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公共知识:经济基础
第六章 经济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 握情况,以及运用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 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理解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掌握其基本理论、观点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路径。
本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的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蕾;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特征: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和信用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的基本内 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市场机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 性: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区分及其意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剩余价值率;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 银行利润;股份资本和股息:土地所有权和地租:土地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 成;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价格;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性和长期性。
四、资本的运行
(一)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的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资 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 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及其两种方式;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 件及其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二)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 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 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日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合 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
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 并存和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
(一)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以供求关系为纽带的经济均衡机制;以价格信号为导向的自动调节机制;以物质利益为内在动力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市场竞争为外在压力的优胜劣汰机制。
(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健全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格局;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对生产的调节具有滞后性、不确定性、盲目性;市场机制在非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有限,在有些领域不起作用;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践的演化过程。传统计划体制下对市场机制的排斥阶段(1956-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阶段 (1978-1992 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总体配套改革阶段 (1992一1996 年);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阶段(1997-2000 年);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阶段 (2001 年至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 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标准。公有制资产是否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是否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是否对整体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发展。业主制;合伙结IJ; 公司制。
(二)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
(三)中国固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过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出路。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的内涵与结构。市场体系的内涵;市场体系的结构。
(二)现代市场体恶的一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三)现代市场体系的发育过程。市场的萌芽阶段:市场的形成和市场体系雏形的出现阶段:市场体系的形成阶段: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阶段。
(四)中国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中国市场体系培育的现状:中国市场体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一)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放权让利"到"公共财政"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二)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体恶的内容和特征。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关系。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举措。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内容: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机制。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
(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
(二)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方式:中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途径。
(三)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加入WTO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