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沙河畔游走
1
走下公共汽车,只用两步我就跨到了长满铁杆八里草的田埂上。这条绣满青草的田坎儿,悠悠牵着我的村庄。青草地毯般的柔软以及那亲切的腥甜,几乎让我掉下泪来。
哦,久违了的我的故乡,久违了的我的青草。我回来了。
我放下提包,用手指梳理了头发,重新别好发卡,才又迈走,那样子真有点儿朝圣的感觉。
是的,我是回来朝圣。南沙河畔永远美丽着的田园,是我的圣地,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上世纪最末的两年,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现实严重地毁损了我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我在灰蒙蒙的城市里游走,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我文思枯竭,陷入了生命的黑暗。
忽然想起费翔的歌: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行囊/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我决定逃。逃离城市,逃到我南沙河畔的故乡去。
登上火车的那一刻,我伤心地回望安康。我第一次明确地讨厌这个城市——那水泥塑成的森林和汽车尾气的流烟以及耗了我二十一年生命的艺术馆大院。
不久前,我对一位好友说,我的大半生,最快乐的时光,不是头上罩满光环的今天,而是在南沙河畔打猪草挖野菜的时光——那光着脚丫在田埂上奔跑的欢乐,那在青草垛下唱着童谣的无忧无虑,那怀了隐隐的少年恋情,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赶电影场子的浪漫。
在火车上,翻看余华的《活着》。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的故事,后半部分却写了平凡农家彻骨的心酸和坚韧宽广深厚无比的骨肉亲情。
艺术给我平抚。我发皱的心慢慢舒展。当我站在母亲面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笑吟吟的女儿了。
我的母亲有一颗永不老去的心。七十三岁,健硕硬朗,最重要的是童心不泯,欢喜游走,玩起来像孩童一样的专心致志。
简单地吃过午饭,母亲引领我田头漫步去。我跟着母亲走进绿意沉重的稻田中央。说原野绿意沉重,是因为稻禾即将成熟,每块田都有明显的金边镶嵌,远看近看,都是一种醉熏熏的丰盈。雨后晴天,日头的光华碎金似的撒满西天,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不,那是金子绝难比拟的明亮和烨煜——那是近于童话的、近于梦幻的、近于不真实的华美。
我在内心深处微微地吟哦。只有树丰草肥水美的南沙河,才能烘托出这样的日之光华,只有我故乡的天空才有这种无与伦比的洁净美丽。我仰着头,让身心沐浴在日头的光华里。我渴望化青草化泥土,和日的光华交融、飘游、升腾、消失。
牛羊的叫声唤醒我的迷醉。我看见了在不远处放羊的秀英大嫂。稻禾掩映,洁白的羊儿忽隐忽现,他们的出现,无异于又一个童话。我立即走近去,和秀英大嫂打招呼,与她并肩站在阳光里,看羊儿吃草。
夏末秋初,草夥丰茂,结满籽实的秋草是羊儿追肥的佳肴。羊们吃得安然、香甜。世界上只有羊这种牲灵才有这种从从容容的姿态的闲适的优雅。
我简直想歌唱了。轻轻地唱那童年的歌谣:白云在我的头上飘去,羊儿在我的身边撒欢。
田埂上有成群的青鹤飞起又落下。我的心和她们一起在绿稻丛中安歇,又和她们一起在夕阳的金光里飞翔。
青鹤是吉祥的鸟儿。母亲说,有青鹤年景就好。这是应验的。今年的水稻长势多么旺盛啊。
我和秀英大嫂拉话:这么一头大奶羊,够一家人喝鲜奶吧。是啊,秀英嫂说,你明天早晨也来喝。你多住些天,天天早晨来喝,喝上些天,保准你又白又嫩。我欢乐地笑了。恨不能立即匍匐下去,吸吮那粉色的乳头。我想,那该是充满青草甜香的吧。
母亲在跟牧鹅的老汉拉话。一群摇摇摆摆的大白鹅,正从水渠中上来,抖着羽毛上晶莹的水珠,嘎嘎地叫个不停。母亲说,这鹅多好看。咱们这儿水好,鹅就白得天鹅似的。啥时候我也养几只。
这当儿,有放牛的乡亲走过。都是同村乡邻,自然停下来拉话。那一头头大黄牛大水牛都是膘肥体壮油光水亮的。我跟母亲开玩笑说。牛这么好看你也养牛吧。母亲说,崽娃子,看这崽娃子,你妈这把年纪能养牛么。
牛哞哞叫的时候,黄昏降临。河坝地里腾起袅袅暮岚。微风缓缓吹过,荷香随风飘来。我看着雾岚笼罩下的荷塘,不知道那边有没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如果有,就只要上半部吧,也就是王母那老夜叉没出现的时候。
我们走走停停,一直到日头的光华隐去西天,一直到牛铃叮当牧人晚归。
回到院子,月亮已经从邻家瓦屋顶升起来了。农历七月十四的月亮,又圆又水又亮,托着条玉带似的云彩。天空似洗过般的碧蓝。母亲说,前两天下了一场极大的雨,把天空洗得这么干净。
星星只有两三颗。一颗金星孤独地天边眨眼睛。
我搬出两把藤椅,同母亲坐在院子里喝茶。月的光华倾泻在我们身上,并穿越身体进入五脏六腑。我们默默地承受圣浴,谁也不说话,仿佛一吭气,那份广袤无垠的清洁就会受惊似的。直到瓦块似的云彩布满天空,月亮的清辉统领了整个天宇,母亲才说话。
母亲的话山崩地裂:明天我领你到村里理发店去剪个娃娃头,年纪轻轻,头上挽个结老气。
我提醒她,我都快五十岁了。
母亲生气道:说的啥话,啥时候你五十岁了?你明天乖乖给我剪头去,剪个娃娃头好看。
我不由哑然失笑。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到连女儿的实际年龄都不肯承认。我倒真想随了母亲的意,明天去村里的理发店剪它一个娃娃头。也许,剪掉一头烦恼丝,人生的烦恼就丢弃净尽了。
2
晚上睡在干草铺的床上,意识就恍忽回到了童年。这种瓦屋柴床砖铺地的氛围,整个儿就是一首怀旧的情诗。我无法不怀想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铺床时母亲又讲到这张带框的柴床的来历。它是父亲五十岁那年,徒步走四十里山路从二里坝山场上扛回来的。我常常无法把这样艰苦的劳动和文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然而,那却是事实。那年,父亲弯腰弓背扛着这张床回来时,就是我在村口迎的他。
我躺在这张床上,觉得长大后的这二十一年,似乎是一个不大真实的空白,只有与这张床为伴的每个日子才是一种永恒的真实。我弄不明白这种感觉的根据。我想,大约是长大后的这些年,体验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经受了太多的生命痛楚,而故乡瓦屋里度过的那些在父母羽翼下的日子自然就成了童话。
睡在散发着干草清香的床上,无梦而眠,一觉醒来的时候,竟不知身在何处。还是井台上的压水声才使我恢复了记忆。
母亲早起。母亲在为我准备早饭了。
穿衣下床,我披散着头发,像个村妇一样在井台上刷牙洗脸。这种丢盔弃甲的自由状态,还了我的本来面目。
这种感觉真好。
仅仅一夜,我似乎忘记了城市生活的创痛。诗情与灵感正在我心中慢慢苏醒。老实说,当乡间带着腥甜味道的空气沁心人脾的那一刻,我平和而欢乐。
母亲提议说,咱们上街去吧,顺便买点芹菜苗回来栽上。
这是我最爱干的营生。我立即就响应。早饭吃得既香甜又匆忙。母亲一再说,吃慢点,抢啥哩。
母亲当然不知道我的心思。我是想赶人们吃早饭的空档走无人的清静道。去上元观的长长六里路,穿越南沙河,穿越一片丰沃的原野。十里稻花,遍野荷香。在无人的绿海里畅游该多么欢畅。
我是怀着蹦蹦乱跳的心来会见我的南沙河的。
每回都这样。每回亲近南沙河都是这种会见梦中情人一般的激动。但是,今天当我扑入她的怀抱时,岸边的垃圾猝然灰暗了我的心境。这是来自上元观镇的污染。我站在河心,不忍正视我的生命河身上的脓疮,不敢正视我梦中的小树林所生的毒瘤。我在心里暗暗盘算,改日将致信城固县县长,请求他制止南沙河的污染。
然而,城固县县长会倾听南沙女儿的心声么!
天知道。
我在心里悲怆地呐喊:人们,请举起森森般的手臂制止,制止南沙河的污染!为我们的心灵留下这片最后的家园吧!
离开河岸的时候,我一步三回头,神情忧伤。母亲看出我的心思。母亲说,你这痴女,人家要倒垃圾,你有啥办法,你这么伤心干啥。
我没有回答母亲。我快步地走到李家嘴的百年大坡果树下。这棵四季苍郁、枝干虬扎、叶蔓飘逸的老树,据说已经成神了。它的枝头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红布条,树下的小庙,香火旺盛。我没有香,我以我的心为烛,向您虔诚祈愿:
神灵的坡果树啊,护佑我的南沙河吧。也许,你虬扎的枝杆能阴挡上元观镇驶来的垃圾车。
因为南沙河边的垃圾,我对上元观镇骤生恶感。事实上,自从那城堡般的旧镇废弃、新镇建立之后,上元观已彻底失去了自身独特的韵味。新街宽阔却杂乱无章,同天下所有小镇没有两样。只是凉皮依然亮白细腻如昨,蔬菜依然鲜嫩水灵似旧,多多少少留住了一些古镇风韵。
我顺从母亲,先去喝了豆浆,再吃凉皮。然后在集上挑三拣四的买菜。
这趟街上得没什么实际意义。母亲图的是逛。我图的是感觉。我生命里最为苍翠的六年留在这个小镇上。每次回乡,我是必来这里探望的。
很快我们就踏上返程。
十点,原野已经苏醒。稻香随风飘荡,真正的金风送爽。也许是故乡的云,故乡的风。驱散了我心上的阴霾。我的心重又欢畅。我庆幸自己初秋时节毅然抛却俗务回乡,否则,就错过了生命中的美丽。
哦,让我借用琼瑶的歌: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
路过一个叫谢家营的地方,我和母亲都驻足凝望。这村庄很小,绿树葱笼中掩映着青粼粼的瓦屋,一条白沙路蜿蜒过来。这本是南沙河两岸最为平常的风景。现在却是非常罕有了。因为其它村庄都是层层叠叠的红砖雕堡式楼房,它的古朴宁静格外醒目。
这一刻,我想起我的村庄——那永远逝去了的古朴与美丽。
真想走进那些农舍里去坐一坐。可以肯定,这个小村庄里肯定有位文化高人,否则就抵挡不住上世纪九十年代瘟疫一样蔓延在南沙河两岸的楼房攀比风。
路上行人很多,一河两岸的人络绎不绝,都奔上元观镇去。我留神观察了人们各个不同的姿态。若遇见本村的,走过时母亲便絮絮叨叨对我说他们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富贵在外边干大了,将全家人接进了汉中府;寡妇彩平嫁了本村的新民,她却不贤惠,带不住新民的两个娃娃;青海工作的桂珍退休啦,前一阵子回村里住了两个月。母亲说的这些人,都是我的童年伙伴。说起来个个亲切。想当年乡场上结伴玩耍时,个个天真烂漫,几十年后,命运却千差万别,单单这个彩平,其命运的跌荡变迁足够写本一砖厚头的书。
走到河西岸时我提议在河堤上坐一会儿。母亲欣然同意。我立即脱了鞋将光脚伸进白沙里。风在橡树枝上飘扬,拂着我的头发和心情。我心里的烂漫恣肆汪洋,歌就轻轻飘出来。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在水中闪光
晚风吹拂不停
吹到了山楂树下
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
哦,最勇敢最可爱的到底是哪一个
哦,你山楂树呀请你告诉我
我被自己的歌声感动。我已经好久好久不唱歌了。
这时候,有两个少年骑自行车冲上河堤,他们的车架上带着被子,车把上挂着嘀哩咕噜的生活用品。今天是开学的日子,他们无疑是去三中报到。他们就是我的昨天。
我的目光追着他们,一直到他们消失在稻海深处。
秋阳淡淡地洒下来。母亲催促我走。她说要赶太阳晒面哩。我恋恋不舍地起身,却一定要涉水过河。母亲只好自己去过桥。
我投进南沙河就融化为水了。
南沙河——我的永爱,袒露着宽阔的胸膛拥我入怀。我将鞋子和提兜扔在沙渚上,向着上游一路跑去。粗砺的沙硌着脚底,沁心透骨的舒泰遍及全身。我仰起脸,让秋阳照着我,让秋风抱我。我看见我的心花一瓣瓣开放,并且飘溢着淡淡的清香。
有青鹤飞来。
哦,我就要驾鹤归去,永不再来。
但是母亲在彼岸呼唤我。她叫我的小名:艾艾呀,回吧。这使我想起我生命中的许多危险时刻,母亲都是这样将我声声唤回。幼年时迷路被野狗咬伤,很长时间我失魂落魄。母亲每天夜里用稻草烧熟鸡蛋,然后托在掌心里一步步走向原野深处,声声唤着:艾艾呀,回来吧。艾艾呀,回来吧。成年后,我常常想逃避现实,可是一遇到母亲的呼唤像遇到了魔咒,我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母亲中午为我做了红烧肉焖萝卜洋芋。这道菜汉中叫做熬菜。就是用肉来将其它的菜蔬,香烂醇软,非常好吃。我们坐在廊檐坎上吃饭,正对满院什锦花、指甲草花和院墙上烂漫无度的丝瓜花,正所谓: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蝴蝶儿成对飞来,翩跹花间,我看得呆了。
我想起了梁祝故事。想那一对化蝶双飞的人儿。国人的想象和智慧以及浪漫情怀都是登峰造极啊。试想,倒退几千年,再前进几千年,谁还能创造出比梁祝化蝶更浪漫的爱情神话?
可是,今天,国人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都到哪儿去了呢?
我们多么现实。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烹炸煎煮,弄得遍体鳞伤。我们不肯停下脚步,用心想一想梁祝的故事。
妈用筷子敲我的碗,训导说:快吃,吃饭要专心啊。
我于是低头吃饭,不再胡思乱想。
3
下午,我要去南沙河边,母亲坚决不让去。说那里阴瘆,下午决不可以去。我说走了几十年的熟地方,有什么阴瘆的。母亲说那边新近埋了一个野鬼。我追问再三,她才告诉。原来一个外乡人受了内伤,不知怎么爬到了南沙河边。乡政府也曾着人去救助,他死活不肯离开,就那么死在了南沙河边。乡人只好将他就地掩埋。
我感到蹊跷。这个外乡的人。为什么偏偏要来死在南沙河边呢。他兴许是走遍天涯海角,独独相中了汉江三角洲这片宁静美丽的风水宝地;也许是南沙河边的某个村子有他生死相恋的情人,他要将自己的魂魄交付在她的手里。一个人不管生前受过多少磨难,死后能归宿南沙河畔,可算前世修来的福分。
我说就这事啊。这有什么好怕的。母亲就是不允。正争执着,邻居秀英大嫂赶着羊群过来。说是到河滩放羊去。我便遇到救星一般,欢喜雀跃说,嫂嫂,我跟你一路去。有人作伴,母亲不好再阻拦,只叮咛我天黑前回家。
秀英嫂的羊群很好管理。我们这儿说的羊群其只有五六只,远不能和陕北或者蒙古大草原的羊群相比。这群羊是一只奶羊,两只盘角大公羊,一只骟羊和两只小羊羔。牧羊的事情写在书里边是一味的浪漫,现实中却是浪漫与艰辛掺半。说浪漫是白云青草与羊群的融洽和谐闲适;说艰辛是无论天晴下雨一日两次放牧决不能含糊。羊儿要吃鲜草,圈养不行。
秀英嫂有点儿跛脚,但黑黑胖胖的很结实,五十六七的人看上去一点儿不显老。我幼年时她从汉中盆地边缘的深山里嫁来,一转眼,生儿育女的过去了几十年,现在已是抱孙子的人了。
平原人本来不善放牧牛羊,但她家的老头儿一直钟情羊群。几十年来,她家从没有少了羊。上世纪七十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那阵,世福大哥宁肯做牛鬼蛇神戴尖尖帽游村也要养一只羊,仿佛他生命深处有羊情结似的。如今条件好了政策宽了,当然要养一群。以前我回乡时,常看见那孤独的牧羊人早出晚归。秀英嫂的丈夫放牧羊儿是放牧一种精神。他放羊是必进山去的。我们这儿虽然地处盆地边缘,离山却不近。他赶着羊儿上山,在荒坡上搭一个草棚,进山时背着干粮,有时候十天半月不回来。除了他的羊儿,基本上不与外界来往。他是字墨很深的人,年轻时曾浪迹天涯,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我想,他心里肯定有一片属于他的青草地,只有他的羊儿才能去啃噬。
眼下他必须编筐卖钱,为秋收秋种做准备,秀英嫂才有了放牧羊儿的荣幸。看起来秀英嫂也爱放羊,她身上背着斗笠,脸上挂着笑容,手上一根柳条鞭,脚上一双半旧胶鞋,干净、利落、从容。
我问她今天为什么不去田埂上放羊。她说,昨天几条牛在田埂上吃了草,羊儿干净得很,牛绊了的草它们就不吃。
我心里吃惊,暗暗刮目相看了羊儿。
羊啊羊,你们是无愧于诗文里的千古颂扬的。你们的绵和、驯顺、洁净,从来都是人类最为缺乏也最为需要的。
不禁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我们做学生的时代,那时候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是反对做小绵羊,提倡造反和叛逆。就出了“交白卷”的英雄和反师道尊严的小刺头,现在想起来是多么荒唐啊。
我要了秀英嫂的柳条鞭,替她把羊群赶到河滩里。羊儿真是好侍侯,不管是谁手中的鞭子,只要轻轻一挥,它们便乖乖地向前走,就连那两只看起来很凶的大公羊也不例外。
我一直认为,羊儿最为动人的是它们那一对无辜的眼睛。那种清亮如南沙河水的莹黄,那种无辜的神态,让人感动得心碎。
秀英嫂说,你属羊,才这样爱怜它们。你知道吧,你哥哥也属羊,所以羊是他的命。
我再次地想到那孤独的牧羊人。他背着背篓赶着羊群向山里缓缓走去的身影,是家乡原野上别一道风景。我蓦然想到,这位邻家老大哥,也有羊似的一双黄亮亮的眼睛和羊眼睛似的神态。我过去偶然与他碰面时曾非常惊奇,就是没想到羊眼上面去。
我说。嫂嫂,你发现没有,大哥的眼睛跟羊眼睛一模一样。
秀英嫂说,他就是羊眼睛。
羊在河滩里散开吃草的时候,天上开始掉雨点儿。尽管才立秋不久,雨就是秋雨的味道了,淅淅沥沥的。烟雨蒙蒙,空旷的河坝里没有人迹,只有青鹤在沙渚上安详地漫步。
这正是我幼年千百次感受过的孤寂空旷的美丽,也是我生命里最为深邃的幽秘。它是一种永远无法与外人道的心灵感受。不属于尘世。尤其不属于当代。如果归类,当属世福大哥牧羊那种类型。
秀英嫂将斗笠戴在我头上,自己涉过河去,在荷田里摘回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当雨帽。我们两个立在雨中,看羊儿们在河滩里静静地吃草。由于夏季干旱,水一断流,野草立即蓬蓬勃勃生长,将河道长成干净的草原,主要是一种叶片发红的叫做“了子”的野草和青翠的薄荷。羊儿只吃了子不吃薄荷,我觉得非常可惜。
秀英嫂说,薄荷气味太大了。
我说,我喜欢薄荷。
秀英嫂拔下两支,说道,天晴了,我放羊时拔一些晒干你带回去泡水喝,醒脑。你写书费脑筋。
我很吃惊地看着她。在乡人面前我从未说过自己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四邻八舍按习惯想法说我在外面当工人。这个斗大字不识一升的秀英嫂怎么会知道我写书。
秀英嫂见我惊讶,说道,你哥哥说你在写书。他山上的放羊棚里就放着两本你写的书,这么厚,晚上当枕头。她用大拇指和食指虚出来的缝比划着。
听了这话,我不知怎么的很感动。在我深爱的这片土地上,在我永系情结的乡人中间,有人知道我的书,这是我所想不到的。更不要说拿我的书当枕头了。
我素知在南沙河东岸的这个叫董家营的村庄,有许多神秘的人物。他们粗砺的外表深深掩藏着内心的珍珠。但在这群人里,我从未算进这位世福大哥。现在看来我大错特错了。
由此我破译了世福大哥不老的秘密,也破译了他那双羊眼睛的秘密。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时候,他的外表和内心都不会老去。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并守护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尤其在今天。尤其在一切迅猛粗砺化的今天。
见我不说话,秀英嫂说,你急了吧?
我摇摇头说,我最喜欢放羊。我小时候放羊,一出门就不知道回家。没少挨骂。
秀英嫂说,就是。我还记得有一次下暴雨,你爸爸找你那火烧眉毛的急。你爸爸那个湖北口音,喊急了,把你的小名儿艾艾喊成奶奶,人家都笑他。
我说,我退休了回村来,也买它个五六只羊,成天赶到河滩里放。
秀英嫂说,跟你哥哥一起上山放去。
我说不,放羊的人都喜欢单独跟羊在一起。
秀英嫂抬起头看看雨蒙蒙的天,说道,放羊的人都是独货虫,不葛人。怪了,我放羊也喜欢一个人。看着天上的云呀河里的水呀,看着青鹤呀鹭鸶呀,心里舒坦。听着鸟儿羊儿叫,心里那个舒坦呀就别提啦。说来也怪,一放上羊就光想放羊,再也不想干别的。
我们已经把话题讨论到死角了。秀英嫂说的心里舒坦和我的体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同属一种内心体验。而这是哲学家都解释不清的问题。
是啊,不论处在哪个层次上的人,内心都是这样强烈恒久地向往着宁静与安谧,人类自己却在疯狂地制造着喧哗与骚动。你让哲学家怎么办。
我常常感到自己很幸运。在辽阔地球的这个角落,有这么一条干净的河流,有这么些羊儿,有秀英嫂和世福大哥这样的乡邻,使我在疲倦的时候,有地方可以躲藏。
这已经是大福份了。
雨大起来,河道一片苍茫。天地相接,将我们和羊儿一起裹进雨雾里。
从这时起直到赶着羊群回家,我们再没有说话。
4
在晨阳照抚下,院墙上的丝瓜花黄灿灿开了一片。丝瓜花的黄是太阳黄,艳得让人心颤。我坐在窗下写笔记,抬眼就跟她们相遇。
树上的鸟儿以更大的诱惑召唤我。它们在老榆树枝头跳来跳去,将空气都叫得欢腾起来。
今年汉中盆地是五谷丰登的年辰。田里的稻子全都沉甸甸笑弯了腰,乡人在收稻前正清除地里的杂活:拔玉米秸、挖花生、积肥。鸟儿们遍地有食,因此欢悦。邻家在做早饭,诱人的柴烟在空气中飘散。
基本上无法专心写笔记了。
我走出屋子,迎着朝阳深深吸气。这么秋高气爽的日子,这么阳光明丽的早晨,在乡间,在农家瓦屋泥墙的小院里,我和枝头跳跃着的麻雀一样无忧无虑地欢乐着。
我唯一担心的是昨夜一场雨,淋湿了蝴蝶的翅膀,使她们不能来花间徜徉。很快发现这担心多余。在阳光普照的霎那间,她们就翩跹而至,在花间嬉戏了。
哦,蝴蝶,你们在雨中怎样藏身的呢。
我向母亲提出这个问题。母亲说,她们自有法儿躲雨,天生一物,各有一路。
我惊奇地发现蝴蝶儿敛翅休息时就像一片小叶子,静静地栖息在花蕊里或树叶上或土地上,你走近时她翩然翻飞,让你眼睛一亮。
雨后的土地非常湿润。各种各样的小草在砖缝里院边上蓬勃。我蹲在地上同它们说话。马舌菜、茶果果、苦麻菜、灰条、野薄荷,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草,都是我的老朋友。
母亲是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她在院子里铺满白沙,一为防滑,二为长年的小草杂生,有种蓬蓬勃勃的景象。她说草也是伴儿。
七十三岁的母亲长年独居在这个有六间房的院子里,她看花看虫子都是她的伴儿。而今我并没有老,却也有种与草们虫们独处的强烈愿望。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也就是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我就不断地盘算告老还乡。我常常苦思冥想,不知道哪里是我的归宿之地。这座百年老宅是不属于我的,尽管我生于斯长于斯。尽管在建设它时我投资不少,它的归属权却是小弟。当兵之后混迹于城市的小弟,近年来频频叫嚷着要拍卖老屋。他想连根掘走,永不回望。我纵然万般眷恋,也不能阻拦。谁让我是女儿呢。
母亲让我趁雨后有墒将芹菜栽上。地是平整好的。我只要用手刨一个坑,将芹菜苗放进去壅上就行。芹菜是四季碧绿的植物,长在地里又是菜蔬又是风景。母亲乐于栽植。我差不多年年初秋回家她就让我栽芹菜。
在泥土里耕种我立即就注意到泥土的神奇。这不足两米宽的狭长院边地,生长着母亲日常的菜蔬需要。两行青韭、五六行葱,四五棵辣椒、三棵羊奶海柿、两株丝瓜、三五棵茄子、一架黄瓜,竟可供不断采食。这片地还养着一畦茂盛的什锦花和两株月季,指甲花是随意生长的,向日葵胡乱长在院墙边,牵牛花几乎是沾土就疯长,它们殷勤地攀附在厨房檐下,让平凡的农家日子生长出浪漫。
这种交相辉映的丰饶,竟是这么一点点泥土的创造。我的心里充满对它的膜拜。
突然,我觉得秋阳照拂下的泥土有声音。嘤嘤的、嗡嗡的、蜜蜂似的声音。其实那是秋虫的呢哝。但我坚决认为是泥土在歌唱——为充足的阳光雨露,为它滋养的生命们。
我一再建议母亲出去玩。我想延长栽芹菜的劳作。我想一个人倾听泥土的歌唱。
我的母亲是天下最会享受生命的母亲。她是巴不得这一声的。我发现除非不得已,她绝不待在家里。她热爱着原野上游走——约几个老伙伴拉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在原野上游走。所以她至今思维敏捷,步履轻健。一个天天吮吸万物精气、沐浴日月光华的人,怎能不健康轻捷呢。
母亲走后我便可无所顾忌地发傻发呆。我把泥土翻过去掘过来,仿佛那里边有无尽的宝藏。我想,迟迟早早,我一定得回来。我一定得有我的小院,我的房子,我的土地。那时候,我首先得栽上我钟情的银杏树,两棵,让它们连理生长。石榴树从小就长在我的生命里,井台边是它的位置。我门前的小路两旁应有成排的白杨和凤尾竹,院墙就以七里香和蔷薇结篱。
桃李枇杷都是我的最爱。我拥有的土地上也该有它们的位置。
就这么与泥土缠绵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我觉得文思泉涌,就要喷涌而出了。我立即进屋挥笔疾书。
我已经失却灵感两年了。两年来,那曾牵引我在精神世界遨游的灵感被生存的琐屑消磨净尽。我曾认为她再也不会回来了,我生命的原野就要枯萎了。灵感的回归使我微微颤栗,我心怀感激,小心翼翼地拽着她,再也不敢放手。
月华再一次冲出邻人屋脊照拂我心的时候,我抓起一把泥土泪流满面。灵感于我是生命。灵感的回归就是灵魂的回归。
它是泥土为我招回来的。
我想,我得感激泥土。
5
很多年以来,我跟一位相知的朋友总在谋划着找一处世外桃源,营造最后的栖息地。关于桃花源的蓝图,构思了千次万次,桃李杏花在脑子里开得五彩缤纷,但终久是纸上谈兵,仅仅望梅止渴而已。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我们曾相中汉中盆地边缘的一条山谷。那山谷地土丰润,深谷静幽,离公路又近。我们甚至起意购下一处废弃的房子和周边的土地。但终因那里缺少一条河而少了种灵韵,未下决心。
后来那想法就束之高阁了。
我知道在她和我的心中,这念头已是一棵发牙的苗,只能日日蓬勃而不会枯死。我们都讨厌城市,厌倦官场文场的周旋,渴望回归自然母亲的怀抱。这一次我回乡,他在电话里嘱咐我,再去找找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平日来去匆匆,这一次我下定决心,抛开身前身后烦恼事,在乡间静心疗养。我的计划假日是九天,当然有时间寻找我们梦中的桃花源了。平原是不行的。尽管南沙河两岸土肥水美,风景秀丽,但人口稠密,加上上世纪末乡镇企业的蜂起,乡村雕堡式民居楼的大肆兴建,已将田园风光破坏贻尽。且失却了静的前提,离山又远。休身养性之所,首要的条件是青山丽水。
在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地方呢。
我的选择万变不离汉中。汉中盆地的南部边缘群山,山低坡缓树木丰茂。我想,地球上可能再也没有这么好看这么秀丽宜人的低坡度群山了。我曾去过湘西山区、大别山区、秦岭山区和韶山丛。甚至真正的桃花源——湖南武陵县的桃源,认为都不如我们这里的山丰润宜人。当然,我没见过其它国家的山,但在电视和地理书刊上所见识的,也多险峻巍峨,没有汉中盆地南部边缘的群山柔和。
我想起母亲每每提到的天明寺和二里坝这两个山区小镇。据说在上世纪中叶,父亲那一代人赶山场都是当日披星戴月徒步往返。现在中巴车四通八达,去一趟不是难事。我同母亲商量,去一趟二里坝如何。母亲欣然道,好,好!我一直想去哩。我还是解放前跟你爸爸去过的。那时候城固县的粮仓在曹坝,你爸爸去粮仓任职。我们先到二里坝,住在你爸爸的朋友范国良家。老范是你爸爸的湖北同乡,热情豪爽得很,带着我们把二里山水看了个遍。二里坝山那个翠呀,水那个绿呀,人那个厚道呀,世上无双哩。咱们今天到二里,去找你爸爸的朋友,看他还在不在人世。
我惊讶母亲对于父亲的一切记忆那样深刻。爸爸活着时,母亲对爸爸一百个不满意,时常吵闹,使父亲受尽精神折磨。父亲去了,母亲的怀念却与日俱增。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是随着逝去的岁月日日加重的。爸爸,你若九泉有知该多好。你若能活过来该多好。
我问母亲,你们那时候怎么去?骑马还是坐轿。
走路。母亲说,走路才有意思,边走边看,什么风景都刻在心里。
当然,我们现在决没走路的可能。现代化消灭了这种浪漫。
搭车是顺利的。村前大路上的中巴穿梭往来,看准车牌,拦一个上去就是。想到二里坝那个遥远的概念顷刻便要贴近,心里很是激动。
车行大约半小时,想象中的秀山丽水出现了。走过一个叫做黄岗的小街,即见一条缓缓流动的大河。神奇的是,这山中的河流依然秀竹夹岸,白沙铺底,潺潺缓缓,疏而不险,美仑美奂。车上没有到过此地的人都惊叹:好美的河啊,这河叫什么名字?司机答:这是南沙河上游地带。
听了司机的回答,我弹簧似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将头扑出车窗外。我的目光和心情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满是情人泪。
哦,南沙河,我的南沙河,你的源头原来藏在这么美妙的地方啊。
难怪你的姿态那么美丽,难怪你的水质那么纯净。
二里小镇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条旧街套着条新街,几个山货场。街上的百货公司、杂货公司、茶馆、理发铺、凉皮店、小面馆、镇政府、邮电所、银行、法院、学校等等,和山外的小镇一模一样,一样机构布局,一样的肝胆俱全。
母亲准确地找到了旧街尾范国良家的位置,打问起来,却没有人知道。
许是不在了。母亲说,那个人好哩。你爸爸的朋友,个个好。
我说。再找个老人问问,他不在了,肯定有子孙呀。母亲摇摇头,说范国良没有子女,老伴儿也是逃荒的外乡人。
这样说着话到了镇西头,忽见镇外山凹里屋舍俨然,在晨光里忽隐忽现,如琼楼仙阁一般。母亲说,那地方好,咱们走去看。
谁知转过一个山弯,所见景致比远看的好了千百倍。我和母亲惊得止住了脚步,仿佛那是海市蜃楼,走近了就会幻化了去似的。母亲叹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地方呀。
南沙河在这儿冲刷出一片开阔的山谷,水稻正丰盈着成熟,南沙河在一片绿海中袅袅娜娜淌过。在这个地段,她依然是秀竹夹岸白沙铺底的美好姿态,只是沙更白、水更亮、竹更秀了。沿河的大路白沙粼粼,婉若玉带,三五个背包的山童嬉戏着跑过。山脚下炊烟袅袅处,是精致的红檐瓦屋形成的院落,周边绿树葱茏,院里伸出的小路曲径通幽,正好与河边的大路相接。
我想,这就是梦中的桃花源了。
桃花源里田畴阡陌屋舍俨然,有没有这么美的一条河呢,陶渊明没有说。
我想没有。不管是陶潜的梦想,还是现实中人们牵强附会标定的地方,都不会有这样秀美的一条河。
南沙河是独一无二的。
问行人,说这地方叫做奎兴。
母亲说,曹坝那地方跟奎兴也差不多。人少,自然景致就好。那时候你爸爸跟范国良看粮仓,一条山谷就他们两人。半夜里,有赶山场的人经过,你爸爸喊:干啥的!赶场人用拖长的南山腔答:赶场的!一问一答在山谷里响半天。
我问,爸爸他们在曹坝待了几年。母亲说,你爸爸待了五年。范国良待了一辈子,他只有过年或者接送客人才回二里坝来。母亲顿了顿又说,不是谁都能在深山里待得住的,有德行的高人才守得住深山的清静。你爸爸和范国良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母亲这话说得像哲学家似的。说得我一愣,刚才热突突的心凉了下来。母亲说得对,只有高人才守得住深山的清静。古人如陶渊明、黄公望辈,今人如我父亲和范国良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我和我的朋友都在俗世的繁华里滚得太久了,就算找到了桃花源,我们终久能够耐得住深山里的寂寞么。
我首先对自己没有把握。虽然我痛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另一方面,也眷恋着城市的安逸。
真的,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亲近自然的能力。
初见奎兴,我满心都是立即向朋友报告的欲望。现在我决定不告诉他。我感觉,这样的地方不是谁都可以来住的,那恐怕要修了千百年的福,才有缘在这儿生活一世。也要有陶公黄公那样的德,才能享得了山里的清静之福。
6
一连五天,我坐在南沙河的沙渚上研读泰戈尔的《沉船》和余华的《活着》。
泰戈尔是我心中的文学圣父。他笔下梦幻般纯净美丽的文字和梦幻般纯净美丽的人物,是我生命深处的向往,也是我逃避现实的场所。我真不知道,没有泰戈尔,二十世纪怎么办!我们今后怎么办?
余华是我最欣赏的当代作家。他讲述的那些苦难中关于人性的童话,使我如此迷醉。我想,中国的当代文学应该骄傲,因为我们有余华。
只有在我的南沙河畔,我才能全身心扑入两位文学圣哲所构筑的文学殿堂。我在他们的牵引下,缓慢地游向彼岸——彼岸,那日光驱散黑暗的地方,我知道,那里的天堂正闪烁光芒。
我紧紧地抓住泰戈尔的牧杖,穿越灰色的现实,去寻找云层上边的阳光。
年轻的余华正以他深邃而冷峻的目光,为我指出人类怎样从苦难中走来,以及将如何走去。
我正在学会使现实处于遥远的状态,然后从容地抽取金丝,来编织真正属于文学的现实。我闭上眼睛,余华笔下的福贵、家珍、风霞、有庆、二喜、苦根,还有那头和福贵一样老的老牛,就会向我走来。那正是我所熟悉的乡村生活和乡村人物,那些平凡坚韧、以柔弱的双肩和心灵承受着生存的巨大苦难而最终完成了我们的生存理想的人物,正是我的父老乡亲中的“这一个”。
我真正地感到了文学的神圣意义。
感谢余华。
我读几段他们朴素而金光闪闪的文字,就对着河水沉思冥想,南沙河正在迎来她的旺水季节——满河清流荡漾,沙渚时隐时现,翠竹扑岸,青鹤鹭鸶徜徉。我躲开渡口附近的渡河人和牧羊人,远远地在河心里走来走去。我觉得我是和心中的两位圣哲并肩徜徉河心,一起享受南沙河畔的日月光华,一同感受南沙河粗砺的石英沙按摩足底的愉快。
秋阳透过堤岸高大的橡树播洒过来,映得我们与河水一同金光闪烁。我们将目光一齐投向河岸——那里,攀附在树梢的藤蔓翠光闪耀,青鹤绕飞其间,我们深信,童话的小木屋就隐藏在林深不知处。
也许,这正是文学所应追寻的超越现实的美丽
我痴望夕阳,希望它不要坠落,希望暮色迟一些降临,希望青鹤不要归巢。
这当儿,我的手机骤然响起。这是我的挚友传来的电波。他总是在我处于最美丽的地方、最平和的心境中传来电波。他总能准确地掌握这种时刻。我常想,是因为他心灵的忠厚圣洁,美丽的时刻才属于他。
我欢悦地向他叙述我的南沙河:树梢上跳动的秋阳,沙渚上漫步的青鹤,远处的一大群白鹅和渡口边放羊的秀英大嫂。我告诉他我与泰戈尔余华在南沙河上的交会。我让他倾听滴泠泠的流水声;让他倾听秋风的轻响;让他倾听天空中偶尔的雁叫。
我知道,他会穿越都市的喧嚣来与我的心汇合。他会走到这白茫茫的沙滩上来,与我共同感受南沙河畔的一切。我知道,他那有力的臂膀,会伙同泰戈尔、余华的牧杖,合力将我推向彼岸的登陆点。
这是我和我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它支撑着我生命里最坚实的部分。
黑夜来临。我倏然记起《圣经》里那句话:日落西山了。请到我们这里住下来吧。
这是上苍的召唤。我得回家。
现实是灰暗的。
我小心地绕过村庄里污水横流的道路,尽量不去看那些充满欲望的脸。
就这样,刚刚在南沙河畔的感受,已恍若隔世。
但我极力抓住刚刚获得的灵感,想顽强地凫出水面。我坐在厢房窗下,呆呆看着窗外摇曳的老榆树。那已经远逝的、永不再来的人和物,蜂涌进我的心里。我觉得必须找一个载体赶紧将他们装进去,让那些穿越时空隧道依然鲜活着的生命继续向前走去。
灵感已像日出照耀黑暗那样突然来临,我想我是满目热泪了。因为,经过了那么多日子的彷徨和空白状态,我终于看见了彼岸熠熠生辉的曦光。
走下公共汽车,只用两步我就跨到了长满铁杆八里草的田埂上。这条绣满青草的田坎儿,悠悠牵着我的村庄。青草地毯般的柔软以及那亲切的腥甜,几乎让我掉下泪来。
哦,久违了的我的故乡,久违了的我的青草。我回来了。
我放下提包,用手指梳理了头发,重新别好发卡,才又迈走,那样子真有点儿朝圣的感觉。
是的,我是回来朝圣。南沙河畔永远美丽着的田园,是我的圣地,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上世纪最末的两年,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现实严重地毁损了我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我在灰蒙蒙的城市里游走,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我文思枯竭,陷入了生命的黑暗。
忽然想起费翔的歌: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行囊/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我决定逃。逃离城市,逃到我南沙河畔的故乡去。
登上火车的那一刻,我伤心地回望安康。我第一次明确地讨厌这个城市——那水泥塑成的森林和汽车尾气的流烟以及耗了我二十一年生命的艺术馆大院。
不久前,我对一位好友说,我的大半生,最快乐的时光,不是头上罩满光环的今天,而是在南沙河畔打猪草挖野菜的时光——那光着脚丫在田埂上奔跑的欢乐,那在青草垛下唱着童谣的无忧无虑,那怀了隐隐的少年恋情,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赶电影场子的浪漫。
在火车上,翻看余华的《活着》。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的故事,后半部分却写了平凡农家彻骨的心酸和坚韧宽广深厚无比的骨肉亲情。
艺术给我平抚。我发皱的心慢慢舒展。当我站在母亲面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笑吟吟的女儿了。
我的母亲有一颗永不老去的心。七十三岁,健硕硬朗,最重要的是童心不泯,欢喜游走,玩起来像孩童一样的专心致志。
简单地吃过午饭,母亲引领我田头漫步去。我跟着母亲走进绿意沉重的稻田中央。说原野绿意沉重,是因为稻禾即将成熟,每块田都有明显的金边镶嵌,远看近看,都是一种醉熏熏的丰盈。雨后晴天,日头的光华碎金似的撒满西天,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不,那是金子绝难比拟的明亮和烨煜——那是近于童话的、近于梦幻的、近于不真实的华美。
我在内心深处微微地吟哦。只有树丰草肥水美的南沙河,才能烘托出这样的日之光华,只有我故乡的天空才有这种无与伦比的洁净美丽。我仰着头,让身心沐浴在日头的光华里。我渴望化青草化泥土,和日的光华交融、飘游、升腾、消失。
牛羊的叫声唤醒我的迷醉。我看见了在不远处放羊的秀英大嫂。稻禾掩映,洁白的羊儿忽隐忽现,他们的出现,无异于又一个童话。我立即走近去,和秀英大嫂打招呼,与她并肩站在阳光里,看羊儿吃草。
夏末秋初,草夥丰茂,结满籽实的秋草是羊儿追肥的佳肴。羊们吃得安然、香甜。世界上只有羊这种牲灵才有这种从从容容的姿态的闲适的优雅。
我简直想歌唱了。轻轻地唱那童年的歌谣:白云在我的头上飘去,羊儿在我的身边撒欢。
田埂上有成群的青鹤飞起又落下。我的心和她们一起在绿稻丛中安歇,又和她们一起在夕阳的金光里飞翔。
青鹤是吉祥的鸟儿。母亲说,有青鹤年景就好。这是应验的。今年的水稻长势多么旺盛啊。
我和秀英大嫂拉话:这么一头大奶羊,够一家人喝鲜奶吧。是啊,秀英嫂说,你明天早晨也来喝。你多住些天,天天早晨来喝,喝上些天,保准你又白又嫩。我欢乐地笑了。恨不能立即匍匐下去,吸吮那粉色的乳头。我想,那该是充满青草甜香的吧。
母亲在跟牧鹅的老汉拉话。一群摇摇摆摆的大白鹅,正从水渠中上来,抖着羽毛上晶莹的水珠,嘎嘎地叫个不停。母亲说,这鹅多好看。咱们这儿水好,鹅就白得天鹅似的。啥时候我也养几只。
这当儿,有放牛的乡亲走过。都是同村乡邻,自然停下来拉话。那一头头大黄牛大水牛都是膘肥体壮油光水亮的。我跟母亲开玩笑说。牛这么好看你也养牛吧。母亲说,崽娃子,看这崽娃子,你妈这把年纪能养牛么。
牛哞哞叫的时候,黄昏降临。河坝地里腾起袅袅暮岚。微风缓缓吹过,荷香随风飘来。我看着雾岚笼罩下的荷塘,不知道那边有没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如果有,就只要上半部吧,也就是王母那老夜叉没出现的时候。
我们走走停停,一直到日头的光华隐去西天,一直到牛铃叮当牧人晚归。
回到院子,月亮已经从邻家瓦屋顶升起来了。农历七月十四的月亮,又圆又水又亮,托着条玉带似的云彩。天空似洗过般的碧蓝。母亲说,前两天下了一场极大的雨,把天空洗得这么干净。
星星只有两三颗。一颗金星孤独地天边眨眼睛。
我搬出两把藤椅,同母亲坐在院子里喝茶。月的光华倾泻在我们身上,并穿越身体进入五脏六腑。我们默默地承受圣浴,谁也不说话,仿佛一吭气,那份广袤无垠的清洁就会受惊似的。直到瓦块似的云彩布满天空,月亮的清辉统领了整个天宇,母亲才说话。
母亲的话山崩地裂:明天我领你到村里理发店去剪个娃娃头,年纪轻轻,头上挽个结老气。
我提醒她,我都快五十岁了。
母亲生气道:说的啥话,啥时候你五十岁了?你明天乖乖给我剪头去,剪个娃娃头好看。
我不由哑然失笑。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到连女儿的实际年龄都不肯承认。我倒真想随了母亲的意,明天去村里的理发店剪它一个娃娃头。也许,剪掉一头烦恼丝,人生的烦恼就丢弃净尽了。
2
晚上睡在干草铺的床上,意识就恍忽回到了童年。这种瓦屋柴床砖铺地的氛围,整个儿就是一首怀旧的情诗。我无法不怀想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铺床时母亲又讲到这张带框的柴床的来历。它是父亲五十岁那年,徒步走四十里山路从二里坝山场上扛回来的。我常常无法把这样艰苦的劳动和文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然而,那却是事实。那年,父亲弯腰弓背扛着这张床回来时,就是我在村口迎的他。
我躺在这张床上,觉得长大后的这二十一年,似乎是一个不大真实的空白,只有与这张床为伴的每个日子才是一种永恒的真实。我弄不明白这种感觉的根据。我想,大约是长大后的这些年,体验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经受了太多的生命痛楚,而故乡瓦屋里度过的那些在父母羽翼下的日子自然就成了童话。
睡在散发着干草清香的床上,无梦而眠,一觉醒来的时候,竟不知身在何处。还是井台上的压水声才使我恢复了记忆。
母亲早起。母亲在为我准备早饭了。
穿衣下床,我披散着头发,像个村妇一样在井台上刷牙洗脸。这种丢盔弃甲的自由状态,还了我的本来面目。
这种感觉真好。
仅仅一夜,我似乎忘记了城市生活的创痛。诗情与灵感正在我心中慢慢苏醒。老实说,当乡间带着腥甜味道的空气沁心人脾的那一刻,我平和而欢乐。
母亲提议说,咱们上街去吧,顺便买点芹菜苗回来栽上。
这是我最爱干的营生。我立即就响应。早饭吃得既香甜又匆忙。母亲一再说,吃慢点,抢啥哩。
母亲当然不知道我的心思。我是想赶人们吃早饭的空档走无人的清静道。去上元观的长长六里路,穿越南沙河,穿越一片丰沃的原野。十里稻花,遍野荷香。在无人的绿海里畅游该多么欢畅。
我是怀着蹦蹦乱跳的心来会见我的南沙河的。
每回都这样。每回亲近南沙河都是这种会见梦中情人一般的激动。但是,今天当我扑入她的怀抱时,岸边的垃圾猝然灰暗了我的心境。这是来自上元观镇的污染。我站在河心,不忍正视我的生命河身上的脓疮,不敢正视我梦中的小树林所生的毒瘤。我在心里暗暗盘算,改日将致信城固县县长,请求他制止南沙河的污染。
然而,城固县县长会倾听南沙女儿的心声么!
天知道。
我在心里悲怆地呐喊:人们,请举起森森般的手臂制止,制止南沙河的污染!为我们的心灵留下这片最后的家园吧!
离开河岸的时候,我一步三回头,神情忧伤。母亲看出我的心思。母亲说,你这痴女,人家要倒垃圾,你有啥办法,你这么伤心干啥。
我没有回答母亲。我快步地走到李家嘴的百年大坡果树下。这棵四季苍郁、枝干虬扎、叶蔓飘逸的老树,据说已经成神了。它的枝头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红布条,树下的小庙,香火旺盛。我没有香,我以我的心为烛,向您虔诚祈愿:
神灵的坡果树啊,护佑我的南沙河吧。也许,你虬扎的枝杆能阴挡上元观镇驶来的垃圾车。
因为南沙河边的垃圾,我对上元观镇骤生恶感。事实上,自从那城堡般的旧镇废弃、新镇建立之后,上元观已彻底失去了自身独特的韵味。新街宽阔却杂乱无章,同天下所有小镇没有两样。只是凉皮依然亮白细腻如昨,蔬菜依然鲜嫩水灵似旧,多多少少留住了一些古镇风韵。
我顺从母亲,先去喝了豆浆,再吃凉皮。然后在集上挑三拣四的买菜。
这趟街上得没什么实际意义。母亲图的是逛。我图的是感觉。我生命里最为苍翠的六年留在这个小镇上。每次回乡,我是必来这里探望的。
很快我们就踏上返程。
十点,原野已经苏醒。稻香随风飘荡,真正的金风送爽。也许是故乡的云,故乡的风。驱散了我心上的阴霾。我的心重又欢畅。我庆幸自己初秋时节毅然抛却俗务回乡,否则,就错过了生命中的美丽。
哦,让我借用琼瑶的歌: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
路过一个叫谢家营的地方,我和母亲都驻足凝望。这村庄很小,绿树葱笼中掩映着青粼粼的瓦屋,一条白沙路蜿蜒过来。这本是南沙河两岸最为平常的风景。现在却是非常罕有了。因为其它村庄都是层层叠叠的红砖雕堡式楼房,它的古朴宁静格外醒目。
这一刻,我想起我的村庄——那永远逝去了的古朴与美丽。
真想走进那些农舍里去坐一坐。可以肯定,这个小村庄里肯定有位文化高人,否则就抵挡不住上世纪九十年代瘟疫一样蔓延在南沙河两岸的楼房攀比风。
路上行人很多,一河两岸的人络绎不绝,都奔上元观镇去。我留神观察了人们各个不同的姿态。若遇见本村的,走过时母亲便絮絮叨叨对我说他们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富贵在外边干大了,将全家人接进了汉中府;寡妇彩平嫁了本村的新民,她却不贤惠,带不住新民的两个娃娃;青海工作的桂珍退休啦,前一阵子回村里住了两个月。母亲说的这些人,都是我的童年伙伴。说起来个个亲切。想当年乡场上结伴玩耍时,个个天真烂漫,几十年后,命运却千差万别,单单这个彩平,其命运的跌荡变迁足够写本一砖厚头的书。
走到河西岸时我提议在河堤上坐一会儿。母亲欣然同意。我立即脱了鞋将光脚伸进白沙里。风在橡树枝上飘扬,拂着我的头发和心情。我心里的烂漫恣肆汪洋,歌就轻轻飘出来。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在水中闪光
晚风吹拂不停
吹到了山楂树下
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
哦,最勇敢最可爱的到底是哪一个
哦,你山楂树呀请你告诉我
我被自己的歌声感动。我已经好久好久不唱歌了。
这时候,有两个少年骑自行车冲上河堤,他们的车架上带着被子,车把上挂着嘀哩咕噜的生活用品。今天是开学的日子,他们无疑是去三中报到。他们就是我的昨天。
我的目光追着他们,一直到他们消失在稻海深处。
秋阳淡淡地洒下来。母亲催促我走。她说要赶太阳晒面哩。我恋恋不舍地起身,却一定要涉水过河。母亲只好自己去过桥。
我投进南沙河就融化为水了。
南沙河——我的永爱,袒露着宽阔的胸膛拥我入怀。我将鞋子和提兜扔在沙渚上,向着上游一路跑去。粗砺的沙硌着脚底,沁心透骨的舒泰遍及全身。我仰起脸,让秋阳照着我,让秋风抱我。我看见我的心花一瓣瓣开放,并且飘溢着淡淡的清香。
有青鹤飞来。
哦,我就要驾鹤归去,永不再来。
但是母亲在彼岸呼唤我。她叫我的小名:艾艾呀,回吧。这使我想起我生命中的许多危险时刻,母亲都是这样将我声声唤回。幼年时迷路被野狗咬伤,很长时间我失魂落魄。母亲每天夜里用稻草烧熟鸡蛋,然后托在掌心里一步步走向原野深处,声声唤着:艾艾呀,回来吧。艾艾呀,回来吧。成年后,我常常想逃避现实,可是一遇到母亲的呼唤像遇到了魔咒,我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母亲中午为我做了红烧肉焖萝卜洋芋。这道菜汉中叫做熬菜。就是用肉来将其它的菜蔬,香烂醇软,非常好吃。我们坐在廊檐坎上吃饭,正对满院什锦花、指甲草花和院墙上烂漫无度的丝瓜花,正所谓: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蝴蝶儿成对飞来,翩跹花间,我看得呆了。
我想起了梁祝故事。想那一对化蝶双飞的人儿。国人的想象和智慧以及浪漫情怀都是登峰造极啊。试想,倒退几千年,再前进几千年,谁还能创造出比梁祝化蝶更浪漫的爱情神话?
可是,今天,国人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都到哪儿去了呢?
我们多么现实。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烹炸煎煮,弄得遍体鳞伤。我们不肯停下脚步,用心想一想梁祝的故事。
妈用筷子敲我的碗,训导说:快吃,吃饭要专心啊。
我于是低头吃饭,不再胡思乱想。
3
下午,我要去南沙河边,母亲坚决不让去。说那里阴瘆,下午决不可以去。我说走了几十年的熟地方,有什么阴瘆的。母亲说那边新近埋了一个野鬼。我追问再三,她才告诉。原来一个外乡人受了内伤,不知怎么爬到了南沙河边。乡政府也曾着人去救助,他死活不肯离开,就那么死在了南沙河边。乡人只好将他就地掩埋。
我感到蹊跷。这个外乡的人。为什么偏偏要来死在南沙河边呢。他兴许是走遍天涯海角,独独相中了汉江三角洲这片宁静美丽的风水宝地;也许是南沙河边的某个村子有他生死相恋的情人,他要将自己的魂魄交付在她的手里。一个人不管生前受过多少磨难,死后能归宿南沙河畔,可算前世修来的福分。
我说就这事啊。这有什么好怕的。母亲就是不允。正争执着,邻居秀英大嫂赶着羊群过来。说是到河滩放羊去。我便遇到救星一般,欢喜雀跃说,嫂嫂,我跟你一路去。有人作伴,母亲不好再阻拦,只叮咛我天黑前回家。
秀英嫂的羊群很好管理。我们这儿说的羊群其只有五六只,远不能和陕北或者蒙古大草原的羊群相比。这群羊是一只奶羊,两只盘角大公羊,一只骟羊和两只小羊羔。牧羊的事情写在书里边是一味的浪漫,现实中却是浪漫与艰辛掺半。说浪漫是白云青草与羊群的融洽和谐闲适;说艰辛是无论天晴下雨一日两次放牧决不能含糊。羊儿要吃鲜草,圈养不行。
秀英嫂有点儿跛脚,但黑黑胖胖的很结实,五十六七的人看上去一点儿不显老。我幼年时她从汉中盆地边缘的深山里嫁来,一转眼,生儿育女的过去了几十年,现在已是抱孙子的人了。
平原人本来不善放牧牛羊,但她家的老头儿一直钟情羊群。几十年来,她家从没有少了羊。上世纪七十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那阵,世福大哥宁肯做牛鬼蛇神戴尖尖帽游村也要养一只羊,仿佛他生命深处有羊情结似的。如今条件好了政策宽了,当然要养一群。以前我回乡时,常看见那孤独的牧羊人早出晚归。秀英嫂的丈夫放牧羊儿是放牧一种精神。他放羊是必进山去的。我们这儿虽然地处盆地边缘,离山却不近。他赶着羊儿上山,在荒坡上搭一个草棚,进山时背着干粮,有时候十天半月不回来。除了他的羊儿,基本上不与外界来往。他是字墨很深的人,年轻时曾浪迹天涯,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我想,他心里肯定有一片属于他的青草地,只有他的羊儿才能去啃噬。
眼下他必须编筐卖钱,为秋收秋种做准备,秀英嫂才有了放牧羊儿的荣幸。看起来秀英嫂也爱放羊,她身上背着斗笠,脸上挂着笑容,手上一根柳条鞭,脚上一双半旧胶鞋,干净、利落、从容。
我问她今天为什么不去田埂上放羊。她说,昨天几条牛在田埂上吃了草,羊儿干净得很,牛绊了的草它们就不吃。
我心里吃惊,暗暗刮目相看了羊儿。
羊啊羊,你们是无愧于诗文里的千古颂扬的。你们的绵和、驯顺、洁净,从来都是人类最为缺乏也最为需要的。
不禁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我们做学生的时代,那时候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是反对做小绵羊,提倡造反和叛逆。就出了“交白卷”的英雄和反师道尊严的小刺头,现在想起来是多么荒唐啊。
我要了秀英嫂的柳条鞭,替她把羊群赶到河滩里。羊儿真是好侍侯,不管是谁手中的鞭子,只要轻轻一挥,它们便乖乖地向前走,就连那两只看起来很凶的大公羊也不例外。
我一直认为,羊儿最为动人的是它们那一对无辜的眼睛。那种清亮如南沙河水的莹黄,那种无辜的神态,让人感动得心碎。
秀英嫂说,你属羊,才这样爱怜它们。你知道吧,你哥哥也属羊,所以羊是他的命。
我再次地想到那孤独的牧羊人。他背着背篓赶着羊群向山里缓缓走去的身影,是家乡原野上别一道风景。我蓦然想到,这位邻家老大哥,也有羊似的一双黄亮亮的眼睛和羊眼睛似的神态。我过去偶然与他碰面时曾非常惊奇,就是没想到羊眼上面去。
我说。嫂嫂,你发现没有,大哥的眼睛跟羊眼睛一模一样。
秀英嫂说,他就是羊眼睛。
羊在河滩里散开吃草的时候,天上开始掉雨点儿。尽管才立秋不久,雨就是秋雨的味道了,淅淅沥沥的。烟雨蒙蒙,空旷的河坝里没有人迹,只有青鹤在沙渚上安详地漫步。
这正是我幼年千百次感受过的孤寂空旷的美丽,也是我生命里最为深邃的幽秘。它是一种永远无法与外人道的心灵感受。不属于尘世。尤其不属于当代。如果归类,当属世福大哥牧羊那种类型。
秀英嫂将斗笠戴在我头上,自己涉过河去,在荷田里摘回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当雨帽。我们两个立在雨中,看羊儿们在河滩里静静地吃草。由于夏季干旱,水一断流,野草立即蓬蓬勃勃生长,将河道长成干净的草原,主要是一种叶片发红的叫做“了子”的野草和青翠的薄荷。羊儿只吃了子不吃薄荷,我觉得非常可惜。
秀英嫂说,薄荷气味太大了。
我说,我喜欢薄荷。
秀英嫂拔下两支,说道,天晴了,我放羊时拔一些晒干你带回去泡水喝,醒脑。你写书费脑筋。
我很吃惊地看着她。在乡人面前我从未说过自己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四邻八舍按习惯想法说我在外面当工人。这个斗大字不识一升的秀英嫂怎么会知道我写书。
秀英嫂见我惊讶,说道,你哥哥说你在写书。他山上的放羊棚里就放着两本你写的书,这么厚,晚上当枕头。她用大拇指和食指虚出来的缝比划着。
听了这话,我不知怎么的很感动。在我深爱的这片土地上,在我永系情结的乡人中间,有人知道我的书,这是我所想不到的。更不要说拿我的书当枕头了。
我素知在南沙河东岸的这个叫董家营的村庄,有许多神秘的人物。他们粗砺的外表深深掩藏着内心的珍珠。但在这群人里,我从未算进这位世福大哥。现在看来我大错特错了。
由此我破译了世福大哥不老的秘密,也破译了他那双羊眼睛的秘密。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时候,他的外表和内心都不会老去。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并守护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尤其在今天。尤其在一切迅猛粗砺化的今天。
见我不说话,秀英嫂说,你急了吧?
我摇摇头说,我最喜欢放羊。我小时候放羊,一出门就不知道回家。没少挨骂。
秀英嫂说,就是。我还记得有一次下暴雨,你爸爸找你那火烧眉毛的急。你爸爸那个湖北口音,喊急了,把你的小名儿艾艾喊成奶奶,人家都笑他。
我说,我退休了回村来,也买它个五六只羊,成天赶到河滩里放。
秀英嫂说,跟你哥哥一起上山放去。
我说不,放羊的人都喜欢单独跟羊在一起。
秀英嫂抬起头看看雨蒙蒙的天,说道,放羊的人都是独货虫,不葛人。怪了,我放羊也喜欢一个人。看着天上的云呀河里的水呀,看着青鹤呀鹭鸶呀,心里舒坦。听着鸟儿羊儿叫,心里那个舒坦呀就别提啦。说来也怪,一放上羊就光想放羊,再也不想干别的。
我们已经把话题讨论到死角了。秀英嫂说的心里舒坦和我的体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同属一种内心体验。而这是哲学家都解释不清的问题。
是啊,不论处在哪个层次上的人,内心都是这样强烈恒久地向往着宁静与安谧,人类自己却在疯狂地制造着喧哗与骚动。你让哲学家怎么办。
我常常感到自己很幸运。在辽阔地球的这个角落,有这么一条干净的河流,有这么些羊儿,有秀英嫂和世福大哥这样的乡邻,使我在疲倦的时候,有地方可以躲藏。
这已经是大福份了。
雨大起来,河道一片苍茫。天地相接,将我们和羊儿一起裹进雨雾里。
从这时起直到赶着羊群回家,我们再没有说话。
4
在晨阳照抚下,院墙上的丝瓜花黄灿灿开了一片。丝瓜花的黄是太阳黄,艳得让人心颤。我坐在窗下写笔记,抬眼就跟她们相遇。
树上的鸟儿以更大的诱惑召唤我。它们在老榆树枝头跳来跳去,将空气都叫得欢腾起来。
今年汉中盆地是五谷丰登的年辰。田里的稻子全都沉甸甸笑弯了腰,乡人在收稻前正清除地里的杂活:拔玉米秸、挖花生、积肥。鸟儿们遍地有食,因此欢悦。邻家在做早饭,诱人的柴烟在空气中飘散。
基本上无法专心写笔记了。
我走出屋子,迎着朝阳深深吸气。这么秋高气爽的日子,这么阳光明丽的早晨,在乡间,在农家瓦屋泥墙的小院里,我和枝头跳跃着的麻雀一样无忧无虑地欢乐着。
我唯一担心的是昨夜一场雨,淋湿了蝴蝶的翅膀,使她们不能来花间徜徉。很快发现这担心多余。在阳光普照的霎那间,她们就翩跹而至,在花间嬉戏了。
哦,蝴蝶,你们在雨中怎样藏身的呢。
我向母亲提出这个问题。母亲说,她们自有法儿躲雨,天生一物,各有一路。
我惊奇地发现蝴蝶儿敛翅休息时就像一片小叶子,静静地栖息在花蕊里或树叶上或土地上,你走近时她翩然翻飞,让你眼睛一亮。
雨后的土地非常湿润。各种各样的小草在砖缝里院边上蓬勃。我蹲在地上同它们说话。马舌菜、茶果果、苦麻菜、灰条、野薄荷,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草,都是我的老朋友。
母亲是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她在院子里铺满白沙,一为防滑,二为长年的小草杂生,有种蓬蓬勃勃的景象。她说草也是伴儿。
七十三岁的母亲长年独居在这个有六间房的院子里,她看花看虫子都是她的伴儿。而今我并没有老,却也有种与草们虫们独处的强烈愿望。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也就是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我就不断地盘算告老还乡。我常常苦思冥想,不知道哪里是我的归宿之地。这座百年老宅是不属于我的,尽管我生于斯长于斯。尽管在建设它时我投资不少,它的归属权却是小弟。当兵之后混迹于城市的小弟,近年来频频叫嚷着要拍卖老屋。他想连根掘走,永不回望。我纵然万般眷恋,也不能阻拦。谁让我是女儿呢。
母亲让我趁雨后有墒将芹菜栽上。地是平整好的。我只要用手刨一个坑,将芹菜苗放进去壅上就行。芹菜是四季碧绿的植物,长在地里又是菜蔬又是风景。母亲乐于栽植。我差不多年年初秋回家她就让我栽芹菜。
在泥土里耕种我立即就注意到泥土的神奇。这不足两米宽的狭长院边地,生长着母亲日常的菜蔬需要。两行青韭、五六行葱,四五棵辣椒、三棵羊奶海柿、两株丝瓜、三五棵茄子、一架黄瓜,竟可供不断采食。这片地还养着一畦茂盛的什锦花和两株月季,指甲花是随意生长的,向日葵胡乱长在院墙边,牵牛花几乎是沾土就疯长,它们殷勤地攀附在厨房檐下,让平凡的农家日子生长出浪漫。
这种交相辉映的丰饶,竟是这么一点点泥土的创造。我的心里充满对它的膜拜。
突然,我觉得秋阳照拂下的泥土有声音。嘤嘤的、嗡嗡的、蜜蜂似的声音。其实那是秋虫的呢哝。但我坚决认为是泥土在歌唱——为充足的阳光雨露,为它滋养的生命们。
我一再建议母亲出去玩。我想延长栽芹菜的劳作。我想一个人倾听泥土的歌唱。
我的母亲是天下最会享受生命的母亲。她是巴不得这一声的。我发现除非不得已,她绝不待在家里。她热爱着原野上游走——约几个老伙伴拉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在原野上游走。所以她至今思维敏捷,步履轻健。一个天天吮吸万物精气、沐浴日月光华的人,怎能不健康轻捷呢。
母亲走后我便可无所顾忌地发傻发呆。我把泥土翻过去掘过来,仿佛那里边有无尽的宝藏。我想,迟迟早早,我一定得回来。我一定得有我的小院,我的房子,我的土地。那时候,我首先得栽上我钟情的银杏树,两棵,让它们连理生长。石榴树从小就长在我的生命里,井台边是它的位置。我门前的小路两旁应有成排的白杨和凤尾竹,院墙就以七里香和蔷薇结篱。
桃李枇杷都是我的最爱。我拥有的土地上也该有它们的位置。
就这么与泥土缠绵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我觉得文思泉涌,就要喷涌而出了。我立即进屋挥笔疾书。
我已经失却灵感两年了。两年来,那曾牵引我在精神世界遨游的灵感被生存的琐屑消磨净尽。我曾认为她再也不会回来了,我生命的原野就要枯萎了。灵感的回归使我微微颤栗,我心怀感激,小心翼翼地拽着她,再也不敢放手。
月华再一次冲出邻人屋脊照拂我心的时候,我抓起一把泥土泪流满面。灵感于我是生命。灵感的回归就是灵魂的回归。
它是泥土为我招回来的。
我想,我得感激泥土。
5
很多年以来,我跟一位相知的朋友总在谋划着找一处世外桃源,营造最后的栖息地。关于桃花源的蓝图,构思了千次万次,桃李杏花在脑子里开得五彩缤纷,但终久是纸上谈兵,仅仅望梅止渴而已。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我们曾相中汉中盆地边缘的一条山谷。那山谷地土丰润,深谷静幽,离公路又近。我们甚至起意购下一处废弃的房子和周边的土地。但终因那里缺少一条河而少了种灵韵,未下决心。
后来那想法就束之高阁了。
我知道在她和我的心中,这念头已是一棵发牙的苗,只能日日蓬勃而不会枯死。我们都讨厌城市,厌倦官场文场的周旋,渴望回归自然母亲的怀抱。这一次我回乡,他在电话里嘱咐我,再去找找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平日来去匆匆,这一次我下定决心,抛开身前身后烦恼事,在乡间静心疗养。我的计划假日是九天,当然有时间寻找我们梦中的桃花源了。平原是不行的。尽管南沙河两岸土肥水美,风景秀丽,但人口稠密,加上上世纪末乡镇企业的蜂起,乡村雕堡式民居楼的大肆兴建,已将田园风光破坏贻尽。且失却了静的前提,离山又远。休身养性之所,首要的条件是青山丽水。
在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地方呢。
我的选择万变不离汉中。汉中盆地的南部边缘群山,山低坡缓树木丰茂。我想,地球上可能再也没有这么好看这么秀丽宜人的低坡度群山了。我曾去过湘西山区、大别山区、秦岭山区和韶山丛。甚至真正的桃花源——湖南武陵县的桃源,认为都不如我们这里的山丰润宜人。当然,我没见过其它国家的山,但在电视和地理书刊上所见识的,也多险峻巍峨,没有汉中盆地南部边缘的群山柔和。
我想起母亲每每提到的天明寺和二里坝这两个山区小镇。据说在上世纪中叶,父亲那一代人赶山场都是当日披星戴月徒步往返。现在中巴车四通八达,去一趟不是难事。我同母亲商量,去一趟二里坝如何。母亲欣然道,好,好!我一直想去哩。我还是解放前跟你爸爸去过的。那时候城固县的粮仓在曹坝,你爸爸去粮仓任职。我们先到二里坝,住在你爸爸的朋友范国良家。老范是你爸爸的湖北同乡,热情豪爽得很,带着我们把二里山水看了个遍。二里坝山那个翠呀,水那个绿呀,人那个厚道呀,世上无双哩。咱们今天到二里,去找你爸爸的朋友,看他还在不在人世。
我惊讶母亲对于父亲的一切记忆那样深刻。爸爸活着时,母亲对爸爸一百个不满意,时常吵闹,使父亲受尽精神折磨。父亲去了,母亲的怀念却与日俱增。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是随着逝去的岁月日日加重的。爸爸,你若九泉有知该多好。你若能活过来该多好。
我问母亲,你们那时候怎么去?骑马还是坐轿。
走路。母亲说,走路才有意思,边走边看,什么风景都刻在心里。
当然,我们现在决没走路的可能。现代化消灭了这种浪漫。
搭车是顺利的。村前大路上的中巴穿梭往来,看准车牌,拦一个上去就是。想到二里坝那个遥远的概念顷刻便要贴近,心里很是激动。
车行大约半小时,想象中的秀山丽水出现了。走过一个叫做黄岗的小街,即见一条缓缓流动的大河。神奇的是,这山中的河流依然秀竹夹岸,白沙铺底,潺潺缓缓,疏而不险,美仑美奂。车上没有到过此地的人都惊叹:好美的河啊,这河叫什么名字?司机答:这是南沙河上游地带。
听了司机的回答,我弹簧似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将头扑出车窗外。我的目光和心情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满是情人泪。
哦,南沙河,我的南沙河,你的源头原来藏在这么美妙的地方啊。
难怪你的姿态那么美丽,难怪你的水质那么纯净。
二里小镇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条旧街套着条新街,几个山货场。街上的百货公司、杂货公司、茶馆、理发铺、凉皮店、小面馆、镇政府、邮电所、银行、法院、学校等等,和山外的小镇一模一样,一样机构布局,一样的肝胆俱全。
母亲准确地找到了旧街尾范国良家的位置,打问起来,却没有人知道。
许是不在了。母亲说,那个人好哩。你爸爸的朋友,个个好。
我说。再找个老人问问,他不在了,肯定有子孙呀。母亲摇摇头,说范国良没有子女,老伴儿也是逃荒的外乡人。
这样说着话到了镇西头,忽见镇外山凹里屋舍俨然,在晨光里忽隐忽现,如琼楼仙阁一般。母亲说,那地方好,咱们走去看。
谁知转过一个山弯,所见景致比远看的好了千百倍。我和母亲惊得止住了脚步,仿佛那是海市蜃楼,走近了就会幻化了去似的。母亲叹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地方呀。
南沙河在这儿冲刷出一片开阔的山谷,水稻正丰盈着成熟,南沙河在一片绿海中袅袅娜娜淌过。在这个地段,她依然是秀竹夹岸白沙铺底的美好姿态,只是沙更白、水更亮、竹更秀了。沿河的大路白沙粼粼,婉若玉带,三五个背包的山童嬉戏着跑过。山脚下炊烟袅袅处,是精致的红檐瓦屋形成的院落,周边绿树葱茏,院里伸出的小路曲径通幽,正好与河边的大路相接。
我想,这就是梦中的桃花源了。
桃花源里田畴阡陌屋舍俨然,有没有这么美的一条河呢,陶渊明没有说。
我想没有。不管是陶潜的梦想,还是现实中人们牵强附会标定的地方,都不会有这样秀美的一条河。
南沙河是独一无二的。
问行人,说这地方叫做奎兴。
母亲说,曹坝那地方跟奎兴也差不多。人少,自然景致就好。那时候你爸爸跟范国良看粮仓,一条山谷就他们两人。半夜里,有赶山场的人经过,你爸爸喊:干啥的!赶场人用拖长的南山腔答:赶场的!一问一答在山谷里响半天。
我问,爸爸他们在曹坝待了几年。母亲说,你爸爸待了五年。范国良待了一辈子,他只有过年或者接送客人才回二里坝来。母亲顿了顿又说,不是谁都能在深山里待得住的,有德行的高人才守得住深山的清静。你爸爸和范国良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母亲这话说得像哲学家似的。说得我一愣,刚才热突突的心凉了下来。母亲说得对,只有高人才守得住深山的清静。古人如陶渊明、黄公望辈,今人如我父亲和范国良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我和我的朋友都在俗世的繁华里滚得太久了,就算找到了桃花源,我们终久能够耐得住深山里的寂寞么。
我首先对自己没有把握。虽然我痛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另一方面,也眷恋着城市的安逸。
真的,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亲近自然的能力。
初见奎兴,我满心都是立即向朋友报告的欲望。现在我决定不告诉他。我感觉,这样的地方不是谁都可以来住的,那恐怕要修了千百年的福,才有缘在这儿生活一世。也要有陶公黄公那样的德,才能享得了山里的清静之福。
6
一连五天,我坐在南沙河的沙渚上研读泰戈尔的《沉船》和余华的《活着》。
泰戈尔是我心中的文学圣父。他笔下梦幻般纯净美丽的文字和梦幻般纯净美丽的人物,是我生命深处的向往,也是我逃避现实的场所。我真不知道,没有泰戈尔,二十世纪怎么办!我们今后怎么办?
余华是我最欣赏的当代作家。他讲述的那些苦难中关于人性的童话,使我如此迷醉。我想,中国的当代文学应该骄傲,因为我们有余华。
只有在我的南沙河畔,我才能全身心扑入两位文学圣哲所构筑的文学殿堂。我在他们的牵引下,缓慢地游向彼岸——彼岸,那日光驱散黑暗的地方,我知道,那里的天堂正闪烁光芒。
我紧紧地抓住泰戈尔的牧杖,穿越灰色的现实,去寻找云层上边的阳光。
年轻的余华正以他深邃而冷峻的目光,为我指出人类怎样从苦难中走来,以及将如何走去。
我正在学会使现实处于遥远的状态,然后从容地抽取金丝,来编织真正属于文学的现实。我闭上眼睛,余华笔下的福贵、家珍、风霞、有庆、二喜、苦根,还有那头和福贵一样老的老牛,就会向我走来。那正是我所熟悉的乡村生活和乡村人物,那些平凡坚韧、以柔弱的双肩和心灵承受着生存的巨大苦难而最终完成了我们的生存理想的人物,正是我的父老乡亲中的“这一个”。
我真正地感到了文学的神圣意义。
感谢余华。
我读几段他们朴素而金光闪闪的文字,就对着河水沉思冥想,南沙河正在迎来她的旺水季节——满河清流荡漾,沙渚时隐时现,翠竹扑岸,青鹤鹭鸶徜徉。我躲开渡口附近的渡河人和牧羊人,远远地在河心里走来走去。我觉得我是和心中的两位圣哲并肩徜徉河心,一起享受南沙河畔的日月光华,一同感受南沙河粗砺的石英沙按摩足底的愉快。
秋阳透过堤岸高大的橡树播洒过来,映得我们与河水一同金光闪烁。我们将目光一齐投向河岸——那里,攀附在树梢的藤蔓翠光闪耀,青鹤绕飞其间,我们深信,童话的小木屋就隐藏在林深不知处。
也许,这正是文学所应追寻的超越现实的美丽
我痴望夕阳,希望它不要坠落,希望暮色迟一些降临,希望青鹤不要归巢。
这当儿,我的手机骤然响起。这是我的挚友传来的电波。他总是在我处于最美丽的地方、最平和的心境中传来电波。他总能准确地掌握这种时刻。我常想,是因为他心灵的忠厚圣洁,美丽的时刻才属于他。
我欢悦地向他叙述我的南沙河:树梢上跳动的秋阳,沙渚上漫步的青鹤,远处的一大群白鹅和渡口边放羊的秀英大嫂。我告诉他我与泰戈尔余华在南沙河上的交会。我让他倾听滴泠泠的流水声;让他倾听秋风的轻响;让他倾听天空中偶尔的雁叫。
我知道,他会穿越都市的喧嚣来与我的心汇合。他会走到这白茫茫的沙滩上来,与我共同感受南沙河畔的一切。我知道,他那有力的臂膀,会伙同泰戈尔、余华的牧杖,合力将我推向彼岸的登陆点。
这是我和我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它支撑着我生命里最坚实的部分。
黑夜来临。我倏然记起《圣经》里那句话:日落西山了。请到我们这里住下来吧。
这是上苍的召唤。我得回家。
现实是灰暗的。
我小心地绕过村庄里污水横流的道路,尽量不去看那些充满欲望的脸。
就这样,刚刚在南沙河畔的感受,已恍若隔世。
但我极力抓住刚刚获得的灵感,想顽强地凫出水面。我坐在厢房窗下,呆呆看着窗外摇曳的老榆树。那已经远逝的、永不再来的人和物,蜂涌进我的心里。我觉得必须找一个载体赶紧将他们装进去,让那些穿越时空隧道依然鲜活着的生命继续向前走去。
灵感已像日出照耀黑暗那样突然来临,我想我是满目热泪了。因为,经过了那么多日子的彷徨和空白状态,我终于看见了彼岸熠熠生辉的曦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