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 中小学电化教学常规
一、电化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对教学工作有目的预先作出安排的书面材料。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和教师都要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和教学实际,在教研组和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中对电化教学方面作出安排,以利于电化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电化教学工作安排(计划)包括:指导思想、电教目标、具体措施、技能培训、电教教材开发、电教课题研究、电教课时安排等。
二、备课
电教课的备课除一般课的备课要求外,要重点备电化教学方法:
1、确定电教媒体的切入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文字教材内容,确定需要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一般说来,需要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应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应是用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或者是虽然能够讲清楚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应是用电教媒体比不用电教媒体能收到更好效果的内容等。
2、选择电教媒体。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要求、文字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媒体特性,恰当运用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课件或网络资源等电教媒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三条原则,即目标明确性原则,讲求实效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在选择电教媒体时,既要注意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又要考虑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以增强教学效果。
3、确定电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电教媒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4、设计电化教学过程。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播放内容、播放方式、播放时机、时间长短、先后次序,是否重复播放,均需要作出科学、合理、详尽的安排,做到步骤有序,安排得当。如果演播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也要区分主次,有所侧重。
5、编写电化教学方案。完整的课堂电化教学方案一般包括:课题、授课时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名称和数量、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过程流程图等。其中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过程流程图是课堂电化教学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电教器材的准备
上课前,需要准备电教器材或电教室的,任课教师应提前2天填写好电教器材(电教室)预约通知单,向有关电教员提出领用或预约。电教员应根据教师的要求,按时准备电教器材或电教室场地,检查设备性能,保证设备的正常。
教师上课前要根据所设计的电化教学方法、程序,准备好各种电教媒体,并进行调试、试播。
上课完毕,任课教师应整理器材,组织学生打扫场地,向电教员归还或移交器材,电教员应逐件清点,并予以登记,发现损坏或遗失,要及时追究责任,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四、上课
1、教师驾驭媒体要规范正确、熟练,动作要干净利索,准确到位,无视觉和听觉干扰;要保证媒体的播放效果,做到:影像清晰、亮度适宜、音质纯正、音量适度、声画同步,教师解说也要与画面同步;演播适量适时,恰到好处。
2、电化教学方法要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电教媒体的演播和运用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相结合,与教师讲解及学生活动相结合,互为补充,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要注意课堂反馈信息的及时捕捉和正确处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的传递过程,要使课堂电化教学效果最好,必须使师生、电教媒体之间的活动协调、平衡,教师要准确地捕捉可靠的反馈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正负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积极开展电教研究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性教研活动,做到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改经验,学校要有记录,教师要有学习笔记;定期组织电教公开课、研讨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探讨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或推广教改经验,培养骨干教师,帮带教学新手;坚持经常性听课评课制度,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中应有四分之一以上是电教课;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电教研究活动,密切注意最新的教学动态和信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要将常规教研活动与专题研究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要结合教学实际重点抓好一个电教课题,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规律及模式,每学年至少撰写一次阶段性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要围绕课题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一本电教专著,每学期至少上一堂电教研究课、撰写一篇参评的电教论文、制作一件参评电教课件(教具或一个专题网站),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力提倡向学生开放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如电脑教室、语音实验室、电教室、演播室、电子阅览室等,建立各科学生兴趣活动小组,并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电化教学考核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电化教学考核制度,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在日常教学中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化教学登记制度,如多媒体中心电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等要有《微机室、语言室、电教室上课情况登记表》、普通教室要有《课堂电教手段运用登记表》,电教器材室要有电教设备借领登记,各种登记表册由学校指定有关人员进行登记,学校教务(导)处还应有《学科教师电教课开出情况一览表》,以利学校根据电教课开出课时等情况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对电化教学中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考核结果还要与教师工作评价挂钩。
七、电化教学档案
学校教务(导)处和教育技术装备组要建立电化教学和电教设备管理档案,妥善保管电化教学资料和仪器设备技术资料。电化教学档案包括学校和教研组电教工作计划和总结、上级文件和通知、会议记录、培训资料、课题研究资料、各种电教登记表册、目标管理测评资料,以及教师个人档案资料,如教师电教计划、总结、论文、典型教案和课例、自制音像教材和电脑课件等。电教设备管理档案包括电教器材帐簿及原始凭据、器材领用登记表册、设备技术资料、专业杂志等。这些资料要合理分类,每件资料使用后即可收集归档。教师个人电教档案是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学校教务(导)处和教育技术装备组分别负责电化教学和电教设备管理档案的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