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管理类知识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重要程度由低到高的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生理的需要:包括人体生理上的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理的需要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b.安全的需要:随着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继而就会产生高一层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c.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情、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d.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敬。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e.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种需要就是“人希望越变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
对理论的评价: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发表后又不少人接受,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它的层次排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一理论对人的动机没有完整的看法,没有提出激励的方法。它只说明了需要与激励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要的反映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此外,这一理论也没有注意到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关系。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