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写字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爱上了文字。从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到拿起笔来试着涂鸦,到将自己的作品送出去发表,感觉自己在一天天走向成熟。
用心写出来的文字,不管是出现在网络还是见于纸媒,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读到、欣赏到,就感觉十分开心、愉悦。尤其是与笔友交流、切磋,相互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感觉对写作起了鞭策和促进作用。而读者的热情支持和鼓励更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习惯将写作称为“写字”,因为每一个方块字在我眼里都是美丽、可爱的。倾注了心血完成的作品就像自己生养的孩子,不管是否漂亮,都会视为宝贝珍爱着。
写作带给我的感受犹如初春时约了朋友去踏青,轻松、快意,且心旷神怡;又像月夜下与爱人相携漫步,甜蜜、温馨、浪漫、诗意;更像义士行走江湖,坦荡、无羁、洒脱、自在。
文字在我眼里就像一位情趣相投的玩伴,又像红尘俗世里偶遇的知己,更像历经岁月沧桑仍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伴侣。
我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你想让它接纳你,追随你,首先你要懂得欣赏它,理解它,熟悉它,透悟它。你还要清楚在文字的王国里,既有规律可循,也有规矩章法约束。你“入境”就得“随俗”。不可褒贬不分,黑白不清、高低不识。但也不可生搬硬套和照葫芦画瓢。文学作品最讲究的是“出新”,不管构思立意,还是谋篇布局,抑或遣词造句,都要力求“新”。这里的“新”是指独特,与众不同。文学作品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每一篇作品同每一个人一样,也应该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不能像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那样搞大锅饭,每个人碗里装的都是同一样东西。雷同和模仿是文学作品的大敌,只会将人引入死胡同。还有那种死板、教条,没有变化和新意的八股文也是极其令人生厌的。
有人说:“文字就是写作者将生活簸动、淘洗后留在篮子里的谷粒;是用笔尖将一个人的心划开后,散发出的全部的隐秘气息。”所以,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可以说每一篇文字都包含了写作者对生活的阐释和领悟。没有承载作者思想情感的作品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尸体,只能让人远离。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以启迪教育,让人摆脱蒙昧,催人积极奋进。然而每一篇作品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可能只有作者自己清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一生概括为三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认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拿来说明文学创作的过程是非常贴切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刚动笔写作时的情形,颇有些孤独、冷清感。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寻求灵感,作者倾心竭力,搜肠刮肚,废寝忘食,憔悴不堪。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一番努力和承受一段折磨后,终于有了结果,灵感乍现,一切豁然开朗。似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由此可见,写作实在不是一件轻松寻常的事。尤其是初涉写作之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首先,写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写作是一个输出过程,犹如家庭主妇宴请宾客,事先得去采购食品菜疏。不然你拿什么摆出来招待客人?
知识的储备离不开阅读。有计划的、广泛的阅读有利于知识的多方面积累。作为写作爱好者,需要收集信息、查阅资料。了解、知道的东西越多,视野越开阔,写作起来就越有后劲。
完成了知识储备,接着你得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从生活中采撷出最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代表性的素材以供写作所需。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大作家,深入社会民间调查、了解、体味世态民情,这道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更贴近生活,才更接近事物的本真,也才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淀后,你就可以提笔写了。下笔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立意,你想写的对象是哪个?欲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一定要明确。立好意后就需要选材。选材非常重要,所选的材料一定得紧紧围绕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果选材恰当,文章就算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就看你的技巧运用和语言表述了。
欲写出有感染力的好作品,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必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写作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写作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又怎么能够识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其作品又怎能发挥它应有的启迪和教育作用?所以,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如果道德品质低下,思想陈旧落伍,最终也很难形成“气候”。历史上能够流芳千古的文人墨客、学者、骚人,无不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文明起了推动作用。
说来周作人的才学决不低于其兄周树人,可史册上流芳至今的却是周树人,而周作人却少有人提及。试想谁会欣赏、赞颂一位曾经做过汉奸的人呢?作为文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时,是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只顾自己和家人过好;还是挺身站出来,以笔为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和邪恶势力作斗争?无疑,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俩作为正反两方面教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当然,如今已不用再像周树人先生那样将文章变为匕首、投枪了。但并不等于就可以完全脱离现实生活“闭门造车”,或者完全沉溺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制作些无病呻吟、矫情虚妄的东西。要知道只有扎根于生活厚实土壤的作品才更具生命力,只有从社会从生活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变得丰润、鲜活、厚重起来。
写作始于爱好,但写作的意义和它所肩负的责任却是不可小觑的。作为文学爱好者,有义务和责任去反映弱势群体的疾苦;去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去揭示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去呼唤真理、道义、良知、血性的回归。
用心写出来的文字,不管是出现在网络还是见于纸媒,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读到、欣赏到,就感觉十分开心、愉悦。尤其是与笔友交流、切磋,相互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感觉对写作起了鞭策和促进作用。而读者的热情支持和鼓励更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习惯将写作称为“写字”,因为每一个方块字在我眼里都是美丽、可爱的。倾注了心血完成的作品就像自己生养的孩子,不管是否漂亮,都会视为宝贝珍爱着。
写作带给我的感受犹如初春时约了朋友去踏青,轻松、快意,且心旷神怡;又像月夜下与爱人相携漫步,甜蜜、温馨、浪漫、诗意;更像义士行走江湖,坦荡、无羁、洒脱、自在。
文字在我眼里就像一位情趣相投的玩伴,又像红尘俗世里偶遇的知己,更像历经岁月沧桑仍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伴侣。
我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你想让它接纳你,追随你,首先你要懂得欣赏它,理解它,熟悉它,透悟它。你还要清楚在文字的王国里,既有规律可循,也有规矩章法约束。你“入境”就得“随俗”。不可褒贬不分,黑白不清、高低不识。但也不可生搬硬套和照葫芦画瓢。文学作品最讲究的是“出新”,不管构思立意,还是谋篇布局,抑或遣词造句,都要力求“新”。这里的“新”是指独特,与众不同。文学作品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每一篇作品同每一个人一样,也应该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不能像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那样搞大锅饭,每个人碗里装的都是同一样东西。雷同和模仿是文学作品的大敌,只会将人引入死胡同。还有那种死板、教条,没有变化和新意的八股文也是极其令人生厌的。
有人说:“文字就是写作者将生活簸动、淘洗后留在篮子里的谷粒;是用笔尖将一个人的心划开后,散发出的全部的隐秘气息。”所以,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可以说每一篇文字都包含了写作者对生活的阐释和领悟。没有承载作者思想情感的作品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尸体,只能让人远离。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以启迪教育,让人摆脱蒙昧,催人积极奋进。然而每一篇作品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可能只有作者自己清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一生概括为三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认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拿来说明文学创作的过程是非常贴切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刚动笔写作时的情形,颇有些孤独、冷清感。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寻求灵感,作者倾心竭力,搜肠刮肚,废寝忘食,憔悴不堪。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一番努力和承受一段折磨后,终于有了结果,灵感乍现,一切豁然开朗。似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由此可见,写作实在不是一件轻松寻常的事。尤其是初涉写作之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首先,写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写作是一个输出过程,犹如家庭主妇宴请宾客,事先得去采购食品菜疏。不然你拿什么摆出来招待客人?
知识的储备离不开阅读。有计划的、广泛的阅读有利于知识的多方面积累。作为写作爱好者,需要收集信息、查阅资料。了解、知道的东西越多,视野越开阔,写作起来就越有后劲。
完成了知识储备,接着你得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从生活中采撷出最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代表性的素材以供写作所需。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大作家,深入社会民间调查、了解、体味世态民情,这道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更贴近生活,才更接近事物的本真,也才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淀后,你就可以提笔写了。下笔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立意,你想写的对象是哪个?欲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一定要明确。立好意后就需要选材。选材非常重要,所选的材料一定得紧紧围绕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果选材恰当,文章就算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就看你的技巧运用和语言表述了。
欲写出有感染力的好作品,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必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写作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写作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又怎么能够识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其作品又怎能发挥它应有的启迪和教育作用?所以,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如果道德品质低下,思想陈旧落伍,最终也很难形成“气候”。历史上能够流芳千古的文人墨客、学者、骚人,无不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文明起了推动作用。
说来周作人的才学决不低于其兄周树人,可史册上流芳至今的却是周树人,而周作人却少有人提及。试想谁会欣赏、赞颂一位曾经做过汉奸的人呢?作为文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时,是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只顾自己和家人过好;还是挺身站出来,以笔为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和邪恶势力作斗争?无疑,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俩作为正反两方面教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当然,如今已不用再像周树人先生那样将文章变为匕首、投枪了。但并不等于就可以完全脱离现实生活“闭门造车”,或者完全沉溺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制作些无病呻吟、矫情虚妄的东西。要知道只有扎根于生活厚实土壤的作品才更具生命力,只有从社会从生活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变得丰润、鲜活、厚重起来。
写作始于爱好,但写作的意义和它所肩负的责任却是不可小觑的。作为文学爱好者,有义务和责任去反映弱势群体的疾苦;去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去揭示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去呼唤真理、道义、良知、血性的回归。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