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7

来源: 2017-06-03 19:5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3、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5、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6、“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27、“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2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0、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1、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3、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5、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    )。
A、维持政府运转的需要     B、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C、资本输出               D、扩充军备
37、发达市场国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来调控(    )。
A、收入量   B、利息率   C、货币供应量   D、就业量
38.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3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4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5.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6.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量的大小由使用价值来决定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生产者要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B、价格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值不起决定作用
C、每一次交换都要求严格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
9、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基本职能包括(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4、怎样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及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矛盾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2.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9、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0、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2、“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4、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0、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7、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0、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1、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32、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3、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4、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38、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3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    )。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3.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6.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7、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例
10、造成固定资本精神磨损(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
A、固定资本由于使用而发生的损耗     B、固定资本因自然力侵蚀造成的损耗
C、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       D、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固定资本价值降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4、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就一个方面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何收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5、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     )。
A、价值波动             B、生产价格波动
C、生产成本波动         D、垄断价格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习
1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应(    )平均利润。
A、高于     B、低于       C、相当于        D、无关于平均利润。
19、在世界发展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是(    )。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2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22、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2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24、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A、内容    B、作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
A、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26、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属于(    )。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   D、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27、能反映商品市场上最主要的指标(    ) 是。
A、物价水平      B、利息率      C、失业率       D、汇率
2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    )的利益。
A、大垄断资本家   B、中小资本家   C、垄断资产阶级整体   D、全体劳动人民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大部分
30、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3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32、1993年初,(    )取代欧共体正式成立。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3、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共同体等都属于(    )的形式。
A、国际经济组织       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C、地区经济集团化     D、部门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非洲经济
3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3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3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3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3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白马非马"的命题 (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B.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C. 必须通过实践           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3.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C、社会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  D、每一部门的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
6、马克思对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的分析揭示出,生产成本(     )。
A、表明生产的实际耗费       B、表明生产的资本耗费
C、是资本家盈亏的标志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E、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7、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8.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9、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10、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简述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2、西部建设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有何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18.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其生产者是指(  )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各种菌类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          造出来。”这种观点(   )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31、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3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33、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34、“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5、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7、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40、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3.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4.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5.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7、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C、社会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
D、每一部门的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
9、马克思对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的分析揭示出,生产成本(     )。
A、表明生产的实际耗费    B、表明生产的资本耗费
C、是资本家盈亏的标志    D、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0、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使用价值。
4.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根据科社的学习,试述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历史观是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0、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1、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2、“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4、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5、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8、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9、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40、资本主义银行利润应(    )平均利润。
A、高于    B、低于      
C、相当于          D、无关于平均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3、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5、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6、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B、价格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值不起决定作用
C、每一次交换都要求严格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
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10、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
4、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3、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14、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6、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3、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2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2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28、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A、内容    B、作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29、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属于(    )。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
30、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    )。
A、维持政府运转的需要   B、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C、资本输出             D、扩充军备
3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    )的利益。
A、大垄断资本家   B、中小资本家  C、垄断资产阶级整体  D、全体劳动人民
32、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33、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34、1993年初,(    )取代欧共体正式成立。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3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37、“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0、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白马非马"的命题 (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    )。
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    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
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     D、两个以上的垄断企业的联合
7、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 (    )实现。
A、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杠杆   B、制定经济政策
C、经营管理国有企业         D、计划指导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二战后,生产日益具有国际化的趋势,表现在(    )。
A、科技革命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具有国际性
B、产业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兴起和国际专业化分工
C、资本输出出现,有力推动了生产和交换国际化
D、旧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人世界工业分工体系
10、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
A、海牙国际法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4、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2.当代世界有哪些社会主义思潮?对他们如何评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
A.人类社会历史   B.整个物质世界
C.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4.“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发展是硬道理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有限性和无限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10.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就会导致(   )。
A.诡辩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均衡论
1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1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宗教关系   D.政治关系
14.生产关系诸多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商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消费关系
1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的(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6.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劳动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生产资料
17.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1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B.等价交换
C.社会分工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9.当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外在的(   )。
A.商品与商品的矛盾   B.货币与货币的矛盾
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D.价值与价格的矛盾
20.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   )。
A.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内产生
B.剩余价值既不是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内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D.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统一
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   )。
A.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B.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C.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23.在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在市场上销售商品
2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问题
C.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25.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   D.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26.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商品资本职能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商业资本
C.生产资本   D.借贷资本
2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可以作为商品买卖   D.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在利益上的矛盾
2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指(   )。
A.银行垄断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
C.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形成的新型垄断资本
2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B.生产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
30.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
A.获取使用价值   B.发展社会经济  C.获取消费资料   D.实现价值增殖
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4、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3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9、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0、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C. 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2.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要从现实出发,不从可能出发
3.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D.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4.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5.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6.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7.下列关于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正确说法是(   )。
A.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B.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相对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D.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个别资本家得到,一般难以持久
8.固定资本的磨损有(   )。
A.由于使用而造成的损耗
B.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C.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损耗
D.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同样的机器的价值贬值
9.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销售时间   C.原材料储备时间 D.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10.当出现借贷资本后,平均利润被分为(   )。
A. 银行利润   B.利息   C.产业利润 D.商业利润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4.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与资本积累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2.试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谈谈社会主义企业应该怎样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