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之倒叙和侧面描写(四)
十、结果在先
“结果在先”就是倒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眉目不清。
【示例一】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饭。他想:“这回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他呢?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简评】
文章一开始,先写了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的大碗,一下子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那只“粗瓷大碗”上,既点了题,又造成了悬念,引人入胜,加强了感染力。接着运用“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过渡,与下文衔接自然,脉络清晰。然后再具体记叙了这只“粗瓷大碗”的来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十一、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唐人姚合的《穷边词》: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本诗意在歌颂将军的防守之功,但是如果正面去歌颂,很容易就会落入俗套,而且会毫无诗意可言。所以诗人借写景来从侧面着意加以渲染。诗人写景,着意选取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用这些美好的充满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来烘托边地歌舞升平的景象,从而显示将军的防守之功。最后又借行人的感想,再次从侧面赞扬边镇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将军的防守之功的赞美,也就不言自明了。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写游鱼表现潭水的清澈。
《口技》中开头部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其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便是通过简单的道具交代,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其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便是观众们听口技时的反应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
《社戏》中的: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4、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便是借船头的激水声,起伏的连山,划船的换了四回手,及我的错觉。突出当时我急切的心情,也是侧面描写。
《芦花荡》:
他(老头子)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借老头子眼中的芦花荡的美景,侧面描写老头子当时报复完敌人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
这是对与主要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里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例文】
一双没取走的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见那个高大的身影。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天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摊旁边对小鞋匠说:“一个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排长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排长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双修好的皮鞋,喊道,“鞋子,鞋子……”
排长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评】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片段。主要讲了一个大个子军人在前线失去了双腿,虽然那双鞋子已经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可他还是委托自己的朋友——一位排长帮他取回那双鞋子,并垫付上修补那双鞋子的费用。本文通过侧面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大个子军人的勇敢、诚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
通过别人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例如:《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中鲁肃的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结尾所写结友而别都是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结果在先”就是倒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眉目不清。
【示例一】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饭。他想:“这回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他呢?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简评】
文章一开始,先写了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的大碗,一下子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那只“粗瓷大碗”上,既点了题,又造成了悬念,引人入胜,加强了感染力。接着运用“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过渡,与下文衔接自然,脉络清晰。然后再具体记叙了这只“粗瓷大碗”的来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十一、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唐人姚合的《穷边词》: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本诗意在歌颂将军的防守之功,但是如果正面去歌颂,很容易就会落入俗套,而且会毫无诗意可言。所以诗人借写景来从侧面着意加以渲染。诗人写景,着意选取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用这些美好的充满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来烘托边地歌舞升平的景象,从而显示将军的防守之功。最后又借行人的感想,再次从侧面赞扬边镇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将军的防守之功的赞美,也就不言自明了。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写游鱼表现潭水的清澈。
《口技》中开头部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其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便是通过简单的道具交代,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其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便是观众们听口技时的反应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
《社戏》中的: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4、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便是借船头的激水声,起伏的连山,划船的换了四回手,及我的错觉。突出当时我急切的心情,也是侧面描写。
《芦花荡》:
他(老头子)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借老头子眼中的芦花荡的美景,侧面描写老头子当时报复完敌人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
这是对与主要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里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例文】
一双没取走的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见那个高大的身影。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天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摊旁边对小鞋匠说:“一个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排长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排长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双修好的皮鞋,喊道,“鞋子,鞋子……”
排长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评】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片段。主要讲了一个大个子军人在前线失去了双腿,虽然那双鞋子已经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可他还是委托自己的朋友——一位排长帮他取回那双鞋子,并垫付上修补那双鞋子的费用。本文通过侧面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大个子军人的勇敢、诚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
通过别人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例如:《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中鲁肃的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结尾所写结友而别都是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