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4

来源: 2017-06-03 21:4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B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D )
A.刘少奇    B.朱德     C.邓小平     D.王稼祥
3.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5.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D    )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6.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C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7.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C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8.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标志是(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D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B   )上提出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11.邓小平理论是(  B   )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改革与开放
    C.战争与革命                    D.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3.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是在(   D   )
A.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     B.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
C.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
14. 邓小平明确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   B  )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                D.党的十五大上
15.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发展是提出(  C    )
    A.理论联系实际                 B.学以致用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6.下面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的是(D  )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经济发展全球化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化       D.南半球贫困化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D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D   )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     D.执政为民
1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D   )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20.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本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 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22.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D   )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23.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  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4.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   C   )
A.在认识上突破姓资姓社的束缚 B.提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5.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D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   D   )
A.科教兴国”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                D.“三个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为(  BCD  )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BCD    )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BC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 毛泽东思想
4.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CD     )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B.社会主义必须具有特色
C. 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D. 必须以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5.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ABCD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6.邓小平理论是(  ABC     )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创立的理论
7.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 ABD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8.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BCD    )
A.马克思主义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9.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ACD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1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 BCD   )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11.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 ABCD   )
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12.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有(    BCD  )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13.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ACD  )
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 “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要不断深化对 “三个规律”的认识。这 “ 三个规律”是( ABC   )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改革开放的规律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C  )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是(  ABCD  )
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7.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ABC     )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D. 加入世贸组织
  18.进入21世纪,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BD  )
  A.增加党员队伍的数量        B.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加强党性教育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答案:
单选题:1B   2D    3C   4D  5D   6 C  7C   8D   9D   10B    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D    18D   19D   20B  21A   22D    23B   24C  25D   26D
多选题:1BCD   2ABCD    3ABC   4ACD   5ABCD   6ABC   7ABD   8ABCD  
9ACD   10BCD    11ABCD   12BCD    13ACD   14ABC   15AC   16ABCD     17ABC   18BD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     )
    A. 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                   D.王稼祥
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    )
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    )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    )
A.1949年        B.1978年       C.1989年       D.1992年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为人民服务   
6.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
A. 思想更开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争论的干扰
8.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10.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
A.遵义会议上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
A.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B.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C.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D.南方谈话
1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
    A. 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4.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 (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      )
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解放思想就是(     )
    A. 一切从经验出发                B.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
A.马克思主义精髓        B.毛泽东思想精髓
C.邓小平理论精髓        D.是党的工作作风
6.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是指(     )
A.凡是正确的都要坚持
B.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要坚持维护
C.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D.凡是党中央的决定,都要照办
7.“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BC   )
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8.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BD     )
A. 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 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9.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
C. 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
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     )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1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 (    )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2.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
A.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
B.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问姓"社"姓"资"
C.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参考答案:
单选题:1B   2C    3A   4B   5B   6D   7C   8C   9B   10B   11C   12D    13D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    3ACD   4CD   5ABC   6BC   7BC   8BD   9AC   10ABCD    11ACD   12ACD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签订《南京条约》
C.五四运动                          D.建立新中国
2.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军队问题     B.工人问题     C.农民问题  D.知识分子问题
3.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A.知识分子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
A.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5.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
A.民主政治斗争    B.群众运动      C.武装斗争   D.农民运动
6.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本主义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0.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1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2.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和论述的著作是(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13.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部文献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的阶级是(  )
A.无产阶级    B. 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
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经济一党专政,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4.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5.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      )
A.无产阶级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在统一战线中实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C.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D.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7.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      )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8.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    )
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    )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0.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
单选题:1 A  2 C  3 B   4 A  5 C  6D 7B   8 D  9 A  10 C 11 C 12 A   13 A
多选题:1 ABD  2 ABCD  3 ABCD   4 CD  5 ABCD   6 CD  7 ABCD  8 CD  9 ABD
 10 ABD 11 BCD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    )这一过渡形式实现的。
A.限制                   B. 国家资本主义
C.协商                  D. 合作社
2.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5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1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5.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参考答案:
单选题:1 B  2 A   3 B  4 C  5 C  6 B   7 B  8 B  9 D   10 D  11 A  12 D 
多选题:1 ABCD   2 BCD  3 ABCD  4 ABC   5 ABCD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
    A.坚持治理整顿                    B.发展经济
    C.发展科技和教育                  D.发展民主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  
    A. 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9.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    )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依德治国
12.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B.“三个有利于”
C.是否受到人们的赞成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
13.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4.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
    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1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1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     )
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它的经济计划性不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     
D.姓“资”姓“社”的问题
18.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是(    )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原则是指(    )
    A.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共同富裕
    C.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
    A.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人民利益目标,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C.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D.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    )
    A.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D.马、恩等经典作家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问题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淮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    )
    A.突出生产力目标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C. 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是革命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8.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   )
A.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     B.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
C.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     D.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
9.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10.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主要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发挥作用(     )
        A.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
B.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劳动复杂程度
C.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D.促进管理科学化,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
12.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    )
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 处于摸索之中    D.不是完全清楚
13. 之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   ) A.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4.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      )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5.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1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
A.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
B.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D..前者搞计划经济,后者搞市场经济
17.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农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统计表明,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至2008年的2200万人。这一实践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18.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
    A. 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 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D  2 B  3 B  4A  5 C  6 B  7 D  8 B  9 D   10 A  11 B   12 B  13 B   14 B  15 B  16 C  17 D  18 A
多选题:1 BCD  2 ABD  3 AB  4 ABCD   5 BC  6 ABCD  7 ABD  8 AD   9 ACD   10 ABCD   11 ABCD   12 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C 17 ABCD  18 BC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建设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C.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 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
D.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5.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完备,不成熟
    C.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水平很低
D.处于并特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
A.四个现代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我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是(    )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报告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发展生产力与落后的经济体制的矛盾
B.发展生产力与科技、教育体制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1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建设精神文明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     )
A.展开     B.重要内容     C.核心内容      D.组成部分
14.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
    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 我国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C.农业人口还占很大比重
    D.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
3.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B.社会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D.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方面具体表现为(    )
    A.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D.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
    A.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B.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C.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D.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相互关系为(   )
    A.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了道路、制度,领导和指导思想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
    C.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
    D.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9.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10. 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目标是(     )
    A.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B.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
A.社会主义道路             B.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党的基本路线是(    )
A.党在一定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     B.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C.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 D.基本纲领的展开
15.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括 (   )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证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d   2a  3c  4 b   5 d  6 c  7 b  8 c  9 a  10 d   11 b   12 a  13 a   14 c   15 b
二、多选题:1 bcd   2 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   10 abcd  11 ab  12 bd   13 abcd   14 abc  15 abcd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物质利益原则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
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        B.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
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D.可以照搬外国经验
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6.“三个有利于”标准(       )
A.是判断姓“社”是姓“资”的标准 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       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7.“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
8.改革的重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9.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是(     )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1 .我国对外开放(      )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
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   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12.198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我国决定建立(      )
A.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海南经济特区
C. 沿海十四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    D. 上海浦东开发区
1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       )
A.1995年1月1日   B.2001年12月11日  C.1948年1月1日  D.1950年3月6日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靠自己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  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
15.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D.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16.我国的改革(      )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对象是根本制度
1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8.实行对外开放是(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   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
A.引进外资     B.自力更生   C.引进外资技术   D.独立自主
2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      )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    
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
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B.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多渠道
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承的
D.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4.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B.应从现实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C.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D.必须通过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 
5.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     )
A.两个市场        B.两种资源      C.两套本领        D.两种优势
6.实行改革开放是(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
A.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 在改革和发展中要保持稳定
C. 改革和稳定是为了促进发展    D.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      )
A. 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C. 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      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
10.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
A.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和允许的
B. 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绝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C. 任何时候首先都要问姓“社”姓“资”     
D. 不能离开这个标准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
11.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B.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D.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
1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 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     
D. 仅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3.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       )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     
D. 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
14.我们的改革(       )
A.是对体制的革命
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 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我们的改革(       )
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
B. 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C. 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     
D. 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D 3、C 4、B 5、D 6、B 7、A 8、A 9、D 10、B 11、A 12、B 13、B 14、A 15、D 16、C 17、C 18、A 19 B、20、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 6、ABC 7、ABCD 8、ABD 9、AC  10、AB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CD  15、ABC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2.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3.股份制是(     )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6.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    )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     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状况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1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    ) 
    A.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B.从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
    C.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
    D.从依靠经济投入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13.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    )
    A. 继续鼓励、支持、引导,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B.严格限制数量和规模,保护其合法收入
    C.严格限制投资方向和领域,不能与公有制经济竞争
D.不进行任何限制,使其大力发展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    )
    A.限制其它经济的发展                B.凭借行政力量的支持
    C.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越性    D.依靠产业政策扶持
15.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 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产业部门都起主导作用
16.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
    A. 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7.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    )
    A.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               B. 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C.生产资料分配原则                 D.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1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不同阶层
19.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   )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社会公平
2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
    A. 社会保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救助
21.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24.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是(    )
    A. 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
    B.初级市场经济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计划为主的市场经济
    D.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25.我们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
    A. 以间接调控为主              B.以直接调控为主
    C.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      D.直接调控
26.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放权让利,实行企业承包制
27.市场经济是(  )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2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在于(     )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3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是指(     )
A. 错误!链接无效。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31.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产联合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32.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   )
A.私营经济     B.合作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制经济
33.按劳分配是(    )
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34.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     )
A.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B.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C.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D.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4 D   5 C   6 C   7 A  8 B    9 D  10 C  11 D    
12 B  13 A    14 C    15 C   16 B  17 D    18 B 19 A   20 A   21 A 
 22 B  23 A   24 D   25 A   26 C  27 B  28 D   29 D  30 C   31 B  
 32 C  33 B   34 B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   )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4.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D.重视发挥计划的作用
7.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   )
    A. 东部地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率先发展
    B.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和开发,发展优势产业
    C.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投资
    D.发展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8.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
    A.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有数量的增长,更要求质量的提高
    B.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制止浪费和破坏
    C.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须提高竞争能力
    D.减少固定资金投资,从根本上抑制成本攀升,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    )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10.规范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国家应当(   )
    A.保护合法收入       B.调节过高收入         C.取缔非法收入
    D.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城乡、地区、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11.在下列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A.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
    D.国有经济在所有领域都是主体
12.根据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和我国改革的经验,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   )
A. 公有公营      B.公有民营     C.租赁    D.承包经营         
13.股份制经济的性质和作用是(    )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资本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性质
D.不能笼统的说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主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的,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可以扩大公有经济的控制范围
1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目标
    D.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还是个人谋生手段,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5.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这种主体分配方式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
A.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B.经营收入   
C.资产收入                  D.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收入       
16.在当前,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
    A. 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B.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D.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
17.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   )
    A.在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B.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C.提高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D.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安定
18.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B.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
19.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必须抓好下述几个重要环节( )
    A.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C.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D.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0.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有(   )
A.价格    B.税收    C.利率    D.汇率   
21.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只要对生产力发展有好处,计划和市场都可以利用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     )
    A.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C.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23.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
    A.财政政策    B.税收政策    C.货币政策    D.利率政策   
24.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 支柱产业
25.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其经济依据是(    )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土地、资产等是创造国民收入的要素
2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好”的含义是(     )
A. 经济效益好                 B.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C.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D. 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块
27.建设创新性国家就是要(  )
 A.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要点 
  B.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C.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D.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2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是(    )
A.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
  B.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重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扩大内需
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
 C. 村容整洁              D. 管理民主
30.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
  A. 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B.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参考答案:
1 ABCD   2 A BCD  3 AC 4 ABCD  5 ABC  6 AB  7 ABCD  8 ABC  9 ABC  10 A B C D
11 A B C  12 A BC D  13 A D  14 A B D  15 A BCD  16 A BCD  17 A B D  18 ABCD
19 A BC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C D   24 A BC D  25 B C D 
26 A B C  27 A BCD  28 ABC  29 ABCD   30 ABCD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多党政治协商制度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B.全民民主
    C.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对其他阶级实行行政
D.阶级斗争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4.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最本质的区别(    )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
    B.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资产阶级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
    C.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是多数人对少数的统治;资产阶级民主是在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实行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D.社会主义民主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资产阶级民主是三权分立、多党制的形式组织起来
5.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制
    C. 政治协商制度
    D. 统一战线
6.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B.把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以及人民在各方面的民主权利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C.规定民主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程序,使人民能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D.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的集中表现
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   )
    A. 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B.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政体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多党制
9.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和法制的紧密联系
D.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协商制度      C绝对领导制      D民主制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       )
A.国体                      B.政体
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15.我国的政体是 (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     )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是(   )
A.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B.二者相互矛盾,要民主就不能要法制
C.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D.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3.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正确表述为(    )
A.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原则
B.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C.在我国县及县以下的人大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县以上的人大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代表组成
D.在我国直接选举只限于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县及县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会选出
4.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关键是看(    )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C.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是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5.依法治国是(    )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领导机关
7.我国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
    A. 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C.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D.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指 (       )
A.政治协商    B 民主监督   C  参政议政   D 履行职责
10.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     )
    A 性质相同   B  作用、相同   C 历史使命相同    D  职能相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a   2a  3 B   4 b  5 a  6 d    7 c  8 c   9 d   10 d   11 a   12 a    13 d    14 a  15 b
二、多选题:1 abcd  2 acd    3bcd   4 abc  5 abcd  6 ac  7 abcd  8 abcd  9 acd
 10 abcd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共产主义理想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倍,实现小康
2.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 )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纪律建设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1957年毛泽东同志首先具体阐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
    A.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7.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
    A.重要标志    B.重要内容
    C.重要基础    D.重要范畴
8.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就会来到陕西黄陵县,植柏培土,拜遏先祖。2000年4月4日,千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公祭人员代表与5万余名当地群众一起参加了庚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一活动属(  )
     A.宗教活动    B.政治活动
C.文化活动    D.经济活动
9.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  )
  A.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0.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二为”方向指的是(  )
A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B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小康社会服务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树立共同理想
C.培育和弘扬民族与时代精神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
15.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
A.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
    A.坚持以马克思这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D.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7.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为(    )
    A.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C.引导人们树立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意识
D.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8.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关系是表现为(   )
     A.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灵魂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条件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是形式
19.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
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      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
C.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2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A.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C.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   
D. 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参考答案:
1A   2A  3 B   4D 5 B 6 C  7 A  8 C  9 A  10C  11B  12B  13 B  14 A
15 ABCD  16 ABCD  17 A B C D  18 A B  19 ABCD  20 ABCD   21 ABCD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实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4.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
A.发展和谐文化               B.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
5.目前,我们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       )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        )
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
单线题:1 D    2 A     3 C     4 A    5 B
多选题:1 ABCD   2 ABCD    3 ABC     4 ABC    5 ABCD     6 ABCD     7 ABC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3.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
4.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5. 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6.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8.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9.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      )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分别
10.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1.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D.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1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13.1999年7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一言论的实质是企图(      )
    A.阻挠两岸“三通”
    B.破坏两岸政治谈判
    C.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D.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14.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都可以
15.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
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16.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        )
A.由中央人民政府委派的   B.由香港当地选举产生的
C.由香港当地人协商产生的 D.由香港人选举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
17. 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 
A.接受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委派的各级官员  B. 不享有司法终审权 
C.最高行政管理权归属中央政府   D. 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 
18. 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         )。 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   B.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 
C.独立的司法权       D.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 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
C.“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D.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请国际社会帮助20.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两党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此次会议(       )  
A.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B.开启了国共两党对话先声  
C.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远景”  
D.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
21.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延期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22. 我国政府处理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基本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3.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        )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国际关系问题  
C.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24. 香港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        )  
A.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B.中英之间的问题  
C.中美之间的问题          D.中日之间的问题
25.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取得成功是在(        )  
A.香港问题上     B.澳门问题上  
C.台湾问题上    D.西藏问题上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性质不同的是(      )
     A. 国内战争遗留问题         B.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问题    D.中国在该地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      )
    A.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B.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C.针对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D.针对台湾同胞
4.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是(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保持港澳台行使外交权与国防权
5.台湾问题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        B.实行“两种制度”
    C.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D.台、港、澳地区实行完全自治,具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国防权
7.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8.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独立的防务权
9.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阐述的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      )
      A. 在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的问题上没有讨论的余地
      B.历史上中英政府签订的关于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在1997年后仍然有效
      C.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但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D.中国收回香港后采取适合于香港的政策,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
10.根据“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的几个“不变”,即澳门原有的(      )
  A.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不变
11.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      )
    A.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2.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
    A.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我们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C.我们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3.江泽民在2000年初阐述的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是(      )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不变
    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C.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D.充分重视台湾与港澳的不同特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内容可以比港澳更为宽松
14.2000年2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政策。其中提到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解决统一的情况是(      )
    A.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
    B.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
    C. 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D.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15.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的几个不变,即香港原有的(      )。 
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和防务不变
16.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      )。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 
C.完全自治              D.高度自治
1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
A.是我国的基本法律           B.具有低于宪法而高于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
C.属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D.其法律效力等同于宪法
18.香港回归祖国 (      )。 
A.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B.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C.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D.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的终结
19.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以下言行(      )。 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20在台湾问题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      )。 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 A  3 B  4 B  5 D  6 B  7 B  8 B  9 C  10 B  11 C 12 B  13 D  14 C  15 B  16 D  17 D  18 D  19 D 20 A 21、A  22 D  23 A  24 B  25 A 
二、多选题
1、ABCD  2、AB  3、ABC   4、ABC  5、CD  6、ABC   7 、ABCD   8 、AB  9、AD  10、ABC 11、ABCD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D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发展问题    B.和平问题
    C.改革问题    D. 环境问题
2.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3.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4.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B.独立自主
    C. 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
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5.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是由于(      ) 
    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
    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
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
    A. 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D.经济军事实力
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8.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和平问题是指(      )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B.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和平共处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9.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特点主要有(  )
A.“新干涉主义”盛行       B.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双重标准
C.单边主义膨胀          D.实行“先发制人”战略
10.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科学判断的基本思想包括(   )
    A.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战争与革命仍然是时代主题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有(     )
    A.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
    B.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3.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有(     )
    A.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国际政治旧秩序
    C.国际经济旧秩序        D.世界多极化趋势
4.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新判断,主要是(    )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5.20世纪50年代初,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有(    )
    A.中国    B.印度尼西亚
    C.印度    D.缅甸
6.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    )
    A.权利与义务相平衡
    B.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
    C.世贸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参加是不完整的
    D.中国不接受任何有针对性的附加条件
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     )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     )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 A   2C   3B    4 A   5 D   6 C   7 A    8B   9 A 10 D
二、多选题:1 AB  2 BCD   3ABC   4 ABD   5 ACD    6 ABC   7 BC   8 ACD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目标是(     )  
    A.促进国家的各项政策
    B.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C.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D.恢复对香港、澳门和台湾行使主权
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
    A  爱国    B.坚持社会主义
    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共同的文化
3.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
    A.国家政权机关
    B.各阶级的联盟
    C.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人民团体
4.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矛盾
    B.民族压迫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D.民族歧视
5.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反对大民族主义
    D.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保障自治区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培养和选拔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
    D.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
 7.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     ) 
    A.经济联盟    B.政治联盟
    C.思想联盟    D.民间组织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
    A.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10.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1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    )
    A. 工作监督    B.舆论监督
    C.法律监督    D. 民主监督
13.九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集中了各族的优秀代表,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36%全国政协少数民族委员257名,占委员总数的11.7%,都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这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素质高、决策能力强
    B..我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代表少数民族的利益
    C.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D.国家贯彻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现阶段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包括(   )
    A.民主监督      B.制定国家的法律
    C.政治协商      D.参政议政
4.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
    A.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C.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
D.建立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基础上的联盟
5.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6.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这是因为(    )
    A  工人阶级的特性决定的
    B.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C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D.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主力军地位所决定的
7.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的共同繁荣
8.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9.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有(     )
    A.领导的功能    B.团结的功能  C.沟通的功能    D.协调的功能
10.人民军队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长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民族团结,因为(     )
    A.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长期存在着民族问题
    C.它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边防的巩固
    D.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决定我国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因素有(    )
    A.民族斗争实质上是阶级斗争
    B.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
    C.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的长期存在
    D.利用民族问题仍然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和各种颠覆破坏活动的重要手段
13.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私营企业主          
D.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1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
    A.中国共产党    B.工人    C.农民    D.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 C  2 A  3 C  4C  5 B   6 B  7B   8A  9 C  10D  11 B   12 D   13 C
二、多选题:1 ABC   2 ACD  3 ACD  4 BCD  5 ABCD  6 ABC  7 ABD   8 ABC  9 BCD   10 ABCD  11 BCD  12 BCD   13 ABCD   14 BCD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民主集中制
B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A 密切联系群众   B 批评与自我批评    C实事求是   D艰苦奋斗
3.新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    )。
  A祖国统一    B党的建设     C现代化建设   D反腐败斗争
4.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坚持与时俱进           D 不断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
A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B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6.江泽民提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腐败    B脱离群众    C 脱离实际    D思想僵化
7.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  )。
  A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行民主集中制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时期,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    )。
A 改进党的思想作风    B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在新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就是要把党的(    )建设作为主线。
A制度    B执政能力    C先进性    D思想   
参考答案:
单选:1 A    2 A    3 B    4 D    5 B    6 B     7 D
多选:1 BD        2 BC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