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艺术功能的系统认识和全面表述,非常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功能。对教学艺术功能的认识与表述,与对教学艺术本质和特点的探讨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对教学艺术本质和特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教学艺术功能观。我们认为教学艺术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一、陶冶功能
由于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境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如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频繁多向的人际交往、教师出色的课堂表演等,这些都在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着理性的教育,给他们留下持久性的深刻印象。正如人们说的,“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能起到滴水穿石的作用。”成功的教育是学生没有感到受教育,却受到了终生难忘的教育。
教学艺术的陶冶功能,在于有效地淡化了教育痕迹。在高超精湛的陶冶教学艺术中,那“无为”的表象深层尽是“有为”的匠心。但是又不露任何斧凿的痕迹,给人以“无为”的自然感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②教育家孟子曾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教学实践也证明,以长者自居赤裸裸地以教训的口吻向青少年进行灌输教育,他们是不愿接受的。相反地淡化一下教育痕迹,在传授科学知识过程中以审美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无形的陶冶。
教学艺术的陶冶功能,还在于教师自觉地增强了教书育人的意识。为了使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以其高超的教学艺术渲染了高涨情绪的教学气氛,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动力系统,使课堂教学始终贯穿着紧张、活跃而又愉快的智力活动。教学艺术高效的陶冶作用,都是教师有意识而又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影响的结果,它根本不同于没有明确导向的、盲目而自发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二、转化功能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并促成这两个转化。我国教学论专家胡克英指出:“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①此可谓一语中的、直指本质。
教学艺术高效率的转化功能,标志着教师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形成等教学任务,它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前提,马上转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文化的脉搏跳动得最为强烈有力。人类几千年所传递下来的精神文明,正像静脉输血一样源源不断地注入青少年幼小的心灵,并迅速地转化为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
教学艺术转化功能的实施过程,使其具备了其它艺术创造过程所不可比拟的重大意义。在转化过程中,教师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卓越的个性,都像画家的如椽巨笔,无时无刻不在勾画着学生完美的形象,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将璞琢成玉,将铁炼成钢,导引学生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最后使之成为各种各样的有用人才。特级教师孙秀英就认为,教师的贡献在于“创造着整个社会的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一个无知的儿童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迟钝的可以变得聪敏,胆怯的可以变得勇敢,粗心的可以变得仔细。所以老师就像一个雕塑家,雕塑着孩子们的灵魂”。①可见,这种教学艺术产品的转化过程,景象何等壮观!意义何等重大!这确是其他艺术创造过程所难以比拟的。
其实,教学艺术的转化功能并非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而是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有其内部规律可循的。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教学理论的自觉探讨者,对影响教学转化的主客观条件和内部机制及其客观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及时地感知并准确地把握转化的最佳契机,使教学艺术的转化功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谐悦功能
吉尔伯特•海特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谈到了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出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还指出,“教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惹人生烦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发着你的人。那种通过死记硬背来重现知识的学习方法,还有那把要学的知识采用‘打电话’形式,通过昏昏欲睡的气氛,注入学生‘半聋’的耳朵,并使之随着做些断章取义的记录的教学法,已被教学双方的积极思考、活跃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形式所代替了。在教学过程中,你常常会被年轻人追求真理的活力所驱动,并从中汲取力量去引导这种追求。事实上,你和你的话,以及听取你的教诲的学生,都是那长流不息的人类智力活动长河中的一朵浪花。”①这对我们加深教学艺术谐悦功能的认识,很有启发。
教学艺术谐悦功能,直接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因为正如格罗塞所说:“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活动,在它的过程中或直接结果中,有着一种情感因素——艺术里所具有的情感大半是愉快的。”②听一堂好课,我们往往用“如坐春风”来形容,春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教学虽是严肃的事业,但是教师尽可能温和一点、轻松一点、形象一点,有时候来点幽默,却是非常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教学的趣味性乃是构成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的重要因子。教学中的例题巧解、妙语连珠、体态情趣、幽默插曲、摹态拟声、故错解颐等,均是有效地解除疲劳、使学生乐学的“兴奋剂”。北京四十中地理教师杨秀霞看到课余学生兴致勃勃地“拍三角”、玩扑克,萌发了搞地理游艺活动的想法。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设计试制了地理棋、地理牌,指导学生制作和游戏。课上学生仔细听讲,课下认真制作。原来很难背的概念、数字,很快就记住了,一个学生还高兴地编了顺口溜:“地理牌,地理棋,玩起来真有趣,工业和城市,山脉与河流,无论名词和数字,不知不觉记心里。”有的老师正是看到趣味性教学的谐悦功能,才生发出“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深刻见解。但是教学追求的趣味必须是高尚的情趣,做到“闲话不闲,笑语有益”,使学生在笑过之后能收到深刻的教育效益。
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它可以消除由紧张的思维运动带来的心理疲劳,调节由单调重复的学习活动带来的生理疲劳,淡化情绪生活中的焦虑情绪,恢复业已倾斜的心理平衡等;使得教学艺术在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中获得寓教于乐的功效。正是因为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所以才使学生感到“学而时习”的愉悦。
四、整体功能
教学艺术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它是依靠其整体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的。在古代,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过: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完形心理学家们也一再申述:整体多于其各部分的总和。教学艺术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艺术,它融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线条、色彩、语言、音响、节奏、造型等均为教学艺术所用),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个性和审美等诸方面的发展。可见,教学艺术的这种整体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
教学艺术整体功能的发挥依靠其内部结构的最优化组合。因为只有整体内部各部分在建立相互联系中呈最佳结构状态时,才能发挥出大于各孤立部分总和的整体功能。如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互补,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应,知识训练序列与学生思维认识能力一致,备课、讲课、评改、辅导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这样就构成教学艺术内部结构的最优组合,必能使教学艺术发挥出巨大的整体功能。相反地,如果教学系统内部各部分只是孤立地静止地存在着,或者组成了一个彼此冲突的结构,那只能使其整体功能大量内耗,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教学艺术的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构成教学艺术神奇的综合魅力,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反应强烈的审美效应。如1980年10月,特级教师于漪曾在四川新都讲过这样一段经历:30多年前,我爱上了一个平凡年轻的语文教师,他是个年轻的男教师,文质彬彬,带着眼镜。他教《故乡》时,那诗情画意的描绘,使我终身难忘。他说,在那深蓝深蓝的天空中,圆圆的月亮是金黄色的,还有绿得爱人的西瓜地,在这优美的环境里,少年闰土出场了,他带着银项圈,拿着钢叉,在月光下闪闪发亮。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夏夜瓜地的美境,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图画,但讲到中年后的闰土时,他的声音低沉了,讲得那么感伤:中年的闰土紫色的脸灰黄了,皱纹很深,还有那破的毡帽,浑身瑟索,开裂的手像松树皮。半天才喊出一声老爷。……他讲得非常动感情,眼眶里噙着泪水。此时此刻,我对教师崇敬的感情油然而生。他能使一个孩子从无知到有知,他的语言是那么生动,那么深深地震动着我的灵魂。我想,将来长大了,能当个老师那该多好啊……①这正形象地说明了,教学艺术整体功能的发挥,使教学具备了神奇的综合魅力,并引发了学生心底的审美效应,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