由于这些蛋白具有高亲水性,所以具有诚少细胞失水和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⑶渗条蛋白,有利于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和防止细胞脱水,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和抗旱性;⑷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局部和系统诱导抗性有关。还能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生长,诱导与其他防卫系统有关的酶的合成,提高其抗病能力。
5. 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何关系?
答:(1)生长素:实验证明,叶片年龄增长,生长素含量下降,便不能阻止脱落的发生。Addicott等提出脱落的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的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梯度大,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此外,已证明有些果实的自然脱落与生长素含量的降低也密切相关。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2)脱落酸: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3)乙烯: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适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4)赤霉素: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
2. 北方小麦与南方小麦相比,哪个蛋白质含量高?为什么?
答: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因为水分供应不良对淀粉合成的影响比对蛋白质的影响大。在小麦成熟期,北方雨量及土壤水分比南方少,所以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
3. 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1)氧浓度 氧分压过高过低都能导致脱落。高氧促进乙烯的形成,低氧抑制呼吸作用;(2)温度异常温度加速器官脱落。高温促进呼吸消耗。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水分亏缺,加速叶片脱落;(3)水分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4)光照 光照弱脱落增加,长日照可以延迟脱落,短日照可以促进脱落;(5)矿质元素缺Zn、N、P、K、Fe等都可能导致脱落。
4.目前有关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哪些,并叙述自由基伤害假说的基本内容。
答:关于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三种:一是营养亏缺假说;二是植物激素调空理论;三是自由基伤害假说。自由基伤害假说是人体和动物衰老机理的众多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衰老过程即氧代谢失调、自由基累积的过程。研究表明,植物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活性氧。同时,植物细胞本身具有清、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的酶保护系统和非酶保护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活性氧浓度很低,不会引起伤害。但在植物衰老劣变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干旱、高盐、SO2等逆境条件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结果自由基活性氧的浓度超过了伤害”阈值“导致蛋白质、核酸的氧化破坏,特别是膜脂中不饱和双链酸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发生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过程产生新的自由基,会进一步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最后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
5. 花粉管为什么能向着胚囊定向生长?
答: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花粉管的向化性运动所引起的。生长的花粉管从顶端到基部存在着由高到低的Ca2+浓度梯度。这种Ca2+梯度的存在有利于控制高尔基体小泡的定向分泌、运转与融合,从而使合成花粉管壁和质膜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到花粉管顶端,以保持顶端的极性生长。雌性生殖单位中的助细胞与花粉管的定向生长有关。棉花的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时,花粉管中的信号物质如赤霉素会引起一个助细胞的首先解体,并释放出大量的Ca2+,造成花柱与株孔间的Ca2+梯度,而Ca2+则被认为是一种向化性物质,因此,花粉管会朝Ca2+浓度高的方向生长,最后穿过株孔,进入胚囊。此外,花粉管可能有向电性生长。
7. 授粉后雌蕊中生长素含量剧增的只要原因是什么?
答:只要不是花粉带进去的,而是因为花粉中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酶体系,花粉管在伸长过程中,能将这些酶分泌到雌蕊组织中去,因此,会引起花柱和子房形成大量生长素
8. 影响植物花器官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内因 (1)营养状况 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2)内源激素 花芽分化属内源激素的调控。 2.外因 (1)光照 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2)温度 一般植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低温还影响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分裂。(3)水分 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4) 矿质营养 缺氮,花器官分化慢且花的数量减少;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的分化推迟,发育不良。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9. 花粉和柱头之间的相互识别的机制是什么?
答:花粉的识别物质是外壁蛋白中的糖蛋白,它在花粉湿润后几秒钟内就迅速释放出来。而雌蕊的识别物质是柱头表面的亲水性蛋白质薄膜,它具有粘性,易于捕捉花粉。当亲和花粉落到柱头上时,花粉就释放出外壁蛋白并扩散入柱头表面,与柱头表面蛋白质膜相互作用,认可后花粉管伸长并穿过柱头,沿花柱引导组织生长并进入胚囊受精。如果是不亲和的花粉则不能萌发,或花粉关生长受阻,或柱头乳突细胞产生胼胝质阻碍花粉管穿过柱头
10. 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以及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质来传递的?
答:植物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成花部位是茎端的生长点,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却是叶片。这一点可以用对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光周期处理后观察对开花效应的情况来证明:①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不开花而保持营养生长;②将植物全株置于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可以开花;③只将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正常开花;④只将植物叶片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不开花。用嫁接实验可证明植物的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资来传递的:如将数株短日植物苍耳嫁接串联在一起,只让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光周期诱导,而其它植株都在长日照条件下,结果数株苍耳全部开花。
名 词 解 释
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 ——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
30.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 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
过程
33.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36. 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 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38. 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 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
40. 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 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42. 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 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
44.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 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48. 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 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 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 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 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 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63. 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 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5. 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 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 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至3个月,经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 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 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 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 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 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
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 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 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 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 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 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
0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0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0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0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 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 ——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 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21.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 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6.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
30.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 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
过程
33. 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36. 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 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38. 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 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
40. 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 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42. 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 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
44.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 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48. 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 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 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 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 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 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63. 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 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5. 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 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 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至3个月,经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 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 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 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 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 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
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 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 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 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 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 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 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
简 答 题
0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与代谢活力有何关系?
答: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02. 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答:蒸腾作用的部位有(1)植物幼小时,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蒸腾作用发生在茎枝上的皮孔和叶片。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1)它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它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它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03. 根系吸水的方式、动力?
答: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1)质外体途径;(2)跨膜途径;(3)共质体途径.。
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
04. 气孔开关假说有哪些?
答:气孔开关假说有(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
0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下列条件:(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
0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答:(1)离子通道运输;(2)载体运输;(3)离子泵运输;(4)胞饮作用。
06.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有:(1)一方面与吸水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立性;(2)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还有选择性;〔3〕会出现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现象。
07. 试述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机理?
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
08. 02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
答:(1)加强氧与CO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09. 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
10. C4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简述原因?
答: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高,固定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O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的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的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叶肉细胞的CO2/O2的比值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是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11. 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12.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答: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会死亡的原因有三点:(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只的蛋白质发生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
13. 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
答:糖酵解和发酵都是糖类物质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是负效应物,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糖分分解就慢,糖酵解和发酵也就受到抑制。
14. 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答: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的学说被称之为细胞质泵动学说。而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是由具收缩能力的P蛋白收缩丝所组成。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收缩蛋白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产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植物同化产物在筛分子内腔的运输问题。
15. 何为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德国E. Munch1930年提出的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实验依据有:利用快速冷冻和固定技术的试验证明P蛋白沿着长轴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而不会堵塞开放的筛孔;Knoblauch等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加入与蔗糖结合的绿色荧光染料,观察到蚕豆叶片的韧皮部是活的,有运输蔗糖的功能。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解决单一筛管能否同时进行双向运输蔗糖的问题,且对于裸子植物同化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不适用。
16. 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如被剥皮,则同化产物的运输受阻,而且剥口下端也长不出枝条,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
17. 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何作用?
答: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3)解毒作用;(4)调解自由生长素含量。
18.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答:乙烯在生产上的作用有(1)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2)促进次生物质排出;(3)促进开花
19.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原因是什么?
答: 乙烯与质膜的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氧气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分解有机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2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第一、三阶段靠什么吸水?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有:(1)足够的水分;(2)充足的氧气;(3)适当的温度;(4)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的吸水;(2)吸水的停止;(3)胚根长出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性吸水;第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4.土壤中缺氮时为什么根冠比会增大?
答:氮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再供应地上部分的。因此,土壤缺氮是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就比对根的影响大。另外,缺氮时地上部分蛋白质合成减少,积累的糖分多,这样对根系供应的糖分也增多,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故使根冠比值增大。
25.光敏色素作用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类假说?
答:(1)膜作用假说认为光敏色素能改变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膜的特性或功能而参与光形态建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显然光敏色素调控的快速反应都与膜性质的变化有关;(2)基因调节假说认为光敏色素对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的。一般认为光敏调空的长期反应与基因表达有关。
26.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长得矮小?
答:(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造成植物因缺少水、肥而生长不良。(2)气温也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植物代谢缓慢,因而表现出植生长缓慢。(3)高山风力较大,使植株受到的机械刺激多,体内激素平衡不利植物生长发育。(4)高山顶上空气中灰尘较少,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27.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质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4)植酸的动员。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醇和磷酸。
2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以在稳恒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小时至28小时。(3)生物钟有自调重拨功能。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4)生物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
29.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向光面的生长与背光面生长的不均匀所致。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至引起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细胞生长,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30.常言道:“根身叶茂”是何道理?
答:所谓“根身叶茂”,有以下理由:(1)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发育得好,对地上部分生长有利。(2)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也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利,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31.含羞草受震动后叶子下垂的机理是什么?
答:含羞草受震动后几秒钟内叶子就下垂,机理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解剖结构上,叶枕的上半部的细胞胞壁较厚,而下半部组织较薄,下半部组织的胞间隙也比上半部的大。在震动刺激下,叶枕下半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进入胞间隙,因此下半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下垂。
32. 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协调温度有何不同?
答: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植物健壮生长来说,往往不是最适宜的。因为植物生长最快时,物质较多用于生长,消耗太快,没有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那么结实。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的植株,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33. 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间生长点?
答:春化作用就是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将芹菜种植在高温的温室中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要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但是以橡皮管缠绕芹菜茎的顶端,管内不断通过冰冷的水流,使茎的生长点获得低温,就能通过春化,可以开花结实。反之,将芹菜种植在冰冷的室内,而使茎生长点处于高温下,也不能开花结实。
34.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多。一些需要春化的植物未经低温处理,如施用赤霉素也能开花。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
35. “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
36.举例说明光周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和延迟开花;(2)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强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3)引种。
37. 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从植株营养器官转运过来的可溶性低分子化合态养料被逐渐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化合态物质积累起来;(2)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由高到低;(3)种子内的内源激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4)种子的含水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38.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何作用?
答: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有:(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39. 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答: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有:(1)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
40. 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哪几个步骤?
答: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4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答:(1)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2)利用根冠比的特征选择出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的步骤;(3)控制土壤水分;(4)施用植物激素。
0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与代谢活力有何关系?
答: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02. 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答:蒸腾作用的部位有(1)植物幼小时,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蒸腾作用发生在茎枝上的皮孔和叶片。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1)它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它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它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03. 根系吸水的方式、动力?
答: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1)质外体途径;(2)跨膜途径;(3)共质体途径.。
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
04. 气孔开关假说有哪些?
答:气孔开关假说有(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
0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下列条件:(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
0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答:(1)离子通道运输;(2)载体运输;(3)离子泵运输;(4)胞饮作用。
06.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有:(1)一方面与吸水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立性;(2)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还有选择性;〔3〕会出现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现象。
07. 试述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机理?
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
08. 02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
答:(1)加强氧与CO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09. 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
10. C4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简述原因?
答: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高,固定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O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的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的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叶肉细胞的CO2/O2的比值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是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11. 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12.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答: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会死亡的原因有三点:(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只的蛋白质发生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
13. 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
答:糖酵解和发酵都是糖类物质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是负效应物,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糖分分解就慢,糖酵解和发酵也就受到抑制。
14. 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答: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的学说被称之为细胞质泵动学说。而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是由具收缩能力的P蛋白收缩丝所组成。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收缩蛋白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产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植物同化产物在筛分子内腔的运输问题。
15. 何为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德国E. Munch1930年提出的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实验依据有:利用快速冷冻和固定技术的试验证明P蛋白沿着长轴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而不会堵塞开放的筛孔;Knoblauch等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加入与蔗糖结合的绿色荧光染料,观察到蚕豆叶片的韧皮部是活的,有运输蔗糖的功能。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解决单一筛管能否同时进行双向运输蔗糖的问题,且对于裸子植物同化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不适用。
16. 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如被剥皮,则同化产物的运输受阻,而且剥口下端也长不出枝条,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
17. 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何作用?
答: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3)解毒作用;(4)调解自由生长素含量。
18.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答:乙烯在生产上的作用有(1)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2)促进次生物质排出;(3)促进开花
19.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原因是什么?
答: 乙烯与质膜的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氧气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分解有机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2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第一、三阶段靠什么吸水?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有:(1)足够的水分;(2)充足的氧气;(3)适当的温度;(4)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的吸水;(2)吸水的停止;(3)胚根长出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性吸水;第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4.土壤中缺氮时为什么根冠比会增大?
答:氮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再供应地上部分的。因此,土壤缺氮是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就比对根的影响大。另外,缺氮时地上部分蛋白质合成减少,积累的糖分多,这样对根系供应的糖分也增多,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故使根冠比值增大。
25.光敏色素作用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类假说?
答:(1)膜作用假说认为光敏色素能改变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膜的特性或功能而参与光形态建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显然光敏色素调控的快速反应都与膜性质的变化有关;(2)基因调节假说认为光敏色素对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的。一般认为光敏调空的长期反应与基因表达有关。
26.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长得矮小?
答:(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造成植物因缺少水、肥而生长不良。(2)气温也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植物代谢缓慢,因而表现出植生长缓慢。(3)高山风力较大,使植株受到的机械刺激多,体内激素平衡不利植物生长发育。(4)高山顶上空气中灰尘较少,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27.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质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4)植酸的动员。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醇和磷酸。
2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以在稳恒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小时至28小时。(3)生物钟有自调重拨功能。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4)生物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
29.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向光面的生长与背光面生长的不均匀所致。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至引起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细胞生长,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30.常言道:“根身叶茂”是何道理?
答:所谓“根身叶茂”,有以下理由:(1)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发育得好,对地上部分生长有利。(2)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也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利,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31.含羞草受震动后叶子下垂的机理是什么?
答:含羞草受震动后几秒钟内叶子就下垂,机理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解剖结构上,叶枕的上半部的细胞胞壁较厚,而下半部组织较薄,下半部组织的胞间隙也比上半部的大。在震动刺激下,叶枕下半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进入胞间隙,因此下半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下垂。
32. 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协调温度有何不同?
答: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植物健壮生长来说,往往不是最适宜的。因为植物生长最快时,物质较多用于生长,消耗太快,没有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那么结实。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的植株,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33. 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间生长点?
答:春化作用就是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将芹菜种植在高温的温室中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要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但是以橡皮管缠绕芹菜茎的顶端,管内不断通过冰冷的水流,使茎的生长点获得低温,就能通过春化,可以开花结实。反之,将芹菜种植在冰冷的室内,而使茎生长点处于高温下,也不能开花结实。
34.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多。一些需要春化的植物未经低温处理,如施用赤霉素也能开花。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
35. “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
36.举例说明光周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和延迟开花;(2)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强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3)引种。
37. 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从植株营养器官转运过来的可溶性低分子化合态养料被逐渐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化合态物质积累起来;(2)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由高到低;(3)种子内的内源激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4)种子的含水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38.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何作用?
答: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有:(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39. 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答: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有:(1)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
40. 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哪几个步骤?
答: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4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答:(1)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2)利用根冠比的特征选择出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的步骤;(3)控制土壤水分;(4)施用植物激素。
论 述 题:
1.病毒对在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①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焉或猝倒。②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截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③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体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④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
2.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①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②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③产生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含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④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
3.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界引入细胞中的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钙、镁、氯等;二是在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蔗糖、山梨醇、脯氨酸、甜菜碱等。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⑴维持细胞膨胀压变化不大,利于其他生理生化过程进行;⑵维持气孔开放,以保证光合作用较正常的进行。
4.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合成的逆境蛋白有:⑴热激蛋白f ,可以和受热激伤害后变性蛋白质结合,维持它们的可溶状态或使其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热激蛋白也可以与一些酶结合成复合体,使这些酶的热失活温度明显提高;⑵低温诱导蛋白,亦称冷击蛋白,它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有关。由于这些蛋白具有高亲水性,所以具有诚少细胞失水和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⑶渗条蛋白,有利于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和防止细胞脱水,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和抗旱性;⑷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局部和系统诱导抗性有关。还能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生长,诱导与其他防卫系统有关的酶的合成,提高其抗病能力。
5. 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何关系?
答:(1)生长素:实验证明,叶片年龄增长,生长素含量下降,便不能阻止脱落的发生。Addicott等提出脱落的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的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梯度大,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此外,已证明有些果实的自然脱落与生长素含量的降低也密切相关。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2)脱落酸: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3)乙烯: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适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4)赤霉素: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
2. 北方小麦与南方小麦相比,哪个蛋白质含量高?为什么?
答: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因为水分供应不良对淀粉合成的影响比对蛋白质的影响大。在小麦成熟期,北方雨量及土壤水分比南方少,所以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
3. 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1)氧浓度 氧分压过高过低都能导致脱落。高氧促进乙烯的形成,低氧抑制呼吸作用;(2)温度异常温度加速器官脱落。高温促进呼吸消耗。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水分亏缺,加速叶片脱落;(3)水分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4)光照光照弱脱落增加,长日照可以延迟脱落,短日照可以促进脱落;(5)矿质元素缺Zn、N、P、K、Fe等都可能导致脱落。
4.目前有关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哪些,并叙述自由基伤害假说的基本内容。
答:关于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三种:一是营养亏缺假说;二是植物激素调空理论;三是自由基伤害假说。自由基伤害假说是人体和动物衰老机理的众多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衰老过程即氧代谢失调、自由基累积的过程。研究表明,植物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活性氧。同时,植物细胞本身具有清、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的酶保护系统和非酶保护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活性氧浓度很低,不会引起伤害。但在植物衰老劣变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干旱、高盐、SO2等逆境条件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结果自由基活性氧的浓度超过了伤害”阈值“导致蛋白质、核酸的氧化破坏,特别是膜脂中不饱和双链酸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发生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过程产生新的自由基,会进一步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最后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
5. 花粉管为什么能向着胚囊定向生长?
答: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花粉管的向化性运动所引起的。生长的花粉管从顶端到基部存在着由高到低的Ca2+浓度梯度。这种Ca2+梯度的存在有利于控制高尔基体小泡的定向分泌、运转与融合,从而使合成花粉管壁和质膜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到花粉管顶端,以保持顶端的极性生长。雌性生殖单位中的助细胞与花粉管的定向生长有关。棉花的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时,花粉管中的信号物质如赤霉素会引起一个助细胞的首先解体,并释放出大量的Ca2+,造成花柱与株孔间的Ca2+梯度,而Ca2+则被认为是一种向化性物质,因此,花粉管会朝Ca2+浓度高的方向生长,最后穿过株孔,进入胚囊。此外,花粉管可能有向电性生长。
7. 授粉后雌蕊中生长素含量剧增的只要原因是什么?
答:只要不是花粉带进去的,而是因为花粉中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酶体系,花粉管在伸长过程中,能将这些酶分泌到雌蕊组织中去,因此,会引起花柱和子房形成大量生长素
8. 影响植物花器官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内因 (1)营养状况 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2)内源激素 花芽分化属内源激素的调控。 2.外因 (1)光照 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2)温度 一般植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低温还影响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分裂。(3)水分 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4) 矿质营养 缺氮,花器官分化慢且花的数量减少;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的分化推迟,发育不良。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9. 花粉和柱头之间的相互识别的机制是什么?
答:花粉的识别物质是外壁蛋白中的糖蛋白,它在花粉湿润后几秒钟内就迅速释放出来。而雌蕊的识别物质是柱头表面的亲水性蛋白质薄膜,它具有粘性,易于捕捉花粉。当亲和花粉落到柱头上时,花粉就释放出外壁蛋白并扩散入柱头表面,与柱头表面蛋白质膜相互作用,认可后花粉管伸长并穿过柱头,沿花柱引导组织生长并进入胚囊受精。如果是不亲和的花粉则不能萌发,或花粉关生长受阻,或柱头乳突细胞产生胼胝质阻碍花粉管穿过柱头
10. 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以及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质来传递的?
答:植物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成花部位是茎端的生长点,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却是叶片。这一点可以用对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光周期处理后观察对开花效应的情况来证明:①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不开花而保持营养生长;②将植物全株置于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可以开花;③只将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正常开花;④只将植物叶片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不开花。用嫁接实验可证明植物的光周期刺激可能是以某种化学物资来传递的:如将数株短日植物苍耳嫁接串联在一起,只让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光周期诱导,而其它植株都在长日照条件下,结果数株苍耳全部开花。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