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议论文-虚伪的背后
抬头望黑板,已辨别不清那些粉笔字了,身躯如眼球因调整焦距太频繁而过于疲劳。
“……我是初三毕业班学生了个……我面临的选择……我为……什么目标……搏一搏?”
艰难地辨清粉笔字后,却又无法理解之中地暗示。仿佛就是书本上地一句话,读过之后没有什么感受就算了。可是我天生又一个爱好,那就是融入角色去体会。于是我尝试以初三的学生去思量:……毕业班,人生地转折点,若再不一搏,恐怕而后地悔懊就愈来愈多……恍醒过来——我是初三的学生了。可是我从“体会”地角色中“自拔”出来后,却怎样也无法理解这真实地[角色]。
可是我确实初三了,这个真相无法辩解,以至于让我一秒后崩溃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却还未醒悟,这怎么回事?……
也许自己的想法还未调节过来,也许是在众多灌输的知识中挣扎才至于迷失。
不可否认地是这一年内我地思想境界逐渐成熟。首先是感情,它在这一年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曾经以为我是很有耐心地等待、守候的人,可是我错了,但我并不是败在坚持与否,而是持久坚持的信念其实不值得。
对,那不值得地事,困惑了我一年又一年。在这一年又一年里,我内心的矛盾犹如河中地波涛相继涌动。现在我相通了,即便是为了那不值得的事守候那么久,而后又后悔那么久,转身都会是一片晴空。
可是谁又能经得起岁月地考验——我反正败下来了。
很庆幸的是,我很乐观,我还经得起独立、矛盾地考验。接二连三的考验接踵而至的又她、他、他。
我爱她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的同父异母的姊妹——我从她稚嫩无辜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期盼。就像但是地我期盼爸妈回家一样,这种期盼会延续到心灵被击溃。但不管怎样,我会强调她在我心中的地位。
我想每一个90后心里都会有所寄托。异性,这个词在老师给我们讲“青春”有关知识时不知出现过多少次。诸如“控制自己内心的萌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之类。但是很实际的是,我们都有权利拥有这么一个依托。
他在我心里是这么一个人,永远的异性朋友、最好的精神依托。
还有一类人就是心中爱慕与敬仰的对象。虽说我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着他,但这感觉再小都足以让我怦然心动。所以有时我单纯的以为,人类作为这种感情的拥有者还真实幸福。
幸福,源于多方面的幸福,我想我都曾拥有。
但未来的幸福太过渺茫与伪善。
我想冬日在作家的笔下无非是“冰冻的霜”、“冷凝地气息”之类矫情地事物。但在我看来,每一个季节都象征着一种独特地思想感情。冬日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点,拥有特殊的色彩。
我将冬日比喻成张扬地寂寥。
南方的冬日确乎是这样,没有飘雪的凛冽,只有张扬的寂寥。
09的夏天走得太晚,冬天来得太早。仿佛这秋季才到来,却已经看到那些餐馆外快晒干的香肠腊肉。这四个字在我眼中是新春地象征,所以我困惑地接受了[年末]这事实。
这些不平衡地时间,凸显相对论地真实与平衡地虚伪。
我喜欢读一些小资的文字,所以就算自己一点都不文艺小资,也要佯装着有点墨水。但我笔下的文字多是吊古伤今、慨叹世事的。因为我不会去幻想那些普遍地少男少女们的普遍的邂逅,甚至也不会假象自己未来的幸福。幸福又怎样?不幸福又怎样?反正最终那些感情都会被现实纠葛。
我想任何人评价我的文字不会用上“灵性”、“唯美”、“理智”之类地词,而是“真实”。对,我写任何东西都但日记看待,偶尔的记事、偶尔的抒情、再偶尔思维纠结一下,写出一些稍有哲理的话。很多东西都是越写越顺手、越写越深情。所以我可以再我的稿纸上看到前面大篇幅的改动而后面又一如既往的干净。这证实了——
“万事开头难”。
或许我应该想出“结尾不必意味深长。不必点明主题,只求故事完整”,所以还应有“万事结尾易”这一说。
也许是被生活压抑才会再沉默中爆发。
也许是因为世事被被比拟得太过唯美而去讽刺它虚伪的一面。
反正我写自己的观点——生活被撕开[虚伪]的面具后,露出的是[迷失]。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