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硕士模拟题]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____。 A.1898年 B.1902年 C.1912年 D.1905年 2.卢梭的作品《爱弥尔一论教育》阐述了____教育学说。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 3.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____。 A.生产力水平 B.科学技术 C.文化传统 D.政治经济制度 4.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外铄论 C.内发论 D.一般发展论 5.19世纪中叶,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并大力倡导科学课程的英国教育学家是____。 A.洛克 B.赫胥黎 C.斯宾塞 D.达尔文 6.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____。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习作业法 7.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____。 A.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 B.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C.模仿学习和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8.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____。 A.《道德教育论》 B.《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C.《学校与社会》 D.《民主主义与教育》 9.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____。 A.杜威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卢梭 10.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的时候,说明他处在道德发展的____。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C 6.B 7.B 8.B 9.C 10.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J、题1分,共5分) 1.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____教育结果的均等。 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根据班级活动的时间分布,可以分成日常性班级活动和班级活动两大类。 4.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____的转变。 5.关于潜在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在杜威所讲的“____”、克伯屈的‘t附学习”中就已有所涉及。 参考答案: 1.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 2.德育方法 3.阶段性 4.学生学习方式5.附带学习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得出明确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3.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4.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5.道德内化:道德内化指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答:错(2分)。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3分)。 2.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 答:错(2分)。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而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3分)。 3.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 答:对(2分)。相对性评价区别于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进行的评价(3分)。 4.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把学生单纯当作装“德性的口袋”,简单化地强行往这个口袋里装填、’灌输道德概念。 答:错(2分)。这是柯尔伯格的观点,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3分)。 5.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心在班集体层次上。 答:对(2分)。原因在于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答: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3分)。 功能:一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分)。 实施要求:首先,任务有一定难度;二是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三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四是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五是小组研讨的民主性和超越性(每一要点1分,共5分)。‘ 2.请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答: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一类是学生参加的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第二类是勤工俭学活动;第三类是社会政治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动、拥军拥属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6分)。 功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9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 某地有一所实验中学,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教育即服务,学生即 上帝”的办学理信。在生活方面,学校为每个班的。学生设立了生活导师,生活导师与 学生同吃同住,负责学生饮食起居等一切事务,包括督促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睡眠, 帮助学生整理床铺、熨烫校服,甚至定期、不定期代学生上超市购物。在学习方面, 学校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求老师 认真上课,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进步。如果有三位学生或三位学生的家长联 名给某位老师提意见,该老师将立即被辞退。在师生交往方面,学校要求老师不管在 什么情景下都要像空姐那样“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意尊 重学生的人格。在学业评价方面,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许给学生打不及格 的分数;未经学生触,不许把学生的分数告诉除学生本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 请你就该实验中学的“教育观”与“教育目的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参考答案: 答:(1)该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与提出的一些理念,如“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等都是正确的,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追求(4分)。 ‘(2)该校所秉持的教育观一一“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教育即服务”意指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当成“上帝”。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为这种服务所要求、所制约与所改造的对象(4分)。 (3)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该校的上述做法有所偏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4分)。 (4)该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明该校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上述现代教育观念(3分)。论述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者,酌情加1—2分,总分不超过15分。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加分。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