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疑问句,少用反问句
“又坐在床上吃零食!你就不能坐到桌边去吃吗?” 看到爸爸生气的脸,6岁的女儿脖子一拧:“我就不能!” 这是上星期发生在我家里的一幕。猜猜看接下来的事情。爸爸继续发火?女儿强烈反抗?爸爸夺过零食扔到一边?女儿大声哭闹? 是的,这些戏码以前都上演过。不过,谢天谢地,我们有了新家规,所以,当我提醒了一句“请用疑问句”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 爸爸的表情舒展了一点,语气也不那么强硬了,对女儿说:“你能坐到桌边去吃零食吗?这样会把床单弄脏。”女儿也松开了眉头:“好的!” “请用疑问句,少用反问句。”这是我们的新家规。这条新家规是在经历了无数次争执、哭闹、混乱之后,痛定思痛得出的惨痛教训。 事实一再教训我们,“你就不能……吗”常常是挑起家庭战争的第一声枪响——不仅仅是亲子战争,也包括夫妻战争。具有同样杀伤力的还有“你怎么就不能……”“你就一定要这样吗”。这种带有指责语气的反问句,几乎就是“快点生气吧”、“快来和我吵架吧”的同义词,而且起效更快、效用更持久哦! 所以,如果你不是真的要和某个家庭成员吵架的话,改用疑问句或者祈使句会好一些。“你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吗?”“不要在墙上画画,画在纸上吧!”这样的句子不一定会让孩子马上照着你的要求做,但至少不会让孩子马上变成一只准备反击的小刺猬。 其他家庭的经验表明,除了指责型的反问句,还有一种“下战书”句型,那就是“你句式”。比如:“你的房间简直乱死了!”“你怎么总是这么慢!”替代方案就是“我句式”。比如“我好不容易收拾好了房间,结果又乱了。”“看到你这么晚还没刷牙洗脸,我担心你上学会迟到。” 好吧,我坦白,这两个“我句式”的例子都是育儿书上看来的。其实,我觉得“疑问句”也好,“我句式”也好,要点就在于“一致性表达”,通俗点说就是,别把自己的担心表达成愤怒,别把自己的紧张表达成指责。 “你就不能早点回来吗?不想回家就干脆别回来了!” “你没回来的时候,我很担心!如果你能先打个电话告诉我一声,我就会放心一些了。” 哪个表达是你心里真正的想法和愿望?哪个是在向对方“约架”? 如果你和我一样,明明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第二句话,有时却会忍不住违心地说出第一句话,那么,下次我们就一起学习学习该怎么生气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