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名师回忆孙老师:他不看重多少人考上清华北大
■孙维刚的一名学生日前给本报寄来5000字长文,希望社会从另外的角度认识孙老师的价值
■专家认为:孩子的质疑很有启发 ,我们不能忽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北京22中实验一班的孙之星是传奇老师孙维刚的学生,日前,她给本报寄来一篇5000字的长文。她说,人们提起孙老师总会因为“全班55%考上清华北大”而说他神奇,可这55%并不是孙老师看重的,人们应该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真正的孙老师。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个14岁的中学生。她家里有摞起一尺高的书本报纸,那是她保存的孙老师的著作和有关孙老师的报道。她随手抽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55%”对记者说:“几乎每一篇报道都会把这当重点。其实孙老师不看重这个,他最想做的是把我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
1999年6月孙之星才真正成为孙老师的学生,2001年3月孙老师就住进了医院。尽管相处不到两年,但她谈起孙老师却总有讲不完的话题。那封5000字的长信是一个晚上一口气写完的。
孙之星最珍视的宝贝是两页只写了三四行字的A4纸,那是孙老师亲笔写的“感谢信”。有两次,孙老师去外地讲课,不能照管班里的事情,回来后给每一个没有犯错误的学生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为“可爱的集体”做的贡献,落款是“你的孙老师”。孙之星把这两页纸和各种获奖证书放在一起,她说:“这比得了奖还让我高兴。”
告别孙之星的时候,她送给记者一份全班的通讯录。她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和家长都会很愿意告诉你真正的孙老师是什么样子。”
在臧鹏远的记忆里,记者采访孙老师时总会问他有多少学生在什么比赛里得了什么名次,每一次孙老师都记得不很清楚,最后只能让同学们自己举手统计。
采访学生的时候,他们的家长都会接过电话说几句。王适然的妈妈说,为了让学生们听得连贯,孙老师讲课中需要喝水喝药时,总是在一个段落结束后转过身去,一口气喝完再接着讲。这是她女儿发现的。
张婧姝的妈妈说,父亲去世的时候,让女儿请假回老家。孙老师听说是去看望生病的外公,立即同意,还让张婧姝留下外公家的电话号码以便问候。
今年1月,孙维刚老师去世的时候,实验一班的每个孩子都给孙老师写了信。在信里,他们留下了自己心中的留恋和秘密。他们说,不知道这些心里的话还能说给谁了。
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文吉吉听说孙之星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连声地说:“很好,很有道理。”他说:“社会各界对55%的重视,源于对教育本质认识的误区。其实孙维刚本人一直是把人的培养放到第一位。他首先是要求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愿意服务社会的人,其次才是成才。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她理解到了孙老师的用心。”文吉吉建议社会各界应该更多关注那些为育人默默奉献的老师。(程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