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六章参考答案

来源: 2017-06-03 15:15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D  6、B  7、D  8、C  9、B  10、D
11、D  12、D  13、D  14、A  15、C  16、B  17、B  18、A  19、D  20、D
21、C  22、C  23、A  24、A  25、A  26、B  27、D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BD     3、ABD     4、ABCD     5、ABC     6、BD     7、ABCD     8、BCD
9、CD     10、ABCD  11、AC     12、ABD     13、AC     14、BCD   15、BC       16、AD
17、ABC   18、ABCD  19、BD     20、BC      21、BCD    22、ABCD  23、ABCD
 
三、辨析题
1.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错误。正确的说法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76'情镇压。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4.此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搞市场经济不等于搞资本主义,而市场经济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二、我国发展非公有制是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是自己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问题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但是,东欧剧边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心的伟大复兴。
 
6.此观点错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民主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目标,逐步发展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进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选项中排除出去,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
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也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他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我国不能搞这种试验。
 
四、简答题
1.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2.答:(1)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为理论基础,使之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途径,即无产阶级革命;正确地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主体力量是广大无产阶级。
(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社会发展规律,或者即使看到有某种规律,却不能上升到唯物史观的高度,在理论上陷入唯心史观;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或教育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主张依靠个人,特别是杰出个人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体现为英雄史观。
3.(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4.答: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二)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5.答: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体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答: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不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否定,而是对一般规律进行辩证运用的具体体现。
7.答: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总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真理。但是在认识这一真理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一种特定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放弃某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放弃社会主义;某一种特定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出。
8. 答: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因为,非无产阶级的劳动群众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所有制传统的束缚使他们动摇不定、因循守旧,不可能自觉地摆脱资产阶级的思想支配。所以,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一个阶级的专政。无产阶级的专政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是因为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这种专政,才能抵制非无产阶级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和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才能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从而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
 
9、答: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①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②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10、答:1)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2)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5)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11、答:1)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3)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4)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6)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五、论述题
1.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答: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指明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思想武器,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作人类理性体现的错误。唯物史观指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企图通过和平途径和典型示范方式实现变革社会的幻想。唯物史观提
产主义的社会力量,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为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及其头面人物的恩赐上。(2)剩余价值学位的创立,直接导致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即无偿地占有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和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从而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只是痛恨资本主义罪恶,而不能揭示其本质和必然灭亡规律的缺陷。(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3、(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和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性缺陷,对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改造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主张,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借助于少数达官贵人的善心和钱袋来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它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观点。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着意避免使自己陷入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泥潭,而是要把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一个真正的群众性的社会运动。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交给工人,加速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由自发的斗争转变成了自觉的斗争。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中间的广泛传播,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运动在欧美各国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也很快变成了现实。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治斗争,显示了自己的阶级力量,夺得了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政治选举权、劳工立法等等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这两大力量的合流,社会主义运动因为以工人运动为依托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而工人运动也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正是这两大运动的结合,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4、(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表现为: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一是在政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过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国家安全机关地位特殊。二是在经济方面,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三是在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过度集中,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舆论一律。四是在对外关系方面,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1)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由于现行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所以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在这种体制和气氛之中,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行动的指南,相反成为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5、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 入社会主义。因为:1、中国、俄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非洲式的落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出现了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都具备了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器比较强大,加之统治阶级利用让步、福利政策、将社会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主义革 命的发生。落后国家人民受国内外资本家双重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更迫切;加之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与胜利。3、生产力是发 动革命的根本条件,但不是直接条件。4、社会形态的更替在薄弱环节突破,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所以,考茨基将相对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畸形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6、答: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遭受的巨大挫折。2、 它发生的原因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二是这些国家的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四个坚持。加上长期经济体制僵化,民主集中制受到损 害,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思想僵化保守,党的执政能力下降,党群关系恶化,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造成的结果。3、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 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悲剧深刻地教育了各国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不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力,不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会被人民所抛弃,社会主义也巩固不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从中吸取了深刻的 教训,必将矢志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社会主义一定能走出低谷,经过曲折而迎来新的伟大复兴,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7。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只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8.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六、             材料分析题
1答:(1)材料1说明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新兴事物取代旧事物需要很长时间。
(2)材料2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工人运动也并非如经典里预想的那样顺利。
(3)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是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总会有反复,总会有复辟,总会有一些波折,但事物的总体发展方向是不错的。社会主义终将胜利,但却不能过分乐观。

 2. (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