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唢呐吵噪音色的改变
高音孔:我们都知道,音色是一门乐器被人们接受时最直接的艺术形象;也是一件乐器的艺术魅力与艺术气质的体现。一般来说,好的音色都具有以下特点:干净、圆润、结实、柔和、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强不可过,弱不可无。当然,这种对音色的衡量尺度,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也会由于演奏者个人的审美情趣而有所区别。但不管怎样人们对于美的衡量还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因为个性始终是建立在共性的某个点上。
唢呐,金、元时期传入我国,俗称"喇叭"。是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族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建国后才搬上了独奏舞台,并进入了高等音乐学府。至今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先辈们的不断努力已成为一件具有很强表现力的民族独奏乐器。并广泛的应用于民族乐队的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当中。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一直没有与吵噪的艺术形象分开过。就目前来看,这种吵噪的艺术形象已经不能顺应于人们的审美情趣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乐器的学习兴趣。这一点从全国每年的招生中就能看出来。然而,怎样才能把它的音色变得典雅优美起来,一改以往的"吵噪"形象呢?我想办法就是:应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去优化每一个演奏环节。至于造成这种吵噪形象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三点:
1、唢呐在民间大多应用于红白事、戏曲伴奏、庙会和节日庆典之中。但由于这些场合多在室外活动,在加上经济落后没有扩音设备,所以演奏者一般都追求最大音量。有的地方甚至认为音量大就是吹的好的表现。
2、我国地域辽阔,唢呐普及广泛,导致个人用的哨片、乐器及制作都有所不同。
3、演奏法的不同,如:口型、运气、运舌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