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花_1500字
前几日,总会在骑车回家的路上,匆匆瞥见路旁有一个妇人坐在街道转弯处的马扎上,身旁是一只放满鲜花的竹篮,远远看去,暗青色的篮子里仿佛满是灿灿烂烂的云霞,就那么无遮无拦地撞入眼帘。飞快路过时总不由得暗自惊心。
自此每天路过那个拐角的时候总留意一下卖花人是否在那里,篮里是否还是满当当的花朵,是否又换了些颜色……一次闲来无事,我又来到那里,想买些花。远远地便又看见熟悉的卖花人,和那一篮灿烂。冬日阳光的照耀下,花朵上还有露珠在闪动着细小的光芒。走近,又走近,我失望地发现,它们不是什么鲜花,而是塑料花。只要近看就发现,那些鲜艳的花瓣不过是染了色的塑料,绿叶、茎,连那露珠都是假的……
想起这件事,是因为看到了“阳刚作文”“以真实、真切来取代矫揉造作”的涵义,孔庆东提出的这样一个概念,其涵义是值得肯定的,当下学生的作文的确有很多无法脱离哀伤、矫情的桎梏,而“书真情”这一要求已经被无数语文老师、作文指导重述了无数遍。至于“阳刚作文”不过是孔老师提出的一个名词,而且还是易使人理解偏颇的名词,很多同学看了这个名词就不由得由“阳刚”二字生发出诸多感慨与辩驳。
的确,仅“阳刚”二字往往会被狭义地理解为气势磅礴的力量感和积极进取的热情,与“阴柔”是相对立的。然而,月亮有圆缺,潮汐有涨落,花朵有盛放和枯萎,天空有晴朗和阴翳……如同自然万物的消长一样,每个人的感情自然也不会只有一面,如果倡导抒发真实感情,势必有积极同时也不能避免有消极,若说豁达乐观有种大气磅礴的美,那么失落哀伤也有种沉静婉约的美,且不必说柳永、李清照等词人,就连“词也阳刚、人更阳刚”的毛泽东读范仲淹词时亦写批语道:“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一句“应当兼读”不恰恰说明了两种情感各有其独特的美感,应兼读兼用吗?
因此,若仅以“阳刚”二字代表所有真切的感情显然不够全面,大力倡导作文应该豁达而不是哀伤只会使众多渴求分数认可的考生一窝蜂地涌向另一个方向,高喊着“积极向上”的口号而依然同现在一样对于何谓“真性情”迷惑而无所得,不过是外在形式上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现如今中学生的作文,许多都无法脱离哀伤、疼痛,丝毫没有了积极的一面,追求表面的华丽与独特使不少文章如同塑料花一样“看上去很美”,细读之下,有些“美丽”的句子根本无法读通,不知所云。记得初中时班里有位同学总喜爱写些内容空洞语句破碎的文字,譬如“时光刻在花蕊深处”之类无法理解的句子却被不少同学推崇并模仿,不少同学抱着新概念作文在上面用荧光笔划下漂亮语句,然后倒背如流并衍生出了不少更眼花缭乱的文字,用稚嫩的笔触模仿历经沧桑的语气诉说着所谓的“世态炎凉”,反而弃“真情”如敝屣。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着实荒唐,但考试中许多阅卷老师匆匆看了开头结尾都有文采,内容看似也很丰富,不假思索就打了高分,如此便增加了他们肆意表演的筹码。
正如同我开始看到路边卖花人那一篮所谓“鲜花”并为之惊心一样,这些文字刻意把贫乏苍白的情感晕染上唯美的色彩,盛装在文章的框架中,让匆匆路过的人在一瞥间看到呈现出的绚烂的假象。
若要求得一个“真”字,绝不只是模仿朴实的笔触,也不只是将素材变为琐碎小事,这些形式上的投机始终无法触到“真实”的内核。我想,“阳刚作文”的提法不在于强调一种狂飙突进式的生命感、天风海雨式的强势力量,在我看来,它就是一种“性情作文”、“绿色作文”,心中有爱,胸中有墨,肩上有担,笔下有文。
也许我们还远达不到用文章来启示人类,改变人类命运的境界,但我们起码可以在纷繁的生活中留出时间给自己的内心,闲暇时细细品味那些隽永的文字,漫步在乡间的田间地垄上,和优秀的作者对话,和自然安静共处,都会给自己以新鲜的、永不停息的启示,让我们的思索、对生活对自然的思索纵横捭阖,因而从中多少悟得些许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脑中装满的不是故作伤情的泛滥文字,就是浩如烟海的应试技巧,根本无暇顾及思考生活,只一味裹挟在茫茫人流中盲目地向前行进,并不知晓自己究竟要什么,那么且不说作文,就连他自己都只是一束塑料花
——只充满着尴尬的美。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