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考研调剂信息
招生人数:未知
招生简介:
一、海峡联合研究院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是举世瞩目的创新型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拥有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植物免疫研究中心5大创新平台,吸收了包括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7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海峡联合研究院拥有国际一流的软硬件科研、教学平台,已成为境内外合作办学的试验基地、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基地、海西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行基地,是培育科研创新人才的摇篮。海峡联合研究院被称为校园"硅谷"(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3日头版头条),近期陆续发表突破性科研成果,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社、福建卫视新闻、福建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科技日报等报道。
海峡联合研究院致力于培养出态度严谨科学、掌握核心领域技能的硕、博士研究生。各中心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斯坦福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弗吉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等国际性知名学校合作,鼓励并资助研究院硕、博士生在毕业前后出国深造,旨在打造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基因组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五大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之一,也是海峡联合研究院最早成立的中心,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明瑞光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及中心主任,主要以甘蔗、木瓜和菠萝等热带、亚热带作物以及区域特色作物作为研究对象。
基因组中心于2012年8月份开始筹建,分二期建设,实验室面积共3000㎡。至2013年8月完成第一期建设,主要建设了高通量测序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完成投资共2200多万元;二期建设已于2016年5月份完成,扩建室内人工气候室220m㎡。并进一步完善了细胞生物学平台以及基因组学平台。
基因组中心旨在应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解析植物发育与生殖机制和加快作物品种改良,预期将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在甘蔗基础研究领域以及植物的有性生殖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力争建设成国际水平的热带、亚热带特色作物研究平台和基因组技术共享平台。
基因组中心目前共有工作人员44名,其中教授9名,双聘院士1名,副教授4名、助理研究员6名、博士后4名、科研助理22人;现有研究生10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1人(含4名国家留学生)、硕士研究生84人(含4名国际留学生)。
三、人才培养特色
1.导师队伍强大,坚持精英培养
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福建省"双创人才百人计划"3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金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1名;设有顾问指导委员会,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2名、千人计划专家1名。
2.与国际名校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
与两所美国知名研究机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美国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德州农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机制,现已选拔5名优秀研究生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和德州农工大学访问学习。
中心与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等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各个层面的合作。
3.定期开展学术报告,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国际交流与培训
本中心累计举办50余次学术讲座并参与举办了一系列的海峡生命科学前沿论坛,邀请了包括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专家60余人。
基因组中心不定期邀请海外博士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对中心工作人员、学生进行专业技术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训,为工作人员、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四、科研成果
基因组中心成立以来共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以学校为第一作者单位或第一通讯单位在《NatureGenetics》(影响因子29.352)、《GenomeResearch》(影响因子13.8)、《GenomeBiology》(影响因子10.5)、《CurrentOpinioninPlantBiology》(影响因子9.385)、《PNAS》(影响因子9.661)、《ThePlantJournal》(影响因子6.82)、《MolecularPlant》(影响因子6.605)、《CurrentBiology》(影响因子8.851)、《NewPhytologist》(影响因子7.33)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SCI文章46篇;以学校作为参与作者单位在《Science》、《PNAS》、《PlantCell》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截止2018年2月)
五、导师简介及招生专业
1、明瑞光,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1995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获得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1998年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5年,美国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PlantMolecularGeneticist);2005-至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副教授、教授。为《TropicalPlantBiology》共同主编、《GenomeInsights》和《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编委。在植物性染色体研究方面,开创了早期性染色体进化研究领域,并长期处于这个领域的前沿。在甘蔗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主要工作集中在甘蔗的糖分和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分析、基因组学、分子标记等研究。先后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2项、美国农业部项目3项、美国能源部项目1项,其他项目7项,作为Co-PI参与项目13项,经费累计达1463万美金。先后在Nature(3篇),Science(1篇),NatureGenetics,PNAS(2篇),GenomeResearch(6篇),PlantCell,ThePlantJournal(3篇),PlantPhysiology等重要SCI刊物发表文章142篇,著作2部,参与著作9部。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性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被子植物性别决定基因网络;木瓜、菠萝以及甘蔗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的调控;甘蔗生物产量超亲遗传的分子机理。
招生专业:遗传学;生物信息学;作物遗传育种;
邮箱:rming@life.illinois.edu;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180-1.html
2、张积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省十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07年6月获得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8-201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以甘蔗、木瓜、菠萝为主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基因组及其生物学性状研究,特别对甘蔗的基因组学及其重要性状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有系统的研究。在NatureGenetics,GenomeResearch,Genomebiology,CurrentOpinioninPlantBiology,PlantCell&Environment,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7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甘蔗基因组学及其重要生物学性状基因功能;热带、亚热带植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剂量效应及杂种优势与生物量形成关系。
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信息学;
邮箱:[email]zjisen@gmail.com[/email];[email]zjisen@126.com[/email]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20-1.html
3、唐海宝,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
2009年12月获得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ofGeorgia)植物学博士学位。在比较基因组、群体遗传学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基因组序列装配注释、基因组比较分析、变异分析的专家。先后在Science,Nature,NatureGenetics,NaturePlant,PNAS,GenomeResearch等权威刊物发表文章6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多倍体基因组组成、基因互作和调控网络的进化模式;作物基因组内受人工选择的遗传位点;计算生物学方法、分析平台和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
招生专业:生物信息学;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
邮箱:tanghaibao@g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53-1.html
4、王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副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6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2014年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已在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著作一本;其中在SCI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包括一篇并列第一作者)正式发表文章13篇,总影响因子达60(以SCI期刊2014年影响因子计),包括GenomeResearch1篇,ThePlantJournal3篇,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3篇,Genetics1篇,BMCGenomics1篇及Chromosoma1篇等。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分子遗传、表观遗传及生物信息学方向;植物着丝粒结构与演化。
招生专业: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生物信息学
邮箱:kwang5@126.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54-1.html
5、秦源,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植物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杉木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英人才项目"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获得者,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特聘教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农林大学严家显最高奖教金获得者。
2006年获得武汉大学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植物生殖发育领域已经有十多年的积累,特别在花器官分化、雌配子发育及植物传粉受精过程中雌雄蕊的互作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发表著作2本,相关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17篇,平均影响因子5.5,其相关论文在国际知名杂志PlantCell,PLoSGenetics,PNAS,ThePlantJournal,MolecularPlant,SeminarsinCellandDevelopmentalBiology及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等发表。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植物生殖发育的分子遗传学。
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作物遗传育种;
邮箱:yuanqin001@fox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22-1.html
6、于青一,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8月获得美囯夏威夷大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专业博士学位。在木瓜基因组、植物性染色体进化、甘蔗基因组、咖啡基因组等热带作物的研究领域取得优秀的成绩。先后在Nature,NatureGenetics,PNAS,ThePlantJournal等权威刊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农业部,美国能源部,以及德克萨斯州研究基金资助。现为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园艺作物性状遗传学及分子机制;植物基因组结构与进化;植物性染色体演化机制;甘蔗基因学及应用研究。
招生专业: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
邮箱:qingyi2004@g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57-1.html
7、王建平,女,教授/PI,博士生导师。
2005年获得美囯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至201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甘蔗基因组、甘蔗的起源与演化,主要作物农艺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等相关研究。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农学系遗传与基因组学研究方向助理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研究结果先后发表于Science,Nature,PNAS,ThePlantJournal,BMCGenomics等刊物,过去6年发表论文36篇。
主要研究方向:1.通过对甘蔗全基因启动子序列及其对应基因表达分析来研究纤维素及蔗糖积累与转化的分子调控机制.2.通过对甘蔗核心种质资源的外显基因组序列分析来研究甘蔗生物量的主控基因及等位基因内/间互作效应并探索甘蔗的起源与演化。3.通过基因组定位与图位克隆来解析主要作物农艺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
招生专业: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
联系方式:Wangjia4@g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58-1.html
8、张亮生,男,教授/PI,博士生导师,金山拔尖人才,福建省高层次境外C类引进人才。
2012年7月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6月引进我校工作。近年来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PlantJournal(通讯)、MolecularPlant(通讯)、PlantPhysiology(通讯)、NewPhytologist(通讯)、Horticulture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5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80。
主要研究方向:基因组学,包括比较基因组学以及Denovo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学,如基因组和RNA-seq数据分析等。基因家族分子进化,如与发育和适应性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
招生专业:生物信息学;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
邮箱:fafuzhang@163.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55-1.html
9、陈立余,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1月受聘于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中心担任课题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和福建农林大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等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5项。课题组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为研究材料,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解析鞘脂类信号物质在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已在《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Genetics》、《PlantaMedica》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生殖发育;分子遗传学;脂类代谢。
招生专业:作物遗传育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程
邮箱:liyuchen82@hot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56-1.html
10、赵合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年6月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植物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年1月受聘于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中心。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曾参与"97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近几年来在《Plantcellandenvironment》、《PLoSON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生殖发育生物学;水稻功能基因组学。
招生专业: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邮箱:zhaoheming@wh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79-1.html
11、程焱,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于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从事访问研究(访问学生);2013年7月-2016年4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5月至今供职于福建农林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参与"973"项目子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近年来在《ThePlantJournal》、《Bio-protocol》、《FrontiersinPlant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雌胚子发育机制;植物细胞周期调控;植物抗逆抗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招生专业: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邮箱:chengyan1220@hot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fafugenome.cn/article-80-1.html
六、调剂政策
1、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报考第一志愿专业的国家2018年复试控制线(一区)。
2、申请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或与导师研究方向相近。成绩优异者,可放宽对报考专业的要求。
3、满足教育部有关调剂的其它要求。
七、调剂程序
1、调剂系统开通前,请先与中心负责老师联系,中心将提前安排初步沟通面试。
2、调剂系统开通后,请及时登陆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凭本人网报时的帐号和密码进入调剂系统,填写调剂信息。
3、中心审核通过后,通知调剂考生复试。调剂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应登录"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选择导师,并在学院指定的日期参加复试。
八、注意事项
请发送简历或简介到相关老师邮箱或中心邮箱,附从大学开始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包括学校及时间,主要学习科目和成绩)、考研初试成绩及近期照片。通过初步筛选的同学,我们将尽快以email形式与大家联系。
九、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邮编:350002
电话:0591-88202367联系人:黄老师
邮箱:512056607@qq.com
海峡联合研究院考研群:474176254
基因组中心网址:http://www.fafugenome.cn/
请关注基因组中心官方微信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