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疆国家电网考试行测备考:言语速答技巧
提醒考生特别要注意的就是问号,问号有三类,反问、疑问、设问。反问句是提出问题,答案在句子里的,疑问句提出问题没有答案, 设问句有提问有答案。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详细介绍下问号在题目中的用法。
例1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后亚、非、拉美作家占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这道题很多同学会容易误选D,正确答案是A。我们来看看这题怎么速答。我们发现文段前面是以分号联结的并列结构,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而这句话是一个问句,有的同学没有理解好,认为这句话是想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误选D。而这句话是说“是否意味着•••••••?”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语气,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疑问句,而不是反问句。而只有A选项是不确定的语气,提到“可能使”。因此正确答案是A。如果这句话表达成“难道这不正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吗?” 那么就变成一个反问句,意思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那么D才可能是答案。
例2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9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8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这道题很多同学误选B。虽然文段最后一句话提到了“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但只是顺带提了一下。文段中醒目的问号,提示了我们是有问有答的设问句。中国阴阳历有差距,“怎么办呢?”之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整个文段是围绕中国古代如何解决中国自己的阴阳历差异问题的。并没有把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进行比较,所以答案应该是选D。
例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这道题只要抓住最后一句话中的问句,就会发现是一个有问有答的设问句,解决问题的答案很重要,“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巧抓问号的方法很多言语题目能够迎刃而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