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助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往,很多气象观测员入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观测时间一到,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到观测场把数据读取回来,按时报出去。有的观测员在大风呼啸时用绳子捆住身体完成观测,有的观测员在寒冬清晨手碰到冰冷的设备被生生粘住,有的观测员在瓢泼大雨中全身湿透奔向观测场……
59岁的高继才,从1978年至今,一直在山东泰山气象站从事地面观测工作。他到泰山气象站之初,山上不通公路,工作器材和生活用品都靠大家挑上去,一趟至少也得五六个小时。高继才和同事们不但是观测员,还是“挑山工”,每次负重上山后便是20多天“与世隔绝”的日子。
“以前值班期间,24小时不敢合眼,生怕一眯瞪就错过发报。大家脑子里时刻绷着一根弦,每天7次绘图报、24次航空报,还有不定时的危险报、重要报,每份都不能迟发。时间久了,多梦变成了观测员的‘职业病’。”高继才说,虽然经常梦见日照纸被风吹飞,但现实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大风天,我们会格外小心,总是两人结伴观测,一人收旧纸,一人换新纸。”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后,全国气象观测员的工作发生显著变化。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地面观测全面自动化,让我们充满了喜悦,期待未来观测更加智能化,期待‘智慧气象’更硬核。”在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气象局从事地面观测业务的于丁,是一名90后观测员。雄安新区成立以来这3年,他发现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一个个以前从未见过的气象设备接踵而至。
“刚学会测量室内气压,观测自动化了;刚熟悉各种云类,观测自动化了;紧接着,冬季降水、能见度、天气现象,都实现了自动化观测。”于丁说。
随着雄安新区“未来站”的建设,实施了智慧气象示范、气象科技创新引领、气象服务数据融入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等项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齐装上阵,观测场里矗立着越来越多让人惊叹的仪器设备。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的巨大变化,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发展后的水到渠成。以此为新起点,气象观测人员将着力解决应急观测、维护设备、研究分析和提升服务能力等面临的新考验。中国气象事业将瞄准“监测精密”的目标,着力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深耕业务能力建设,以现代化建设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