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的柔情
趁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也是我心情激动,把陈年的被子都翻出来晒晒,巴拉巴拉数上一数,总共有五床呢,老妈说这是我的嫁妆被,哈哈,我的嫁妆真大气!
嫁妆被晾在阳台的栏杆上,满满当当的占满了每一寸晾衣杆。站在楼下抬头看,一片白的帘子多么晃眼多么闪耀,原来棉花在地里也是那么的耀眼,做成棉被还是不改初衷哈。
还记得老妈第一次试种棉花,一块长的10米,宽5米左右的一块地,春天看季候差不多了跟着别人一起种播种,它播种方式还跟别的菜种、稻种都不一样,我也是第一次见,别的都是翻地好了就可以播种,棉种却是用专用的工具,跟老式打气筒差不多的一个模具。提前几天把土松好,肥料拌好,堆成一个小土堆,老妈说这叫沃肥,说这样棉种不容易烧掉根部。当时也是有耳没耳的听着,今天却能记住,我估计骨子里一直遗传着老妈老农思想。差不多个把星期之后,开始正式做播种工作了,用那个类似打气筒的机器,在小土堆上使劲一踩,换一个平坦的空地上使劲一顿,提起机器往下一看,一个圆柱状的土块立在地上,我们这里叫棉花钵,中间还有一个浅浅的小孔,我马上明白这是方便放棉种进去。老妈提着这个机器又开始踩呀,顿呀,一排排一列列一个矩形的就方阵出来了。老妈让我们数数多少个,我们都是一个个数过去,我数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得数还不一样,轮到弟弟数了,他的得数还跟我不一样。老妈用惯用教导的语气说,“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长宽分别是多少个,用乘法就好了”。我说,那你有的一排多放了一个,有的少放一个啊,老妈说,“那你把多的数一遍少的再数一遍,两个相差多少就知道了,大数肯定不会差太多,顶多一两个,你俩数差十几个肯定眼花了,没用心”。其实老妈心里知道做了多少个,老妈做事心里一直都有数,做棉花钵的时候,她一直低头干活,眼里只有踩、顿,两个连贯的动作,而我跟弟弟一个在田里看油菜花,一个在田里挖蚯蚓。小插曲过去了,棉花钵做好了,老妈每一个洞放了一颗棉籽,放好之后,在排列整齐的矩形棉花钵两边插上竹子条,竹条两边都是削尖好了的,把两头尖深深的扎进土里,隔一段距离插一根,全部做好之后看上去就像一座拱桥。老妈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膜,说是保暖,虽然是阳春三月,早晚还是有寒风寒气在侵袭。薄膜在我的帮助下,平整了,边上还得压上土块,既防风又通风,多么有哲理的话,老妈的工作经验多丰富。彻底完工之后,欣赏一下我们的杰作,专业术语叫防风明洞,做的多么完美,棉籽在这么精致的房子里发芽、生根,等着被移植。
一个月过去了,棉籽已经发芽生根,棉茎也很长了,在这个期间老妈无数次在温暖的午后来掀开薄膜,傍晚有点冷意来盖上薄膜。虽然老妈是第一次试种棉花,可是从其他的农活经验来想,道理都是想通的,老妈的做法总是有据可依的。
一个阳光刺眼的上午,拉开了干活的剧幕,剧情中有老妈把棉花钵小心轻放进粪箕里、稻萝中,错开叠加放在一起,一层一层一摞摞,直到确定稳实不晃动,全都放下之后,再码放在小推车上,小车前边有跟绳子,我在前边拉车,老妈吃力的推着,弟弟肩膀上扛着锄头跟在后面,上坡的时候帮老妈后面推一把。一个小队伍浩浩荡荡向着我们的棉地前进。前边忘了交代,做棉花钵的地和摘种棉花植被的地不是同一个地方,因为做棉花钵的土需要松软的黑泥土,便于发芽保湿,而种棉花植被的地是带点沙的地。两块地之间隔了差不多一公里,路途间的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简直是永远望不到头的远方,一路上总在心里默念快点到头吧,我真的走不动了。开始了摘种的工作了,棉地已经提前翻过了,只需要在一埂一埂的半沙地上用锄头挖一个个可以安放棉花钵的坑,每个坑之间间隔半米,老妈说据她观察间隔半米是因为棉花以后长高了伸展了有发挥的余地。老妈说的总是有道理的,我们两个小罗罗兵照章办事准没错。等把棉花钵都安放好,旁边的土也掩盖好,再每颗苗的旁边浇了点水,我们的前期工作算是完成了。生长期间施肥拔草,打虫这些工作都是老妈来完成,期间的辛苦,经历了多少个烈日,流了多少汗水,现在我们只是想想都觉得辛酸。
当时的我们不懂,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都是书上读来的,直到有一首陆游的诗,诗中有一句“纸上得上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粒粮食。当的我在中学上学一个星期回来两次,弟弟在小学,也就是中午回家吃个午饭。直到有一个星期六,弟弟跟我说,“姐,妈给我分了50块钱”。我立马质问道“你干什么了?”。弟弟说,“我帮妈拉棉花,棉花拉完了,妈卖了100块钱,分给我50,哈哈哈”。听他说完我也释然了,拉棉花,听起来多有趣的一件事,做起来就知道有多艰难,钻进棉地里,在裂口的棉桃上把白胖胖的棉花拉出来,有的棉桃没有裂口的还要用手使劲捏开,再把像缩水的布条一样湿哒哒的棉花抠出来,回家还得暴晒几天才能干透。在棉地里钻上钻下,蹲地上摘禾杆下面的,弯腰摘中间的,踮起脚够上面的。棉桃裂口了,桃尖在太阳的暴晒下更锋利了,手背在桃尖上来回摩擦着,都是细小的血口,回到家热水洗个手,钻心的痛。弟弟也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的钱,我也就不嫉妒了,那时候心眼多小。
做一床被子要八斤轧好了棉,一斤带籽的棉花能轧四两的棉,也就二十斤棉花才能轧八斤的棉被,一斤籽棉三块钱,老妈卖了一百块钱,也就是差不多三十三斤棉花,一年一块地才种出来了一床半的被子。
从松土沃肥到播种再到下地安钵,每年都是周而复始的劳作,老妈给了我五床被子的,大地给了老妈辛勤的回报,老妈把这得来的成果都给了我,傍晚太阳下山了我在收被子的时候,看见被子上有的用丝线拼了“”字,那是我结婚那年老妈找定做的被子,还有拼的“福”字,那是我生闺女的那年老妈又找人做的。
大地是柔情的的,棉花是柔情的,老妈是柔情的,盖着棉被的我是被柔情包围着的。
嫁妆被晾在阳台的栏杆上,满满当当的占满了每一寸晾衣杆。站在楼下抬头看,一片白的帘子多么晃眼多么闪耀,原来棉花在地里也是那么的耀眼,做成棉被还是不改初衷哈。
还记得老妈第一次试种棉花,一块长的10米,宽5米左右的一块地,春天看季候差不多了跟着别人一起种播种,它播种方式还跟别的菜种、稻种都不一样,我也是第一次见,别的都是翻地好了就可以播种,棉种却是用专用的工具,跟老式打气筒差不多的一个模具。提前几天把土松好,肥料拌好,堆成一个小土堆,老妈说这叫沃肥,说这样棉种不容易烧掉根部。当时也是有耳没耳的听着,今天却能记住,我估计骨子里一直遗传着老妈老农思想。差不多个把星期之后,开始正式做播种工作了,用那个类似打气筒的机器,在小土堆上使劲一踩,换一个平坦的空地上使劲一顿,提起机器往下一看,一个圆柱状的土块立在地上,我们这里叫棉花钵,中间还有一个浅浅的小孔,我马上明白这是方便放棉种进去。老妈提着这个机器又开始踩呀,顿呀,一排排一列列一个矩形的就方阵出来了。老妈让我们数数多少个,我们都是一个个数过去,我数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得数还不一样,轮到弟弟数了,他的得数还跟我不一样。老妈用惯用教导的语气说,“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长宽分别是多少个,用乘法就好了”。我说,那你有的一排多放了一个,有的少放一个啊,老妈说,“那你把多的数一遍少的再数一遍,两个相差多少就知道了,大数肯定不会差太多,顶多一两个,你俩数差十几个肯定眼花了,没用心”。其实老妈心里知道做了多少个,老妈做事心里一直都有数,做棉花钵的时候,她一直低头干活,眼里只有踩、顿,两个连贯的动作,而我跟弟弟一个在田里看油菜花,一个在田里挖蚯蚓。小插曲过去了,棉花钵做好了,老妈每一个洞放了一颗棉籽,放好之后,在排列整齐的矩形棉花钵两边插上竹子条,竹条两边都是削尖好了的,把两头尖深深的扎进土里,隔一段距离插一根,全部做好之后看上去就像一座拱桥。老妈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膜,说是保暖,虽然是阳春三月,早晚还是有寒风寒气在侵袭。薄膜在我的帮助下,平整了,边上还得压上土块,既防风又通风,多么有哲理的话,老妈的工作经验多丰富。彻底完工之后,欣赏一下我们的杰作,专业术语叫防风明洞,做的多么完美,棉籽在这么精致的房子里发芽、生根,等着被移植。
一个月过去了,棉籽已经发芽生根,棉茎也很长了,在这个期间老妈无数次在温暖的午后来掀开薄膜,傍晚有点冷意来盖上薄膜。虽然老妈是第一次试种棉花,可是从其他的农活经验来想,道理都是想通的,老妈的做法总是有据可依的。
一个阳光刺眼的上午,拉开了干活的剧幕,剧情中有老妈把棉花钵小心轻放进粪箕里、稻萝中,错开叠加放在一起,一层一层一摞摞,直到确定稳实不晃动,全都放下之后,再码放在小推车上,小车前边有跟绳子,我在前边拉车,老妈吃力的推着,弟弟肩膀上扛着锄头跟在后面,上坡的时候帮老妈后面推一把。一个小队伍浩浩荡荡向着我们的棉地前进。前边忘了交代,做棉花钵的地和摘种棉花植被的地不是同一个地方,因为做棉花钵的土需要松软的黑泥土,便于发芽保湿,而种棉花植被的地是带点沙的地。两块地之间隔了差不多一公里,路途间的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简直是永远望不到头的远方,一路上总在心里默念快点到头吧,我真的走不动了。开始了摘种的工作了,棉地已经提前翻过了,只需要在一埂一埂的半沙地上用锄头挖一个个可以安放棉花钵的坑,每个坑之间间隔半米,老妈说据她观察间隔半米是因为棉花以后长高了伸展了有发挥的余地。老妈说的总是有道理的,我们两个小罗罗兵照章办事准没错。等把棉花钵都安放好,旁边的土也掩盖好,再每颗苗的旁边浇了点水,我们的前期工作算是完成了。生长期间施肥拔草,打虫这些工作都是老妈来完成,期间的辛苦,经历了多少个烈日,流了多少汗水,现在我们只是想想都觉得辛酸。
当时的我们不懂,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都是书上读来的,直到有一首陆游的诗,诗中有一句“纸上得上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粒粮食。当的我在中学上学一个星期回来两次,弟弟在小学,也就是中午回家吃个午饭。直到有一个星期六,弟弟跟我说,“姐,妈给我分了50块钱”。我立马质问道“你干什么了?”。弟弟说,“我帮妈拉棉花,棉花拉完了,妈卖了100块钱,分给我50,哈哈哈”。听他说完我也释然了,拉棉花,听起来多有趣的一件事,做起来就知道有多艰难,钻进棉地里,在裂口的棉桃上把白胖胖的棉花拉出来,有的棉桃没有裂口的还要用手使劲捏开,再把像缩水的布条一样湿哒哒的棉花抠出来,回家还得暴晒几天才能干透。在棉地里钻上钻下,蹲地上摘禾杆下面的,弯腰摘中间的,踮起脚够上面的。棉桃裂口了,桃尖在太阳的暴晒下更锋利了,手背在桃尖上来回摩擦着,都是细小的血口,回到家热水洗个手,钻心的痛。弟弟也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的钱,我也就不嫉妒了,那时候心眼多小。
做一床被子要八斤轧好了棉,一斤带籽的棉花能轧四两的棉,也就二十斤棉花才能轧八斤的棉被,一斤籽棉三块钱,老妈卖了一百块钱,也就是差不多三十三斤棉花,一年一块地才种出来了一床半的被子。
从松土沃肥到播种再到下地安钵,每年都是周而复始的劳作,老妈给了我五床被子的,大地给了老妈辛勤的回报,老妈把这得来的成果都给了我,傍晚太阳下山了我在收被子的时候,看见被子上有的用丝线拼了“”字,那是我结婚那年老妈找定做的被子,还有拼的“福”字,那是我生闺女的那年老妈又找人做的。
大地是柔情的的,棉花是柔情的,老妈是柔情的,盖着棉被的我是被柔情包围着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