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套题”“堆材料”皆不可取
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了,经常有高三学生谈起,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一年来做了不少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工作,可是对这些材料在写高考作文时是否用得上、应该怎样用等方面,心里还是没有底,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
高考作文材料,通常可以包括两类:一是来自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再是学生从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得到的信息。只要你是“用心”收集的,那么在高考作文中一定是有用的。哪怕不能直接采用,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体会、感悟,也会开拓你的思路,提高写好高考作文的自信心。
至于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材料,我提出下列建议供高三考生参考:
首先是用情感激活材料。无论材料来自自身还是各类媒体,写作时都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牵强附会,随意拔高,或者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加以转述。以去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他们》为例,一些得分较高的优秀作文,尽管取材各异,文中的“他们”既有古之先贤,也有当今英雄;既有知名人物,也有平民百姓、弱势群体,但无一不和作者的情感紧紧相连。在一篇写农民工子女的作文中,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凝聚着作者的期望和祝愿,看似平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用“心”用“情”写就的鲜活灵动之作,能引起读者——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是用细节聚焦材料。近年来上海卷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为800字以上,考生在一般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一定要避免语言拖沓的毛病。若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相关材料,不宜面面俱到地铺叙,而巧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之效。还是以《他们》为例,一篇写“父亲们”的文章,就抓住了父亲在考场外焦急等待时微微眯一下眼,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粗糙的指尖烟熏的痕迹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令人动容的真挚情感。
最后是用题意统领材料。写文章“意在笔先”,用中心统领材料,这是个共性问题,也是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这更是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尽管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总还有一些考生因审题错误而饮恨考场。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既不能不动脑筋地“套题”,也不能不顾题意地“堆材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考生们准备好的材料是否用,作文时该怎样用,一条“金标准”是看是否切合题意。或用或舍,或详或略,都应该服从题意的指向。在这个问题上,可千万不能犯“不用白不用”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糊涂。
愿你精心准备的材料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色添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