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中烟工业考试公基备考管理知识:管理学中常见的各种“效应”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指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当然“蝴蝶效应”主要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常指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2.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到达渔港,但在运输过程中还是由于窒息而导致大批沙丁鱼死亡。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将沙丁鱼活着带回到渔港,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老船长在沙丁鱼槽里故意放进几条专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让其四处游动,沙丁鱼十分紧张,左冲右撞,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从而获得大量氧气,从而延长了其存活时间。“鲶鱼效应”的实质是激励精神,通过激励产生上进的因素。“鲶鱼效应”的作用在于调动成员的积极因素,有效激活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让员工在刺激作用的驱动下展现活力,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级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律”类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4.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它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5.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也可称之为“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它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于1958年提出的,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帕金森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那等于是自杀;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这个定律不仅在官场中出现,在很多组织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帕金森现象。
6.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不难发现,企业产品的推广方式多是找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拍广告,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从而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蝴蝶效应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指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当然“蝴蝶效应”主要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常指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2.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到达渔港,但在运输过程中还是由于窒息而导致大批沙丁鱼死亡。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将沙丁鱼活着带回到渔港,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老船长在沙丁鱼槽里故意放进几条专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让其四处游动,沙丁鱼十分紧张,左冲右撞,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从而获得大量氧气,从而延长了其存活时间。“鲶鱼效应”的实质是激励精神,通过激励产生上进的因素。“鲶鱼效应”的作用在于调动成员的积极因素,有效激活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让员工在刺激作用的驱动下展现活力,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级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律”类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4.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它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5.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也可称之为“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它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于1958年提出的,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帕金森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那等于是自杀;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这个定律不仅在官场中出现,在很多组织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帕金森现象。
6.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不难发现,企业产品的推广方式多是找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拍广告,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从而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