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明清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6明清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
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
1、关于明清之际哲学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CDE )
A、明清之际哲学上的全面总结者是黄宗羲 B、明清之际历史方面总结的代表是王夫之
C、明清之际学术上进行全面总结的代表有黄宗羲 D、明清之际批判的最多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E、明清之际是一个批判的时代,是理论反思的时代
2、王夫之的道器观是指:(ABC )
A、道器统之于一形 B、器体道用 C、道本器未 D、道体气用 E、道末器本
3、关于王夫之的诚一实有说正确的是:(ABC )
A、诚-实有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实有是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存在
C、实有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物质存在的共同抽象 D、诚-实有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E、实有是不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
4、下列哪些不是颜元的思想观点:(E )
A、天道化生万物 B、天兼理气、数C、理气融为一片 D、非情才无以见性E形神物相遇知觉乃发
5、戴震说:“凡资于外以养者,皆由于耳目鼻口,而魄强则能记忆,此属之魄者存之已尔。至于无取乎记忆,问学所得,非心受之而已,乃化而为我之心知,我之心知,极而至乎圣人之神明矣。神明者,犹然心也,非心自心而理藏于中之谓也。”三层含义是指:(ABC )
A、耳目感官获得的认识由“魄”负责保存和记忆,这就从认识的中枢部门又划分出一个层次
B、心知由魄转化而来 C、心能至于神明,达到与理同—
D、心是行为的主宰,是道德性观念实体 E、心知以血气为基础
6、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所论诸范畴中,性列九条,仅次于理而远远多于其他范畴,他关于性的主要思想体现在:(ABCD )
A、性是事物类的本质规定,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内在根据B、性本于阴阳五行,是事物现实存在的依据
C、血气心知性之实体,性为人性,是知、情、欲的统一
D、人性是天地间最完善之性,最能体现气化流行的本性
E、性受于命而现于才
7、关于王夫之动静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E)
A、太虚本动,”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什么离开物质实体的运动
C、动而不离乎静之存,静而皆备其动之理 D、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E、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
8、戴震的理欲观是指:(ADE)
A、欲是人的生理需要,人性的基本内容之一 B、存天理灭人欲 C、理善欲恶
D、理是欲无过无不及的准则,它依存于欲 E、欲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
1、王夫之强调理依于气。(√ )
2、诚一实有说的提出者是颜元。(× )
3、王夫之哲学体系中主要范畴:实有、道、气、理、物、器等。(√ )
4、戴震认为继善成性,性者生理。(×)
5、道体流行的宇宙观的提出者是戴震。(√ )
6、颜元认为理气合性。(√ )
7、颜元反对程朱陆王空谈心性的风气,倡导一种讲究实际效用的“实学”。( √ )
三、名词解释。
1、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2、实有
实有是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存在,实有是天地间最普遍的存在,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可以感知的性质,人们的耳目感官可以共见共闻实有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物质存在的共同抽象
3、继善成性
继善成性就是说,人们只有把不断运动变化的天道之善持续不断地接受过来,并凝结为自己的本质,方能成就本然至善的人性。天命变化日新,新故相资而新其故,人们就应当不断地去继去成。
4、数
所谓“数”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定数,即发展中呈现出的必然结果。颜元认为数与理密切相联,它们都是一气运行的形式和属性
5、天道统体
“天道统体”,是说天道为阴阳理气万物的最高本体,它不仅具有气,还涵括理,是阴阳无间的浑沦体。两者的交通变化产生了万事万物。天道化生万物是阴阳二气元亨利贞四种属性的固有作用和功能。
四、简答题
1、简述王夫之的有无观。
答:1)王夫之发挥了张载的学说,认为无所谓无。
2)所谓“有”是个体实物及其总体。
3)“无”在佛教视为“幻学”,王夫之则坚决认为天地万物绝非幻象。
4)“有”亦即称为存在,是指客实在的事物及其实际显现的对象。
2、简述王夫之的理气观。
答:1)王夫之指出,理为气的条理。
2)理依于气,是气的属性
3)理气相涵,理固然离不开气,气也离不开理
4)理决定于气,理是气的属性,而不是超越气
5)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是气的属性,理依于气,决定于气
3、简述颜元天道统体的宇宙观
答:1)天道化生万物颜元把道规定为“天道”,它是阴阳之气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由它产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2)理气融为一片。
3)天兼理、气、数。
五、论述题
1、试论王夫之的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能所是“能知”与“所知”的简称,即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佛教徒首先用来说明认识现象,但他们是把所知依附于能知,把客体消融在主体之中,从而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例如法相宗认为能知是见分,所知是相分,相分是见分变现出来的对象,而见分相分都是唯识所变,所以主体和客体都只是一种观念的存在,王夫之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批判了佛教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的基本观点:
1)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宇宙间一切事物可以分为主体和客体,佛教划出认识主客体是正确的;
2) 认识的客体和主体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某种精神的存在,所知作为认识的对象必须确实有这一客体存在;
3)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必须与客观对象相符合,“因所以发能”,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由于认识客体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
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
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
1、关于明清之际哲学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CDE )
A、明清之际哲学上的全面总结者是黄宗羲 B、明清之际历史方面总结的代表是王夫之
C、明清之际学术上进行全面总结的代表有黄宗羲 D、明清之际批判的最多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E、明清之际是一个批判的时代,是理论反思的时代
2、王夫之的道器观是指:(ABC )
A、道器统之于一形 B、器体道用 C、道本器未 D、道体气用 E、道末器本
3、关于王夫之的诚一实有说正确的是:(ABC )
A、诚-实有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实有是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存在
C、实有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物质存在的共同抽象 D、诚-实有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E、实有是不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
4、下列哪些不是颜元的思想观点:(E )
A、天道化生万物 B、天兼理气、数C、理气融为一片 D、非情才无以见性E形神物相遇知觉乃发
5、戴震说:“凡资于外以养者,皆由于耳目鼻口,而魄强则能记忆,此属之魄者存之已尔。至于无取乎记忆,问学所得,非心受之而已,乃化而为我之心知,我之心知,极而至乎圣人之神明矣。神明者,犹然心也,非心自心而理藏于中之谓也。”三层含义是指:(ABC )
A、耳目感官获得的认识由“魄”负责保存和记忆,这就从认识的中枢部门又划分出一个层次
B、心知由魄转化而来 C、心能至于神明,达到与理同—
D、心是行为的主宰,是道德性观念实体 E、心知以血气为基础
6、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所论诸范畴中,性列九条,仅次于理而远远多于其他范畴,他关于性的主要思想体现在:(ABCD )
A、性是事物类的本质规定,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内在根据B、性本于阴阳五行,是事物现实存在的依据
C、血气心知性之实体,性为人性,是知、情、欲的统一
D、人性是天地间最完善之性,最能体现气化流行的本性
E、性受于命而现于才
7、关于王夫之动静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E)
A、太虚本动,”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什么离开物质实体的运动
C、动而不离乎静之存,静而皆备其动之理 D、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E、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
8、戴震的理欲观是指:(ADE)
A、欲是人的生理需要,人性的基本内容之一 B、存天理灭人欲 C、理善欲恶
D、理是欲无过无不及的准则,它依存于欲 E、欲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
1、王夫之强调理依于气。(√ )
2、诚一实有说的提出者是颜元。(× )
3、王夫之哲学体系中主要范畴:实有、道、气、理、物、器等。(√ )
4、戴震认为继善成性,性者生理。(×)
5、道体流行的宇宙观的提出者是戴震。(√ )
6、颜元认为理气合性。(√ )
7、颜元反对程朱陆王空谈心性的风气,倡导一种讲究实际效用的“实学”。( √ )
三、名词解释。
1、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2、实有
实有是能够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存在,实有是天地间最普遍的存在,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可以感知的性质,人们的耳目感官可以共见共闻实有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物质存在的共同抽象
3、继善成性
继善成性就是说,人们只有把不断运动变化的天道之善持续不断地接受过来,并凝结为自己的本质,方能成就本然至善的人性。天命变化日新,新故相资而新其故,人们就应当不断地去继去成。
4、数
所谓“数”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定数,即发展中呈现出的必然结果。颜元认为数与理密切相联,它们都是一气运行的形式和属性
5、天道统体
“天道统体”,是说天道为阴阳理气万物的最高本体,它不仅具有气,还涵括理,是阴阳无间的浑沦体。两者的交通变化产生了万事万物。天道化生万物是阴阳二气元亨利贞四种属性的固有作用和功能。
四、简答题
1、简述王夫之的有无观。
答:1)王夫之发挥了张载的学说,认为无所谓无。
2)所谓“有”是个体实物及其总体。
3)“无”在佛教视为“幻学”,王夫之则坚决认为天地万物绝非幻象。
4)“有”亦即称为存在,是指客实在的事物及其实际显现的对象。
2、简述王夫之的理气观。
答:1)王夫之指出,理为气的条理。
2)理依于气,是气的属性
3)理气相涵,理固然离不开气,气也离不开理
4)理决定于气,理是气的属性,而不是超越气
5)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是气的属性,理依于气,决定于气
3、简述颜元天道统体的宇宙观
答:1)天道化生万物颜元把道规定为“天道”,它是阴阳之气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由它产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2)理气融为一片。
3)天兼理、气、数。
五、论述题
1、试论王夫之的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能所是“能知”与“所知”的简称,即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佛教徒首先用来说明认识现象,但他们是把所知依附于能知,把客体消融在主体之中,从而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例如法相宗认为能知是见分,所知是相分,相分是见分变现出来的对象,而见分相分都是唯识所变,所以主体和客体都只是一种观念的存在,王夫之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批判了佛教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的基本观点:
1)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宇宙间一切事物可以分为主体和客体,佛教划出认识主客体是正确的;
2) 认识的客体和主体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某种精神的存在,所知作为认识的对象必须确实有这一客体存在;
3)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必须与客观对象相符合,“因所以发能”,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由于认识客体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
2、试论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1)戴震主张心与理具有同一性,但不认为两者完全等同,而强调理为人心之所同然,只有达于神明,心才能与理同一。因此,他对滥用心理合一,以个人意见为理的思想进行了批评。他指出,心理合一必须验证于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没有情欲则不是心,更不是理。
2)戴震揭露理学“以理杀人”,并未否定它倡导的天理,而是抨击部分腐儒以个人偏见代替理;第杀人之理不是仁义礼智之理,而是被夸大为与欲绝对对立,违背人本性的虚无之理。
3)戴震指出,意见之理加上存理灭欲的学说,就成了毒害庶民百姓的工具。程朱认为理善欲恶,理正欲邪,只有灭尽人欲,才能复其天理。实际上,理欲并不对立,理在欲中。欲是人们血气之自然,生命的物质基础,窒欲即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违反人的本性。
4)戴震对程朱之理的批判具有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意义,他强调理存于欲,宣扬人欲是人生的自然基础,要求尽量满足人们正当的情欲,提倡一种达情遂欲的社会道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呼声和要求,不仅在当时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对近代的思想家也有重大的影响。
1)戴震主张心与理具有同一性,但不认为两者完全等同,而强调理为人心之所同然,只有达于神明,心才能与理同一。因此,他对滥用心理合一,以个人意见为理的思想进行了批评。他指出,心理合一必须验证于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没有情欲则不是心,更不是理。
2)戴震揭露理学“以理杀人”,并未否定它倡导的天理,而是抨击部分腐儒以个人偏见代替理;第杀人之理不是仁义礼智之理,而是被夸大为与欲绝对对立,违背人本性的虚无之理。
3)戴震指出,意见之理加上存理灭欲的学说,就成了毒害庶民百姓的工具。程朱认为理善欲恶,理正欲邪,只有灭尽人欲,才能复其天理。实际上,理欲并不对立,理在欲中。欲是人们血气之自然,生命的物质基础,窒欲即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违反人的本性。
4)戴震对程朱之理的批判具有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意义,他强调理存于欲,宣扬人欲是人生的自然基础,要求尽量满足人们正当的情欲,提倡一种达情遂欲的社会道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呼声和要求,不仅在当时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对近代的思想家也有重大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