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应追求语言智慧
数学课堂教学应追求语言智慧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312400) 马顺红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教研室小学部主
一、试着追问您的孩子
数学是理性的,教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是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是基本的,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第二种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有部分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平均分”教学片段:
师:现在有相同的六本笔记本要奖给口算比赛的前三名,你会怎么分?
生1:每人2本,这样公平。
生2:第一名的4本,其他两人,每人1本,以突出第一名。
生3:我觉得按3,2,1这样分比较合理。
师:那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种分法,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生:数字不同。
师:哦,你发现数字不同,其他同学还有吗?
……
师:刚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理解了吗?
生(齐答):理解了!
交流: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的回答不合教师的心意时,我们不能马上换个学生来回答(直到某个学生回答到点子上为止),或者简单的敷衍学生的回答,甚至采取冷处理。此时,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进行追问:你说数字不同,请你具体说说数字上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孩子就会说,一种分法,每个人一样多,另外两种分得不一样多。这里,教师再追问别的孩子:大家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说你明白什么了?然后,接孩子的话揭示平均分的概念,既省时又高效。又如,当孩子齐答理解同学说的意思时,可以追问:都理解了?同桌互相说一说,或者你理解什么了?谁来说说看。这样的追问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的课堂评价;这样的追问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会感觉到老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由于师道尊严而导致的师生之间的陌生和隔阂;这样的追问也体现了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理念,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了欣赏、倾听与合作。课堂上,教师除了要经常问学生“明白了没有”,更要追问学生“你明白了什么”,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暴露,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以便在第一时间内灵活地调整教学手段。
二、别忽视赏识您的孩子
传统的教师评价语言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核心的,它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也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思维,忽视他们的自尊心,有时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的评价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课堂上开始焕发出人文气息。但是,依然有相当多的教师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事与愿违,不恰当的评价导致学生不自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创新,影响了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那么,如何较好地改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呢?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常分成四类:好,一般,不正确,答非所问(方向偏离)。
三、引导孩子走好每一步
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很有可能偏离课堂的主题,使整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很好的达成,如何避免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在出示一幅主题图后,有的教师会提问:“小朋友,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一个孩子说,我看到有鸟,别的孩子会跟着说,我看到有蓝天,有大树、小草……,5分钟过去还未回到上课的主题上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第一个学生说了后,教师应该即时做导向性提问:“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片段:
师:生活中那些地方能够找到长方形?
生1:木地板上有长方形。
师:哦,你在下面的地板上找到了。
生2:老师,左边窗户的玻璃是长方形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在教室左边的窗户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3:上面的天花板,还有前面的黑板都是长方形的。
师:是啊,大家在教室里找到了不少长方形。
生4:教室外的瓷砖也是长方形的。
……
非常简洁的几句导向语,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教室内的长方形,也在教室外找到了所学的长方形。课堂上,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而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表达与时代和民族提倡、推崇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更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或启发争论、思辩,或进行富有人情味、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课堂上的组织性语言
教师课堂上的组织性语言主要使用在方法性的过渡与环节性的过渡上。如:“下面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一句话,目的在于组织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显得自然、和谐。
没有最精妙的教学语言,但我们仍需追求更好!
数学语言是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载体,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离不开师生巧妙地运用简练、准确而富有逻辑性或幽默性的数学智慧语言进行交流。智慧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智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