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课堂上,要善待那双茫然的眼睛

来源: 2017-09-28 10:06

 课堂上,要善待那双茫然的眼睛

 

在课程资源里下载专题六的材料后,细细品读,《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案例中的教学细节让我失眠了,那双茫然的眼睛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生1真的理解了么?教师看似处理的很机警、很幽默、很妥当,可是仔细回味一下,觉得似乎有些不足:教学的核心,是为了帮助、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让他们再带着成功的感觉坐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学生问道:“1毫升等于多少克?”时,老师对学生质疑的简单处理方法实在是给那些肯于思考、动脑的学生头上泼了一盆凉水?(对学生1)你理解了吗?而其余的学生则是“笑”……

     如果在生1的问题上稍加修改,变为“1毫升的(  )约等于多少克?”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因为对具体的物质而言,就有答案。如:1毫升的水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油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酒等于多少克?……这样既让学生区别毫升与克是表示物质的不同属性,又让学生明确了毫升与克的内在联系,甚至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再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取100毫升的水,100毫升的油,100毫升的其他液体,分别称一称。他们的质量各是多少?再算出他们的1毫升是多少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然明白毫升与克是不同的计量单位,且还明白不同的液体1毫升的质量是不同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重大的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未预料到的变化和异常情况是很多的。教师备课是备主体,至于细节,甚至步骤,有时是由学生情况决定的,教师“一颗脑袋”怎能预计“几十颗脑袋”的想法呢?诸如学生不朝预期的方向走;突然提出怪问题;学生回答懂了,但语气勉强;学生眼神迷茫;学生哗众取宠等。在课堂上遇到上述情况,教师该怎么办呢?是压制、否定、秋后算帐,还是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行为进行修正?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何一个发言,都在有意无意间影响着教学对话的走势,课堂的学习形势,充满着变数,因势利导的本质,就是顺应学生学习的真实走势,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需要,在顺应的过程中,渐渐引导走向教学的期望。

我认为,在即将结束一节课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有什么困惑……”,可以引导学生:如果你已经学会了这个学习内容,那么在课堂上你就应该通过举手,表示你的学习状态;如果你想向同学们和老师表达你的学习观点,那么在课堂上你可以把手高高地举起!有的时候,举手不一定都表示你已经学会了,如果针对这个学习内容,有困惑,需要帮助,需要老师或者同学的指导,那么你也可以举起你的手!没有人规定不会解题或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不可以举手!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向和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我们追求预设生成,但是当非预设生成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答案应该很清楚的。但是,在课堂遭遇“节外生枝”  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是习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教师在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想的去想,去说,于是不断提醒,不断暗示。结果学生却迟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教师却抱怨自己教的学生个个笨。学生没能回答上问题,也会很自卑,进而影响到他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老师们应该记住:如果我们长期用养鸭子的方式养天鹅,我们会让天鹅忘记了什么是翅膀!让我们用心呵护这些雏鹰,使他们尽快的搏击长空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