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科学技术哲学重点总结

来源: 2017-06-03 22:03
 科学技术哲学重点总结
古希腊神话
(1)主张自然界与超自然界同时存在的二域世界的观念。既承认存在一个客观的自然界,人和社会生活与其中,同时又主张存在一个超自然的世界,由各种神和鬼及其居住的地方所组成。任何一个神都有其来龙去脉,在神谱中的地位非常明白清楚。完备系统的神谱可以看作自然之逻辑构造的原始象征,是逻辑系统的原始形式。神谱弘扬了秩序、规则的观念,是希腊理性精神的来源之一。
(2)主张自然界中存在秩序,这些“秩序”是超自然“实体”干预的结果。农作物的生长、月亮的盈亏、太阳的运行等都有一定的形式,人有其“命运”,一切现象不过是其意志的展现。自然界已不再是变化莫测的浑沌状态了,每一区域和范围有一个专门的神来掌管,强化了自然界的秩序,决定论思想的萌芽
(3)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能够凭借精神的力量去调节和控制自然力。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通过与超自然实体(神、灵)等的联系与合作,即原始宗教的仪式或活动:祈祷、音乐赞颂、告诫布道、吟诵法规、占卜模拟、圣餐宴会、供奉牺牲、集会活动、神灵启示、符号象征等。严格复杂的仪式调节着这种联系和合作。某项工作越困难越危险,这些仪式就变得越重要。正是这些仪式的履行赋予他们一种新的力量感,使他们相信:不只是服从自然力,而是能够凭借精神力量去调节控制自然力。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特征
1、主张对自然界作本原性的第一性的探索;
2、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物体的运动变化完全归结为自然的原因,排除了神的干预;理论内部的逻辑非常严密,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许多对自然的解释具有经验的可检验性。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关于落体的描述。
3、主张通过求知来适应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近现代“科学”的内涵
近代自然科学继承希腊科学“探索内在性”的伟大事业。近代科学先驱们发现, 自然界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是一个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的世界, 因此, 探索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理性能够做的最合适的事情。
推理、论证、证明、演绎等方法被近现代西方科学所弘扬。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也把理性片面发展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这是近代自然科学与希腊科学的重大区别,导致了片面的理性。
近代自然科学不是希腊意义上纯粹的科学, 而是功利性、求力型科学。它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提高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按照人类自身的意志制造一个人工的生活环境为目标, 因而它重视外在经验, 重视有系统设计的、可重复的实验方法。它对数学的运用并不只是推究“道理”, 而是将世界纳入可计算的网络之中, 本质上受制于“控制”和“征服”的意志。
科学: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具有以下特性:
  (1)系统性
“科学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
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体,能够解释众多的现象,揭示事物的底蕴,并找出其中的联系,解释自然界的奥秘。 
(2)精确性
科学追求精确性,常用精密明确的语言,尤其是数学语言表达思维成果。
落体定律;开普勒定律;牛顿定律等     
(3)可错性或可变性
自然科学不满足于含糊的语言和不严格的概括,追求精确化就会使科学理论容易接受经验的检验,使它面临被观察、被实验资料反驳的更大危险。这不是科学的弱点,正是科学的生命力所在。
(4)批判性
批判性是科学最根本的特性。组成科学的一切要素都有经受事实、经验、实践和其它理论的检验,科学中任何权威都不能免除这些检验。一旦免除检验,就可能蜕变成教条或伪科学。
与巫术、宗教、伪科学相区别 “诚则信,信则灵”,拒绝接受检验和批判
东西方对于“科学”内涵的不同理解
     广义的科学:  文明
     人类和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和成果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等
 中医的地位,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科学究竟是什么?
对科学内涵的规定和分析并非是任意的约定,每一种规定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意图和价值取向。
中医之争、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争本质上都是这些不同价值取向之争
非科学有无价值?
科学关注的是知性领域的东西,而宗教、道德、艺术等关注的是人类超现实的心灵世界,人类的终极福祉,两者不能混淆。在知性、理性所不及的地方,宗教、道德等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而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    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
哈尔旦因:“有智慧的人将宗教和科学理论并用,以调节自己的操行。”
逻辑实证主义
可证实标准:
把划界看作他们科学观的基本点。主张的划界标准就是意义标准。认为科学理论是由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只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否则便是应当拒斥的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
命题的分类
 1、有意义的命题:
分析命题:  包括逻辑和数学,必然真或必然假的命题,包括重言式和矛盾式。
综合命题:  指经验科学领域的命题,对世界有所陈述,具有或然性,能够用经验去验证。
2、无意义的命题: 形而上学命题     
强证实原则:  直接证实,当下的、“此时此地” 的经验的证实。
弱证实原则:间接证实,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方法来证实;或者可以说成是“原则上可证实”。
“月球背面有一座三千米的高山”。
经验证实可靠吗?
直接证实:
直接经验中有错觉和幻觉;有主观性和私人性。
语言表述的证实,“红”、“甜”、“发怒”等。
间接证实:就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方法的证实。
“这把钥匙是铁做的”。  或然性的证实
(1)“铁制的东西放在磁铁附近就会被吸引”。这是一个已经被证实的物理定律;
(2)“这是一块磁铁”,这也是已经被证实的命题;
(3)“把这把钥匙放到磁铁附近”,可以通过行动被直接经验证实;
(4)“这把钥匙会被磁铁吸住”,这是一个预言,也可被直接经验证实。
问题
  1、“磁铁能吸铁”,是从过去经验归纳得出的命题,它是否适用于以后,只有或然性,没有必然性;
 2、“铁能被磁铁吸引”,这只是铁的一个属性,不是它的全部属性,铁的属性有很多,因而对它的确定性的间接证实也是不可能的。
证实标准存在的问题:
1、全称命题如何证实?全称命题通常可以写出“所有的F都是G”的形式。 
2、反例:将一个能够由观察陈述推导出的命题S,如“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和另一个无意义的陈述N,如“恺撒是质数”,两者析取得到S∨N,即“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或恺撒是质数”。
(二)证伪主义:可证伪原则
波普尔受马克思、弗洛伊德、阿德勒、爱因斯坦等影响,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他主张:“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对证实原则的批判
  1、自然定律、科学规律的表述是全称陈述的形式,其应用的事例是无限多的,而人们所进行的检验,始终是有限次数的观察和验证。
           万有引力定律
           天下乌鸦一般黑。
           铜是导电的。
2、全称陈述不能通过经验证实单称陈述得到证实,但却能通过经验证伪单称陈述而得以证伪。由此他提出了同经验证实原则相对立的——经验证伪原则。
         “凡天鹅都是白的”。 
              否定形式
         “不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存在一只不是白的天鹅”。
 3、从逻辑上讲,证实是归纳逻辑的应用,证伪是演绎逻辑的应用。
          如果p,那么q,                        如果p,那么q,               
                 p,                                     非q,
            所以,q                                 所以,非p
            如果物体受到摩擦,那么它就发热。
可证伪性只要求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并不要求对理论的证伪已经成为现实。
所以,由可证伪性标准所确定的科学理论,既包括历史上已被经验证伪的理论,也包括至今尚未被证伪的,但在逻辑上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
(三)库恩:模糊划界标准
他认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范式的含义
1、一定时期内科学共同体“看问题的方式”,包括共有的世界观、方法论、信仰和价值标准;
2、科学共同体一致接受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
3、科学共同体拥有的仪器设备和使用方法;
4、范式还包括自己的范例,即根据公认的科学成就作出典型的具体题解。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必须通过范例的学习,才能掌握范式,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范式的几个层面:
         哲学的层面       社会学的层面
         科学的层面       心理学的层面等
 科学的标准:   有无典型范式的形成
(四)拉卡托斯的划界标准
 拉卡托斯提出科学划界的单元应该是科学研究纲领,而不是孤立的假说和理论。  他把能不断预见新事实的理论看作是科学的,而不能预见新事实的理论则是非科学的。
科学研究纲领由硬核核保护带组成。硬核指的是核心的概念和理论。保护带有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促使研究纲领发展壮大。
拉卡托斯把理论看作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理论体系,处于进化期的理论(能做出真正超量的新颖事实预见 )是科学的,处于退化期的理论是非科学的,试图克服前面划界的局限。但如果一个理论最终要由历史来作出决断的话,实际上也就否定了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区分。
(五)费耶阿本德:消解标准
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与社会的其他精神活动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作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两者既不可能截然区分,也不应当进行区分,划界不仅是人为的,而且对知识的进步是有害的。
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从文化进步角度看,中医中药没有寻求自我进步的道路,约束了对对病理和生理的理解;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既缺乏经验基础又缺乏逻辑基础;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在倡导不科学施治的同时,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中医中药蕴含着装腔作势的医理解释,推行毒物、异物、污物入药。因此,我们有理由告别中医中药。”并公开建议“中医在5年内全面推出国家医疗体制。”
1、你认为中医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甚至是伪科学?为什么?
2、传统医学(以中医为例)与现代医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制约中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近年来,中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与方法的?中西医学该如何结合?
3、中医与古代西方医学、阿拉伯医学、印度医学等有何不同与相同之处?(从理论、方法等层面进行讨论)
4、中医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中医是如何应对精神疾病的(mental diseases)?
三、中西医比较
(一)不同的理论基础
(二)不同的人体观
(三)不同的疾病观
(四)不同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中医黑箱法,西医白箱法)
(五)两者能否借鉴
什么是“辩证论治”?“证”不同于“症”,“症”指个别的症状,疾病的现象,而“证”则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是对疾病理性水平的认识,比症状更能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重点在于辨“证”,通过辩“证”来进一步认识疾病。
1、中医应吸取各种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加强实证、定量的研究方法。
1)朴素的整体方法应向现代系统方法发展
整体论强调人体各个部分、形神因素要相互平衡、人体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等要相互协调。中医力求司外揣内、知微见著、知常达变。整体方法毕竟是朴素的,带有很多猜想臆断的成分,有待于现代科学的进一步检验、诠释和发展。
(2)数学、定量方法的应用
中医有大量的模糊概念,通过定量的表述和分析可以提高临床效果,排除主观、偶然、次要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使其临床诊断得到科学验证,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标准化程度。
3)实验分析方法的应用
中医要充分吸收各种现代化的观察手段和实验方法,尽快从古代自然哲学式的、思辩式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克服中医单纯从临床实践、直观观察获取感性材料和经验的局限性,深入探索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基础。
2、现代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变可借鉴中医学的模式。  未病的防治
分类:
          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                         简单枚举法
          不完全归纳推理                     求同法
                             科学归纳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法                                                        
                                             共变法
                                             剩余法
一、完全归纳法
根据某类中每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二、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一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一)简单枚举法
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注意:
1、被考察的数量要足够多;
2、被考察的范围要足够广;
3、被考察对象之间的差异要足够大;避免“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结论具有或然性
(二)科学归纳法(又叫科学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从而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1、求同法(也叫契合法)
 被研究对象在不同场合出现,而在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唯一共同的情况就与该对象有因果联系。求同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A、D、E             a
(3)       A、G、F             a
…              … …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注意:
 (1)在比较各场合的相关情况时,要注意除了已经发现的共同情况外,是否还有其他共同的情况存在。
(2)比较的场合愈多,一些不相干现象的可能性就愈小,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2、求异法(又叫差异法)
      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两个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两个场合中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求异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B、C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注意:
   (1)两个场合有无其他差异情况,是否还隐藏另一些差异情况。应用差异法时,严格要求“其他情况相同”。
    (2)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如:光合作用制成碳水化合物
3、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
如果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正事例组)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负事例组)中,却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注意:
  (1)正事例组和负事例组的组成场合愈多,就愈能排除偶然的巧合情形,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2)对于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选择与正事例组较为相似的来进行比较。因为负事例组的场合无限多,它们对于被研究现象的因果联系并不都有意义。
4、共变法: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只有一种情况是变化着的,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共变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         …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同向共变:如果原因作用的量一直递加,那么结果的量也随之一直递加。如:压强不变, 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异向共变:如果原因作用的量一直递加,那么                                      结果的量就一直递减。如:温度不变,气体的压强和体积
注意:
与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情况是否为唯一的,即只有一个情况在发生变化,其他情况应保持不变。
(2)两个现象有共变关系,常常是在一定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共变关系就会消失,往往会出现相反的共变情况。 如 农作物密植    增产
各场合中唯一变化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是不可逆的单向作用,还是可逆的相互作用。
5、剩余法:
    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现象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前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的原因,那么,前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与后一现象的其余部分有因果联系。
注意:
   运用剩余法必须确认某一复合现象(a、b 、 c 、d)是由某一复合情况(A、B、C、D)引起的,而且剩余部分(d)不可能由( A、B、C )引起的,如果剩余部分d 实际上是由A、B、C中的情况之一或共同情况一起作用,那就无法断定d与D有因果联系。
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
       P1      T T      EE      P2 … …
    即  科学活动是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T T,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 ,提出新的问题P2 。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进步
具体的科学发现过程并不是同一的,有三个重要变量影响科学发现的过程:发现的智力条件、发现者个人的特质、以及发现所属学科的性质。
范式的作用
1、范式具有作为精神工具的作用
(1)范式体现一种世界观和信仰,是推动科学创造的精神动力。任何科学理论中总包含着“形而上学模型”
(2)范式对科学研究具有定向聚焦的作用
(3)范式具有很大的韧性,有抵抗反常的能力
(4)范式作为一种理论指导观察,从中搜集和挑选经验事实
2、范式作为实用工具的作用 :范式的实用性主要通过范例显现出来,而范例主要是指提供具体的典型的解题方式 ,从新问题和例题题解之间的类比中找到两者的相似性,从而容易找到新问题的题解。
科学发展的模式
前科学 → 常规科学(形成范式)→ 反常 → 危机 → 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 新常规科学。
演  绎  法
从已知的一般前提推出未知的个别结论            
任一三段论中,都包括并且只包括三个不同的项。同一个三段论中,每个项都出现两次。
中项(M):前提中出现两次,在结论中不出现 
小项(S):结论中的主项
大项(P):结论中的谓项
要确保一个三段论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五条基本规则。前三条是关于项的,后两条是关于前提和结论的。
1、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出现“四项错误”
2、中项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就会出现“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周延性,是一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在分析具体判断时,不必拘泥于它们在判断中的实际情况,应考虑它们的形式结论。
   第一,全称判断的主项都周延;
   第二,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
   第三,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
   第四,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会出现“大项不当周延”或“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4、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5、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如果结论否定,则前提有一否定。
“我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完整形式:
所有想当翻译的人都必须学外语,
我不是想当翻译的人,
所以,我不是必须学外语的人。
错误:“大项不当周延”
“张三故意杀人,所以应该判死刑。”
 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判死刑、无期徒刑  或二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错误:前提不真实
普罗泰戈拉和其学生欧提勒士的“半费之讼”:
如果欧氏打赢了官司,按照合同的规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氏打输了官司,按照法庭的裁决,他应该给我另一半的学费;
欧氏或者打赢这场官司,或者打输这场官司,
总之,他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氏如何发驳呢?
联言,选言,假言(充分,必要,充分必要),二难,关系推理(对称,反对称,传递,反传递)
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
联言支:p 、  q 表示
1、合成式:
          p
          q
   所以,p并且q
2  分解式:
 p并且q                p并且q
 所以,p                所以,q
 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
前提中是一个选言判断的推理。
选言支:p、 q表示
1、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要么p,要么q,          要么 p,要么q,          
  非p,                     p
所以,q                   所以,非q
2、相容选言推理:
 要么p,要么q,            要么 p,要么q,          
 非p,                      p
 所以,q                    所以,q或非q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p,那么q,            如果p,那么q,               
    p,                      非q,
   所以,q                   所以,非p
如果物体受到摩擦,那么它就发热。“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2、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只有p,才q,                     只有p,才q,
     非p,                             q,
     所以,非q                         所以,p
 只有阳光充足,庄稼才能长好。“无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p当且仅当q,                p当且仅当q,
          p                            非q,
         所以,q                       所以,非p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二难推理的构成式:
     简单式:                                复杂式:
   如果 p 则 r                          如果 p 则 r    
   如果 q 则 r                          如果  q 则 s
    p 或者  q                           p 或者 q
     所以,r                             r 或者 s
关系推理: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的推理,该推理是根据前提中关系的性质进行推演的。包括纯关系推理(对称,反对称,传递,反传递)和混合关系推理
1、对称关系推理
  根据关系的对称性进行推演的。
如: 小张是小李的同学,
     所以,小李是小张的同学。
2、反对称关系:
  根据关系的反对称性进行推理。
如:柏拉图早于亚理士多德,
    所以,亚理士多德不早于柏拉图                      

3、传递关系推理
   根据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推演。
如: 华山险于黄山,
     黄山险于泰山,
     所以,华山险于泰山。
4、反传递关系:
  根据关系的反传递性质进行推演的。
如:  老张是大张的父亲,
      大张是小张的父亲,
      所以,老张不是小张的父亲
(二)混合关系推理
两个前提中有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结论是关系判断的推理。
如:所有正直的中国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黄先生是正直的中国人,
          所以,黄先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混合关系推理类似于三段论。有一个概念在前提中出现两次,通常叫做媒概念。
这一推理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1、媒概念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2、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3、前提中的性质判断须是肯定的;
  4、前提中的关系判断是肯定(否定)的,在结论中的关系判断也应是肯定(否定)的。
  5、如果关系不是对称的,在前提中作为关系者前项(后项)的那个概念在结论中也应作为关系者前项(后项)。
技术究竟是什么?
技术的含义、特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对生物医学的划界
技术思想简史
技术哲学的诞生;古代技术哲学思想萌芽;从若干技术变迁看思想传承
技术哲学流派
马克思的技术观;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
技术哲学若干问题研究
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和扩散;技术负载人类价值;
智慧起源于惊讶,凡事保持好奇心
智慧来自生命的历练和理性反思
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方法论,培养创造思维
综合判断力,信息处理力,应变力,开放意识
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都是交叉性的,解决复杂问题要汇集不同学科的力量,交叉协作,期盼系统的“总体凸显”。
国际化科研团队:协作+创新
技术:借助工具手段,改造、干预、控制自然,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目标的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体系。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70年代初,DNA体外重组新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宣告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来临。
基因合成、扩增技术,基因修饰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以及新型表达载体;
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开发应用,基因药物,重组疫苗,生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和动物技术
技术的要素
要素形态 特点 标志 举例
实物形态 有形 工具、装备、仪器、器械 胃窥镜、手术刀、输血导管、CT、
知识形态 无形 经验知识、理论知识、技术构思、 借助理论知识分析心电图、检验结果
经验形态 无形 制造、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技能和窍门 名老中医
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素彼此独立,工具代替不了经验,知识代替不了经验。
要素互补、关联,一个技术要素的改变会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动。各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有些要素居于主导性地位。
技术要素之间是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技术的特征
1)技术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技术包含机器和其他物质因素
技术又有技艺、技能和知识等精神因素。
技术是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桥梁。
2)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正效应:生产效率提高、政治民主、更美好的生活。
负效应: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性环境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对技术的不恰当认识:奇技淫巧,机巧产生于游手好闲和奢侈,机器排挤人
3)技术不确定性,微小的技术失误引发灾难性后果。
4)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技术的功能
按照德国人类学家格伦的观点,技术有三种功能:
技术代替了人的某些器官功能,如飞机技术弥补了人类不能飞翔的缺陷;
技术强化了人体器官的功能,如望远镜是人类视力的延长;
技术减轻了人的负担,如起重机和汽车等。
按照效用论的观点
积极功能:1)创造物质财富;2)加速民主进程;
消极功能: 1)造成环境污染; 2)发动战争; 3)冲击传统价值,引发思想混乱.
技术体系演变的动力
技术要素和技术结构的矛盾
技术结构和社会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技术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矛盾。
总之,技术基本形态的演变遵循了如下方式:从经验性的技术结构,到“经验+实体”的技术结构,再到“经验+实体+知识”的技术结构。
“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从历史角度看,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在早期有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我国古代有四大技术发明,但科学成就居次席
而古希腊则在科学上成就斐然;古罗马技术发达,但科学平庸。
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现代科学和技术融为一体,界限越来越模糊。科学应是第一位的。若放弃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技术创新会失去方向。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属于人对自然的现实作用形态,是直接的生产力;而科学属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形态,是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是认识范畴,关心的是 “怎么样”、 “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而技术是实践范畴,关心的是“做什么”、“如何做”之类的问题。
技术与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以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知识的扩展与否、即知识的创新为最高价值;而技术则以是否生产应用并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用为评价的尺度。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的区别?

  科学 技术
与自然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反映关系,认识范畴  人对自然 的控制和改造关系,实践范畴
目的 认识自然本质和规律  发明新的装置、工具,进而控制和掌握自然过程和现象
任务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建立知识体系  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建立操作体系。
成果形式 对自然界新现象、新规律、新知识的发现,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新产品、新工具、新工艺的发明,是理论或经验的物化
评价标准  求真程度,能否完善科学理论  获利程度,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好产品。
其他    
是否要为技术研发设禁区?
禁止论(限制论)
科研资源有限,浪费人财物。有所不为。
明知有重大伤害(基因武器、冰毒和假钞)就不应做。
文化和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有所限制,相对禁止。
在研发过程中动态监控出现问题就禁止

自由论
单项技术是整个体系的某个环节,从个案看禁止有利,但破坏了整体性,不利与后续技术发展。
人们对技术的多样化应用缺乏充分认知。
设置“禁令”的政策制定者是外行,瞎指挥。
充分自由研发,才能营造创新的氛围,追赶发达国家

医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医学是以研究疾病为对象的一门科学。医术是一门以维护和恢复健康为目的技艺。
医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它是一种认识生命活动规律,保持和增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类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全面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与实践活动。
从炼丹术到基因增强:技术哲学思想的千年延续
葛洪神秘主义技术思想:服丹能长生不老,延寿无极。
炼丹家的技术理念是追求长生不老,炼制仙丹所采用的方法、使用的原料和器皿均促进了我国化学实验和化工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蒸馏技术来源于炼丹术。 道家之炼丹术为现代中成药之始祖?
“技艺一部分是完成自然不能完成的东西,有一部分是模仿自然。”
“增强”:通过技术手段使人体增加新能力,治疗其缺陷和局限。(Wolbring)
人的健康(即:人体功能在正常范围之内)是局限、有缺陷的,需要像计算机软件一样不断更新。
医学增强技术背后的技术思想: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达到长寿的极限
反对“非治疗目的”的基因增强
炼金术与通过研究人类形状塑造完美婴儿之间有何异同
从炼金术(Alchemy)到基因术
炼金术是一种哲学思想
技术理念:所有金属都有变成黄金的过程,通过一套缜密的实验程序可加速自然演变成黄金的过程。
炼金术士相信自己是“助产士,人类的任务是帮助自然在其奋斗中实现“自我圆满”,施术者参与了物质转化的过程。
炼金术是神赐给有智慧的人领悟真理的工具,炼金术士要有纯净的灵魂,要精神修行。
炼金术是人类用技术手段改造自然的理论指导
不可简单地把炼金术理解为“点石为金”,它偏重实际操作,催化、孵生了现代化学原理、化学设备和技术,形成了采矿、染色、医药等工艺。
用一套缜密精巧的实验程序,把原来生物材料(基因)分离、修饰、重组后制造新的生命,从而制造完美的生物体。
诺贝尔奖获得者J.Lederberg提出“基因术”:专门“改进”现有生物,设计性能“完美”的全新生物。
自然按其性能分等级,基因术士的“助产士”,加速自然的进程
“不要扮演上帝”。人只是人,而不是上帝,也永不能进化为上帝.人只是被造物,不是创造物。
Paul Ramsey 在《制造人》一书中大声疾呼,“在我们学会做人之前,我们不应该扮演上帝的角色,当我们学会做人时,我们就不会去扮演上帝的。”
“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制造出来的,而科学家和技术员是少数制造者。”允许科学来确定人类的未来,允许科学的热情超过人类的理智,都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前景。
人的能力与成就都是有限的,人应安分守已,不要试图摆脱人的极限,去做只有上帝才可以做的事。
17世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思想录》中:“人是怎样地虚幻啊!是怎样的奇特、怎样地怪异、怎样地的混乱、怎样的一个矛盾主体,怎样的奇观啊!既是一切事物的审判官,又是地上的蠢材;既是真理的贮藏所,又是不确定与错误的渊薮;是宇宙的光荣兼垃圾。”
对“技术哲学思想脉络”的小结
1、技术不可能是人的本能活动,而是一种人的理性产物。在这项理性的活动中,技术既体现了人对自然的遵从,又创造性制造出一系列的工具手段,提出一系列的规则、规范来有目的地干预自然进程。从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到现代的“基因术”均体现出来这一特点。
2、技术必须建立在人对科学真理的认识之上,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因而,炼丹术和炼金术并没有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
3、在很多重大技术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中,哲学思维起关键作用。如:阴阳五行说对中医药技术。
4、技术哲学思想有连续性,从炼金术到基因术,均贯穿人类一种思想:无机的或有机的物质演变过程可以人为改变。
特定的技术,研究其生长周期,影响其周期的因素(个性化因素),参考以下的例子
影响技术生命周期的因素
①科学原理的掌握程度②相关技术成熟状况③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真空管技术的发展受到其尺寸大小和能源消耗的限制,被电子管代替。
④投入资金的量:风险投资状况⑤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⑥国家或公司的制度
  双环醇(百赛诺)
研发周期 1972研制,1996年临床I-III期试验。1998年获多国专利,2000年以3千万元转让药厂,2002年上市。
疗效 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慢性肝炎药
政府支持 资助的R&D投入高,基本医保目录,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市场表现 投入1亿多研发资金,2006年销售额仅7千万
教训 规模小、实力弱、营销渠道窄
 
 


影响技术推广 (Diffusion of Technology)的因素
1技术本身的新颖性、独占性和垄断性2社会需求量和认可度3技术在使用上的复杂和困难度4社会偏见5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6国家政策导向7市场竞争
技术是否承载着人类价值呢? 支持哪一种及其理由,反对另外两种的理由
三种对立的观点
从技术应用的后果特征看,人们对技术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技术价值中立(中性):技术只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或手段,它在政治上、文化上或伦理上是中性的,并无对错、好坏、善恶之分。
人类基因转移技术
技术负载价值:技术负载了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因而它在政治上、文化上或伦理上不是中性的,可以对技术进行对错、好坏、善恶之类的评价。
人类基因转移技术
技术与价值无关:技术不牵涉价值,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东西。(注:该论点把技术看作一种超越社会和历史的东西是错误的。)
结合以下两点回答
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的初衷
Kass的观点Because it is essentially instrumental, technology is itself morally neutral, usable for both good and ill. There are dangers of abuse and misuse of technology, but these appear to be problems not of technology but of its human users, to be addressed by morality in general.
And, besides abuse and misuse, there is the genuine problem of technology itself: the unintended and undesired consequences arising from its proper use.
技术负荷价值论:技术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善恶、对错、好坏的价值取向,技术从设计、研发、推广等全过程都是渗透着人类特定的价值。技术也像任何其它事情一样,有得必有失。因此,人们必须权衡每项术在研发和应用时的“得”与“失”。   
技术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技术价值既存在于技术的内在关系中,又存在于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
技术的内在价值:在技术设计、发明中体现的人的智慧、诀窍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等等。这是技术自然属性的显露。
技术成为一个人和世界之间在实践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但不同的感知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心理取向和心理预期,不同的操作意向,技术都会带来不同的世界图景和构造。
在欧美国家,不同名目的“补充及替代疗法” (CAM)的很多,包括草药、针灸、顺势疗法、整骨术、脊柱推拿疗法等。
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在生产、应用和普及中产生的实际效用,它是技术社会属性的显露。
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均存在对自身传统治疗方法的尊重和认可,传统医学有内在的和外在的价值。
B超、CT等影像技术可诊断疾病;放疗、化疗可治疗疾病;输血、人工呼吸可抢救生命。
有关“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与伦理规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科学提出“是什么?”,技术解决“能做什么”,伦理价值解决“该做什么”。三者之间是互动、互补的,且有一定的上下因果关系。
追求科学知识增长不应预先设定禁区,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是自由的。
技术负载人类价值,技术研发要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准则,技术应用有禁区,技术可行不等于伦理可接受。
伦理价值也会随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价值的改变而变动,但其基本价值不会改变(如不伤害人、尊重人)。不合适的规范也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依据博弈论的观点,科学技术发展与遵循伦理价值标准可实现双赢。不符合主流价值标准的技术活动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反之可更好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医学史是通过研究医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关系,来探究医学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医学史研究目的(最好对以下几点展开解释)
研究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探讨医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更好地了解现在,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
决定医学发展的主导力量
人类对于医学发展的希望
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医生的社会地位与功能
影响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1、哲学(宗教)的因素2、自然科学3、经济发展水平4、国家政府(法律)
5、社会生活、礼俗(风俗习惯)6、社会团体组织(宗教团体、科学基金会)
7、重要历史人物
近代医学史主要看以下两部分的内容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