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B.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 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
1.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B.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 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3. 商品经济是: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4.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5. 市场经济是:
A. 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
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式
C. 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
D.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一种经济形式
A. 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
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式
C. 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
D.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一种经济形式
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7.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7.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8.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9.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1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1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1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1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6.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7.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提高剩余价值率 D.提高资本积累率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提高剩余价值率 D.提高资本积累率
18.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19.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0.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补偿的问题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补偿的问题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生产相对短缺 D.生产绝对短缺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生产相对短缺 D.生产绝对短缺
2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24.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A.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2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的利润差别 D.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的利润差别 D.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2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A.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28.平均利润率是: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
D.社会平均利润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
D.社会平均利润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29.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B.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C.两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A.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B.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C.两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30.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31. 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是:
A.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C.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D. 政府实施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
A.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C.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D. 政府实施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
32.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 刑法 D.行政法
A.民法 B.宪法 C. 刑法 D.行政法
33.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A. 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 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 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A. 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 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 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3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35.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36. 选举制度中的比例代表制有利于哪种政党制度的存在与发展: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强党制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强党制
37. 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放弃执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国家性质就要改变,这是因为:
A. 国家性质决定政党的性质 B. 执政党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C. 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是与其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D. 国家和政党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A. 国家性质决定政党的性质 B. 执政党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C. 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是与其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D. 国家和政党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38.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国会 B. 总统 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A. 国会 B. 总统 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39.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40.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抽象的人性论
C. 利己主义抽象的人性论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抽象的人性论
C. 利己主义抽象的人性论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多项选择题
1.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1.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2. 商品经济作为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其特点在于:
A. 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自给自足
B. 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换
C. 劳动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
D. 其存在和发展以社会分工为一般条件
A. 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自给自足
B. 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换
C. 劳动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
D. 其存在和发展以社会分工为一般条件
3. 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
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
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4. 下列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 使用价值和价值及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 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
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 使用价值和价值及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 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
5.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7.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8. 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区别
B.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C.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D. 具体劳动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A. 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区别
B.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C.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D. 具体劳动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9.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10.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但不制约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A.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但不制约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11. 在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
C.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
C.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12.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B.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B.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3.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 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A. 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4.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A. 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 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 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 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A. 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 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 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 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5.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A. 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 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 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 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A. 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 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 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 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6.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A. 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B. 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C. 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D. 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A. 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B. 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C. 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D. 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18.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A.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
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 劳动力具有价值
A.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
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 劳动力具有价值
19.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
A. 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B. 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C. 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D. 永远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A. 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B. 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C. 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D. 永远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20.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C.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D.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强制性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
A.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C.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D.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强制性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
21.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
A. 总是通过通过一定的物表现出来 B. 就是指生产资料本身
C. 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剥削关系
A. 总是通过通过一定的物表现出来 B. 就是指生产资料本身
C. 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剥削关系
22.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
23.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 生产使用价值 B. 形成价值
C.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 创造剩余价值
A. 生产使用价值 B. 形成价值
C.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 创造剩余价值
24. 剩余价值: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 即在流通领域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产生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 即在流通领域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产生
25. 剩余价值规律: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
D. 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
D. 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
26.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
27.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28.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有:
A. 前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前者是商品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后者是劳动力价值下降而增加的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源泉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A. 前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前者是商品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后者是劳动力价值下降而增加的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源泉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29.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A. 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B. 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C. 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D. 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
A. 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B. 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C. 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D. 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
30.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 D.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 D.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3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预付资本的节省 D. 生产资本的构成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预付资本的节省 D. 生产资本的构成
33. 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 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 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34. 社会总产品是指:
A. 当年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 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C. 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D. 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A. 当年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 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C. 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D. 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35.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36.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8.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矛盾有: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3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 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A. 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40. 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 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 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 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A. 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 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 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41.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主权在民
C. 人们当家作主 D. 分权制衡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主权在民
C. 人们当家作主 D. 分权制衡
42. 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 立法权 B. 管理权 C. 行政权 D. 司法权
A. 立法权 B. 管理权 C. 行政权 D. 司法权
43. 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 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 操纵选举
D.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A. 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 操纵选举
D.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44. 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
A. 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 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 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 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A. 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 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 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 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三、辨析题
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
5.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6.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8.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资本有机构成。
9.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企业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就消失了
10.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11.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12.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1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
5.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6.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8.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资本有机构成。
9.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企业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就消失了
10.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11.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12.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1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四、简答题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什么,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4.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5.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6. 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7.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8. 怎样理解资本的本质?
9.为什么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10.资本积累受哪些因素影响?
11.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12.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职能形式的职能是什么?
1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1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15.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为什么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16.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17.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8 剩余价值为什么会转化为利润?
19.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20.平均利润怎样形成?
21.为什么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22.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23.西方民主政治主要包括哪几种基本制度?
2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什么?
25.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6.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28.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9.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30.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31.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3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3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34.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什么,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4.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5.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6. 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7.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8. 怎样理解资本的本质?
9.为什么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10.资本积累受哪些因素影响?
11.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12.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职能形式的职能是什么?
1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1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15.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为什么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16.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17.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8 剩余价值为什么会转化为利润?
19.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20.平均利润怎样形成?
21.为什么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22.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23.西方民主政治主要包括哪几种基本制度?
2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什么?
25.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6.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28.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9.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30.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31.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3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3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34.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5.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6.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7.实现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9.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0.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11.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学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12.如何正确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政治体制?
13. 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
1.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5.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6.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7.实现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9.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0.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11.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学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12.如何正确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政治体制?
13. 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
1.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1 “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们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材料2 :“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3:“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请回答: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1.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1 “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们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材料2 :“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3:“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请回答: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2.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佩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佩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3. 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
4. 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5. 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瞭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
——摘自《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 1993年到 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为 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1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l.48亿元提高到l.8亿元,增幅达21.6%。
请回答: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
(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
材料1: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是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瞭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
——摘自《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 1993年到 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为 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1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l.48亿元提高到l.8亿元,增幅达21.6%。
请回答: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
(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
6.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69-170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0-17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69-170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0-17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7.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8.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总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9.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宣布,1992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10. 材料1:“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8)
材料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465)
材料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439)
请回答:
(1)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吗?
(2) 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3) 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465)
材料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439)
请回答:
(1)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吗?
(2) 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3) 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