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微课案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来源: 2017-08-28 19:01

 第13课 辛亥革命 

日日清必背考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④外来宗教传入 
2.经过: 
①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②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6年全盛时期 
③转折和失败: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失陷 
3.《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  
②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③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④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革命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封建性。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落后性—维护小农经济。) 
4.《资政新篇》: 
①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②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这是其阶级局限性(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代的局限性,在近代社会农民阶级既要反殖又要反封,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二、戊戌变法(请参照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部分!) 
三、辛亥革命(参照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三单元3课、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斗争部分!) 
(一)辛亥革命的兴起 
1.清末推行新政(1901-1905年)和预备仿行立宪(1905-1911年),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些条件。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思想家章炳麟(章太炎)、 、 。 
3.革命准备: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革命团体)、干部准备、军事准备(武装起义) 
(二)辛亥革命的发展 
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2.同盟会成立(1912年改组为国民党):1905年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建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武昌起义为标志 
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12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成立 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 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1912年四件大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是为国号,中华民国时期在大陆为1912—1949年;1912.1-3南京临时政府执政时期; 
2月12日,清帝退位,推翻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政体,但没能推翻整个封建社会或封建制度,社会性质未变;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建立,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为:(1912.3——1916年袁世凯时期——1927/1928年),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但国共对峙时期已开始。 
3月11日,参议院仓促颁布《临时约法》,亚洲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宪法(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经济:鼓励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或废除了些封建阻碍,促进了资本主义壮大与发展(从19世纪末至此,实业救国便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此期间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并存两大社会思潮); 
政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力图限制专制权利,促进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化:废除封建礼仪制和封建道德(但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改变旧的社会风俗,例如见面称谓、辫子,女子裹脚,跪礼……发展了近代文化保障了人权,促进社会发展。 
外交:仍然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为求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这是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一切权力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打击了外国和封建势力;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深入人心;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局限: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易错易混点: 
1.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3.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4.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6.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经常为高考重点,但是教材没写具体内容,应引起注意! 
效果检测: 
1.《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牲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 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 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2.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搞满清者,虽志业未究而遽而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念。”马克思、蒋介石对平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 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3.马英九在纪念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演讲“今天是中华民国一百年元旦,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回顾历史,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B 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4.“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流行的歌谣反映了当时( ) 
A.移风易俗是革命的主要目的 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5.从甲图到乙图,甲图 是清初男子剃发蓄须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这表明(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弱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7.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 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8.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9. 1911年底,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即素轻侮辱中国之法国巴黎朝报亦力言北京政府为世界所恶,而以民军为能尽其国民之天职。”这表明( ) 
A 列强欲抛弃清政府以寻找新代人 B西方国家对辛亥革命持严守中立态度 
C 列强在外交上倾向于支持辛亥革命 D 西方社会舆论对辛亥革命持同情态度 
10.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1.著名历史学家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 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 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挟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 辛亥革命 
答案1-5BACDB 6-10CBBDA 11B 
12.材料题: 
(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约法;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3)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 国情的救亡道路(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把握历史发展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汲取历史智慧(体会孙中山的爱国精神)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