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
A.岳飞,辛弃疾
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
D.诸葛亮,李白
2.
孔子论述通过磨炼和考验来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段话是( )。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下面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4.
关于宋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说的是柳永
B.“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官渡之战
C.辛弃疾是宋代词人中“豪放派”代表之一
D.“人比黄花瘦”是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
5.
吕坤《社学要略》:“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说明蒙学教育既为识字,也兼为( )。
A.见闻知识教育
B.实用知识教育
C.义理思想教育
D.修身出世教育
查看答案与解析
[page]
1.答案: C
解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选自《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故本题选C。
2.答案: A
解析:
>A项的意思是“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才凋谢的”,借松柏之后凋比喻并告诫人们做人要为学不怕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为人不惧逆境。BCD项均不存在“磨练和考验”,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这首诗是孟郊在考中进士、金榜题名之后所写的,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喜悦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描写的是保家卫国的爱国戍边将士。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关山月》,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贾客乐》。
本题正确答应选A,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5.答案: B
解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合称“三百千”。“三百千”即用韵语化的方式识字,也兼有“习见闻”“日用”“亦有义理”的实用知识教育。故正确答案为B。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
A.岳飞,辛弃疾
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
D.诸葛亮,李白
2.
孔子论述通过磨炼和考验来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段话是( )。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下面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4.
关于宋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说的是柳永
B.“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官渡之战
C.辛弃疾是宋代词人中“豪放派”代表之一
D.“人比黄花瘦”是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
5.
吕坤《社学要略》:“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说明蒙学教育既为识字,也兼为( )。
A.见闻知识教育
B.实用知识教育
C.义理思想教育
D.修身出世教育
查看答案与解析
[page]
1.答案: C
解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选自《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故本题选C。
2.答案: A
解析:
>A项的意思是“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才凋谢的”,借松柏之后凋比喻并告诫人们做人要为学不怕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为人不惧逆境。BCD项均不存在“磨练和考验”,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这首诗是孟郊在考中进士、金榜题名之后所写的,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喜悦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描写的是保家卫国的爱国戍边将士。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关山月》,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贾客乐》。
本题正确答应选A,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5.答案: B
解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合称“三百千”。“三百千”即用韵语化的方式识字,也兼有“习见闻”“日用”“亦有义理”的实用知识教育。故正确答案为B。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