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法 解读文本的三种姿态
《小学青年教师》2006年第4期钻石天空栏目刊登了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跪在文本面前去学习”,
新课标提倡开放语文、认可超文本解读,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务本。这里的本有两层含义:1、文本;2、生本。即以文本基本价值取向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课再开放、文本解读再超越,都必须源于文本价值和学生发展,而不能“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教师自身的深入解读代替学生自我的独特体验,作揠苗助长式的肆意拔高!学生不是教师,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文本,学生能达到“俯读”的境界吗?能感悟到“真正的尊重不仅是关爱,给残疾人同样的机会,更应让残疾人自己选择机会”吗?《每》文绝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不能!再看“作者和编者想弘扬什么”?不就是“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同样的机会”!而这恰恰是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学生“跪读”就能得出的结论。课堂中,学生们都能感悟到这一点,并且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得的独特体验,我们应该给予珍视!我不知道
我们不妨预设一个锦上添花的结课环节:深入文本,挖掘内涵。此环节设计的出发点是换位思考, “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同样的机会”应该是健康队员为主体解读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将主体由健康队员变换为残疾队员——博莱克。教师可这样引导:“健康的儿童队员讨论决定要给残疾的儿童队员博莱克以同样的机会,并让他站在第一排以给他信心,作为残疾人的队员博莱克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潜心会文、仔细琢磨博莱克的心理后会水到渠成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和关爱,我一定要努力练习,把握好这次检阅的机会!“博莱克腿不方便,但他在检阅的队伍中走得非常好,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可见如此的人文挖掘应该更加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合拍,因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是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的独特体验!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检阅》一课,学生能够达到的解读(板书)是:
健康人——尊重、关爱,给予残疾人同样的机会;残疾人——自信、坚强,把握残疾人应得的机会。而这结论既不是敬畏文本“跪读”得来的,也不是轻视文本“俯读”得来的,而是尊重文本“站读”得来的!
期盼武老师能上出更多更加务本求实的语文课来,更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能咬定“学情和实效”不放松,能坚持“文本和生本”不动摇,能挺直腰杆去尊重文本“站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