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苛求“一百分”_750字
物理上说,光速永远不可达到,无论多大的能量,也无法企及那速度的极致;化学上说,可逆反应总有一个平衡的位点,经历任何变化,产率也绝不会是百分之百;生物上说,遗传信息不会有完美的传递,突变看似偶然却又是科学的必然。。。。。。
自然从不追求完美,因而有了百变的风姿。那么,我们又何必苛求完美,为“一百分”而夙兴夜寐,耿耿于怀呢?
以绝对的一百分苛求自己,会陷入自卑与脆弱的深渊。
意大利曾有一位钢琴大师,以娴熟的记忆令人倾倒。但是,有一天,一位行家指出他曾弹错过一个音符。结果,那位大师从此一病不起,郁郁而终。他从未在技艺上被任何人打败,却败给了自己完美主义的心。 这便是“一百分”的危害。人无疑都是有缺憾的,纵有孔明之智,黛玉之貌,云长之勇,也会有街亭之败,泪尽之心,麦城之围。倘若只关注丢掉的那几“分”,生命里又怎能看到阳光?一百分“害人”,便在于此。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以“一百分”苛求他人,将漏掉无数人才。 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择将力求“无过”,但他所谓的“无缺点”将领,也同样没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以致节节失利,国都危急。而他后来用以挽回战局的,正是先前认为是“酒桶”“难堪大任”的格兰特。一个“一百分”的苛求,不仅几乎葬送了一位将才,更险些毁灭了一个国家。既然如此,我们在求才时,怎能不摒弃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苛求一百分而着眼其优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王羲之写《兰亭序》时,也有漏字及文法不通处,但他并未痛心焚毁,而是率性修改,终成书法名篇。《兰亭序》并非字字珠玑的无暇作品,却是率真自然的精彩之作;苏轼应考,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震惊考官,可其中“皋陶曰”数句却查不可考。主考官斟酌再三,毅然录用。苏轼并非句句有依据,却是文辞晓畅的饱学之士;火箭中锋姚明,三分准星差得离谱,但他充分发挥内线优势,毅然跻身世界级中锋之列。姚明不是内外兼修的“百分巨星”,却是充分发挥自己实力的优秀球员。
人才如玉,有瑕不掩其瑜;人才如月,阴晴各见其姿;人才如梅,欹直皆现其美。选人择才,当扬长避短,学会包容缺憾,何必吹毛求疵,在“一百分”这棵树上吊死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