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对传统文化落后面的批判_2000字
鲁迅作品对整个封建时代社会本质作了深刻揭露,他把封建时代分成了两个时代: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人民养成了顺从、卑怯心理和奴化人格,于是,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就有“不为最先,不为最后”的不敢冒尖心理,就有平均平等、损有余补不足、打击出色人物的小农意识,就有以我族为中心、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精神自慰的精神胜利法,旧有企求时来运转、坐等其成的侥幸心理,就有只求高邻人一等的“东方式嫉妒”心理,还有时常盼救星、盼青天的狭隘心理……
鲁迅作品对传统文化中这些落后面的批判,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选文中,也可略窥一斑。
一、
对“青天”思想、“父母官”意识的批判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抒发了强烈的悲愤之情,对反动统治者虐杀请愿学生的憎恨之情,他主张斗争,主张“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主张“奋然前行”,他认为请愿不是好的斗争方式。因为究其实质,依然是“父母官”意识的再现,是对当权者满怀着幻想与期待。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幻想是注定要幻灭的。
当鲁迅先生《在药》里借夏瑜之口喊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带有民主精神的呼声可把大清国的努力们吓懵了,他们除了认定夏瑜是疯子外,别无解释,大清国理所当然是属于皇帝的,怎么会是我们大家的?
鲁迅先生的批判之笔至此已尖锐指出:“青天”思想,与现代民主意识是背道而驰的。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几千年来,人们头脑中的君臣思想可谓根深蒂固,民主意识焉存?
二、
对民众冷漠心理状态的批判
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小农意识,小农意识不是鼓励人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而是只求平均主义,只求庸碌,只求相安无事,只求不要出阁,安分随时。小农意识造成了病态的心理缺陷和人格萎缩,人与人之间十分冷漠,甚至妒贤嫉能,打击拔尖人物。正因如此,鲁迅先生在《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小康人家,人人嫉妒,坠入困顿,幸灾乐祸,从此大家就平均了。也正因冷漠,祥林嫂死了,鲁四老爷讨嫌,打工的也忌讳她“老了”;正因冷漠,无人知晓孔乙己失踪为哪般,是死是活无人管;正因冷漠,夏瑜被舅舅夏三爷告发,鲜血为人所吃……鲁迅先生对这份冷漠痛心疾首,他强烈呼吁不要这样吃人了,“救救孩子!”
三、
对企求时来运转、坐等其成的侥幸心理的批判
不思进取、不肯改变困顿处境、坐等其成的典型人物就是孔乙己,摆着读书人自命清高的臭架子,穷死也不肯放下架子,不肯从事劳动,自谋生路,结果导致偷窃灭亡。阿Q也曾在穷途末路上企盼捡到钱。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告诉我们:坐等其成只是坐等灭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有走将前去,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路来。
四、
对精神自慰、精神胜利的批判
阿Q不仅欺弱怕强,而且常常自欺欺人,依靠精神自慰来反败为胜。他自始自终认为自己是个特殊的重要人物,他比秀才长三辈,还是赵太爷的本家,便以赵姓为荣,直到赵太爷不许他姓赵,他又逆来顺受,精神自慰。在最后的审判中,阿Q无法理直气壮地表白自己,甚至糊里糊涂地送上性命,究其原因,皆是奴化心理作祟。鲁迅先生说,创造阿Q这个形象,就是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当一个民族的国民们,生活在幻想中,靠精神胜利来排遣苦难,接受压迫和侮辱,民族的希望之光何在?鲁迅先生为此痛苦彷徨,大声呐喊,希望惊醒铁屋子里昏睡的人们。
五、
对因果报应、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
百姓除了企求当权者
“替小民做主”外,是从不敢让自己替自己做主的,他们的另一份寄托是求助神灵。“人死为鬼,树木有灵,顽石能思,鸟兽会言,无物不神,无鬼不灵”,避祸消灾,企求神灵;祈福求安,祝祷神灵。〈〈祝福〉〉中,鲁迅先生对鲁镇年终大典的描写,是祝祷形式的典型。而祥林嫂的命运更是与鬼神观念息息相关。〈〈药〉〉中,小栓花钱买人血馒头吃,夏四奶奶叫乌鸦飞上坟墓显灵,无不显示鲁迅先生对迷信思想的批判。鲁迅先生在作品中,以现实的冷酷无情来惊醒沉醉在迷信幻梦中的人们,给热昏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六、
对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思想的批判
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重道义轻功利,统治阶级以次规范人心,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在伦理道德和礼教面前,没有自我,灭掉人欲,闰土是这样的,祥林嫂也是这样的。月光下,海滩上的少年闰土多么迷人,可是,伦理纲常染缸里浸泡后的成年闰土俨然是一尊木偶——被异化的标本,那“老爷”的尊称和下跪动作多么呆滞、愚笨、机械!祥林嫂是勤劳能干的青年妇女,可是,礼教逼迫下,几番沉重打击,使她精神委顿,动作迟缓,目光呆滞,最终惨死。礼教可以变鲜活的生命为木偶,也可以吞噬生命。还有什么杀人武器比封建道德要求这把刀更锋利的呢?
综观鲁迅先生的作品,都有对民族文化落后面的剖析和批判。剖析中“揭出病苦”,批判中进行“疗救”。阅读和教授这些作品,我们要注意把握精髓,注意学习鲁迅先生与传统文化作斗争的勇气,更要懂得民族自强有赖于自知、自救。对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当然要吸收,而糟粕部分,一定要剔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