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2018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卫生综合
考试科目代码:[353] 考试科目名称:卫生综合 Ⅰ.考核目标 卫生综合是为公共卫生学院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考试范围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及其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 Ⅱ.试卷结构
二、题型结构 1.单选题: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250分 2.多选题: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Ⅲ.考试内容 流行病学,约20% 卫生统计学,约2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约20% 环境卫生学,约2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约20%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流行病学 (一)绪论 1.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 2. 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 3.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二)疾病的分布 1.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2. 熟悉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及移民流行病学。
3. 了解资料的收集和应用。 (三)描述性研究 1. 掌握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2. 熟悉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用途;现况调查实施步骤、数据分析、常见偏倚及控制方法。 3. 了解调查表的编制;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四)队列研究 1. 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2. 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3.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五)病例对照研究 1.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3. 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六)实验流行病学 1. 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特点、流行病学实验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2. 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3.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七)筛检 1. 掌握筛检的定义、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的计算及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定义及应用。 2. 熟悉联合试验的应用、筛检试验中常见的偏倚。 3. 了解筛筛检试验的效果评价方法。 (八)偏倚及其控制 1. 掌握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的概念及偏倚控制措施。 2. 熟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各自所包含的类别、熟悉混杂偏倚的识别和分层分析方法。 3. 了解偏倚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九)病因与因果推断 1. 掌握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的分类;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 2. 熟悉病因研究方法;Mill准则。 3. 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十)公共卫生监测 1. 掌握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公共卫生监测种类与内容。 2. 熟悉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与意义、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3. 了解公共卫生监测发展概况、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方法。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1. 掌握传染过程、感染谱;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二要素;传染病的主要几种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法定传染病分种类、数量;传染源的种类及意义;潜伏期和传染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疫源地概念及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免疫规划的概念。 2. 熟悉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传染病报告病种类别;熟悉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的传染源、病原体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我国的计划免疫和免疫程序。 3. 了解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新发传染病
(十二)伤害流行病学 1. 掌握伤害流行病学的定义、伤害的流行特征。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熟悉伤害的流行病特征;预防策略中的"5E"伤害预防综合策略。 3. 了解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1.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特征及其分类、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步骤(疾病暴发调查的基本步骤)。 2. 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信息收集报告、现场卫生学评价、控制。 3.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事件分类。 (十四)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1. 掌握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定义、行为流行病学及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2. 熟悉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 了解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 (十五)分子流行病学 1. 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生物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的概念。 2. 熟悉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 (十六)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掌握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概念、应用及基本步骤。 2. 熟悉Meta分析的模型类型、分析步骤及结果判定方法、Meta分析的常见偏倚及其识别方法。 3. 了解Meta的统计分析过程。 (十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1. 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2. 熟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及措施。 3. 了解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 二、卫生统计学, (一)绪论 1. 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 2. 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3. 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二)调查研究设计 1. 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基本抽样方法的正确应用。 2. 熟悉常用的概率抽样的方法。 3. 了解调查表的构成及制定及与考评方法。 (三)实验设计 1.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2. 熟悉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 3. 了解样本含量的估计及其意义。 (四)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 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2. 熟悉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及正态分布的应用。 3. 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五)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 掌握三类相对数(频率、强度和比)及常用指标、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掌握率的标准化法的计算及应用。 2. 熟悉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及其应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