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器乐学习不要走入误区
20世纪80年代,一个席卷全国的少儿器乐热在中国兴起。少儿器乐热造就了大批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也使音乐艺术走出了象牙塔,成为普通劳动者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儿器乐热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也有许多尖锐的批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牞少儿业余器乐学习中普遍存在过强的功利性、过多的盲目性和过分的强制性,限制了儿童全面、自由地发展,加重了儿童的负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兰州市和全国各地一样,也有大批的琴童在学习各种乐器,也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与弊端。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业余少儿器乐学习活动,端正业余少儿器乐学习目的,引导业余少儿器乐教学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牽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在专业器乐教学和业余少儿器乐教学研究中颇有建树的王朝刚先生。
业余器乐教学功利化
记者:您在高校从事专业和业余器乐教学几十年,您觉得目前业余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王朝刚:相对于专业教学,业余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更具普遍性。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分功利化和专业化。
记者:您认为目前少儿器乐教学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王朝刚:其实绝大多数家长最初选择让孩子学习乐器时,并没有太狭隘的功利意识。而更多地着眼于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或是让孩子有点业余爱好、一技之长。可是一旦开始学习,或是在教师的错误引导下,或是在考级、比赛的压力下,或是在互相攀比的气氛下,学习目的便出现了异化。一些家长不管自己孩子的天赋如何,不管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练琴,都强求他不甘人后。这样,孩子学琴的"苦难生涯"便开始了,斥责、逼迫、打骂便如影相随了。
学习中琴童心生厌倦
记者:在您几十年从事专业和业余器乐的教学中,您有哪些感触?
王朝刚:从事几十年专业和业余器乐教学,感触真的很多。就像文化课学习中的应试教育一样,许多有天赋的孩子在过分功利化的乐器学习过程中,成了追求功利性目标的工具。他们的演奏水平一天天提高了,演奏曲目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但对音乐的喜爱却渐趋消失,越来越不想也不敢公开表演了。更可怕的是,大多数孩子一旦停止学琴,那件过去曾为他们所喜爱、曾被他们练习过无数次的乐器便被束之高阁,甚至终生都不再摆弄一次。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