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许江:我辈复登临
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在国际青年绘画展上的讲话:
唐代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何山?居然引无数前贤登临远望,兴怀感伤。实际上岘山是湖北襄阳南边的一座小山,晋代羊祜镇守荆襄,常于此山置酒言咏。岘山临汉水,诸山中是小而隐者,却可远眺群山,环览诸峰。羊祜曾与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在此岘山之上,代代圣贤不仅看到江山胜迹,而且感怀古今往事。孟浩然稍后的宋代欧阳修亦临山浩叹,写下明畅婉曲的《岘山亭记》。历代的圣贤将此山作为历史兴怀的现场,将寂寂无名的群山变为山河无言、人世循转的仪典之所,变为千秋百代的回忆者和被回忆者共同的窥秘之地。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列布着多少这样的临山洞察的现场?或者说,我们的绘画之所是否正是这样的一座座「岘山」?画史铺陈,望之隐然,其绘风九曲,画峰叠峙,形成人类历史延绵的仪仗。在我们之前,曾有多少人在绘画中远望,我们肯定不是最早的「登临者」。「临」是一种亲历,「登」是一种跋涉,经过跋涉的亲历,我们是最新的来者。我们站在群山之间,站在隐秘与开放之间。 我们站在所有事物的隐秘与开放之间。我们希望由此超越出去,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我们相信在我们的观看与绘画中,其情其兴总带着时代的机契,就如那鱼梁浅落、梦泽深寒,在某种人与自然共同的浸没中,我们努力趋向代代登临者的超越。 据说当年羊祜碑刻石二方,一方置于山巅,一方掷入江渊。孟浩然正是亲见江渊之碑而兴物感怀。与孟浩然一样,今天的绘画者在时代的登临中,在某个机契生发、山水浩荡的时刻,蓦然洞见千古的碑铭与诗意。于是,在这时代超越的同时,我们回返了那种更深刻的根源。我们正是在这超越与回返之间、隐秘与开放之间,完成绘画的登临。 正如岘山那般,绘画长存。但它时有所隐,隐在鱼梁沙洲、云梦深泽。绘画的使命就是因时而发,打开它,让江山胜迹、千古兴怀,永远感动人心。 「我辈复登临」。又一届「INTER-YOUTH」来了!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