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生物化学总复习2
生物化学总复习
题型
一、判断题,10分
二、选择题,10分
三、英文缩写符号中文含义,5分
四、填空题 , 35-43分
五、名词解释,6个,18分
六、叙述题,3-4题,23-30分
题型
一、判断题,10分
二、选择题,10分
三、英文缩写符号中文含义,5分
四、填空题 , 35-43分
五、名词解释,6个,18分
六、叙述题,3-4题,23-30分
各种题型复习
一、判断题
第一章 核酸化学
1.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
2.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
3.Tm值高的DNA,其(A+T)百分含量也高。 (×)
4.如果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CTGGAC,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GACCTG。 (×)
5.在tRNA分子中,除四种基本碱基(A,G,C,U)外,还含有稀有碱基。 (√)
6.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该类生物种的特征。 (√)
7.真核mRNA分子5’末端有一个Poly A结构。 (×)
8.真核mRNA分子3'末端有一个Poly A结构。 (√)
9.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 (×)
10.DNA双螺旋结构中,由氢键连接的碱基对形成一种近似平面的结构。 (√)
11.RNA的分子组成中,通常A不等于U,G不等于C。 (√)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1.三肽Ala-Asp-Gly也可以写作H2N-Ala-Asp-Gly-COOH。 (√)
2.三肽Ala-Asp-Gly也可以写作HOOC-Ala-Asp-Gly-NH2。 (×)
3.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除了甘氨酸是非手性分子之外,其余19种均为手性分子,且相对构型都是D-型的。 (×)
4.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都是α-伯胺基酸。 (×)
5.变性导致蛋白质分子无法形成功能构象。 (√)
6.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的pI为中性,因为-COOH和-NH3+的解离度相等。 (×)
7.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的共价健的破坏和新的共价键的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此变化。(√)
8.生物体内只有蛋白质才含有氨基酸。 (×)
9.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
10.蛋白质分子中个别氨基酸的取代未必会引起蛋白质活性的改变。 (√)
11.在蛋白质和多肽中,只有一种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即肽键。 (×)
12.从热力学上讲蛋白质分子最稳定的构象是自由能最低时的构象。 (√)
13.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
14.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
1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 (√)
16.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17.所有的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
18.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19.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肽链上每个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
20.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存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
21.盐析法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引起变性,所以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
22.并非所有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羧基和一个自由氨基。 (√)
23.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R基团。 (√)
24.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构象。 (√)
2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就是它的三级结构。 (×)
第三章 酶化学
1.米氏常数(Km)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
2.同工酶就是一种酶同时具有几种功能。 (×)
3.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不紧密,可以用透析的方法除去。 (√)
4.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该是最小。 (√)
5.一般来说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相应地蛋白质都是酶。 (×)
6.酶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取决于酶蛋白本身。 (√)
7.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的一小部分。 (√)
8.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 (×)
9.竞争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酶的底物相类似。 (√)
10.L-氨基酸氧化酶可以催化D-氨基酸氧化。 (×)
11.泛酸在生物体内用以构成辅酶A,后者在物质代谢中参加酰基的转移作用。 (√)
12.本质为蛋白质的酶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催化剂。 (×)
13.Km等于1/2Vmax时的底物浓度。 (√)
14.Km随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
15.丁二酸脱氢酶受丙二酸抑制,但可以用增加底物丁二酸来解除或减弱抑制。 (√)
16.酶的最适pH是酶的特征常数。 (×)
1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ATP多一倍。 (×)
2.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
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
4.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
5.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
6.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
7.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 (√)
8.动物体内合成糖原时需要ADPG提供葡萄糖基,植物体内合成淀粉时需要UDPG提供葡萄糖基。 (×)
9.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反应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
10.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
11.糖酵解途径产生NADPH。 (×)
12.糖通过糖酵解过程氧化分解时有CO2释放。 (×)
13.沿糖酵解途径逆行,可将丙酮酸、乳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14.所有来自磷酸戊糖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途径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
15.乙醛酸循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补充,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
16.磷酸戊糖途径本身不涉及氧的参与,故该途径是一种无氧途径。 (×)
17.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 (√)
第五章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1.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 (×)
2.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 (√)
3.线粒体呼吸链可将NADH或FADH2上的氢原子直接传递给O2 。 (×)
4.线粒体呼吸链可将NADH上的氢原子传递给O2 。 (×)
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
6.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
7.所有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一定是氧。 (×)
8.在线粒体中,如果氧化磷酸化作用中ADP磷酸化为ATP的反应被解除,那么呼吸链传递电子给分子氧(O2)的过程也都将被阻断。 (×)
9.在真核细胞中,由糖酵解途径产生的NADH可以直接进入NADH-呼吸链进行氧化而再生为NAD+ 。 (×)
第六章 脂类代谢
1.脂肪酸氧化降解主要始于分子的羧基端。 (√)
2.β-氧化从脂肪酸的羧基端开始。 (√)
3.脂肪酸的β-氧化和α-氧化都是从羧基端开始的。 (√)
4.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
5.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物为乙酰CoA。 (×)
6.CoA和ACP都是酰基的载体。 (√)
7.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
8.脂肪酸生物合成时真正需要的加合物是丙二酸单酰CoA。 (√)
9.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ATP,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则消耗ATP。 (√)
10.脂肪酸氧化分解消耗ATP,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则产生ATP 。 (×)
11.脂肪酸β-氧化既消耗ATP也产生ATP 。 (√)
12.脂肪酸的彻底氧化需要三羧酸循环的参与。 (√)
13.脂肪酸的合成不需要ATP参加。 (×)
14.脂肪酸进行β-氧化前的活化发生在线粒体内。 (×)
15.脂肪酸的合成是脂肪酸β-氧化的逆转。 (×)
16.葡萄糖氧化为脂肪酸合成提供NADPH。 (√)
17.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
18.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胞浆中。 (×)
19.肉毒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20.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二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
21.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α-磷酸甘油,反应消耗ATP,为可逆反应。 (×)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1.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
2.丝氨酸能用乙醛酸为原料来合成。 (√)
4.谷氨酸在转氨作用和使游离氨再利用方面都是重要分子。 (√)
5.在转氨作用中,最主要的氨基酸供体是谷氨酸。 (√)
6.肽酶作用于肽链的羧基末端或氨基末端,每次分解出一个氨基酸或二肽。 (√)
7.蛋白酶作用于肽链内部,生成长度较短的含氨基酸分子数较少的肽链。 (√)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代谢
1.嘌呤核苷酸合成时,是先形成游离的嘌呤,然后生成核苷酸。 (×)
2.有些核酸外切酶既可作用于DNA,也可作用于RNA。 (√)
3.所有核酸外切酶水解核酸都产生5’-核苷酸。 (×)
4.所有核酸外切酶水解核酸都产生3’-核苷酸。 (×)
5.核酸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时,都是从链的5’端开始。 (×)
6.核酸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时,都是从链的3’端开始。 (×)
7.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顺序是,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
8.核酸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的末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 (√)
9.所有核酸外切酶都能作用于DNA。 (×)
10.所有核酸外切酶都能作用于RNA。 (×)
11.有些核酸外切酶只能作用于DNA。 (√)
12.有些核酸外切酶只能作用于RNA。 (√)
13.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三磷酸水平上完成的。 (×)
14.在生物体内,嘌呤的降解首先是脱氨。 (√)
15.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 (×)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一般都不具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
2.在具备转录的条件下,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在体内都可能被转录成RNA。 (×)
3.mRNA与携带有氨基酸的tRNA是通过核糖体结合的。 (√)
4.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
5.原核细胞DNA复制是在特定部位起始的,真核细胞则在多个位点同时起始进行复制。 (√)
6.逆转录酶催化RNA指导的DNA合成不需要RNA引物。 (×)
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许多mRNA都是多顺反子转录产物。 (×)
8.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最后形成链状产物。 (×)
9.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叫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即反转录酶。 (√)
10.密码子从5′至3′读码,而反密码子则从3′至5′读码。 (×)
11.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方向是5′→3′而另一条链方向是3′→5′。(×)
1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 (√)
13.RNA的合成和DNA的合成一样,在起始合成前亦需要有RNA引物参加。 (×)
14.真核生物mRNA多数为多顺反子,而原核生物mRNA多数为单顺反子。 (×)
15.合成RNA时,DNA两条链同时都具有转录作用。 (×)
16.逆转录病毒RNA并不需要插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也可完成其生命循环。 (×)
17.转录合成RNA时,RNA生成的方向按5′→3′方向进行。 (√)
18.RNA的复制只能由RNA复制酶来催化。 (×)
19.逆转录时,DNA生成方向按5′→3′方向进行。 (√)
20.RNA的生物合成都需要模板的指导。 (×)
21.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启动DNA链的合成。 (√)
22.因为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的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的方向合成。 (×)
23.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向,只能由DNA—→RNA而不能由RNA—→DNA。 (×)
24.已发现一些RNA前体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准确地自我剪接,被称为核糖酶(ribozyme),或称核酶。 (√)
25.重组修复可把DNA损伤部位彻底修复。 (×)
26.原核生物中mRNA一般不需要转录后加工。 (√)
27.RNA聚合酶对弱终止子的识别需要专一的终止因子(如ρ蛋白)。 (√)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生物合成所需的能量都由ATP直接供给。 (×)
2.反密码子GAA只能辨认密码子UUC。 (×)
3.由于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真核细胞的mRNA可在原核翻译系统中得到正常的翻译。 (×)
4.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第一个残基为fMet,真核细胞新生肽链肽链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Met。 (√)
5.核糖体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部位。 (√)
6.一般讲,从DNA的三联体密码子中可以推定氨基酸的顺序,相反从氨基酸的顺序也可毫无疑问地推定DNA顺序。 (×)
7.在蛋白质生物过程中mRNA是由3’-端向5’端进行翻译的。 (×)
8.蛋白质分子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和羟脯氨酸都是生物合成时直接从模板中译读而来的。(×)
9.最常用的起始密码子是AUG。 (√)
10.氨酰tRNA合成酶既能识别氨基酸,又能识别tRNA,使它们特异结合。 (√)
11.翻译作用中的反应都需要mRNA的指导。 (×)
12.由于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真核细胞的mRNA可在原核翻译系统中得到正常的翻译。 (×)
13.核糖体蛋白不仅仅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14.在翻译起始阶段,有完整的核糖体与mRNA的5′端结合,从而开始蛋白质的合成。 (×)
15.所有的氨酰-tRNA的合成都需要相应的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 (√)
16.EF-Tu的GTPase 活性越高,翻译的速度就越快,但翻译的忠实性越低。 (√)
17.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所有的氨酰-tRNA都是首先进入核糖体的A部位。 (×)
18.人工合成多肽的方向也是从N端到C端。 (×)
19.核糖体活性中心的A位和P位均在大亚基上。 (×)
20.每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的A位都需要延长因子的参与,并消耗一分子GTP。 (√)
21.每种氨基酸只能有一种特定的tRNA与之对应。 (×)
22.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都是由AGCU 4种碱基构成的。 (×)
23.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基转移酶起转肽作用和水解肽链作用。 (√)
24.与核糖体蛋白相比,rRNA仅仅作为核糖体的结构骨架,在蛋白质合成中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 (×)
25.多肽链的折叠发生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以后才开始。 (×)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
1.共价调节是指酶与底物形成一个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 (×)
2.在酶的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中,常伴有酶分子亚基的解聚和缔合,这种可逆的解聚/缔合也是肌体内酶活性调节的重要方式。 (√)
3.细胞的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了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的区间,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酶和金属离子的浓度。 (√)
4.操纵基因又称操纵子,如同起动基因又称启动子一样。 (√)
5.能荷水平之所以影响一些代谢反应,仅仅因为ATP是一些酶的产物或底物。 (×)
6.改变末端氨基酸可以改变蛋白质的降解半寿期。 (√)
7.酶活性的调节属于快速调节类型,它是通过改变酶分子合成或降解的速度来实现酶反应速度的调节。 (×)
8.泛肽与蛋白质的结合可引起蛋白质的被降解。 (√)
9.改变N末端氨基酸可以明显改变其降解的半寿期。 (√)
10.当N末端为M(Met)、S(Ser)、A(Ala)、I(Ile)、V(Val)和G(Gly)氨基酸时,成为稳定的长寿蛋白质,而N末端为精氨酸(Arg)和天冬氨酸(Asp)时,则很不稳定。 (√)
12.蛋白质的寿命与其成熟的蛋白质N末端的氨基酸有关。 (√)
13.泛肽与蛋白质结合可延缓蛋白质的被降解。 (×)
14.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同一反应的逆转,所以它们的代谢反应是可逆的。 (×)
15.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是没有基因产物的基因。 (√)
16.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作用都是负调控。 (√)
17.与酶数量调节相比,对酶活性的调节是更灵敏的调节方式。 (√)
20.酶的共价修饰能引起酶分子构象的变化。 (√)
21.连锁反应中,每次共价修饰都是对原始信号的放大。 (√)
一、判断题
第一章 核酸化学
1.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
2.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
3.Tm值高的DNA,其(A+T)百分含量也高。 (×)
4.如果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CTGGAC,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GACCTG。 (×)
5.在tRNA分子中,除四种基本碱基(A,G,C,U)外,还含有稀有碱基。 (√)
6.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该类生物种的特征。 (√)
7.真核mRNA分子5’末端有一个Poly A结构。 (×)
8.真核mRNA分子3'末端有一个Poly A结构。 (√)
9.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 (×)
10.DNA双螺旋结构中,由氢键连接的碱基对形成一种近似平面的结构。 (√)
11.RNA的分子组成中,通常A不等于U,G不等于C。 (√)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1.三肽Ala-Asp-Gly也可以写作H2N-Ala-Asp-Gly-COOH。 (√)
2.三肽Ala-Asp-Gly也可以写作HOOC-Ala-Asp-Gly-NH2。 (×)
3.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除了甘氨酸是非手性分子之外,其余19种均为手性分子,且相对构型都是D-型的。 (×)
4.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都是α-伯胺基酸。 (×)
5.变性导致蛋白质分子无法形成功能构象。 (√)
6.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的pI为中性,因为-COOH和-NH3+的解离度相等。 (×)
7.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的共价健的破坏和新的共价键的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此变化。(√)
8.生物体内只有蛋白质才含有氨基酸。 (×)
9.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
10.蛋白质分子中个别氨基酸的取代未必会引起蛋白质活性的改变。 (√)
11.在蛋白质和多肽中,只有一种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即肽键。 (×)
12.从热力学上讲蛋白质分子最稳定的构象是自由能最低时的构象。 (√)
13.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
14.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
1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 (√)
16.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17.所有的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
18.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19.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肽链上每个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
20.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存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
21.盐析法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引起变性,所以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
22.并非所有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羧基和一个自由氨基。 (√)
23.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R基团。 (√)
24.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构象。 (√)
2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就是它的三级结构。 (×)
第三章 酶化学
1.米氏常数(Km)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
2.同工酶就是一种酶同时具有几种功能。 (×)
3.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不紧密,可以用透析的方法除去。 (√)
4.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该是最小。 (√)
5.一般来说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相应地蛋白质都是酶。 (×)
6.酶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取决于酶蛋白本身。 (√)
7.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的一小部分。 (√)
8.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 (×)
9.竞争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酶的底物相类似。 (√)
10.L-氨基酸氧化酶可以催化D-氨基酸氧化。 (×)
11.泛酸在生物体内用以构成辅酶A,后者在物质代谢中参加酰基的转移作用。 (√)
12.本质为蛋白质的酶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催化剂。 (×)
13.Km等于1/2Vmax时的底物浓度。 (√)
14.Km随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
15.丁二酸脱氢酶受丙二酸抑制,但可以用增加底物丁二酸来解除或减弱抑制。 (√)
16.酶的最适pH是酶的特征常数。 (×)
1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ATP多一倍。 (×)
2.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
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
4.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
5.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
6.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
7.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 (√)
8.动物体内合成糖原时需要ADPG提供葡萄糖基,植物体内合成淀粉时需要UDPG提供葡萄糖基。 (×)
9.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反应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
10.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
11.糖酵解途径产生NADPH。 (×)
12.糖通过糖酵解过程氧化分解时有CO2释放。 (×)
13.沿糖酵解途径逆行,可将丙酮酸、乳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14.所有来自磷酸戊糖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途径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
15.乙醛酸循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补充,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
16.磷酸戊糖途径本身不涉及氧的参与,故该途径是一种无氧途径。 (×)
17.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 (√)
第五章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1.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 (×)
2.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 (√)
3.线粒体呼吸链可将NADH或FADH2上的氢原子直接传递给O2 。 (×)
4.线粒体呼吸链可将NADH上的氢原子传递给O2 。 (×)
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
6.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
7.所有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一定是氧。 (×)
8.在线粒体中,如果氧化磷酸化作用中ADP磷酸化为ATP的反应被解除,那么呼吸链传递电子给分子氧(O2)的过程也都将被阻断。 (×)
9.在真核细胞中,由糖酵解途径产生的NADH可以直接进入NADH-呼吸链进行氧化而再生为NAD+ 。 (×)
第六章 脂类代谢
1.脂肪酸氧化降解主要始于分子的羧基端。 (√)
2.β-氧化从脂肪酸的羧基端开始。 (√)
3.脂肪酸的β-氧化和α-氧化都是从羧基端开始的。 (√)
4.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
5.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物为乙酰CoA。 (×)
6.CoA和ACP都是酰基的载体。 (√)
7.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
8.脂肪酸生物合成时真正需要的加合物是丙二酸单酰CoA。 (√)
9.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ATP,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则消耗ATP。 (√)
10.脂肪酸氧化分解消耗ATP,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则产生ATP 。 (×)
11.脂肪酸β-氧化既消耗ATP也产生ATP 。 (√)
12.脂肪酸的彻底氧化需要三羧酸循环的参与。 (√)
13.脂肪酸的合成不需要ATP参加。 (×)
14.脂肪酸进行β-氧化前的活化发生在线粒体内。 (×)
15.脂肪酸的合成是脂肪酸β-氧化的逆转。 (×)
16.葡萄糖氧化为脂肪酸合成提供NADPH。 (√)
17.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
18.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胞浆中。 (×)
19.肉毒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20.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二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
21.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α-磷酸甘油,反应消耗ATP,为可逆反应。 (×)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1.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
2.丝氨酸能用乙醛酸为原料来合成。 (√)
4.谷氨酸在转氨作用和使游离氨再利用方面都是重要分子。 (√)
5.在转氨作用中,最主要的氨基酸供体是谷氨酸。 (√)
6.肽酶作用于肽链的羧基末端或氨基末端,每次分解出一个氨基酸或二肽。 (√)
7.蛋白酶作用于肽链内部,生成长度较短的含氨基酸分子数较少的肽链。 (√)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代谢
1.嘌呤核苷酸合成时,是先形成游离的嘌呤,然后生成核苷酸。 (×)
2.有些核酸外切酶既可作用于DNA,也可作用于RNA。 (√)
3.所有核酸外切酶水解核酸都产生5’-核苷酸。 (×)
4.所有核酸外切酶水解核酸都产生3’-核苷酸。 (×)
5.核酸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时,都是从链的5’端开始。 (×)
6.核酸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时,都是从链的3’端开始。 (×)
7.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顺序是,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
8.核酸外切酶作用于核酸链的末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 (√)
9.所有核酸外切酶都能作用于DNA。 (×)
10.所有核酸外切酶都能作用于RNA。 (×)
11.有些核酸外切酶只能作用于DNA。 (√)
12.有些核酸外切酶只能作用于RNA。 (√)
13.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三磷酸水平上完成的。 (×)
14.在生物体内,嘌呤的降解首先是脱氨。 (√)
15.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 (×)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一般都不具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
2.在具备转录的条件下,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在体内都可能被转录成RNA。 (×)
3.mRNA与携带有氨基酸的tRNA是通过核糖体结合的。 (√)
4.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
5.原核细胞DNA复制是在特定部位起始的,真核细胞则在多个位点同时起始进行复制。 (√)
6.逆转录酶催化RNA指导的DNA合成不需要RNA引物。 (×)
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许多mRNA都是多顺反子转录产物。 (×)
8.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最后形成链状产物。 (×)
9.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叫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即反转录酶。 (√)
10.密码子从5′至3′读码,而反密码子则从3′至5′读码。 (×)
11.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方向是5′→3′而另一条链方向是3′→5′。(×)
1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 (√)
13.RNA的合成和DNA的合成一样,在起始合成前亦需要有RNA引物参加。 (×)
14.真核生物mRNA多数为多顺反子,而原核生物mRNA多数为单顺反子。 (×)
15.合成RNA时,DNA两条链同时都具有转录作用。 (×)
16.逆转录病毒RNA并不需要插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也可完成其生命循环。 (×)
17.转录合成RNA时,RNA生成的方向按5′→3′方向进行。 (√)
18.RNA的复制只能由RNA复制酶来催化。 (×)
19.逆转录时,DNA生成方向按5′→3′方向进行。 (√)
20.RNA的生物合成都需要模板的指导。 (×)
21.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启动DNA链的合成。 (√)
22.因为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的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的方向合成。 (×)
23.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向,只能由DNA—→RNA而不能由RNA—→DNA。 (×)
24.已发现一些RNA前体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准确地自我剪接,被称为核糖酶(ribozyme),或称核酶。 (√)
25.重组修复可把DNA损伤部位彻底修复。 (×)
26.原核生物中mRNA一般不需要转录后加工。 (√)
27.RNA聚合酶对弱终止子的识别需要专一的终止因子(如ρ蛋白)。 (√)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生物合成所需的能量都由ATP直接供给。 (×)
2.反密码子GAA只能辨认密码子UUC。 (×)
3.由于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真核细胞的mRNA可在原核翻译系统中得到正常的翻译。 (×)
4.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第一个残基为fMet,真核细胞新生肽链肽链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Met。 (√)
5.核糖体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部位。 (√)
6.一般讲,从DNA的三联体密码子中可以推定氨基酸的顺序,相反从氨基酸的顺序也可毫无疑问地推定DNA顺序。 (×)
7.在蛋白质生物过程中mRNA是由3’-端向5’端进行翻译的。 (×)
8.蛋白质分子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和羟脯氨酸都是生物合成时直接从模板中译读而来的。(×)
9.最常用的起始密码子是AUG。 (√)
10.氨酰tRNA合成酶既能识别氨基酸,又能识别tRNA,使它们特异结合。 (√)
11.翻译作用中的反应都需要mRNA的指导。 (×)
12.由于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真核细胞的mRNA可在原核翻译系统中得到正常的翻译。 (×)
13.核糖体蛋白不仅仅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14.在翻译起始阶段,有完整的核糖体与mRNA的5′端结合,从而开始蛋白质的合成。 (×)
15.所有的氨酰-tRNA的合成都需要相应的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 (√)
16.EF-Tu的GTPase 活性越高,翻译的速度就越快,但翻译的忠实性越低。 (√)
17.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所有的氨酰-tRNA都是首先进入核糖体的A部位。 (×)
18.人工合成多肽的方向也是从N端到C端。 (×)
19.核糖体活性中心的A位和P位均在大亚基上。 (×)
20.每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的A位都需要延长因子的参与,并消耗一分子GTP。 (√)
21.每种氨基酸只能有一种特定的tRNA与之对应。 (×)
22.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都是由AGCU 4种碱基构成的。 (×)
23.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基转移酶起转肽作用和水解肽链作用。 (√)
24.与核糖体蛋白相比,rRNA仅仅作为核糖体的结构骨架,在蛋白质合成中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 (×)
25.多肽链的折叠发生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以后才开始。 (×)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
1.共价调节是指酶与底物形成一个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 (×)
2.在酶的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中,常伴有酶分子亚基的解聚和缔合,这种可逆的解聚/缔合也是肌体内酶活性调节的重要方式。 (√)
3.细胞的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了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的区间,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酶和金属离子的浓度。 (√)
4.操纵基因又称操纵子,如同起动基因又称启动子一样。 (√)
5.能荷水平之所以影响一些代谢反应,仅仅因为ATP是一些酶的产物或底物。 (×)
6.改变末端氨基酸可以改变蛋白质的降解半寿期。 (√)
7.酶活性的调节属于快速调节类型,它是通过改变酶分子合成或降解的速度来实现酶反应速度的调节。 (×)
8.泛肽与蛋白质的结合可引起蛋白质的被降解。 (√)
9.改变N末端氨基酸可以明显改变其降解的半寿期。 (√)
10.当N末端为M(Met)、S(Ser)、A(Ala)、I(Ile)、V(Val)和G(Gly)氨基酸时,成为稳定的长寿蛋白质,而N末端为精氨酸(Arg)和天冬氨酸(Asp)时,则很不稳定。 (√)
12.蛋白质的寿命与其成熟的蛋白质N末端的氨基酸有关。 (√)
13.泛肽与蛋白质结合可延缓蛋白质的被降解。 (×)
14.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同一反应的逆转,所以它们的代谢反应是可逆的。 (×)
15.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是没有基因产物的基因。 (√)
16.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作用都是负调控。 (√)
17.与酶数量调节相比,对酶活性的调节是更灵敏的调节方式。 (√)
20.酶的共价修饰能引起酶分子构象的变化。 (√)
21.连锁反应中,每次共价修饰都是对原始信号的放大。 (√)
二、选择题
第一章 核酸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B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D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
A. A + T = C + G B.C=G C.A=T D.C+ T =A+ G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 )C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B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C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A.3’,5’-磷酸二酯键 B.碱基堆积力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下列关于核酸变性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A. 共价键断裂,分子量变小 B.紫外吸收值增加
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被破坏 D.粘性下降
14.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A.DNA B.mRNA C.tRNA D.rRNA
15.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A.A和G B.C和T C.A和T D.C和G
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B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17.有关DNA的二级结构,下列叙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C
A.DNA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B.DNA双螺旋结构是空间结构
C.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方向相同 D.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相互配对
18.与片断TAGAp互补的片断为:( ) D
A. TAGAp B. AGATp C. ATCTp D. TCTAp
19.t RNA分子3’末端的碱基序列通常是:( )A
A.CCA-3’ B. AAA-3’ C. CCC-3’ D. AAC-3’
20.在DNA水解液中含量与dAMP相同的是:( ) D
A.dCMP B.dGMP C.dIMP D.dTMP
21.有关RNA的错误描述是:( ) C
A.mRNA分子含有遗传密码 B.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RNA
C.细胞浆只含mRNA D.RNA包括mRNA、tRNA、rRNA
22.哪种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稳定?( )D
A.糖原 B.脂肪 C.蛋白质 D.DNA
第二章 蛋白质
1.形成稳定的肽链空间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 )C
A.不断绕动状态 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
C.同一平面 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
2.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B
A.一级结构改变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3.在下列所有氨基酸溶液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氨基酸是:( )C
A.丙氨酸 B.亮氨酸 C.甘氨酸 D.丝氨酸
4.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 )D
A.全部是L-型 B.全部是D型
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 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
5.在生理pH情况下,下列氨基酸中哪个带净负电荷?( )D
A.Pro B.Lys C.His D.Glu
6.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B
A.半胱氨酸 B.瓜氨酸 C.丝氨酸 D.甲硫氨酸
7.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 )C
A.亮氨酸 B.丙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
8.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D
A.稳定性增加 B.表面净电荷不变 C.表面净电荷增加 D.溶解度最小
9.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化学键是:( )A
A.肽键 B.二硫键 C.盐键 D.氢键
10.关于肽键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C
A.肽键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与α-碳原子相连的N和C所形成的化学键可以自由旋转
C.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D.肽键中C-N键所相连的四个原子基本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1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C
A. 疏水键 B. 肽键 C. 氢键 D. 二硫键
12.关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B
A.天然蛋白质均有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由次级键维系 D.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 )C
A.分子中的氢键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14.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 )D
A.蛋白质的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15.蛋白质溶液稳定因素是: ( )C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16.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
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D.使蛋白质溶液成为pI
17.同工酶是指:( )A
A.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B.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同
C.电泳行为相同 D.Km相同
18.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C
A.反馈抑制 B.底物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变构调节
1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D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酶蛋白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C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肽键的断裂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 蛋白质的水解
21.根据元素组成的区别,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 ) C
A.组氨酸 B.色氨酸 C.胱氨酸 D.精氨酸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B.所有的氨基酸溶液都是无色的
C.含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能在碱性条件下与氯化铜作用显色
D.变性导致蛋白质沉淀
第三章酶
1.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的结果?( )B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降低底物能量的水平 D.提高底物的能量水平
2.Km值与底物亲和力大小关系是:( )A
A .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B.Km值越大,亲和力越大
C.Km值的大小与亲和力无关 D.1/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3.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由于:( )B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 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 缺乏辅酶或辅基
4.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当底物浓度达一定程度时,得到的是零级反应,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C
A.形变底物与酶产生不可逆结合 B.酶与未形变底物形成复合物
C.酶的活性部位为底物所饱和 D.过多底物与酶发生不利于催化反应的结合
5.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A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6.辅酶与酶的结合比辅基与酶的结合更为:( )B
A.紧 B.松 C.专一
7.下列关于辅基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D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因的传递
C.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D.一般不能用透析和超滤法与酶蛋白分开
8.全酶是指什么?( )D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一种酶一抑制剂复合物 D.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具备了酶蛋白、辅助因子各种成分。
9.根据米氏方程,有关[s]与Km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s]< < Km时,V与[s]成正比; B.当[s]=Km时,V=1/2Vmax
C.当[s] >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当[s]=2/3Km时,V=25%Vmax
10.已知某酶的Km值为0.05mol.L-1,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的浓度应为多少?( )A
A.0.2mol.L-1 B.0.4mol.L-1 C.0.1mol.L-1 D.0.05mol.L-1
11.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D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12.酶促反应速度为其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C
A.[S] B.1/2[S] C.1/4[S] D.0.4[S]
13.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D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作用条件温和 D.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
14.酶具有高度催化能力的原因是:( )A
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15.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B
A.活性中心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锁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16.变构酶是一种:( )B
A.单体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17.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 )B
A.蛋白质 B.RNA C.DNA D.糖蛋白
18.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活性中心。
19.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按抑制类型应属于:( )C
A.反馈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底物抑制
20.水溶性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如:( )C
A.辅酶A含尼克酰胺 B.FAD含有吡哆醛
C.NAD含有尼克酰胺 D.脱羧辅酶含生物素
21.NAD+在酶促反应中转移:( )B
A.氨基 B.氢原子 C.氧原子 D.羧基
22.NAD+或NADP+中含有哪一种维生素?( )B
A.尼克酸 B.尼克酰胺 C.吡哆醛 D.吡哆胺
23.辅酶磷酸吡哆醛的主要功能是: ( )D
A.传递氢 B.传递二碳基团 C.传递一碳基因 D.传递氨基
24.生物素是下列哪一个酶的辅酶?( )D
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脱氢酶系 D.丙酮酸羧化酶
25.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26.关于酶的辅基的正确叙述是:( ) E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C.由活性中心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D.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基团传递
E.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2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E
A.整个酶分子的中心部位 B.酶蛋白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C.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部位 D.酶分子表面具有解离基团的部位
E.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集中形成的一个区域,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并使之转化成产物
28.酶原的激活是由于:( ) E
A.激活剂将结合在酶原分子上的抑制剂除去 B.激活剂使酶原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C.激活剂携带底物进入酶原的活性中心 D.激活剂活化酶原分子的催化基团
E.激活剂使酶原分子的一段肽水解脱落,从而形成活性中心,或使活性中心暴露
29. Vit 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 B
A. NAD+ B. TPP C. FMN D. FAD E. CoA
30.烟酰胺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 B
A. TPP B. NAD+ C. CoA D. FAD E. CoQ
31.下列哪种物质参与酰基转移?( ) D
A. TPP B. FAD C. FH4 D. CoA E. 磷酸吡哆醛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C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C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B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B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 )B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需要下列哪些因子作为辅酶?( )A
A.NAD+ B.NADP+ C.FMN D.CoA
8.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B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A
A.NAD+ B.NADP+ C.CoASH D.ATP
10.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B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11.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 )C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6-磷酸酯酶 D.磷酸化酶
12.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C
A.-1,6-糖苷键 B.-1,6-糖苷键
C.-1,4-糖苷键 D.-1,4-糖苷键
1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C
A.FAD B.CoA C.NAD+ D.TPP
14.草酰乙酸经转氨酶催化可转变成为( ) B
A.苯丙氨酸 B.天门冬氨酸 C.谷氨酸 D.丙氨酸
15. 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 )B
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 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 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
16.下列哪一个与丙酮酸生成糖有关? ( ) C
A.果糖二磷酸激酶 B. 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7.糖无氧酵解途径中大多数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但下列哪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 ) A
A .己糖激酶 B.磷酸己糖激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磷酸己糖异构酶
18.不参与糖酵解的酶是: ( ) D
A.己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19.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 ( ) D
A.丙酮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20.三羧酸循环中不提供氢的步骤是: ( ) A
A.柠檬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转变为琥珀酸 D.琥珀酸转变为延胡索酸
21.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 ) B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22. 在淀粉磷酸化酶的催化下,直链淀粉的降解产物是:( ) A
A.G-1-P B.G-6-P C.麦芽糖 D.葡萄糖
23. 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 )A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 果糖-1,6-二磷酸酶
C.丙酮酸激酶 D.己糖激酶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D
A.线粒体内有NADH+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B.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3个ATP生成。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2.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C
A.CoQ B.Cytb C.CoA D.NAD+
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D
A.Cytc B.Cytb C.Cytc D.Cyt aa3
4.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D
A.C→b1→C1→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5.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P/O值为:( )C
A.0 B.1 C.2 D.3
6.下列有关呼吸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E
A.呼吸链也是电子传递链
B.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
C.仅有Cyt a3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D.黄素蛋白接受NADH及琥珀酸等脱下的H
E.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7.氰化物抑制的Cyt是:( ) D
A. Cyt a B. Cyt b C. Cyt c D. Cyt a3
8.下列物质彻底氧化生成ATP最多的是:( ) B
A.6-磷酸葡萄糖 B.1,6-二磷酸果糖 C.3-磷酸甘油醛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 )C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
A.Glu B.Ala C.Asp D.Ser
3.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4.转氨酶的辅酶是:( ) B
A.TPP B.磷酸吡哆醛 C.生物素 D.核黄素
5.转氨酶的辅酶是: ( ) D
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
6.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 ) D
A.脱羧反应 B.消旋反应 C.转氨反应 D.羧化反应
第八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 ) A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2.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 ) C
A.Gly B.Gln C.ASP D.甲酸
3.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 ) A
A .dUMP B.TMP C.TDP D.dUDP
4.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A
A.Asp B.Gln C.Gly D.Asn
5.生物体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首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 ) C
A.AMP B.GMP C.IMP D.XMP
6.从核糖核苷酸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反应发生在: ( ) B
A.一磷酸水平 B.二磷酸水平 C.三磷酸水平 D.以上都不是
7.腺嘌呤脱氨后生成:( )B
A. 黄嘌呤 B.次黄嘌呤 C.鸟嘌呤 D.7-甲基鸟嘌呤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逆转录酶是一类:( ) C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D.RNA指导的RNA聚合酶
2.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CTAGTCAG-3’,转录后的上相应的碱基顺序为:( ) C
A.5’-T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UGACUAGU-3’ D.5’-CTGACTAGT-3’
3.参与转录的酶是:( )A
A.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C.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4.RNA病毒的复制由下列酶中的哪一个催化进行? ( )B
A.RNA聚合酶 B.RNA复制酶
C.DNA聚合酶 D.反转录酶
5.大肠杆菌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参予DNA损伤修复的是:( )A
A.DNA聚合酶Ⅰ 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Ⅲ
6.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5’端有: ( )A
A.帽子结构 B.PolyA C.起始密码 D.终止密码
7.tRNA的作用是:( )D
A.把一个氨基酸连到另一个氨基酸上
B.将mRNA连到rRNA上
C.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
D.把氨基酸带到mRNA的特定位置上。
8.DNA复制需要:(1)DNA聚合酶Ⅲ;(2)解链蛋白;(3)DNA聚合酶Ⅰ;(4)DNA指导的RNA聚合酶;(5)DNA连接酶参加。其作用的顺序是:( )D
A.(4)(3)(1)(2)(5) B.(4)(2)(1)(3)(5)
C.(2)(3)(4)(1)(5) D.(2)(4)(1)(3)(5)
9.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由数个亚基组成,其核心酶的组成是:( ) A
A.α2ββ B.α2ββ'ω C.ααβ' D.αββ‘
10. DNA指导下的RNA聚合酶,由α2ββ’σ五个亚基组成,与转录起动有关的亚基是:( )D
A.α B.β C.β’ D.σ
11.需要以RNA为引物的过程是:( )A
A.复制 B.转录 C.反转录 D.翻译
12.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B
A.在真核细胞中,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B.在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核中
C.合成mRNA和tRNA的酶位于核质中
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进行转录
13.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A.双链DNA按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B. DNA和RNA都可以作为RNA合成的指导模板
C.尚未发现DNA可直接指导多肽链的合成
D.已经发现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多肽链流向核酸
14.下面关于转录作用的说明,正确的是:( ) C
A.指导模板为RNA B.需要起始引物,不能从头启动RNA的合成
C.原料是NTP(N=A.C.G或者U) D.通常把整个染色体都转录下来
15.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翻译是以DNA为产物
B.已经发现遗传信息可以直接从DNA流向多肽链,不需要RNA作为中介。
C.DNA和RNA都可以作为RNA合成的指导模板
D.DNA生物合成只能以DNA为指导模板
16.下面都是有关双链DNA复制的说明,正确的是:( ) D
A.以全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B.每一条链的复制都是以其互补链作为指导模板
C.DNA的合成方向是3′→5′ D.在一个复制叉区域中,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
17.mRNA的5’-ACG-3’密码子相应的反密码子是:( )C
A.5’-UGC-3’ B.5’-TGC-3’ C.5’-CGU-3’ D.5’-CGT-3’
18.下列有关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B
A.其功能之一是切掉RNA引物,并填补其留下的空隙
B.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聚合酶
C.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力
D.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力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合成起始时模板mRNA首先结合于核糖体上的位点是:( )B
A.30S亚基的蛋白 B.30S亚基的rRNA C.50S亚基的rRNA
2.能与密码子ACU相识别的反密码子是( )D
A.UGA B.IGA C.AGI D.AGU
3.原核细胞中新生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是:( )C
A.甲硫氨酸 B.蛋氨酸 C.甲酰甲硫氨酸 D.任何氨基酸
4.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密码阅读有方向性,5'端开始,3'端终止
B.密码第3位(即3'端)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即5'端)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自由度,有时会出现多对一的情况。
C.一种氨基酸只能有一种密码子
D.一种密码子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5.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 )C
A.ATP B.GTP C.ATP和GTP D.CTP
6.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取决于:( ) C
A.相应tRNA的专一性 B.相应氨酰tRNA合成酶的专一性
C.相应mR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 D.相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
7.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方向是:( )B
A.从C端到N端 B.从N端到C端
C.定点双向进行 D.从C端、N端同时进行
8.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密码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B.密码阅读有方向性,5’端起始,3’端终止
C.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组以上的密码
D.一组密码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9.原核细胞中氨基酸掺入多肽链的第一步反应是:( )D
A.甲酰蛋氨酸-tRNA与核蛋白体结合 B.核蛋白体30S亚基与50S亚基结合
C.mRNA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 D.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氨基酸活化
10.细胞内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总数为:( )D
A.16 B.64 C.20 D.61
11.在翻译作用中,能作为合成原料的氨基酸是:( ) D
A.β-丙氨酸 B.D-丝氨酸 C. L-硒代半光氨酸 D. L-赖氨酸
12.翻译过程的产物是:( ) A
A.蛋白质 B .tRNA C . mRNA D. DNA
13.下列关于反密码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由tRAN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B.由mRAN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C.由DNA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D.由多肽链中相邻的三个氨基酸组成
14.AUG除可代表蛋氨酸的密码子外,还可以作为( ) A
A.肽链起始因子 B.肽链释放因子 C.肽链起始密码子D.肽链终止密码子
15.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指的是: ( ) C
A.一些三联体密码可缺少一个嘌呤碱或嘧啶碱 B.密码中有许多稀有碱基
C.大多数氨基酸有一组以上的密码子 D.一些密码子适用于一种以上的氨基酸
16.在核蛋白体上没有结合部位的是:( ) A
A.氨基酸tRNA合成酶 B.氨基酰tRNA C.肽酰tRNA D.mRNA
17.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每生成一个肽键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数为:( ) C
A.2 B.3 C.4 D.5
第十一章 代谢调控
1.利用操纵子控制酶的合成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 ) D
A.翻译后加工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加工 D.转录水平
2.下述关于启动子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A.能专一地与阻遏蛋白结合 B.是RNA聚合酶识别部位
C.没有基因产物 D.是RNA聚合酶结合部位
3.在酶合成调节中阻遏蛋白作用于: ( ) C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操纵基因 D.RNA聚合酶
4.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 D
A.转录过程 B.RNA加工过程
C.mRNA翻译过程 D.酶的激活作用
5.关于共价调节酶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D
A.都以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常受到激素调节
C.能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 D.是高等生物特有的调节方式
6.被称作第二信使的分子是: ( ) C
A.cDNA B.ACP C.cAMP D.AMP
7.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 ) B
A.别(变)构调节酶 B.共价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8.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 D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9.糖类、脂类和氨基酸氧化分解时,进入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物质是: ( ) C
A.丙酮酸 B.α-磷酸甘油 C.乙酰-CoA D.α-酮戊二酸
10.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D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β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作用
11.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C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脂肪酸的合成 D.TCA
12.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 )是否转录与翻译。( )A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启动因子 D.阻遏蛋白
13.调节基因的产物是:( )
A.酶 B.结构蛋白 C.抗原蛋白 D.诱导蛋白
第一章 核酸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B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D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
A. A + T = C + G B.C=G C.A=T D.C+ T =A+ G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 )C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B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C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A.3’,5’-磷酸二酯键 B.碱基堆积力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下列关于核酸变性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A. 共价键断裂,分子量变小 B.紫外吸收值增加
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被破坏 D.粘性下降
14.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A.DNA B.mRNA C.tRNA D.rRNA
15.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A.A和G B.C和T C.A和T D.C和G
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B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17.有关DNA的二级结构,下列叙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C
A.DNA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B.DNA双螺旋结构是空间结构
C.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方向相同 D.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相互配对
18.与片断TAGAp互补的片断为:( ) D
A. TAGAp B. AGATp C. ATCTp D. TCTAp
19.t RNA分子3’末端的碱基序列通常是:( )A
A.CCA-3’ B. AAA-3’ C. CCC-3’ D. AAC-3’
20.在DNA水解液中含量与dAMP相同的是:( ) D
A.dCMP B.dGMP C.dIMP D.dTMP
21.有关RNA的错误描述是:( ) C
A.mRNA分子含有遗传密码 B.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RNA
C.细胞浆只含mRNA D.RNA包括mRNA、tRNA、rRNA
22.哪种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稳定?( )D
A.糖原 B.脂肪 C.蛋白质 D.DNA
第二章 蛋白质
1.形成稳定的肽链空间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 )C
A.不断绕动状态 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
C.同一平面 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
2.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B
A.一级结构改变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3.在下列所有氨基酸溶液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氨基酸是:( )C
A.丙氨酸 B.亮氨酸 C.甘氨酸 D.丝氨酸
4.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 )D
A.全部是L-型 B.全部是D型
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 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
5.在生理pH情况下,下列氨基酸中哪个带净负电荷?( )D
A.Pro B.Lys C.His D.Glu
6.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B
A.半胱氨酸 B.瓜氨酸 C.丝氨酸 D.甲硫氨酸
7.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 )C
A.亮氨酸 B.丙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
8.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D
A.稳定性增加 B.表面净电荷不变 C.表面净电荷增加 D.溶解度最小
9.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化学键是:( )A
A.肽键 B.二硫键 C.盐键 D.氢键
10.关于肽键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C
A.肽键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与α-碳原子相连的N和C所形成的化学键可以自由旋转
C.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D.肽键中C-N键所相连的四个原子基本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1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C
A. 疏水键 B. 肽键 C. 氢键 D. 二硫键
12.关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B
A.天然蛋白质均有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由次级键维系 D.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 )C
A.分子中的氢键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14.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 )D
A.蛋白质的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15.蛋白质溶液稳定因素是: ( )C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16.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
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D.使蛋白质溶液成为pI
17.同工酶是指:( )A
A.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B.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同
C.电泳行为相同 D.Km相同
18.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C
A.反馈抑制 B.底物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变构调节
1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D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酶蛋白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C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肽键的断裂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 蛋白质的水解
21.根据元素组成的区别,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 ) C
A.组氨酸 B.色氨酸 C.胱氨酸 D.精氨酸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B.所有的氨基酸溶液都是无色的
C.含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能在碱性条件下与氯化铜作用显色
D.变性导致蛋白质沉淀
第三章酶
1.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的结果?( )B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降低底物能量的水平 D.提高底物的能量水平
2.Km值与底物亲和力大小关系是:( )A
A .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B.Km值越大,亲和力越大
C.Km值的大小与亲和力无关 D.1/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3.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由于:( )B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 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 缺乏辅酶或辅基
4.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当底物浓度达一定程度时,得到的是零级反应,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C
A.形变底物与酶产生不可逆结合 B.酶与未形变底物形成复合物
C.酶的活性部位为底物所饱和 D.过多底物与酶发生不利于催化反应的结合
5.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A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6.辅酶与酶的结合比辅基与酶的结合更为:( )B
A.紧 B.松 C.专一
7.下列关于辅基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D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因的传递
C.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D.一般不能用透析和超滤法与酶蛋白分开
8.全酶是指什么?( )D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一种酶一抑制剂复合物 D.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具备了酶蛋白、辅助因子各种成分。
9.根据米氏方程,有关[s]与Km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s]< < Km时,V与[s]成正比; B.当[s]=Km时,V=1/2Vmax
C.当[s] >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当[s]=2/3Km时,V=25%Vmax
10.已知某酶的Km值为0.05mol.L-1,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的浓度应为多少?( )A
A.0.2mol.L-1 B.0.4mol.L-1 C.0.1mol.L-1 D.0.05mol.L-1
11.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D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12.酶促反应速度为其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C
A.[S] B.1/2[S] C.1/4[S] D.0.4[S]
13.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D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作用条件温和 D.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
14.酶具有高度催化能力的原因是:( )A
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15.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B
A.活性中心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锁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16.变构酶是一种:( )B
A.单体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17.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 )B
A.蛋白质 B.RNA C.DNA D.糖蛋白
18.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活性中心。
19.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按抑制类型应属于:( )C
A.反馈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底物抑制
20.水溶性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如:( )C
A.辅酶A含尼克酰胺 B.FAD含有吡哆醛
C.NAD含有尼克酰胺 D.脱羧辅酶含生物素
21.NAD+在酶促反应中转移:( )B
A.氨基 B.氢原子 C.氧原子 D.羧基
22.NAD+或NADP+中含有哪一种维生素?( )B
A.尼克酸 B.尼克酰胺 C.吡哆醛 D.吡哆胺
23.辅酶磷酸吡哆醛的主要功能是: ( )D
A.传递氢 B.传递二碳基团 C.传递一碳基因 D.传递氨基
24.生物素是下列哪一个酶的辅酶?( )D
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脱氢酶系 D.丙酮酸羧化酶
25.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26.关于酶的辅基的正确叙述是:( ) E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C.由活性中心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D.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基团传递
E.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2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E
A.整个酶分子的中心部位 B.酶蛋白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C.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部位 D.酶分子表面具有解离基团的部位
E.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集中形成的一个区域,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并使之转化成产物
28.酶原的激活是由于:( ) E
A.激活剂将结合在酶原分子上的抑制剂除去 B.激活剂使酶原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C.激活剂携带底物进入酶原的活性中心 D.激活剂活化酶原分子的催化基团
E.激活剂使酶原分子的一段肽水解脱落,从而形成活性中心,或使活性中心暴露
29. Vit 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 B
A. NAD+ B. TPP C. FMN D. FAD E. CoA
30.烟酰胺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 B
A. TPP B. NAD+ C. CoA D. FAD E. CoQ
31.下列哪种物质参与酰基转移?( ) D
A. TPP B. FAD C. FH4 D. CoA E. 磷酸吡哆醛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C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C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B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B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 )B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需要下列哪些因子作为辅酶?( )A
A.NAD+ B.NADP+ C.FMN D.CoA
8.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B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A
A.NAD+ B.NADP+ C.CoASH D.ATP
10.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B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11.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 )C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6-磷酸酯酶 D.磷酸化酶
12.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C
A.-1,6-糖苷键 B.-1,6-糖苷键
C.-1,4-糖苷键 D.-1,4-糖苷键
1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C
A.FAD B.CoA C.NAD+ D.TPP
14.草酰乙酸经转氨酶催化可转变成为( ) B
A.苯丙氨酸 B.天门冬氨酸 C.谷氨酸 D.丙氨酸
15. 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 )B
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 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 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
16.下列哪一个与丙酮酸生成糖有关? ( ) C
A.果糖二磷酸激酶 B. 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7.糖无氧酵解途径中大多数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但下列哪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 ) A
A .己糖激酶 B.磷酸己糖激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磷酸己糖异构酶
18.不参与糖酵解的酶是: ( ) D
A.己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19.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 ( ) D
A.丙酮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20.三羧酸循环中不提供氢的步骤是: ( ) A
A.柠檬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转变为琥珀酸 D.琥珀酸转变为延胡索酸
21.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 ) B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22. 在淀粉磷酸化酶的催化下,直链淀粉的降解产物是:( ) A
A.G-1-P B.G-6-P C.麦芽糖 D.葡萄糖
23. 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 )A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 果糖-1,6-二磷酸酶
C.丙酮酸激酶 D.己糖激酶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D
A.线粒体内有NADH+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B.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3个ATP生成。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2.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C
A.CoQ B.Cytb C.CoA D.NAD+
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D
A.Cytc B.Cytb C.Cytc D.Cyt aa3
4.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D
A.C→b1→C1→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5.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P/O值为:( )C
A.0 B.1 C.2 D.3
6.下列有关呼吸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E
A.呼吸链也是电子传递链
B.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
C.仅有Cyt a3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D.黄素蛋白接受NADH及琥珀酸等脱下的H
E.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7.氰化物抑制的Cyt是:( ) D
A. Cyt a B. Cyt b C. Cyt c D. Cyt a3
8.下列物质彻底氧化生成ATP最多的是:( ) B
A.6-磷酸葡萄糖 B.1,6-二磷酸果糖 C.3-磷酸甘油醛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 )C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
A.Glu B.Ala C.Asp D.Ser
3.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4.转氨酶的辅酶是:( ) B
A.TPP B.磷酸吡哆醛 C.生物素 D.核黄素
5.转氨酶的辅酶是: ( ) D
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
6.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 ) D
A.脱羧反应 B.消旋反应 C.转氨反应 D.羧化反应
第八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 ) A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2.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 ) C
A.Gly B.Gln C.ASP D.甲酸
3.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 ) A
A .dUMP B.TMP C.TDP D.dUDP
4.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A
A.Asp B.Gln C.Gly D.Asn
5.生物体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首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 ) C
A.AMP B.GMP C.IMP D.XMP
6.从核糖核苷酸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反应发生在: ( ) B
A.一磷酸水平 B.二磷酸水平 C.三磷酸水平 D.以上都不是
7.腺嘌呤脱氨后生成:( )B
A. 黄嘌呤 B.次黄嘌呤 C.鸟嘌呤 D.7-甲基鸟嘌呤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逆转录酶是一类:( ) C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D.RNA指导的RNA聚合酶
2.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CTAGTCAG-3’,转录后的上相应的碱基顺序为:( ) C
A.5’-T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UGACUAGU-3’ D.5’-CTGACTAGT-3’
3.参与转录的酶是:( )A
A.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C.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4.RNA病毒的复制由下列酶中的哪一个催化进行? ( )B
A.RNA聚合酶 B.RNA复制酶
C.DNA聚合酶 D.反转录酶
5.大肠杆菌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参予DNA损伤修复的是:( )A
A.DNA聚合酶Ⅰ 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Ⅲ
6.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5’端有: ( )A
A.帽子结构 B.PolyA C.起始密码 D.终止密码
7.tRNA的作用是:( )D
A.把一个氨基酸连到另一个氨基酸上
B.将mRNA连到rRNA上
C.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
D.把氨基酸带到mRNA的特定位置上。
8.DNA复制需要:(1)DNA聚合酶Ⅲ;(2)解链蛋白;(3)DNA聚合酶Ⅰ;(4)DNA指导的RNA聚合酶;(5)DNA连接酶参加。其作用的顺序是:( )D
A.(4)(3)(1)(2)(5) B.(4)(2)(1)(3)(5)
C.(2)(3)(4)(1)(5) D.(2)(4)(1)(3)(5)
9.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由数个亚基组成,其核心酶的组成是:( ) A
A.α2ββ B.α2ββ'ω C.ααβ' D.αββ‘
10. DNA指导下的RNA聚合酶,由α2ββ’σ五个亚基组成,与转录起动有关的亚基是:( )D
A.α B.β C.β’ D.σ
11.需要以RNA为引物的过程是:( )A
A.复制 B.转录 C.反转录 D.翻译
12.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B
A.在真核细胞中,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B.在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核中
C.合成mRNA和tRNA的酶位于核质中
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进行转录
13.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A.双链DNA按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B. DNA和RNA都可以作为RNA合成的指导模板
C.尚未发现DNA可直接指导多肽链的合成
D.已经发现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多肽链流向核酸
14.下面关于转录作用的说明,正确的是:( ) C
A.指导模板为RNA B.需要起始引物,不能从头启动RNA的合成
C.原料是NTP(N=A.C.G或者U) D.通常把整个染色体都转录下来
15.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翻译是以DNA为产物
B.已经发现遗传信息可以直接从DNA流向多肽链,不需要RNA作为中介。
C.DNA和RNA都可以作为RNA合成的指导模板
D.DNA生物合成只能以DNA为指导模板
16.下面都是有关双链DNA复制的说明,正确的是:( ) D
A.以全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B.每一条链的复制都是以其互补链作为指导模板
C.DNA的合成方向是3′→5′ D.在一个复制叉区域中,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
17.mRNA的5’-ACG-3’密码子相应的反密码子是:( )C
A.5’-UGC-3’ B.5’-TGC-3’ C.5’-CGU-3’ D.5’-CGT-3’
18.下列有关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B
A.其功能之一是切掉RNA引物,并填补其留下的空隙
B.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聚合酶
C.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力
D.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力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合成起始时模板mRNA首先结合于核糖体上的位点是:( )B
A.30S亚基的蛋白 B.30S亚基的rRNA C.50S亚基的rRNA
2.能与密码子ACU相识别的反密码子是( )D
A.UGA B.IGA C.AGI D.AGU
3.原核细胞中新生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是:( )C
A.甲硫氨酸 B.蛋氨酸 C.甲酰甲硫氨酸 D.任何氨基酸
4.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密码阅读有方向性,5'端开始,3'端终止
B.密码第3位(即3'端)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即5'端)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自由度,有时会出现多对一的情况。
C.一种氨基酸只能有一种密码子
D.一种密码子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5.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 )C
A.ATP B.GTP C.ATP和GTP D.CTP
6.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取决于:( ) C
A.相应tRNA的专一性 B.相应氨酰tRNA合成酶的专一性
C.相应mR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 D.相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
7.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方向是:( )B
A.从C端到N端 B.从N端到C端
C.定点双向进行 D.从C端、N端同时进行
8.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密码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B.密码阅读有方向性,5’端起始,3’端终止
C.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组以上的密码
D.一组密码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9.原核细胞中氨基酸掺入多肽链的第一步反应是:( )D
A.甲酰蛋氨酸-tRNA与核蛋白体结合 B.核蛋白体30S亚基与50S亚基结合
C.mRNA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 D.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氨基酸活化
10.细胞内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总数为:( )D
A.16 B.64 C.20 D.61
11.在翻译作用中,能作为合成原料的氨基酸是:( ) D
A.β-丙氨酸 B.D-丝氨酸 C. L-硒代半光氨酸 D. L-赖氨酸
12.翻译过程的产物是:( ) A
A.蛋白质 B .tRNA C . mRNA D. DNA
13.下列关于反密码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由tRAN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B.由mRAN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C.由DNA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 D.由多肽链中相邻的三个氨基酸组成
14.AUG除可代表蛋氨酸的密码子外,还可以作为( ) A
A.肽链起始因子 B.肽链释放因子 C.肽链起始密码子D.肽链终止密码子
15.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指的是: ( ) C
A.一些三联体密码可缺少一个嘌呤碱或嘧啶碱 B.密码中有许多稀有碱基
C.大多数氨基酸有一组以上的密码子 D.一些密码子适用于一种以上的氨基酸
16.在核蛋白体上没有结合部位的是:( ) A
A.氨基酸tRNA合成酶 B.氨基酰tRNA C.肽酰tRNA D.mRNA
17.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每生成一个肽键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数为:( ) C
A.2 B.3 C.4 D.5
第十一章 代谢调控
1.利用操纵子控制酶的合成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 ) D
A.翻译后加工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加工 D.转录水平
2.下述关于启动子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A.能专一地与阻遏蛋白结合 B.是RNA聚合酶识别部位
C.没有基因产物 D.是RNA聚合酶结合部位
3.在酶合成调节中阻遏蛋白作用于: ( ) C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操纵基因 D.RNA聚合酶
4.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 D
A.转录过程 B.RNA加工过程
C.mRNA翻译过程 D.酶的激活作用
5.关于共价调节酶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D
A.都以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常受到激素调节
C.能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 D.是高等生物特有的调节方式
6.被称作第二信使的分子是: ( ) C
A.cDNA B.ACP C.cAMP D.AMP
7.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 ) B
A.别(变)构调节酶 B.共价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8.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 D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9.糖类、脂类和氨基酸氧化分解时,进入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物质是: ( ) C
A.丙酮酸 B.α-磷酸甘油 C.乙酰-CoA D.α-酮戊二酸
10.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D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β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作用
11.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C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脂肪酸的合成 D.TCA
12.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 )是否转录与翻译。( )A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启动因子 D.阻遏蛋白
13.调节基因的产物是:( )
A.酶 B.结构蛋白 C.抗原蛋白 D.诱导蛋白
三、填空题
第一章 核酸化学
1.mRNA的二级结构呈___形,三级结构呈___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碱基序列___其功能是___。三叶草;倒L型;CCA;携带活化了的氨基酸
2.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___关系。反向平行、互补
3.核酸的变性是____________解开,并不涉及核苷酸间____________键的断裂。 氢键;磷酸二酯
4.DNA的两条链碱基酸对规律______________配对______________配对。A和T;G和C
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_____型糖苷键。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____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_____键连接成多聚体。 β;糖苷;磷酸二酯键
6.DNA双螺旋链中碱基间相连是________键。 氢
7.核酸的特征元素____。 P
8.ATP的中文名称为 。三磷酸腺苷
9.RNA按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 ,和 。 m RNA ; tRNA 和 r RNA
10. 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m RNA ; tRNA
11.核酸内的嘌呤碱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嘧啶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胸腺嘧啶
12.核酸的紫外吸收峰为_______________ nm。 260
13.因为核酸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___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嘌呤;嘧啶;260
14.由核糖和碱基组成的化合物叫 。核苷
1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后者是由 和 通过 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核苷酸 核苷 磷酸 磷酸酯键
16.RNA的二级结构大多数是以单股 的形式存在,但也可局部盘旋形成 结构,典型的tRNA二级结构是 结构。核苷酸链 部分双螺旋 三叶草
17.t RNA的三叶草结构结构中的四环分别是 环 、
环、 及 环。D环 ; 反密码子环 ; 可变 ;TΨC
18.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__中,RNA主要位于____中。细胞核;细胞质
19.DNA和RNA相异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戊糖
20.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每匝螺旋有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3.4nm;10;36°
21.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_。碱基堆积力
22.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___组成,其尾部由___组成。 m7G;polyA
23.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___和___。其作用是___,他们核糖上的___位与___位磷酸-OH环化。cAMP;cGMP;第二信使;3’;5’
24.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胸腺嘧啶 尿嘧啶
25. 变性后的DNA在 条件下,互补的单股核苷酸序列将缔结成双链分子。退火
26. DNA和RNA的区别在于 不同, 不同。碱基;核糖
27. TAGAAC的互补RNA序列是 。GUUUA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是通过一个氨基酸的_____基和另一氨基酸的_____基连接而形成的 氨;羧基;
2.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____%。 16 ;6.25
3.在20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2种,具有羟基的氨基酸是________和_________,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含硫的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
4.蛋白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5.精氨酸的pI值为10.76,将其溶于pH7的缓冲液中,并置于电场中,则精氨酸应向电场的_______方向移动。负极
6.20种蛋白质氨基酸中,极性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有_______和_______。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
7.20种基本氨基酸中,最简单的氨基酸是,其结构式是 。甘氨酸
8.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
9.α-螺旋结构是由同一肽链的_______和 ________间的___键维持的,螺距为______,每圈螺旋含_____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_______。天然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大都属于___手螺旋。 C=O;N=H;氢;0.54nm; 3.6;0.15nm;右
10.球状蛋白质中有_____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常位于分子表面而与水结合,而有_______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内部。极性;疏水性
11.氨基酸、肽和蛋白质都是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的存在形态都是 _____。但具体的形态及其比例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 pH=pI 时,其存在形态主要是______________;当 pH<pI 时,逐渐占优势的形态将是_______________;当 pH>pI 时,逐渐占优势的形态将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溶解度最小、最易沉淀析出的形态是_______________。这是用等电点法从溶液中提取和分离氨基酸、肽、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物质的依据。离子 ; 两性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
12.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氢键、离子键、二硫键、配位键和酯键。 范德华力 ; 疏水力
1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 ___。 肽平面
14.在蛋白质多肽链的主链中,相邻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共价连接方式是__ ___。 肽键
15.蛋白质二级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16.影响蛋白质溶液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是 和 。水化膜(厚度) ; 电荷
17.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一个亚基都具有独立的 级结构,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为 __ __ 。 三 ; 非共价键方式
18.α-螺旋指蛋白质肽链中的肽平面围绕螺旋中心盘旋上升而形成的螺旋构象。螺旋体中所有的氨基酸残基侧链都伸向______侧。外
19.从立体结构的角度看,蛋白质的主链可以看作是由许多刚性平面连接而成,相邻的两个由一个α-碳原子隔开。每一个这样的平面称为______。肽平面
20.一个寡聚蛋白,由六条多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之间存在二硫键,其余四条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完全相同,该寡聚蛋白的亚基数目是______。5
21.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有两种共价键:___ ___和__ ____。 肽键 ; 二硫键
22.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____色化合物,而________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蓝紫色;脯氨酸
23.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_______和_______;维持二级结构靠________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_________键,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肽键;二硫键;氢键;次级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
24.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的水化膜;同性电荷
25.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增加;盐溶;减小;沉淀析出;盐析
26.氨基酸处于等电状态时,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此时它的溶解度 。两性离子;最小
27.今有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不动;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
28.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_____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两性离子;负;
29.天然蛋白质中的α—螺旋结构,其主链上所有的羰基氧与亚氨基氢都参与了链内_____键的形成,因此构象相当稳定。氢键;
30.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其三字缩写符号分别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Phe;Tyr;Trp
31. 某蛋白质的等电点为6.0,在pH8.0的缓冲溶液中,将带_____电荷 ,电泳时将向________方向泳动。负;正极
第三章 酶
1.有三类化学物质能作为酶的辅因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 、 ________和___ ______。无机离子 ;金属有机物 ; 维生素及其衍生物
2. 激酶是一类催化 __ __ __ __的酶。磷酸基团转移并伴随能量转移反应
3. 酶促反应的特点为 、 、和 。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专一性;易变性和酶活性的可调控性。
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
5. NAD和NADP含有的维生素是______,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维生素PP 氢载体
6.通常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7. ______常数表征酶的催化效率。Km(或米氏常数)
FMN和FAD含有的维生素是 ,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维生素B2(或核黄素) ; 作为氢载体
8.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分别是氧化还原酶类、 、转移酶类、 、 和 。水解酶类 ; 裂合酶类 ;异构酶类 ; 连接酶类
9.酶是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活细胞;蛋白质
10.T.R.Cech和S.Alman因各自发现了 而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核酶(具有催化能力的RNA)
11.全酶由 和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酶蛋白;辅助因子;酶蛋白;辅助因子
12.变构酶的特点是:(1) ,(2) ,它不符合一般的 ,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 型曲线,而非 曲线。它是 酶。由多个亚基组成;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
13.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1-磷酸一种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绝对;立体异构
14.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表示。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15.转氨酶的辅因子为 即维生素 。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 、 、 ,其中 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 、 的辅酶。
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转氨酶;脱羧酶
16.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 、 、 和 。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17.根据维生素的___________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溶解;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18.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抑制剂。竞争性
19. 维生素PP的活性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NADH ;NADPH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α-1,4糖苷键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2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4.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5.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分子ATP。6
6.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甘油醛3-磷酸
7.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延胡索酸酶;氧化还原酶
8.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两个;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NADP
9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蔗糖
10.植物体内蔗糖合成酶催化的蔗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供体是__________ ,葡萄糖基的受体是___________ ;UDPG;果糖
11.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细胞质;葡萄糖;丙酮酸;ATP ;NADH
12.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 α–1,4糖苷键,靠 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淀粉磷酸化酶;转移酶;α-1,6糖苷酶
13.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14.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______和________。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酶
15.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乳酸;甘油;氨基酸
17.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TPP;NAD+;FAD;CoA;硫辛酸;Mg
18.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19.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__________,它需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辅因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ATP;GTP
20.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_______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UDP-葡萄糖;G-1-P
21.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α-淀粉酶;β–淀粉酶;R酶;麦芽糖酶
22.参与把支链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酶有四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α-淀粉酶;β-淀粉酶;R酶;麦芽糖酶
23.将淀粉磷酸解为G-1-P,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酶协同作用。淀粉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
24.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___________有关,也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识别;蛋白质;核酸;脂肪
25.直链淀粉的合成通常是由 催化,葡萄糖基的供体主要是 或者 。淀粉合酶 ; ADPG或者UDPG
26.脱氢反应在糖酵解过程中有 步,在磷酸戊糖途径中有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在糖酵解中有 步,在磷酸戊糖途径中有 步。1 ; 2 ; 2 ; 0
27.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是 。丙酮酸
28.在双糖、寡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中,葡萄糖基的供体形式不止一种,其中常见的有两种,它们是 和 。UDPG ; ADPG
29.催化支链淀粉的1,6糖苷键形成的酶叫做 。Q酶
30.三羧酸循环产生两种还原剂,分别是 和 ,其中主要是______。NADH FADH2 ; NADH
31.磷酸戊糖途径有 次脱氢反应,其受氢体是 。2 ; NADP+
32.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蔗糖合成的主要途径是 ,所需葡萄糖(苷)基的供体是 。磷酸蔗糖合酶途径 ; UDPG
33. 葡萄糖的磷酸化由 酶催化。己糖激酶
34. 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3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 H+ 必须依靠 穿梭系统或 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 和 。甘油-3-磷酸;苹果酸-天冬氨酸;FADH2;NADH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脱氢;脱电子;与氧结合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与。酶;辅酶;电子传递体
3.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_________状态。还原
4.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物I;复合物Ⅲ;复合物Ⅳ
5.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人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_____和_____。2;3
6.生物氧化是_________在细胞中_____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的过程。生物大分子; 分解氧化; 可供利用的化学能
7.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_______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_____。 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ATP;即时供体
8.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_____。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
9.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_____作用,即参与从_________到_________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 的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呼吸;底物;氧;电子;生物合成
10.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_________的载体依次向_________的载体传递。低氧化还原电势;高氧化还原电势
11.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_________不同而区别的。NADH;FADH2;初始受体
12.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________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Mitchell)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13.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_________内膜上。其递氢体有_________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_________差,同时被膜上____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 + Pi → ATP 线粒体;质子泵;氧化还原电位;ATP
14.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在氧化磷酸化作用中,催化ADP磷酸化为ATP的酶实体是位于 上的FoF1-ATP合酶,驱动该酶的动力是 。线粒体内膜 质子移动力
16.呼吸链中,双电子传递体有三种类型,它们是 ,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黄素蛋白 辅酶Q
17.在高能化合物分子中,释放大量自由能时被水解断裂的活泼共价键,称为 。常用符号 表示。高能键 ~
18.生物细胞内,由ADP磷酸化形成ATP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光合磷酸化作用
19.有关氧化磷酸化机理的几种假说中,得到较多人支持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该假说认为推动ATP合成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化学渗透假说 质子移动力
20.NADH-呼吸链各组分中,氧化还原电位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电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NADH O2
21.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是指不直接作用于 和 ,而是通过消除跨膜的质子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使ATP不能合成的化合物 。电子传递体 ATP合酶复合体
22.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的1个FADH2通过呼吸链把电子传递给O2时可推动____个ADP磷酸化为ATP,1个NADH可推动____个ADP磷酸化为ATP。2 3
23.糖酵解产生的NADH可通过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氧化,目前已知的穿梭系统主要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 和________ 。磷酸甘油穿梭 苹果酸穿梭
24.呼吸链各组分在传递电子中的排序取决于该组分的 ________ ,电子传递方向是________ 。氧化还原电位 ; 低氧化还原电位到高氧化还原电位
第六章 脂类代谢
1.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 与3分子 酯化而成的。甘油;脂肪酸
2.在线粒体外膜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游离脂肪酸与 和 反应,生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 ,再经线粒体内膜 进入线粒体衬质。ATP-Mg2+ ;CoA-SH;脂酰S-CoA;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系统
3.一个碳原子数为n(n为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 次β-氧化循环,生成 个乙酰CoA, 个FADH2和 个 NADH+H+。0.5n-1;0.5n;0.5n-1;0.5n-1
4.乙醛酸循环中两个关键酶是 和 ,使异柠檬酸避免了在 循环中的两次 反应,实现从乙酰CoA净合成 循环的中间物。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三羧酸;脱羧;三羧酸
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是 ,活化的C2供体是 ,还原剂是 。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NADPH+H+
6.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该酶以 为辅基,消耗 ,催化 与 生成 ,柠檬酸为其 ,长链脂酰CoA为其 。生物素;ATP;乙酰CoA;HCO3- ;丙二酸单酰CoA;激活剂;抑制剂
7.脂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 上,它有一个与 一样的 长臂。ACP;CoA;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8.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一般只合成 ,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 或 酶系统催化;植物的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定位于 。软脂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溶质
9.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 途径合成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是经由 途径合成的。氧化脱氢;厌氧
10.三酰甘油是由 和 在磷酸甘油转酰酶的作用下先形成 ,再由磷酸酶转变成 ,最后在
催化下生成三酰甘油。3-磷酸甘油;脂酰-CoA;磷脂酸;二酰甘油;二酰甘油转移酶
11.脂肪酸在进行β-氧化降解前,必须先被激活成
。脂酰辅酶A (或脂酰CoA)
12.脂肪酸在进行β-氧化降解前的激活反应由
催化 ,反应需要 和
参与。脂酰CoA合成酶;ATP;CoA
13.脂肪酸在进行β-氧化降解前,每活化一个脂肪酸需 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2
14.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 、 、
和 等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脱氢;硫解
15.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中的两步氧化反应分别由
和 催化。脂酰CoA脱氢酶;羟脂酰CoA脱氢酶
16.乙醛酸循环中的受氢体是 。NAD+
17.植物体内的脂肪酸的β-氧化不仅可以在 内进行,还可以在 和 中进行。线粒体;乙醛酸体;过氧化物体。
18.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 、 、 和 。 乙酰CoA;NADPH;ATP;HCO3-
19.脂肪酸从头合成的主要原料是 。乙酰CoA
20.在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每形成一分子乙酰CoA,就同时形成 分子FADH2和 分子NADH +H +。 1;1
21.在脂肪酸β-氧化2步脱氢反应中,第一步以 为受氢体;第二步以 为受氢体。FAD;NAD+
22.脂肪酸β-氧化中的的烯脂酰CoA的专一性很强,它仅对 水化。反式-△2 –烯脂酰COA
23.脂肪酸每经一轮β-氧化,就生成一分子 和比 。乙酰CoA;比原来少2个C的脂酰CoA。
24.一分子14C长链脂酰CoA要经过 次β-氧化才能彻底分解为 分子乙酰CoA。6;7
25.一分子软脂酸经β-氧化彻底降解氧化成CO2和H2O,可产生 分子ATP,净生成 分子ATP。131,129
26.乙醛酸循环每运转一次消耗2分子 ,形成一分子
的 ,反应是在 中进行的。乙酰CoA;琥珀酸;乙醛酸循环体
27.葡萄糖有氧氧化和脂肪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过程中第一个共同产物是 。乙酰CoA
28.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是在 阶段。乙酰辅酶A羧化
29.脂肪酸链的延长是通过 、 、 、 四步实现的。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
30.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在动物体中发生位置是在 ;在植物叶片中在 。细胞液;叶绿体
31. 写出脂肪酸的活化反应 。脂肪酸+ATP+ 辅酶A→脂酰辅酶A+AMP+PPi
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被 和 共同作用降解成氨基酸。蛋白酶;肽酶
2.氨基酸的降解反应包括 、 和 作用。脱氨;脱羧;羟化
3.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磷酸吡哆醛
4.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 和氨,前者进入 进一步代谢。 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
5.芳香族氨基酸碳架主要来自糖酵解中间代谢物 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
6.组氨酸合成的碳架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 。核糖
7.生物组织内的游离氨可通过三种途径消除: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与酮酸生成氨基酸;与有机酸形成有机酸盐;与氨基酸形成酰胺
第八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胞嘧啶和尿嘧啶经脱氨、还原和水解产生的终产物为 。 β-丙氨酸
2.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氨基酸有 、 和 。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3.尿苷酸转变为胞苷酸是在 水平上进行的。尿苷三磷酸
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由 酶催化的,被还原的底物是 。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核苷二磷酸
5.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腺苷酸的C-6氨基来自 ;鸟苷酸的C-2氨基来自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6.对某些碱基顺序有专一性的核酸内切酶称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7.在生物体内,嘌呤的降解首先是 。脱氨
8.由IMP转变为GMP时消耗的高能化合物是___ __。 ATP
9.由IMP转变为AMP时消耗的高能化合物是___ __。 GTP
10.在分解代谢中,大分子化合物分3 个阶段逐步降解,在第一阶段,它们首先降解为 。单体
11.核苷在核苷酶作用下水解为 和 。含氮碱;戊糖
12.腺嘌呤脱氨后生成 ;鸟嘌呤脱氨后生成 。 次黄嘌呤;黄嘌呤
13.嘌呤核苷酸合成时,是直接形成 ,以后再转变成其他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
14.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在 水平上经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而生成的。核糖核苷二磷酸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大肠杆菌由 供能,动物细胞由 供能。NAD+;ATP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 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 。参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 因子。α2ββ’σω;α2ββ’; σ
3.在RNA的转录中,用作模板的DNA链称为 。不作为模板的DNA链称为 。反义链;有义链。
4.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 ,由 酶催化。反向转录;逆转录酶。
5.基因突变形式分为: , , 和 四类。转换;颠换;插入;缺失。
6.所有冈崎片段的延伸都是按 方向进行的。5′→3′
7.前导链的合成是 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随后链的合成是 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连续 ;相同 ;不连续 ;相反
8.DNA聚合酶I的催化功能有 、 、 、 和 。5′→3′聚合; 3′→5′外切; 5′→3外切;焦磷酸解作用;焦磷酸交换作用
9.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 活性使之具有 功能,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3′→5′核酸外切酶; 校对
10.大肠杆菌中已发现 种DNA聚合酶,其中 负责DNA复制, 负责DNA损伤修复。3 ;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Ⅱ
11.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 、 、 和 。专一的核酸内切酶; 解链酶;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2.在DNA复制中, 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SSB(单链结合蛋白)
13.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 ,再由 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 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 连接成完整的链。RNA引物; 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4.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 序列、 序列和 顺序。启动子 ;编码 ;终止子
15.原核细胞中各种RNA是 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分别由 种RNA聚合酶催化,其中rRNA基因由 转录,hnRNA基因由 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AN则是 的产物。同一RNA聚合酶; 3;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16.真核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 。编码的序列还保留在成熟mRNA中的是 ,编码的序列在前体分子转录后加工中被切除的是 。在基因中 被 分隔,而在成熟的mRNA序列被拼接起来。断裂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内含子
17.在大肠杆菌中,当DNA聚合酶Ⅰ表现出DNA聚合酶活性时,它催化反应所需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形成的有机产物是______。 dATP dCTP dGTP dTTP DNA
18.在逆转录作用中,第一指导模板是______。RNA(或者mRNA)
19.在大肠杆菌中,当DNA聚合酶Ⅲ表现出DNA聚合酶活性时,它催化反应的指导模板是______,所需的起始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有机产物是 ______。DNA RNA(小片断) DNA
20.在转录过程中,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ATP ;CTP ;GTP ;UTP
21.有一个DNA区段,其碱基顺序为“…GAACTAGCT…”。当它为编码链时,其原初转录产物(即未经任何加工的转录产物)的碱基顺序为_________ 。…GAACUAGCU…
22. 在DN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指导模板是_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_ 。 DNA ;RNA (不论顺序)
23.在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催化切口或缺口缝合形成连续的DNA链的酶是__ _ 。 DNA连接酶
24.基因表达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转录 ;翻译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______作为模板,______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_____作为合成的场所。mRNA;tRNA;核糖体
2.细胞内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_____端到______端,而阅读mRNA的方向是从____端到____端。N端→C端;5ˊ端→3ˊ端
3.核糖体上能够结合tRNA的部位有_____部位,______部位。P位点;A位点。
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通常以_______作为起始密码子,有时也以_____作为起始密码子,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作为终止密码子。AUG;GUG;UAA;UAG; UGA
5.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第一个被掺入的氨基酸是_____。甲酰甲硫氨酸
6.氨酰- tRNA合成酶对_____和_____均有专一性,它至少有两个识别位点。氨基酸;tRNA
7.原核细胞内起始氨酰- tRNA为__ ___;真核细胞内起始氨酰- tRNA为 _____。fMet-tRNA ;Met-tRNA
8.在真核细胞中,mRNA是由_____经_____合成的,它携带着_____。它是由_____降解成的,大多数真核细胞的mRNA只编码_____。 DNA;转录;DNA的遗传信息;hnRNA;一条多肽链
9.原核生物核糖体50S亚基含有蛋白质合成的_____部位和_____部位,而mRNA结合部位_____。氨酰基;肽酰基;大小亚基的接触面上
10.许多生物核糖体连接于一个mRNA形成的复合物称为_____。多核糖体
11.肽基转移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催化_____和_____。肽键的形成;肽链从tRNA上分离出来
12.延长因子G又称___,它的功能是___,但需要___。移位酶;催化核糖体沿mRNA移动; GTP
13.基因表达包括_____和_____。转录;翻译
14.遗传密码的特点有方向性、连续性_____和_____。 简并性;通用性
15.氨酰- tRNA合成酶利用_____供能,在氨基酸_____基上进行活化,形成氨基酸AMP中间复合物。ATP;羧
16.肽链延伸包括进位_____和_____三个步骤周而复始的进行。转肽;移位
17.生物界总共有_____个密码子。其中_____个为氨基酸编码;起始密码子为_____;终止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64;61;AUG;UAA;UAG;UGA
18.原核生物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包括_____和_____。剪裁;天然构象的形成
19.在蛋白质多肽链的从头合成过程(即“翻译作用”)中,催化氨基酸活化作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所需自由能的供体是______。
氨酰-tRNA合成酶/氨基酸:tRNA连接酶 ATP
20.在蛋白质多肽链的从头合成过程(即“翻译作用”)中,氨基酸的载体是_________;催化氨基酸活化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肽链合成的模板是_______;多肽链合成的“工厂”是_____________;所需自由能的供体是_______和_______。 tRNA 氨酰-tRNA合成酶 mRNA ; 核糖体 ; ATP ; GTP
21.蛋白质多肽链的从头合成过程(即“翻译作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后三个阶段都在核糖体上进行。这三个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肽链合成的起始 ; 肽链的延长 ; 肽链的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第十一章 代谢调控
1.哺乳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 、 、 、和 四个水平上进行。细胞内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
2.酶水平的调节包括 、 和 。其中最灵敏的调节方式是 。酶的区域化;酶数量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3.酶合成的调节分别在 、 和 三个方面进行。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和运输;翻译水平
4.合成诱导酶的调节基因产物是 ,它通过与 结合起调节作用。阻遏蛋白;操纵基因
5.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基因包括 、 和 。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透性酶 ;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6.在代谢网络中最关键的三个中间代谢物是 、 、 和 。 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
7.酶活性的调节包括 、 、 、 、 和 。酶原激活;酶共价修饰;变构调节;反馈调节;辅因子调节;能荷调节
8.共价调节酶是由 对酶分子进行 ,使其构象在 和
之间相互转变。小分子基团;共价修饰;有活性;无活性
9.真核细胞中酶的共价修饰形式主要是 ,原核细胞中酶共价修饰形式主要是 。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核苷酰化和脱核苷酰化
第一章 核酸化学
1.mRNA的二级结构呈___形,三级结构呈___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碱基序列___其功能是___。三叶草;倒L型;CCA;携带活化了的氨基酸
2.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___关系。反向平行、互补
3.核酸的变性是____________解开,并不涉及核苷酸间____________键的断裂。 氢键;磷酸二酯
4.DNA的两条链碱基酸对规律______________配对______________配对。A和T;G和C
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_____型糖苷键。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____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_____键连接成多聚体。 β;糖苷;磷酸二酯键
6.DNA双螺旋链中碱基间相连是________键。 氢
7.核酸的特征元素____。 P
8.ATP的中文名称为 。三磷酸腺苷
9.RNA按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 ,和 。 m RNA ; tRNA 和 r RNA
10. 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m RNA ; tRNA
11.核酸内的嘌呤碱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嘧啶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胸腺嘧啶
12.核酸的紫外吸收峰为_______________ nm。 260
13.因为核酸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___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嘌呤;嘧啶;260
14.由核糖和碱基组成的化合物叫 。核苷
1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后者是由 和 通过 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核苷酸 核苷 磷酸 磷酸酯键
16.RNA的二级结构大多数是以单股 的形式存在,但也可局部盘旋形成 结构,典型的tRNA二级结构是 结构。核苷酸链 部分双螺旋 三叶草
17.t RNA的三叶草结构结构中的四环分别是 环 、
环、 及 环。D环 ; 反密码子环 ; 可变 ;TΨC
18.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__中,RNA主要位于____中。细胞核;细胞质
19.DNA和RNA相异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戊糖
20.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每匝螺旋有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3.4nm;10;36°
21.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_。碱基堆积力
22.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___组成,其尾部由___组成。 m7G;polyA
23.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___和___。其作用是___,他们核糖上的___位与___位磷酸-OH环化。cAMP;cGMP;第二信使;3’;5’
24.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胸腺嘧啶 尿嘧啶
25. 变性后的DNA在 条件下,互补的单股核苷酸序列将缔结成双链分子。退火
26. DNA和RNA的区别在于 不同, 不同。碱基;核糖
27. TAGAAC的互补RNA序列是 。GUUUA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是通过一个氨基酸的_____基和另一氨基酸的_____基连接而形成的 氨;羧基;
2.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____%。 16 ;6.25
3.在20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2种,具有羟基的氨基酸是________和_________,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含硫的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
4.蛋白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5.精氨酸的pI值为10.76,将其溶于pH7的缓冲液中,并置于电场中,则精氨酸应向电场的_______方向移动。负极
6.20种蛋白质氨基酸中,极性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有_______和_______。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
7.20种基本氨基酸中,最简单的氨基酸是,其结构式是 。甘氨酸
8.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
9.α-螺旋结构是由同一肽链的_______和 ________间的___键维持的,螺距为______,每圈螺旋含_____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_______。天然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大都属于___手螺旋。 C=O;N=H;氢;0.54nm; 3.6;0.15nm;右
10.球状蛋白质中有_____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常位于分子表面而与水结合,而有_______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内部。极性;疏水性
11.氨基酸、肽和蛋白质都是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的存在形态都是 _____。但具体的形态及其比例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 pH=pI 时,其存在形态主要是______________;当 pH<pI 时,逐渐占优势的形态将是_______________;当 pH>pI 时,逐渐占优势的形态将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溶解度最小、最易沉淀析出的形态是_______________。这是用等电点法从溶液中提取和分离氨基酸、肽、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物质的依据。离子 ; 两性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
12.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氢键、离子键、二硫键、配位键和酯键。 范德华力 ; 疏水力
1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 ___。 肽平面
14.在蛋白质多肽链的主链中,相邻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共价连接方式是__ ___。 肽键
15.蛋白质二级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16.影响蛋白质溶液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是 和 。水化膜(厚度) ; 电荷
17.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一个亚基都具有独立的 级结构,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为 __ __ 。 三 ; 非共价键方式
18.α-螺旋指蛋白质肽链中的肽平面围绕螺旋中心盘旋上升而形成的螺旋构象。螺旋体中所有的氨基酸残基侧链都伸向______侧。外
19.从立体结构的角度看,蛋白质的主链可以看作是由许多刚性平面连接而成,相邻的两个由一个α-碳原子隔开。每一个这样的平面称为______。肽平面
20.一个寡聚蛋白,由六条多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之间存在二硫键,其余四条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完全相同,该寡聚蛋白的亚基数目是______。5
21.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有两种共价键:___ ___和__ ____。 肽键 ; 二硫键
22.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____色化合物,而________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蓝紫色;脯氨酸
23.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_______和_______;维持二级结构靠________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_________键,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肽键;二硫键;氢键;次级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
24.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的水化膜;同性电荷
25.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增加;盐溶;减小;沉淀析出;盐析
26.氨基酸处于等电状态时,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此时它的溶解度 。两性离子;最小
27.今有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不动;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
28.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_____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两性离子;负;
29.天然蛋白质中的α—螺旋结构,其主链上所有的羰基氧与亚氨基氢都参与了链内_____键的形成,因此构象相当稳定。氢键;
30.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其三字缩写符号分别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Phe;Tyr;Trp
31. 某蛋白质的等电点为6.0,在pH8.0的缓冲溶液中,将带_____电荷 ,电泳时将向________方向泳动。负;正极
第三章 酶
1.有三类化学物质能作为酶的辅因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 、 ________和___ ______。无机离子 ;金属有机物 ; 维生素及其衍生物
2. 激酶是一类催化 __ __ __ __的酶。磷酸基团转移并伴随能量转移反应
3. 酶促反应的特点为 、 、和 。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专一性;易变性和酶活性的可调控性。
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
5. NAD和NADP含有的维生素是______,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维生素PP 氢载体
6.通常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7. ______常数表征酶的催化效率。Km(或米氏常数)
FMN和FAD含有的维生素是 ,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维生素B2(或核黄素) ; 作为氢载体
8.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分别是氧化还原酶类、 、转移酶类、 、 和 。水解酶类 ; 裂合酶类 ;异构酶类 ; 连接酶类
9.酶是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活细胞;蛋白质
10.T.R.Cech和S.Alman因各自发现了 而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核酶(具有催化能力的RNA)
11.全酶由 和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酶蛋白;辅助因子;酶蛋白;辅助因子
12.变构酶的特点是:(1) ,(2) ,它不符合一般的 ,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 型曲线,而非 曲线。它是 酶。由多个亚基组成;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
13.脲酶只作用于尿素,而不作用于其他任何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1-磷酸一种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绝对;立体异构
14.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表示。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15.转氨酶的辅因子为 即维生素 。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 、 、 ,其中 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 、 的辅酶。
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转氨酶;脱羧酶
16.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 、 、 和 。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17.根据维生素的___________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溶解;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18.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抑制剂。竞争性
19. 维生素PP的活性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NADH ;NADPH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α-1,4糖苷键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2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4.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5.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分子ATP。6
6.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甘油醛3-磷酸
7.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延胡索酸酶;氧化还原酶
8.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两个;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NADP
9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蔗糖
10.植物体内蔗糖合成酶催化的蔗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供体是__________ ,葡萄糖基的受体是___________ ;UDPG;果糖
11.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细胞质;葡萄糖;丙酮酸;ATP ;NADH
12.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 α–1,4糖苷键,靠 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淀粉磷酸化酶;转移酶;α-1,6糖苷酶
13.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14.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______和________。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酶
15.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乳酸;甘油;氨基酸
17.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TPP;NAD+;FAD;CoA;硫辛酸;Mg
18.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19.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__________,它需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辅因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ATP;GTP
20.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_______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UDP-葡萄糖;G-1-P
21.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α-淀粉酶;β–淀粉酶;R酶;麦芽糖酶
22.参与把支链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酶有四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α-淀粉酶;β-淀粉酶;R酶;麦芽糖酶
23.将淀粉磷酸解为G-1-P,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酶协同作用。淀粉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
24.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___________有关,也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识别;蛋白质;核酸;脂肪
25.直链淀粉的合成通常是由 催化,葡萄糖基的供体主要是 或者 。淀粉合酶 ; ADPG或者UDPG
26.脱氢反应在糖酵解过程中有 步,在磷酸戊糖途径中有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在糖酵解中有 步,在磷酸戊糖途径中有 步。1 ; 2 ; 2 ; 0
27.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是 。丙酮酸
28.在双糖、寡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中,葡萄糖基的供体形式不止一种,其中常见的有两种,它们是 和 。UDPG ; ADPG
29.催化支链淀粉的1,6糖苷键形成的酶叫做 。Q酶
30.三羧酸循环产生两种还原剂,分别是 和 ,其中主要是______。NADH FADH2 ; NADH
31.磷酸戊糖途径有 次脱氢反应,其受氢体是 。2 ; NADP+
32.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蔗糖合成的主要途径是 ,所需葡萄糖(苷)基的供体是 。磷酸蔗糖合酶途径 ; UDPG
33. 葡萄糖的磷酸化由 酶催化。己糖激酶
34. 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3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 H+ 必须依靠 穿梭系统或 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 和 。甘油-3-磷酸;苹果酸-天冬氨酸;FADH2;NADH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脱氢;脱电子;与氧结合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与。酶;辅酶;电子传递体
3.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_________状态。还原
4.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物I;复合物Ⅲ;复合物Ⅳ
5.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人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_____和_____。2;3
6.生物氧化是_________在细胞中_____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的过程。生物大分子; 分解氧化; 可供利用的化学能
7.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_______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_____。 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ATP;即时供体
8.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_____。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
9.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_____作用,即参与从_________到_________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 的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呼吸;底物;氧;电子;生物合成
10.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_________的载体依次向_________的载体传递。低氧化还原电势;高氧化还原电势
11.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_________不同而区别的。NADH;FADH2;初始受体
12.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________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Mitchell)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13.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_________内膜上。其递氢体有_________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_________差,同时被膜上____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 + Pi → ATP 线粒体;质子泵;氧化还原电位;ATP
14.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在氧化磷酸化作用中,催化ADP磷酸化为ATP的酶实体是位于 上的FoF1-ATP合酶,驱动该酶的动力是 。线粒体内膜 质子移动力
16.呼吸链中,双电子传递体有三种类型,它们是 ,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黄素蛋白 辅酶Q
17.在高能化合物分子中,释放大量自由能时被水解断裂的活泼共价键,称为 。常用符号 表示。高能键 ~
18.生物细胞内,由ADP磷酸化形成ATP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光合磷酸化作用
19.有关氧化磷酸化机理的几种假说中,得到较多人支持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该假说认为推动ATP合成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化学渗透假说 质子移动力
20.NADH-呼吸链各组分中,氧化还原电位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电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NADH O2
21.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是指不直接作用于 和 ,而是通过消除跨膜的质子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使ATP不能合成的化合物 。电子传递体 ATP合酶复合体
22.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的1个FADH2通过呼吸链把电子传递给O2时可推动____个ADP磷酸化为ATP,1个NADH可推动____个ADP磷酸化为ATP。2 3
23.糖酵解产生的NADH可通过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氧化,目前已知的穿梭系统主要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 和________ 。磷酸甘油穿梭 苹果酸穿梭
24.呼吸链各组分在传递电子中的排序取决于该组分的 ________ ,电子传递方向是________ 。氧化还原电位 ; 低氧化还原电位到高氧化还原电位
第六章 脂类代谢
1.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 与3分子 酯化而成的。甘油;脂肪酸
2.在线粒体外膜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游离脂肪酸与 和 反应,生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 ,再经线粒体内膜 进入线粒体衬质。ATP-Mg2+ ;CoA-SH;脂酰S-CoA;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系统
3.一个碳原子数为n(n为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 次β-氧化循环,生成 个乙酰CoA, 个FADH2和 个 NADH+H+。0.5n-1;0.5n;0.5n-1;0.5n-1
4.乙醛酸循环中两个关键酶是 和 ,使异柠檬酸避免了在 循环中的两次 反应,实现从乙酰CoA净合成 循环的中间物。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三羧酸;脱羧;三羧酸
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是 ,活化的C2供体是 ,还原剂是 。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NADPH+H+
6.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该酶以 为辅基,消耗 ,催化 与 生成 ,柠檬酸为其 ,长链脂酰CoA为其 。生物素;ATP;乙酰CoA;HCO3- ;丙二酸单酰CoA;激活剂;抑制剂
7.脂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 上,它有一个与 一样的 长臂。ACP;CoA;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8.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一般只合成 ,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 或 酶系统催化;植物的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定位于 。软脂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溶质
9.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 途径合成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是经由 途径合成的。氧化脱氢;厌氧
10.三酰甘油是由 和 在磷酸甘油转酰酶的作用下先形成 ,再由磷酸酶转变成 ,最后在
催化下生成三酰甘油。3-磷酸甘油;脂酰-CoA;磷脂酸;二酰甘油;二酰甘油转移酶
11.脂肪酸在进行β-氧化降解前,必须先被激活成
。脂酰辅酶A (或脂酰CoA)
12.脂肪酸在进行β-氧化降解前的激活反应由
催化 ,反应需要 和
参与。脂酰CoA合成酶;ATP;CoA
13.脂肪酸在进行β-氧化降解前,每活化一个脂肪酸需 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2
14.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 、 、
和 等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脱氢;硫解
15.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中的两步氧化反应分别由
和 催化。脂酰CoA脱氢酶;羟脂酰CoA脱氢酶
16.乙醛酸循环中的受氢体是 。NAD+
17.植物体内的脂肪酸的β-氧化不仅可以在 内进行,还可以在 和 中进行。线粒体;乙醛酸体;过氧化物体。
18.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 、 、 和 。 乙酰CoA;NADPH;ATP;HCO3-
19.脂肪酸从头合成的主要原料是 。乙酰CoA
20.在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每形成一分子乙酰CoA,就同时形成 分子FADH2和 分子NADH +H +。 1;1
21.在脂肪酸β-氧化2步脱氢反应中,第一步以 为受氢体;第二步以 为受氢体。FAD;NAD+
22.脂肪酸β-氧化中的的烯脂酰CoA的专一性很强,它仅对 水化。反式-△2 –烯脂酰COA
23.脂肪酸每经一轮β-氧化,就生成一分子 和比 。乙酰CoA;比原来少2个C的脂酰CoA。
24.一分子14C长链脂酰CoA要经过 次β-氧化才能彻底分解为 分子乙酰CoA。6;7
25.一分子软脂酸经β-氧化彻底降解氧化成CO2和H2O,可产生 分子ATP,净生成 分子ATP。131,129
26.乙醛酸循环每运转一次消耗2分子 ,形成一分子
的 ,反应是在 中进行的。乙酰CoA;琥珀酸;乙醛酸循环体
27.葡萄糖有氧氧化和脂肪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过程中第一个共同产物是 。乙酰CoA
28.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是在 阶段。乙酰辅酶A羧化
29.脂肪酸链的延长是通过 、 、 、 四步实现的。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
30.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在动物体中发生位置是在 ;在植物叶片中在 。细胞液;叶绿体
31. 写出脂肪酸的活化反应 。脂肪酸+ATP+ 辅酶A→脂酰辅酶A+AMP+PPi
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被 和 共同作用降解成氨基酸。蛋白酶;肽酶
2.氨基酸的降解反应包括 、 和 作用。脱氨;脱羧;羟化
3.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磷酸吡哆醛
4.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 和氨,前者进入 进一步代谢。 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
5.芳香族氨基酸碳架主要来自糖酵解中间代谢物 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
6.组氨酸合成的碳架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 。核糖
7.生物组织内的游离氨可通过三种途径消除: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与酮酸生成氨基酸;与有机酸形成有机酸盐;与氨基酸形成酰胺
第八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胞嘧啶和尿嘧啶经脱氨、还原和水解产生的终产物为 。 β-丙氨酸
2.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氨基酸有 、 和 。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3.尿苷酸转变为胞苷酸是在 水平上进行的。尿苷三磷酸
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由 酶催化的,被还原的底物是 。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核苷二磷酸
5.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腺苷酸的C-6氨基来自 ;鸟苷酸的C-2氨基来自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6.对某些碱基顺序有专一性的核酸内切酶称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7.在生物体内,嘌呤的降解首先是 。脱氨
8.由IMP转变为GMP时消耗的高能化合物是___ __。 ATP
9.由IMP转变为AMP时消耗的高能化合物是___ __。 GTP
10.在分解代谢中,大分子化合物分3 个阶段逐步降解,在第一阶段,它们首先降解为 。单体
11.核苷在核苷酶作用下水解为 和 。含氮碱;戊糖
12.腺嘌呤脱氨后生成 ;鸟嘌呤脱氨后生成 。 次黄嘌呤;黄嘌呤
13.嘌呤核苷酸合成时,是直接形成 ,以后再转变成其他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
14.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在 水平上经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而生成的。核糖核苷二磷酸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大肠杆菌由 供能,动物细胞由 供能。NAD+;ATP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 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 。参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 因子。α2ββ’σω;α2ββ’; σ
3.在RNA的转录中,用作模板的DNA链称为 。不作为模板的DNA链称为 。反义链;有义链。
4.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 ,由 酶催化。反向转录;逆转录酶。
5.基因突变形式分为: , , 和 四类。转换;颠换;插入;缺失。
6.所有冈崎片段的延伸都是按 方向进行的。5′→3′
7.前导链的合成是 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随后链的合成是 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连续 ;相同 ;不连续 ;相反
8.DNA聚合酶I的催化功能有 、 、 、 和 。5′→3′聚合; 3′→5′外切; 5′→3外切;焦磷酸解作用;焦磷酸交换作用
9.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 活性使之具有 功能,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3′→5′核酸外切酶; 校对
10.大肠杆菌中已发现 种DNA聚合酶,其中 负责DNA复制, 负责DNA损伤修复。3 ;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Ⅱ
11.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 、 、 和 。专一的核酸内切酶; 解链酶;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2.在DNA复制中, 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SSB(单链结合蛋白)
13.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 ,再由 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 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 连接成完整的链。RNA引物; 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4.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 序列、 序列和 顺序。启动子 ;编码 ;终止子
15.原核细胞中各种RNA是 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分别由 种RNA聚合酶催化,其中rRNA基因由 转录,hnRNA基因由 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AN则是 的产物。同一RNA聚合酶; 3;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16.真核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 。编码的序列还保留在成熟mRNA中的是 ,编码的序列在前体分子转录后加工中被切除的是 。在基因中 被 分隔,而在成熟的mRNA序列被拼接起来。断裂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内含子
17.在大肠杆菌中,当DNA聚合酶Ⅰ表现出DNA聚合酶活性时,它催化反应所需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形成的有机产物是______。 dATP dCTP dGTP dTTP DNA
18.在逆转录作用中,第一指导模板是______。RNA(或者mRNA)
19.在大肠杆菌中,当DNA聚合酶Ⅲ表现出DNA聚合酶活性时,它催化反应的指导模板是______,所需的起始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有机产物是 ______。DNA RNA(小片断) DNA
20.在转录过程中,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ATP ;CTP ;GTP ;UTP
21.有一个DNA区段,其碱基顺序为“…GAACTAGCT…”。当它为编码链时,其原初转录产物(即未经任何加工的转录产物)的碱基顺序为_________ 。…GAACUAGCU…
22. 在DN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指导模板是_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_ 。 DNA ;RNA (不论顺序)
23.在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催化切口或缺口缝合形成连续的DNA链的酶是__ _ 。 DNA连接酶
24.基因表达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转录 ;翻译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______作为模板,______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_____作为合成的场所。mRNA;tRNA;核糖体
2.细胞内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_____端到______端,而阅读mRNA的方向是从____端到____端。N端→C端;5ˊ端→3ˊ端
3.核糖体上能够结合tRNA的部位有_____部位,______部位。P位点;A位点。
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通常以_______作为起始密码子,有时也以_____作为起始密码子,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作为终止密码子。AUG;GUG;UAA;UAG; UGA
5.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第一个被掺入的氨基酸是_____。甲酰甲硫氨酸
6.氨酰- tRNA合成酶对_____和_____均有专一性,它至少有两个识别位点。氨基酸;tRNA
7.原核细胞内起始氨酰- tRNA为__ ___;真核细胞内起始氨酰- tRNA为 _____。fMet-tRNA ;Met-tRNA
8.在真核细胞中,mRNA是由_____经_____合成的,它携带着_____。它是由_____降解成的,大多数真核细胞的mRNA只编码_____。 DNA;转录;DNA的遗传信息;hnRNA;一条多肽链
9.原核生物核糖体50S亚基含有蛋白质合成的_____部位和_____部位,而mRNA结合部位_____。氨酰基;肽酰基;大小亚基的接触面上
10.许多生物核糖体连接于一个mRNA形成的复合物称为_____。多核糖体
11.肽基转移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催化_____和_____。肽键的形成;肽链从tRNA上分离出来
12.延长因子G又称___,它的功能是___,但需要___。移位酶;催化核糖体沿mRNA移动; GTP
13.基因表达包括_____和_____。转录;翻译
14.遗传密码的特点有方向性、连续性_____和_____。 简并性;通用性
15.氨酰- tRNA合成酶利用_____供能,在氨基酸_____基上进行活化,形成氨基酸AMP中间复合物。ATP;羧
16.肽链延伸包括进位_____和_____三个步骤周而复始的进行。转肽;移位
17.生物界总共有_____个密码子。其中_____个为氨基酸编码;起始密码子为_____;终止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64;61;AUG;UAA;UAG;UGA
18.原核生物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包括_____和_____。剪裁;天然构象的形成
19.在蛋白质多肽链的从头合成过程(即“翻译作用”)中,催化氨基酸活化作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所需自由能的供体是______。
氨酰-tRNA合成酶/氨基酸:tRNA连接酶 ATP
20.在蛋白质多肽链的从头合成过程(即“翻译作用”)中,氨基酸的载体是_________;催化氨基酸活化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肽链合成的模板是_______;多肽链合成的“工厂”是_____________;所需自由能的供体是_______和_______。 tRNA 氨酰-tRNA合成酶 mRNA ; 核糖体 ; ATP ; GTP
21.蛋白质多肽链的从头合成过程(即“翻译作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后三个阶段都在核糖体上进行。这三个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肽链合成的起始 ; 肽链的延长 ; 肽链的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第十一章 代谢调控
1.哺乳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 、 、 、和 四个水平上进行。细胞内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
2.酶水平的调节包括 、 和 。其中最灵敏的调节方式是 。酶的区域化;酶数量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3.酶合成的调节分别在 、 和 三个方面进行。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和运输;翻译水平
4.合成诱导酶的调节基因产物是 ,它通过与 结合起调节作用。阻遏蛋白;操纵基因
5.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基因包括 、 和 。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透性酶 ;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6.在代谢网络中最关键的三个中间代谢物是 、 、 和 。 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
7.酶活性的调节包括 、 、 、 、 和 。酶原激活;酶共价修饰;变构调节;反馈调节;辅因子调节;能荷调节
8.共价调节酶是由 对酶分子进行 ,使其构象在 和
之间相互转变。小分子基团;共价修饰;有活性;无活性
9.真核细胞中酶的共价修饰形式主要是 ,原核细胞中酶共价修饰形式主要是 。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核苷酰化和脱核苷酰化
四、名词解释
第一章核酸化学
核酸: 核苷酸分子之间以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多核苷酸链,称为多核苷酸,即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酸(RNA):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作为核糖体组成成分的一类RNA,rRNA是细胞内最丰富的RNA。
转移核糖核酸(tRNA):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的RNA。tRNA含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
信使核糖核酸(mRNA):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羟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原料。
核苷:是由嘌呤或嘧啶碱基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异头碳与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β-N-糖苷键连接的。
帽子结构:真核生物mRNA5’末端的m7G-5´ppp5´-N-3´p结构称为帽子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酸分子中(DNA或RNA)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NA一级结构:DNA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查高夫法则(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双螺旋结构: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彼此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想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 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大沟和小沟: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之大沟,窄沟称之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DNA超螺旋: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结果。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的二级结构。
氨基酸臂:也称之接纳茎。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tRNA的三级结构:倒L型的三级结构。
DNA的变性:天然核酸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转变为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的过程。
DNA的复性: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或退火。
分子杂交:根据变性和复性的原理,将不同来源的DNA变性,然后在退火条件下让其形成DNA-DNA’异源双链,或将变性的单链DNA与RNA经复性处理形成DNA-RNA杂合双链,这种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由于氢键断裂,碱基暴露,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率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当变性的呈单链状态的DNA,经复性又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溶液的A260nm值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Tm:通常把DNA的变性达到50%,即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解链温度。又称为熔解温度。
第二章 蛋白质
氨基酸: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肽: 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肽单位: 又称之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是由参与肽键形成的氮原子和碳原子和它们的4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和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寡肽:氨基酸单位少于10个的肽叫寡肽。
多肽:氨基酸单位超过10个的肽叫多肽。
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
氨基末端:蛋白质或肽含有的游离-氨基末端,称为氨基末端或N-端。
羧基末端:蛋白质或肽含有的游离-羧基末端,称为羧基末端或C-端。
肽平面:参与肽键的6 个原子Cα1、C、O、N、H、 Cα2 被约束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平面或酰胺平面。
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定pH环境中,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静电作用力)维持的。
蛋白质四级结构: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氧与多肽链C端方向的第4个残基(第n+4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在典型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
β-折叠:是蛋白质中的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或相邻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几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走向都是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链反向排列)。
亚基: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最小的单位通常称为亚基或亚单位。
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随之发生变化,但一级结构未遭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变性作用。
蛋白质复性:蛋白质变性后,将变性剂除掉,能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恢复原来的构象,恢复其活性,这种现象称作复性。
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可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中和它们的电荷,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必需氨基酸: 指生物体生长所必需,生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用饲料中来供给的氨基酸。如Val. Leu. Ilu.Thr.Met.Lys Phe Trp等。
第三章 酶
酶: 活细胞产生的在体内或体外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全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只有全酶有催化作用。
辅因子:结合蛋白质酶中蛋白质部分称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分离的辅因子。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等方法除去的辅因子。
核酶: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酸,主要参与RNA的剪接。
酶催化专一性:是指酶对它所催化的反应及其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相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较低,它们能够催化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底物起反应,这类酶的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一个底物,或只催化一个反应。酶的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基团专一性:酶只作用于一定的化学键,而对键两侧的基团无严格要求。如酯酶。
键专一性:不仅对键有要求,还对键一端的基团有要求,但对另一端基团要求不严格。
立体异构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立体结构有严格的要求,酶只能作用于一定构型的底物,称作立体异构专一性。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与底物直接结合并使之转变为产物的小区,称作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结合部位: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称为结合部位。
酶的催化部位: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
酶的活力:在最适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的活力单位数。
诱导契合学说:酶分子与底物接触之前,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的作用部位在空间上并不互补吻合。当二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酶的柔性而互相诱导,构象发生某些变化,使活性中心的功能基团处于有效位置后,酶才能与底物完全契合,从而形成过渡态复合物,活化能降低,加速反应进行。
最适pH: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溶液的pH称为最适pH。
最适温度:使酶反应速度达最大时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米氏方程: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方程,称米氏方程。
米氏常数(Km值): 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酶的抑制作用:有些物质能与酶结合,引起酶活性中心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性,甚至使酶失活,这种作用叫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抑制剂: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作用:某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竟争酶活性中心并与之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EI),减少了酶与底物的结合机会,使酶反应速度降低,这种作用称为竟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底物和抑制剂同时与酶结合,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结合,但形成的中间三元复合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因此,使酶的活性降低。这种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变构酶: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存在被称为调节位点(或变构位点)的调节物特异结合位点,调节物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引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构效应,具有上述特点的酶称变构酶。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 。
维生素: 一类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低分子有机物,机体对其需要量很少,它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构成成分,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由食物中摄取。
第四章 糖代谢
糖酵解(EMP):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
三羧酸循环(TCA):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生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柠檬酸循环,亦称为三羧酸循环, 简称TCA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PPP,HMP):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6-磷酸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乙醇发酵(生醇发酵):由葡萄糖转变为乙醇的过程称为乙醇发酵。
转化酶:降解蔗糖的酶称为转化酶。
R酶:又称为脱支酶,是专一水解α-1,6糖苷键的酶。
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前体如丙酮酸、草酰乙酸等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称为糖核苷酸。
引子:引子是作葡萄糖的受体,它是含α-1,4糖苷键的葡萄多糖,最小为麦芽三糖。转移来的葡萄糖分子结合在引子非还原末端C4的羟基上。
糖有氧氧化: 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第五章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生物利用吸入的氧,再组织细胞内将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电子传递链(ETC,ETS):有机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体内有FADH2和NADH两条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原型底物NADH和FADH2带有转移潜势很高的点子,在呼吸链传递氧的过程中,同时逐步释放出自由能,并使ADP 与磷酸化合成ATP,将能量贮存。称为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是指代谢底物由于脱氢或脱水,造成其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的高能键所携带的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即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高能磷酸化合物(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二磷酸甘油酸等)上的磷酸基团的转移相偶联,其特点是不需要分子氧参加。
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穿梭作用:不能跨膜运输的物质通过转化为可跨膜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作用。
能荷:能荷=([ATP]+0.5[ADP])/([ATP]+[ADP]+[AMP])
P/O比:所谓P/O比是指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解偶联剂:某些化合物能使电子传递过程和ATP形成过程相分离,电子传递仍可进行,但不能形成ATP。这类化合物称为解偶联剂。
解偶联作用:某些化合物能使电子传递过程和ATP形成过程相分离,电子传递仍可进行,但不能形成ATP。这种作用称为解偶联作用。
末端氧化酶:cyta和a3以复合物存在,称细胞色素氧化酶,其分子中除含Fe外还含有Cu ,可将电子传递给氧,因此亦称其为末端氧化酶。
第六章 脂类代谢
β-氧化: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并进入线粒体后,在脂肪酸—氧化多酶复合体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1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由于反应均在脂酰CoA的、碳原子之间进行,最后—碳原子被氧化为酰基,故称为—氧化。
α-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催化下。其α碳原子发生氧化,结果生成一分子CO2和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ω-氧化:脂肪酸在混合功能氧化酶等酶的催化下。其ω碳(末端甲基碳)原子发生氧化,先生成ω-羟脂酸,继而氧化成α,ω-二羧酸的过程称为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
ACP:脂酰基载体蛋白。
乙醛酸循环(关键酶):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它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成。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
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蛋白酶和肽酶:蛋白酶是内切酶、专一性较强,从分子内部水解肽键;肽酶是一种外切酶,或称肽链端解酶,只作用于多肽链末端的肽键,将AA 逐个或逐2个水解下来。
氨肽酶:从多肽的N端逐个切下氨基酸的酶。
羧肽酶:从多肽的C端逐个切下氨基酸的酶。
脱氨基作用:从氨基酸上脱出氨基的作用叫脱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没有氧化还原反应而脱出氨基的反应叫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形成另一种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作用:以转氨酶和氨基酸脱氢酶配合作用进行的AA脱氨基作用。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外切酶: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的酶。
核酸内切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4-8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的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出与亲代DNA分子相同的两个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转录:是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出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RNA分子的过程。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出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翻译时需要t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以及众多的酶和蛋白因子的参与下完成。
半保留复制:先是双螺旋链打开,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产生的新的子代双链中,一条链为亲代的链,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子代链的这种合成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合成时的方向是:5′3′,而母本的两条链一条是5′3′,另一条3′5′,以3′5′为模板新合成的链其连续的称为前导链,而以5′3′为模板新合成的链则是合成冈崎片段,而后再连接起来,故新合成的链一条连续一条不连续,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领头链(前导链):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
随后链(滞后链):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 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冈崎片段。
逆转录(反转录):以RNA为模板,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称为逆转录,由逆转录酶催化进行。
不对称转录:在RNA的合成中,DNA的二条链中仅有一条链可作为转录的模板,称为不对称转录。
有义链(编码链,正链):在RNA的转录中,不作为模板的DNA链称为有义链。
无义链(反义链,负链):在RNA的转录中,用作模板的DNA链称为反义链。
基因突变:是指DNA的碱基顺序发生突然而永久性的变化,从而影响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因而表现出异常的遗传特征。
编码链: 转录时,只能以DNA两条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称为模板链,与之互补的另一条DNA链称为编码链。
DNA突变:是指DNA的碱基顺序发生突然而永久性的变化,从而影响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因而表现出异常的遗传特征。
第一章核酸化学
核酸: 核苷酸分子之间以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多核苷酸链,称为多核苷酸,即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酸(RNA):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作为核糖体组成成分的一类RNA,rRNA是细胞内最丰富的RNA。
转移核糖核酸(tRNA):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的RNA。tRNA含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
信使核糖核酸(mRNA):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羟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原料。
核苷:是由嘌呤或嘧啶碱基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异头碳与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β-N-糖苷键连接的。
帽子结构:真核生物mRNA5’末端的m7G-5´ppp5´-N-3´p结构称为帽子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酸分子中(DNA或RNA)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NA一级结构:DNA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查高夫法则(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即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双螺旋结构: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彼此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想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 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大沟和小沟: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之大沟,窄沟称之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DNA超螺旋: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结果。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的二级结构。
氨基酸臂:也称之接纳茎。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tRNA的三级结构:倒L型的三级结构。
DNA的变性:天然核酸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转变为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的过程。
DNA的复性: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或退火。
分子杂交:根据变性和复性的原理,将不同来源的DNA变性,然后在退火条件下让其形成DNA-DNA’异源双链,或将变性的单链DNA与RNA经复性处理形成DNA-RNA杂合双链,这种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由于氢键断裂,碱基暴露,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率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当变性的呈单链状态的DNA,经复性又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溶液的A260nm值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Tm:通常把DNA的变性达到50%,即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解链温度。又称为熔解温度。
第二章 蛋白质
氨基酸: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肽: 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肽单位: 又称之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是由参与肽键形成的氮原子和碳原子和它们的4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和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寡肽:氨基酸单位少于10个的肽叫寡肽。
多肽:氨基酸单位超过10个的肽叫多肽。
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
氨基末端:蛋白质或肽含有的游离-氨基末端,称为氨基末端或N-端。
羧基末端:蛋白质或肽含有的游离-羧基末端,称为羧基末端或C-端。
肽平面:参与肽键的6 个原子Cα1、C、O、N、H、 Cα2 被约束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平面或酰胺平面。
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定pH环境中,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静电作用力)维持的。
蛋白质四级结构: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氧与多肽链C端方向的第4个残基(第n+4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在典型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
β-折叠:是蛋白质中的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或相邻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几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走向都是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链反向排列)。
亚基: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最小的单位通常称为亚基或亚单位。
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随之发生变化,但一级结构未遭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变性作用。
蛋白质复性:蛋白质变性后,将变性剂除掉,能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恢复原来的构象,恢复其活性,这种现象称作复性。
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可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中和它们的电荷,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必需氨基酸: 指生物体生长所必需,生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用饲料中来供给的氨基酸。如Val. Leu. Ilu.Thr.Met.Lys Phe Trp等。
第三章 酶
酶: 活细胞产生的在体内或体外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全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只有全酶有催化作用。
辅因子:结合蛋白质酶中蛋白质部分称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分离的辅因子。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等方法除去的辅因子。
核酶: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酸,主要参与RNA的剪接。
酶催化专一性:是指酶对它所催化的反应及其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相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较低,它们能够催化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底物起反应,这类酶的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一个底物,或只催化一个反应。酶的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基团专一性:酶只作用于一定的化学键,而对键两侧的基团无严格要求。如酯酶。
键专一性:不仅对键有要求,还对键一端的基团有要求,但对另一端基团要求不严格。
立体异构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立体结构有严格的要求,酶只能作用于一定构型的底物,称作立体异构专一性。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与底物直接结合并使之转变为产物的小区,称作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结合部位: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称为结合部位。
酶的催化部位: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
酶的活力:在最适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的活力单位数。
诱导契合学说:酶分子与底物接触之前,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的作用部位在空间上并不互补吻合。当二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酶的柔性而互相诱导,构象发生某些变化,使活性中心的功能基团处于有效位置后,酶才能与底物完全契合,从而形成过渡态复合物,活化能降低,加速反应进行。
最适pH: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溶液的pH称为最适pH。
最适温度:使酶反应速度达最大时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米氏方程: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方程,称米氏方程。
米氏常数(Km值): 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酶的抑制作用:有些物质能与酶结合,引起酶活性中心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性,甚至使酶失活,这种作用叫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抑制剂: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作用:某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竟争酶活性中心并与之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EI),减少了酶与底物的结合机会,使酶反应速度降低,这种作用称为竟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底物和抑制剂同时与酶结合,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结合,但形成的中间三元复合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因此,使酶的活性降低。这种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变构酶: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存在被称为调节位点(或变构位点)的调节物特异结合位点,调节物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引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构效应,具有上述特点的酶称变构酶。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 。
维生素: 一类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低分子有机物,机体对其需要量很少,它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构成成分,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由食物中摄取。
第四章 糖代谢
糖酵解(EMP):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
三羧酸循环(TCA):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生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柠檬酸循环,亦称为三羧酸循环, 简称TCA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PPP,HMP):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6-磷酸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乙醇发酵(生醇发酵):由葡萄糖转变为乙醇的过程称为乙醇发酵。
转化酶:降解蔗糖的酶称为转化酶。
R酶:又称为脱支酶,是专一水解α-1,6糖苷键的酶。
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前体如丙酮酸、草酰乙酸等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称为糖核苷酸。
引子:引子是作葡萄糖的受体,它是含α-1,4糖苷键的葡萄多糖,最小为麦芽三糖。转移来的葡萄糖分子结合在引子非还原末端C4的羟基上。
糖有氧氧化: 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第五章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生物利用吸入的氧,再组织细胞内将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电子传递链(ETC,ETS):有机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体内有FADH2和NADH两条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原型底物NADH和FADH2带有转移潜势很高的点子,在呼吸链传递氧的过程中,同时逐步释放出自由能,并使ADP 与磷酸化合成ATP,将能量贮存。称为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是指代谢底物由于脱氢或脱水,造成其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的高能键所携带的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即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高能磷酸化合物(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二磷酸甘油酸等)上的磷酸基团的转移相偶联,其特点是不需要分子氧参加。
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穿梭作用:不能跨膜运输的物质通过转化为可跨膜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作用。
能荷:能荷=([ATP]+0.5[ADP])/([ATP]+[ADP]+[AMP])
P/O比:所谓P/O比是指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解偶联剂:某些化合物能使电子传递过程和ATP形成过程相分离,电子传递仍可进行,但不能形成ATP。这类化合物称为解偶联剂。
解偶联作用:某些化合物能使电子传递过程和ATP形成过程相分离,电子传递仍可进行,但不能形成ATP。这种作用称为解偶联作用。
末端氧化酶:cyta和a3以复合物存在,称细胞色素氧化酶,其分子中除含Fe外还含有Cu ,可将电子传递给氧,因此亦称其为末端氧化酶。
第六章 脂类代谢
β-氧化: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并进入线粒体后,在脂肪酸—氧化多酶复合体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1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由于反应均在脂酰CoA的、碳原子之间进行,最后—碳原子被氧化为酰基,故称为—氧化。
α-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催化下。其α碳原子发生氧化,结果生成一分子CO2和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ω-氧化:脂肪酸在混合功能氧化酶等酶的催化下。其ω碳(末端甲基碳)原子发生氧化,先生成ω-羟脂酸,继而氧化成α,ω-二羧酸的过程称为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
ACP:脂酰基载体蛋白。
乙醛酸循环(关键酶):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它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成。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
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蛋白酶和肽酶:蛋白酶是内切酶、专一性较强,从分子内部水解肽键;肽酶是一种外切酶,或称肽链端解酶,只作用于多肽链末端的肽键,将AA 逐个或逐2个水解下来。
氨肽酶:从多肽的N端逐个切下氨基酸的酶。
羧肽酶:从多肽的C端逐个切下氨基酸的酶。
脱氨基作用:从氨基酸上脱出氨基的作用叫脱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没有氧化还原反应而脱出氨基的反应叫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形成另一种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作用:以转氨酶和氨基酸脱氢酶配合作用进行的AA脱氨基作用。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外切酶: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核苷酸的酶。
核酸内切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4-8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的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出与亲代DNA分子相同的两个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转录:是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出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RNA分子的过程。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出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翻译时需要t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以及众多的酶和蛋白因子的参与下完成。
半保留复制:先是双螺旋链打开,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产生的新的子代双链中,一条链为亲代的链,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子代链的这种合成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合成时的方向是:5′3′,而母本的两条链一条是5′3′,另一条3′5′,以3′5′为模板新合成的链其连续的称为前导链,而以5′3′为模板新合成的链则是合成冈崎片段,而后再连接起来,故新合成的链一条连续一条不连续,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领头链(前导链):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
随后链(滞后链):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 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冈崎片段。
逆转录(反转录):以RNA为模板,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称为逆转录,由逆转录酶催化进行。
不对称转录:在RNA的合成中,DNA的二条链中仅有一条链可作为转录的模板,称为不对称转录。
有义链(编码链,正链):在RNA的转录中,不作为模板的DNA链称为有义链。
无义链(反义链,负链):在RNA的转录中,用作模板的DNA链称为反义链。
基因突变:是指DNA的碱基顺序发生突然而永久性的变化,从而影响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因而表现出异常的遗传特征。
编码链: 转录时,只能以DNA两条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称为模板链,与之互补的另一条DNA链称为编码链。
DNA突变:是指DNA的碱基顺序发生突然而永久性的变化,从而影响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因而表现出异常的遗传特征。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从mRNA的核苷酸顺序到多肽链上的AA顺序,即蛋白质合成过程称为翻译。
遗传密码: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
密码子:编码确定一个氨基酸的核苷酸的三联体顺序。
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编码同一AA, or : 一个AA可以被1个以上的密码子编码的性质。
同义密码子:编码同一种AA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变偶假说: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由前两位碱基决定,而第三位碱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第三位碱基的特性称为“变偶性”。
同功受体tRNA:每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以上的tRNA作为运载工具,把携带相同氨基酸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组tRNA称为同功受体tRNA。
A位:氨酰-tRNA结合部位。
P位:多肽基tRNA的结合部位。
第十一章 代谢调控
操纵子:操纵子(Operator): 是指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它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以及在功能上彼此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
反馈抑制:反馈抑制是指在系列反应中终产物对序列前头的标兵酶发生抑制作用,从而调节整个系列反应的速度。
共价修饰:指对酶分子结构中的一些特殊基因(如ser.Thr的羧基)可与其他特殊基因(如AT子上的磷酸基或腺苷酰基AMP)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分子的活性,这种修饰调节酶活性作用称为共价修饰,主要有(去)磷酸化、(去)酰化、(去)甲基化等等。
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
酶原激活:某些酶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或分泌,然后在到达作用部位时由其它酶作用,形成有活性酶分子的过程。
翻译:从mRNA的核苷酸顺序到多肽链上的AA顺序,即蛋白质合成过程称为翻译。
遗传密码: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
密码子:编码确定一个氨基酸的核苷酸的三联体顺序。
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编码同一AA, or : 一个AA可以被1个以上的密码子编码的性质。
同义密码子:编码同一种AA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变偶假说: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由前两位碱基决定,而第三位碱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第三位碱基的特性称为“变偶性”。
同功受体tRNA:每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以上的tRNA作为运载工具,把携带相同氨基酸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组tRNA称为同功受体tRNA。
A位:氨酰-tRNA结合部位。
P位:多肽基tRNA的结合部位。
第十一章 代谢调控
操纵子:操纵子(Operator): 是指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它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以及在功能上彼此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
反馈抑制:反馈抑制是指在系列反应中终产物对序列前头的标兵酶发生抑制作用,从而调节整个系列反应的速度。
共价修饰:指对酶分子结构中的一些特殊基因(如ser.Thr的羧基)可与其他特殊基因(如AT子上的磷酸基或腺苷酰基AMP)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分子的活性,这种修饰调节酶活性作用称为共价修饰,主要有(去)磷酸化、(去)酰化、(去)甲基化等等。
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
酶原激活:某些酶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或分泌,然后在到达作用部位时由其它酶作用,形成有活性酶分子的过程。
五、简答题和问答题举例
1、简述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内容。
答题要点:
蛋白质二级结构指的是蛋白质的多肽链主链本身以肽平面为单位通过氢键沿一定方向盘绕折叠而形成的构象。
二级结构主要有四种: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α-螺旋指的是肽链中的肽平面围绕螺旋中心盘旋上升而形成的螺旋构象。
β-折叠指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靠氢键连接而成的锯齿状片层结构。
β-转角指肽链回折180°时氨基酸残基上的>C=O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形成氢键,所形成的构象。
在球状蛋白分子中,除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外,还存在一些无特定规律的肽链盘曲构象,称为无规卷曲。
2、叙述常见蛋白质氨基酸结构的一般特征。
答题要点:
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都属于α-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中只有脯氨酸属于α—亚氨基酸,其余十九种都是α—伯氨基酸;从立体结构的角度看,除了甘氨酸的α—碳原子无手性之外,其余十九种常见蛋白质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相对构型都是L—型。
3、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沉淀?试举例说明蛋白质沉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
可以导致蛋白质沉淀的因素:(1)中性盐沉淀;(2)有机溶剂沉淀;(3)重金属盐沉淀;(4)生物碱试剂沉淀;(5)调溶液pH为等电点时;(6)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的其它变性因素,如高温、高压、紫外线、去污剂等等。
蛋白质沉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生物样品分析中无蛋白液的制备,用苦味酸检验尿样中的蛋白质等。
4、计算出1个分子软脂酰CoA(16:0)彻底氧化成CO2和水时所生成的ATP分子数。(9分)
答题要点:
软脂酸含16个碳,需进行7次β-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 每次β-氧化所生成的NADH和FADH2经氧化磷酸化可生成5分子ATP,7次则生成35分子ATP。
每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成CO2时经底物磷酸化生成1分子ATP,加上循环所产生的还原态辅酶或辅基经氧化磷酸化可生成的11个ATP, 一次循环可生成12个ATP,8次则可生成96个ATP。
所以1分子软脂酰CoA(16:0)彻底氧化成CO2和水时生成35+96=131个ATP,减去氧化前活化所消耗的2个高能磷酸键,净生成129个ATP。
5、比较DNA和RNA在分子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异同点
答题要点:
比较项目 DNA RNA
分子组成
戊 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 基 A、G、C、T A、G、C、U
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 四种dNMP 四种NMP
一级结构 dNMP的排列顺序 NMP的排列顺序
连接方式 3’5’-磷酸二酯键 3’5’-磷酸二酯键
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 单链、有局部双螺旋结构, tRNA为三叶草型结构
三级结构 超螺旋结构 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型
功 能 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遗传信息的传递,参与蛋白质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合成
6、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可直接转为哪三种物质,为什么?
答题要点:
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可直接转变为天冬氨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苹果酸。
因为在糖异生途径中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的部位在线粒体内(是由于丙酮酸羧化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当从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需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而该酶在线粒体和胞液中都存在,因此草酰乙酸可在线粒体中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进入胞液,也可在胞液中被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但是,草酰乙酸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膜,需借助两种方式将其转运入胞液:一种是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将其还原成苹果酸,然后苹果酸穿过线粒体膜进入胞液,再转变为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另一种方式是经谷草转氨酶作用,生成天冬氨酸再逸出线粒体,进入胞液中,再重新转变为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由此可见: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可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天冬氨酸和苹果酸。
7、体内糖、脂及氨基酸的代谢可通过哪些物质相互联系沟通(举两例说明)
答题要点:
1)乙酰辅酶A是三大物质互变的枢纽
(1)糖→脂类、蛋白质
糖→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柠檬酸→穿出线粒体→乙酰辅酶A→作为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的原料。脂肪酸→脂肪。
糖→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柠檬酸→TCAC(三羧酸循环)→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氨基化→非必须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谷氨酸也是嘌呤和GSH的合成原料。
(2)蛋白质→脂类
蛋白质→氨基酸→乙酰辅酶A→作为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的原料。脂肪酸→脂肪。
丝氨酸、蛋氨酸→胆胺、胆碱→作为合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的原料之一。
(3)脂肪绝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转变成糖。因为脂肪在体内分解生成的乙酰辅酶A不能转变为丙酮酸,即丙酮酸→乙酰辅酶A这步反应是不可逆的。脂肪分解产物之一甘油,在肝、肾、肠等组织中肝油激酶的作用下,可转变成磷酸甘油,进而转变成糖。但其量与脂肪中大量脂肪酸分解生成的乙酰辅酶A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仅脂肪的甘油部分可通过磷酸甘油醛,经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生成糖,转变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2)联系糖、脂及氨基酸代谢的枢纽性中间代谢产物还有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草酰乙酸及α-酮戊二酸。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生糖氨基酸及甘油通过各自的代谢途径→3-磷酸甘油醛,所以,通过3-磷酸甘油醛,可以联系糖、脂及氨基酸的代谢。
8、何谓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半不连续复制
答题要点:
(1)在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的,即保留了亲代的一半,自己合成一半,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DNA复制时,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而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所以DNA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9、试说明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及逆转录酶催化不同核酸生物合成作用有哪些不同?
答题要点::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逆转录酶
模板
原料
引物
碱基配对
产物 双链DNA
dNTP(ATGC)
需引物(RNA)
A-T、G-C
子代双链DNA 双链DNA中一股
NTP(AGCU)
不需引物
A-U、T-A、G-C
mRNA、tRNA、rRNA RNA
dNTP
需引物(tRNA)
U-A、A-T、G-C
cDNA
意义 DNA复制,遗传信息由亲代全部传给子代 RNA转录,遗传信息由DNA→RNA 遗传信息从RNA→DNA即逆转录,是DNA生物合成的一种方式
9.DNA的复制和转录有何异同?
答题要点:
相同点:需要模板,合成方向相同,都需要酶催化,
不同点:引物,原料,连续合成否,聚合酶,连接酶,保真性,合成方式等。
10.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答题要点:根据R. Franklin和M. Wilkins对DNA纤维的X光衍射分析以及Chargaff的碱基当量定律的提示,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二级结构。
DNA分子是一个右手双螺旋结构,其特征如下:
1、 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围绕着同一个(想象的)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
2、 疏水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平面层叠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
3、 内侧碱基呈平面状,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脱氧核糖的平面与碱基平面几乎成直角。每个平面上有两个碱基(每条各一个)形成碱基对。相邻碱基平面在螺旋轴之间的距离为0.34nm(1nm=10Å)。旋转夹角为36°,因此每10对核苷酸绕中心轴旋转一圈,故螺旋的螺距为3.4nm。
4、 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螺旋的中心轴形成的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交替出现。DNA双螺旋之间形成的沟称为大沟,而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的沟称为小沟。
5、 两条链被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地维系在一起。在双螺旋中,碱基总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用A:T表示;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用G:C表示。
11.简述蛋白质生成时准确性保障
答题要点:蛋白质合成时准确性的保证
1、 氨基酸活化时,氨基酸与tRNA的特异结合,依靠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异识别作用实现。
2、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特异结合,依靠互补碱基配对实现。
3、 核糖体的构象正常而进行正常的装配。
4、 各种蛋白质因子的参与如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因子等。
5、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如切除信号肽等,也对成熟蛋白质起保证作用。
12.简述三种RNA的功能。
答题要点:
三种RNA mRNA 信使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
rRNA: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后者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tRNA:转运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
13.简述糖脂类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答题要点:
糖的生理功能
1、氢化供能;2、构成组织细胞二成分;3、主要的碳源
脂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细胞成分;2、氧化供能贮存能量
3、供给不饱和脂肪酸;4、保护机体、固定缓冲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4.简述乙酰CoA的去路。
答题要点:
1、进入三羧循环分解为CO2和H2O,产生大量能量
2、以其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肪
3、合成酮体,到肝外利用
4、合成胆固醇
15.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哪些。
答题要点:1、高度专一性;2、高效性;3、反应条件温和;4、酶活性受调控的
16.密码子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简并性,连续性,通用性,偏爱性等
17.糖、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的关系如何?
答题要点:
糖和脂类:乙酰辅酶A,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
糖和蛋白质:α-酮酸转氨基成氨基酸;生糖氨基酸与糖代谢
蛋白质与脂类:由氨基酸生成乙酰辅酶A;脂肪中的甘油转变成糖,由糖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18.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
答题要点:
(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
(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
(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19.糖异生过程和糖酵解过程有几步反应是不可逆的?分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三步。
葡萄糖+ ATP → 6-磷酸葡萄糖+ADP(己糖激酶催化)
6-磷酸果糖+ATP →1,6二磷酸果糖+ADP(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 丙酮酸+ ATP(丙酮酸激酶)
20.为什么说三羧循环是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答题要点:
1、三羧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 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 脂肪代谢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循环氧化,产生的脂肪酸经-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循环。
4、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循环,同时三羧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1、简述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内容。
答题要点:
蛋白质二级结构指的是蛋白质的多肽链主链本身以肽平面为单位通过氢键沿一定方向盘绕折叠而形成的构象。
二级结构主要有四种: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α-螺旋指的是肽链中的肽平面围绕螺旋中心盘旋上升而形成的螺旋构象。
β-折叠指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靠氢键连接而成的锯齿状片层结构。
β-转角指肽链回折180°时氨基酸残基上的>C=O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形成氢键,所形成的构象。
在球状蛋白分子中,除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外,还存在一些无特定规律的肽链盘曲构象,称为无规卷曲。
2、叙述常见蛋白质氨基酸结构的一般特征。
答题要点:
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都属于α-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中只有脯氨酸属于α—亚氨基酸,其余十九种都是α—伯氨基酸;从立体结构的角度看,除了甘氨酸的α—碳原子无手性之外,其余十九种常见蛋白质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相对构型都是L—型。
3、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沉淀?试举例说明蛋白质沉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
可以导致蛋白质沉淀的因素:(1)中性盐沉淀;(2)有机溶剂沉淀;(3)重金属盐沉淀;(4)生物碱试剂沉淀;(5)调溶液pH为等电点时;(6)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的其它变性因素,如高温、高压、紫外线、去污剂等等。
蛋白质沉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生物样品分析中无蛋白液的制备,用苦味酸检验尿样中的蛋白质等。
4、计算出1个分子软脂酰CoA(16:0)彻底氧化成CO2和水时所生成的ATP分子数。(9分)
答题要点:
软脂酸含16个碳,需进行7次β-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 每次β-氧化所生成的NADH和FADH2经氧化磷酸化可生成5分子ATP,7次则生成35分子ATP。
每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成CO2时经底物磷酸化生成1分子ATP,加上循环所产生的还原态辅酶或辅基经氧化磷酸化可生成的11个ATP, 一次循环可生成12个ATP,8次则可生成96个ATP。
所以1分子软脂酰CoA(16:0)彻底氧化成CO2和水时生成35+96=131个ATP,减去氧化前活化所消耗的2个高能磷酸键,净生成129个ATP。
5、比较DNA和RNA在分子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异同点
答题要点:
比较项目 DNA RNA
分子组成
戊 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 基 A、G、C、T A、G、C、U
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 四种dNMP 四种NMP
一级结构 dNMP的排列顺序 NMP的排列顺序
连接方式 3’5’-磷酸二酯键 3’5’-磷酸二酯键
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 单链、有局部双螺旋结构, tRNA为三叶草型结构
三级结构 超螺旋结构 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型
功 能 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遗传信息的传递,参与蛋白质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合成
6、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可直接转为哪三种物质,为什么?
答题要点:
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可直接转变为天冬氨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苹果酸。
因为在糖异生途径中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的部位在线粒体内(是由于丙酮酸羧化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当从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需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而该酶在线粒体和胞液中都存在,因此草酰乙酸可在线粒体中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进入胞液,也可在胞液中被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但是,草酰乙酸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膜,需借助两种方式将其转运入胞液:一种是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将其还原成苹果酸,然后苹果酸穿过线粒体膜进入胞液,再转变为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另一种方式是经谷草转氨酶作用,生成天冬氨酸再逸出线粒体,进入胞液中,再重新转变为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由此可见: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可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天冬氨酸和苹果酸。
7、体内糖、脂及氨基酸的代谢可通过哪些物质相互联系沟通(举两例说明)
答题要点:
1)乙酰辅酶A是三大物质互变的枢纽
(1)糖→脂类、蛋白质
糖→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柠檬酸→穿出线粒体→乙酰辅酶A→作为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的原料。脂肪酸→脂肪。
糖→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柠檬酸→TCAC(三羧酸循环)→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氨基化→非必须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谷氨酸也是嘌呤和GSH的合成原料。
(2)蛋白质→脂类
蛋白质→氨基酸→乙酰辅酶A→作为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的原料。脂肪酸→脂肪。
丝氨酸、蛋氨酸→胆胺、胆碱→作为合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的原料之一。
(3)脂肪绝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转变成糖。因为脂肪在体内分解生成的乙酰辅酶A不能转变为丙酮酸,即丙酮酸→乙酰辅酶A这步反应是不可逆的。脂肪分解产物之一甘油,在肝、肾、肠等组织中肝油激酶的作用下,可转变成磷酸甘油,进而转变成糖。但其量与脂肪中大量脂肪酸分解生成的乙酰辅酶A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仅脂肪的甘油部分可通过磷酸甘油醛,经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生成糖,转变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2)联系糖、脂及氨基酸代谢的枢纽性中间代谢产物还有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草酰乙酸及α-酮戊二酸。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生糖氨基酸及甘油通过各自的代谢途径→3-磷酸甘油醛,所以,通过3-磷酸甘油醛,可以联系糖、脂及氨基酸的代谢。
8、何谓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半不连续复制
答题要点:
(1)在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的,即保留了亲代的一半,自己合成一半,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DNA复制时,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而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所以DNA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9、试说明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及逆转录酶催化不同核酸生物合成作用有哪些不同?
答题要点::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逆转录酶
模板
原料
引物
碱基配对
产物 双链DNA
dNTP(ATGC)
需引物(RNA)
A-T、G-C
子代双链DNA 双链DNA中一股
NTP(AGCU)
不需引物
A-U、T-A、G-C
mRNA、tRNA、rRNA RNA
dNTP
需引物(tRNA)
U-A、A-T、G-C
cDNA
意义 DNA复制,遗传信息由亲代全部传给子代 RNA转录,遗传信息由DNA→RNA 遗传信息从RNA→DNA即逆转录,是DNA生物合成的一种方式
9.DNA的复制和转录有何异同?
答题要点:
相同点:需要模板,合成方向相同,都需要酶催化,
不同点:引物,原料,连续合成否,聚合酶,连接酶,保真性,合成方式等。
10.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答题要点:根据R. Franklin和M. Wilkins对DNA纤维的X光衍射分析以及Chargaff的碱基当量定律的提示,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二级结构。
DNA分子是一个右手双螺旋结构,其特征如下:
1、 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围绕着同一个(想象的)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
2、 疏水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平面层叠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
3、 内侧碱基呈平面状,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脱氧核糖的平面与碱基平面几乎成直角。每个平面上有两个碱基(每条各一个)形成碱基对。相邻碱基平面在螺旋轴之间的距离为0.34nm(1nm=10Å)。旋转夹角为36°,因此每10对核苷酸绕中心轴旋转一圈,故螺旋的螺距为3.4nm。
4、 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螺旋的中心轴形成的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交替出现。DNA双螺旋之间形成的沟称为大沟,而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的沟称为小沟。
5、 两条链被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地维系在一起。在双螺旋中,碱基总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用A:T表示;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用G:C表示。
11.简述蛋白质生成时准确性保障
答题要点:蛋白质合成时准确性的保证
1、 氨基酸活化时,氨基酸与tRNA的特异结合,依靠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异识别作用实现。
2、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特异结合,依靠互补碱基配对实现。
3、 核糖体的构象正常而进行正常的装配。
4、 各种蛋白质因子的参与如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因子等。
5、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如切除信号肽等,也对成熟蛋白质起保证作用。
12.简述三种RNA的功能。
答题要点:
三种RNA mRNA 信使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
rRNA: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后者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tRNA:转运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
13.简述糖脂类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答题要点:
糖的生理功能
1、氢化供能;2、构成组织细胞二成分;3、主要的碳源
脂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细胞成分;2、氧化供能贮存能量
3、供给不饱和脂肪酸;4、保护机体、固定缓冲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4.简述乙酰CoA的去路。
答题要点:
1、进入三羧循环分解为CO2和H2O,产生大量能量
2、以其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肪
3、合成酮体,到肝外利用
4、合成胆固醇
15.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哪些。
答题要点:1、高度专一性;2、高效性;3、反应条件温和;4、酶活性受调控的
16.密码子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简并性,连续性,通用性,偏爱性等
17.糖、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的关系如何?
答题要点:
糖和脂类:乙酰辅酶A,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
糖和蛋白质:α-酮酸转氨基成氨基酸;生糖氨基酸与糖代谢
蛋白质与脂类:由氨基酸生成乙酰辅酶A;脂肪中的甘油转变成糖,由糖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18.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
答题要点:
(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
(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
(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19.糖异生过程和糖酵解过程有几步反应是不可逆的?分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三步。
葡萄糖+ ATP → 6-磷酸葡萄糖+ADP(己糖激酶催化)
6-磷酸果糖+ATP →1,6二磷酸果糖+ADP(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 丙酮酸+ ATP(丙酮酸激酶)
20.为什么说三羧循环是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答题要点:
1、三羧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 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 脂肪代谢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循环氧化,产生的脂肪酸经-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循环。
4、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循环,同时三羧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