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名师 千锤万凿塑英才——记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孙维刚老
1999年6月10日,入夏以来北京气温最高的一天,“孙维刚老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22中召开。多功能厅和旁边的大教室里坐满了人。他们当中有教育局的各级领导,有各校的教师代表,还有孙维刚老师班上的家长、学生代表。大家冒着酷暑远道而来,是为了看一看他们所惦念的身患绝症的孙老师。他们还想再聆听一次老师的教诲,再次享受一下老师高超的授课艺术。
做学问先做人
孙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说:“一个人品质不好,即使你智力超群,也是没有用的。”他认为“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他要求学生“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理想、有宏伟抱负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自己活着能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生活,而应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生活。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拼搏的精神总会使人奋发进取有所作为。”身教重于言教,孙老师自己就是这样,50岁了还进修大本取得文凭,三轮教学实验的主要成果都是在身患癌症、8次手术的七年中创造的。同学们说:“老师那不息的进取精神,如同一团烈火,赢得我们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生会学
在教学上,孙老师要求自己达到高屋建瓴、千里目穷的水平。他认为“教师的一生,应当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广泛学习的一生,学习哲学精心思考的一生”。他教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课堂上他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积极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训练思维,敢于向老师及课本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出题不在多而求精,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让学生把解数学题当作一种极大乐趣。他认为“记忆是思维、分析的基础,而记忆力旺盛的保证是充足的睡眠”,因此他主张各科少留作业,他的数学课不留硬性家庭作业,不收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在9小时左右。
三轮实验结硕果
从1980年至1997年,孙老师用17年时间从初一到高三进行了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一轮跃上一个台阶。1980年至1986年第一轮实验班,蔡冰冰同学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的中学生。1986年至1989年第二轮实验班,8人考入清华大学。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的前10名,孙老师班上的学生占了4名,其中第一名就是他的学生。第三轮实验班阎君同学获得第三十七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是5年来北京市唯一的一块国际数学竞赛金牌。
孙老师的实验不仅让同学们在数学竞赛中获得成功,也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他带的班班风正、纪律好,课堂安静,教室整洁,考试时,老师不在绝无人作弊。无论是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还是公益劳动,班级全走在前边。同学间真诚友爱,有困难抢着上,有利益互相让。前年高考,班上有4个可加10分的三好生名额,班上排名前15名的同学都放弃了。在身体素质上,到高三时孙老师班上的学生平均身高都高于其他班。校文体活动、田径运动,这个班团体总分也总是名列前茅。升入大学后,这些同学各方面的素质表现也很突出,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孙老师也因此受到师生的爱戴,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希望孙老师健康长寿!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