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书法,至晋而风韵标举,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至隋而渐合南北之两长,然法未大变。唐人始大变法度。对这段话中“臻于化境”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成就斐然
B.登峰造极
C.空灵无形
D.垂范后世
2.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河川径流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如果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近年来全国缺水情况依旧很严重
B.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明显低于南方
C.我国水资源南方和北方分布不均衡
D.全国水资源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3.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这段话主要用于证明( )。
A.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B.科普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真理普遍性
C.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同之处
D.科普文化可以使人文与科学协调发展
4.关于利用太阳能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它至今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要使太阳能真正达到实用水平,从技术上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二是要实现太阳能发电与现在的电网联网。从社会政策上也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获得普通百姓对清洁能源的支持,二是要获得政府对太阳能发电的前期投入。“太阳能至今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有诸多原因,选出其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在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方面尚不理想
B.太阳能发电与现在的电网尚未成功联网
C.普通百姓对清洁能源还没有达到认可的程度,政府的前期投入也还不够
D.目前尚未提供建造太阳能发电站的足够面积
5.蛇经常会把舌头伸出来,并不是用它来吸收水分,或者想感受新鲜空气,或者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而是用它来帮助闻味进而来寻找食物和判断所处的环境。蛇经常伸出舌头来是为了什么?
A.用舌头帮助闻味进而来寻找食物和判断所处的环境
B.吸收水分
C.想感受新鲜空气
D.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臻于化境”指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即形容晋朝书法到达了很高的境界,获得很高成就。寻找四个选项的含义与“臻于化境”近似的,能表示到达很高的水平的词语即符合题意。
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成就斐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用于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
空灵无形:灵活而不可琢磨。
垂范后世: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
A、B、D选项都有取得很高成就的含义,与“臻于化境”意思相近,只有C选项是指幻化无穷、不可琢磨,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文段虽然首先指出南方水资源有所增加,但通过转折词“而”强调北方缺水更加严重,最后一句也通过最直观的数字“400亿”来进一步说明我国缺水严重。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第一句讲了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第二句讲它们的不同之处。选项A概括了这两方面的意思,当选。B、C、D项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该题为考查原因的细节判断题。材料为典型的“总分”结构,先提出太阳能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事实,后从技术和社会政策两方面来分析原因。仔细分析这四个原因,可知技术问题应该是基础,只有技术得以解决了才能促进“社会政策问题”的解决;而在技术问题上,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因为只有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了,才能够有“与电网联网”的可能,A选项最符合题意。D项在文中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细节判断。转折词“而是”后面的内容是蛇经常伸出舌头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由材料“并不是……的动作”,易知选项B、C、D错误。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