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和谐,恒久的追求_高一议论文700字

来源: 2020-03-22 15:15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和谐造就美,这也成为我们待人接物的一大原则-“以和为贵。”每个人都应当学习尊崇、追求“和”,做以和待人的忠实践行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受到众多国家认同,成为国家之间处理问题的基本准则,这正是“和而不同”的标准典范。而以往的求同舍异则过分强调“同”而轻视“和”,就提醒我们和谐并不是完全统一,而是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又怎能走向和谐呢?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和谐要以文明正义为基础,追求正义亦是追求和谐的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大量藏品。对此,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深恶痛绝,“现在,我证实,发生一次偷窃行为,有两名窃贼。”圆明园是文化的瑰宝,他的消逝并不仅仅是中国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缺憾。雨果怀着向非正义宣战的浪漫主义寄情,铿锵有力地写下抗议:“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不会。”雨果关心底层民众,同情弱小民族,他不仅有跨越国界的同情心,更是对和谐有着不可磨灭的执着追求。对于和谐的渴求是人类统一的,跨越国籍,肤色,语种,使每个人类心中产生共鸣。

  “赢得战争只不过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给双方都带来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和伤害,哪有为何要开战呢?西塞罗说过:“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当初,日本想要吞侵中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各种攻击使中国人民惶惶不可终日,由此,十四年抗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抗战为我们争取到了和平。所以,当维持已久的和谐受到威胁时,与之抗争也会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方式。

  而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谐也在外交中得到发展。古今中外和谐存在的方式不同,人们对和谐的追求方式也不同,而毋庸置疑的是万物共处之道,应以和为贵。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