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疗伤的圣地
临近春节,在外谋生的人,陆续回到了家。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回到了那个承载着许多记忆的家。
年轻的时候,家的概念只是一个睡觉,吃饭的地方。羡慕过居住在高楼大厦的人家,也为城市的万家灯火流过泪。在外漂泊流浪才发现,家更多的是温暖和幸福。
家不是房子,也不是灯火,而是守望你归来的人。
近来诸事不顺,本想着扯着假期去某个地方旅行,却还是急忙收拾好行囊,背着简单的换洗衣物,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我不知道,那些远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的人。他们回家的每一程,看到的每一路风景,都能在他们心里收获怎样的温暖。可是,对于我而言,回家是为了疗伤。
当你终于踏上那片故土,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一样的村寨,一样的路,一样的乡音,一样的人情冷暖。
村庄每年都在变化,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添砖加瓦,从一条路的翻新到一个路灯的亮起。有人出生,有人离开,不同得是你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你所熟悉的人,越来越少。
踏足乡土,你听到的尽是熟悉的声音,呼唤着你的乳名,他们不求你回报于他们什么,只是经年未见,心中难免牵挂。于小孩而言,是长大的一年,对于老去的人们来说,脚步与祖先的距离又更近了一步。
家门口的空地上,摆放着喂猪的野菜,一旁水龙头滴着水,下面的接水桶已满了半桶。父母亲的洗漱用品,依然有序的排在墙壁的木板上。门外的排水沟干了,路边不知谁家的狗儿,正伸着舌头,卖力的与邻居家的狗调情。
父母没在家,家门被那把不知道陪了我家多少年的锁锁着。按照习惯,往平时藏钥匙的地方摸去。果不其然,一家人还是习惯把钥匙放在那儿。
打开门,家里的布置依旧如往常,厨房火塘上烧着水。我知道,母亲可能就在邻居家唠嗑,这是母亲的习惯。不论生活和命运给了她怎样的困境和磨难,她都喜欢去串门,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哪怕由于身体不适,已经痛到无法入眠的日子,只要有人来,她总是笑容可掬的和别人交谈。
我不知道,那些没有火塘的地方,是靠着怎样的温暖,维系一家人的情感。我们这一代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它承载了取暖,煮饭,做菜的职能,也温暖了一家子的幸福。
由于常年累月烧柴的缘故,厨房都是被烟火熏黑的,墙壁是黑的,火塘上的木架也是黑的。可是,黑着的墙壁和黑着的夜一样,它们紧紧守护着一个家的味道。
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火塘边聊天。外面的冷风敲打着门,窗户也呼呼做响。可是,火塘送过来的暖,驱散了寒意,也把一家人联系在一起。
父母没有文化,也不会讲多么高深的道理,如果说硬要比讲道理,可能加上十个都未必有我能说。可是,在家的我,从来不曾试着用我的理论去说服他们什么。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特别敬重;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我也不配在他们面前抱怨。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亲很少吵架,更多的时候,是母亲训斥父亲,酒喝得太多。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两个人,给我上了一节节活生生的课。
前些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已经到了不能入睡的地方。父亲一个人,带着母亲求医问药,用他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去不同的门诊,不同的医院,奔波于不同的城市。
父亲花光了他奋斗了十几年的积蓄,甚至有时候到了不得不借钱度日的日子,也从来没放弃过对于母亲的治疗。他们好像没说过什么天长地久的誓言,每次父亲抱着瘦弱的母亲,为她翻身喂药的时候,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
幸运的是,通过父亲的不懈努力,虽然母亲依然要依靠每周两次的透析延续生命,可她依旧顽强的活了下来。这是一年来,我收到的上天最大的恩赐,它没有带着我最钟爱的母亲。
从我记事以来,父母从不舍得让我去干脏活,累活。哪怕偶尔让我背些什么东西,我都觉得无比的快乐。因为我知道,我累一点,他们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有时候,看着他们坐在一起吵嘴,我都感觉无比温馨和幸福。
近几年,我的婚事和事业一直是父母操心最多的。然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却从不逼迫我。只是告诉我,到了这个年纪,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也心中有数,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在外的日子,半夜总要醒来几次;在家的日子,叫醒我的往往是父母拿碗,炒菜的声音。
在家的日子,你所有的情绪,都很难影响到你的思绪。人生啊,只要父母还在,任何时候你都有重来的机会,他们不会嫌弃你的无能,不会责怪你没有出息。
就像我曾在很多文字里写过的一样,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母亲做得菜更好吃的佳肴;再也没有什么音乐,能够比得上父亲睡觉时打呼噜的声音。
到今天为止,哪怕偶尔想要争着去洗碗筷,母亲都会一次次的拒绝我。我知道,她不是怕我洗不干净,只是就像她说的一样。
“你妈还在呢,你坐着去玩吧”。
是的,爸妈还在便是你最大的资本。不论你家财万贯,还是功盖千古,失去了他们,你就没有任何炫耀的资本。
如果你累了,记得回家休息;如果你出息了,也别忘记回家的路。
年轻的时候,家的概念只是一个睡觉,吃饭的地方。羡慕过居住在高楼大厦的人家,也为城市的万家灯火流过泪。在外漂泊流浪才发现,家更多的是温暖和幸福。
家不是房子,也不是灯火,而是守望你归来的人。
近来诸事不顺,本想着扯着假期去某个地方旅行,却还是急忙收拾好行囊,背着简单的换洗衣物,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我不知道,那些远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的人。他们回家的每一程,看到的每一路风景,都能在他们心里收获怎样的温暖。可是,对于我而言,回家是为了疗伤。
当你终于踏上那片故土,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一样的村寨,一样的路,一样的乡音,一样的人情冷暖。
村庄每年都在变化,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添砖加瓦,从一条路的翻新到一个路灯的亮起。有人出生,有人离开,不同得是你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你所熟悉的人,越来越少。
踏足乡土,你听到的尽是熟悉的声音,呼唤着你的乳名,他们不求你回报于他们什么,只是经年未见,心中难免牵挂。于小孩而言,是长大的一年,对于老去的人们来说,脚步与祖先的距离又更近了一步。
家门口的空地上,摆放着喂猪的野菜,一旁水龙头滴着水,下面的接水桶已满了半桶。父母亲的洗漱用品,依然有序的排在墙壁的木板上。门外的排水沟干了,路边不知谁家的狗儿,正伸着舌头,卖力的与邻居家的狗调情。
父母没在家,家门被那把不知道陪了我家多少年的锁锁着。按照习惯,往平时藏钥匙的地方摸去。果不其然,一家人还是习惯把钥匙放在那儿。
打开门,家里的布置依旧如往常,厨房火塘上烧着水。我知道,母亲可能就在邻居家唠嗑,这是母亲的习惯。不论生活和命运给了她怎样的困境和磨难,她都喜欢去串门,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哪怕由于身体不适,已经痛到无法入眠的日子,只要有人来,她总是笑容可掬的和别人交谈。
我不知道,那些没有火塘的地方,是靠着怎样的温暖,维系一家人的情感。我们这一代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它承载了取暖,煮饭,做菜的职能,也温暖了一家子的幸福。
由于常年累月烧柴的缘故,厨房都是被烟火熏黑的,墙壁是黑的,火塘上的木架也是黑的。可是,黑着的墙壁和黑着的夜一样,它们紧紧守护着一个家的味道。
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火塘边聊天。外面的冷风敲打着门,窗户也呼呼做响。可是,火塘送过来的暖,驱散了寒意,也把一家人联系在一起。
父母没有文化,也不会讲多么高深的道理,如果说硬要比讲道理,可能加上十个都未必有我能说。可是,在家的我,从来不曾试着用我的理论去说服他们什么。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特别敬重;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我也不配在他们面前抱怨。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亲很少吵架,更多的时候,是母亲训斥父亲,酒喝得太多。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两个人,给我上了一节节活生生的课。
前些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已经到了不能入睡的地方。父亲一个人,带着母亲求医问药,用他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去不同的门诊,不同的医院,奔波于不同的城市。
父亲花光了他奋斗了十几年的积蓄,甚至有时候到了不得不借钱度日的日子,也从来没放弃过对于母亲的治疗。他们好像没说过什么天长地久的誓言,每次父亲抱着瘦弱的母亲,为她翻身喂药的时候,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
幸运的是,通过父亲的不懈努力,虽然母亲依然要依靠每周两次的透析延续生命,可她依旧顽强的活了下来。这是一年来,我收到的上天最大的恩赐,它没有带着我最钟爱的母亲。
从我记事以来,父母从不舍得让我去干脏活,累活。哪怕偶尔让我背些什么东西,我都觉得无比的快乐。因为我知道,我累一点,他们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有时候,看着他们坐在一起吵嘴,我都感觉无比温馨和幸福。
近几年,我的婚事和事业一直是父母操心最多的。然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却从不逼迫我。只是告诉我,到了这个年纪,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也心中有数,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在外的日子,半夜总要醒来几次;在家的日子,叫醒我的往往是父母拿碗,炒菜的声音。
在家的日子,你所有的情绪,都很难影响到你的思绪。人生啊,只要父母还在,任何时候你都有重来的机会,他们不会嫌弃你的无能,不会责怪你没有出息。
就像我曾在很多文字里写过的一样,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母亲做得菜更好吃的佳肴;再也没有什么音乐,能够比得上父亲睡觉时打呼噜的声音。
到今天为止,哪怕偶尔想要争着去洗碗筷,母亲都会一次次的拒绝我。我知道,她不是怕我洗不干净,只是就像她说的一样。
“你妈还在呢,你坐着去玩吧”。
是的,爸妈还在便是你最大的资本。不论你家财万贯,还是功盖千古,失去了他们,你就没有任何炫耀的资本。
如果你累了,记得回家休息;如果你出息了,也别忘记回家的路。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