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作者简介】
王晶,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
我有个独生女儿,这话一听就让人想到“掌上明珠”、“千金小姐”这样的词,可是我最担心的就是女儿会成为这样的娇小姐,这里我专门谈谈我们家是怎么利用挫折来教育孩子的。
我的女儿黄思路,今年十九岁了,她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上中学时出版过两本书,现在又上了北京大学,可以算是一个成长得比较顺利的例子。
但黄思路不是神童,智商也很一般,为什么她不论学什么
教客网幼教频道
http://www.jiaokedu.com/youer/
教客网,数十万优质教育资源免费下载!
都那么快、那么好呢?我们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方法来培养她?
回想起来,其实没什么诀窍,但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素质的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她是不是在健康的成长,能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会不会与人相处,以及有没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我们始终有一种危机感,担心娇养了孩子,怕她变得脆弱、低能,担心她习惯了平坦的大道,将来不会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所以,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把每一个困难都看作一个锻炼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为她创造出困难,让她学会如何变不利为有利,顺利度过难关。
现在女儿长大离开家了,我们欣慰地看到,她表现出了很强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以及勇敢顽强的个性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大大增加了她成功的机率,而且也使她学会了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享受人生。
娇生不能惯养
我们家的生活条件比较好,这可以算是“娇生”吧,可是我们特别注意不能“惯养”孩子,我们担心如果把她培养成一个小公主,将来她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那又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常听到人们形容溺爱孩子时说的一句话:就差天上的星星没有给他摘下来了。这样宠出来的孩子,说一不二,随心所欲,长大以后怎么能承受得了一点委屈?再顺利的环境都难使他满意,只会怨天尤人,好像全世界都和他作对,因为从小就没人能对他说个“不”字,从来没尝过挫折的滋味。
女儿小时候,凡是我们认为不允许的事情,不管她怎么哭也不迁就。
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也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因为她还不到三岁,比别的孩子都小一岁,老师心一软,就把她送回家。我开门一看,老师领着女儿站在门口,赶忙让老师先走,然后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没到放学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幼儿园了。”她呜呜地哭着,伤心极了,我挡在门口,硬是没让她进门。女儿知道我的脾气:原则问题没商量,所以,不一会儿她就妥协了,央求着说:“妈妈送路路回幼儿园。”幼儿园离我们家只有几分钟的路,我心里真想一把抱起女儿,为她擦干眼泪,送她回去!可我知道,如果我送她回幼儿园,等于奖励了她的行为,明天她还会再哭,因为这样老师就会送她回家,然后妈妈再送她上幼儿园。于是我狠下心,对她说:“好孩子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女儿万般无奈地走了,她是面对着家门,一步一步倒退着走的,背着小书包,一路流着眼泪,边走边说:“妈妈再见!”知道再也见不到家门了,才转身走去。她走远了以后,我把门关起来大哭了一场。后来她上幼儿园再也没有哭。孩子只有三岁,但是我想这件事给她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一个人的愿望是受到约束的,很多事情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我常常给她讲安徒生童话中《豌豆公主》的故事。一个公主迷路进了邻国的城堡,邻国的皇宫里没人相信她是公主。为了验证她到底是不是公主,在为她铺床的时候,皇太后在七层厚的床垫子下面放了一粒豌豆。第二天早上起来,公主抱怨说:“是什么东西硌得我整整一夜都没睡好,浑身都痛死了。”于是,所有的人都肯定,面前的这个女孩,是一个真正的公主。
我跟女儿说,你想做这样的公主吗?你看她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皇宫里,再好的生活都不能让她满足,整天吃不香睡不着,多痛苦呀!
我又让女儿观察她的外公,外公是农民出身,后来又当过兵,打过仗,当过刑警,不论在什么地方,他一躺下来就能睡熟。有一回下乡劳动,他去挑粪,中午休息时因为身上太脏不进屋,居然可以坐在外面地上,背靠着扁担睡午觉。外公吃饭从不挑食,“吃嘛嘛香”。我问
女儿:“你看外公和豌豆公主比,谁更幸福呢?”
女儿小时候很瘦弱,因此我更担心宠坏了她,为了培养孩子吃苦精神,我们没有把她送到一
度很流行的“吃苦夏令营”去,而是从小把吃苦当作家常便饭,最终目的是让她“身在苦中不知苦”。
我一般让女儿喝饮料,口渴了只喝白开水,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连白糖也不加。有一次,女儿说:“妈妈,你让我在白开水里加点糖吧!”我说:“你要是习惯喝白开水,以后白水糖水都能喝;要是习惯喝糖水,以后就只会喝糖水。可是,你长大以后,是不是每次口渴的时候都有糖水让你喝呢?”
为了锻炼女儿的意志,我们带她出门尽量不抱她。她三岁时,我们带她进山远足,她一直兴致勃勃地跟我们步行,累了就休息,中午就在不认识的农民家休息,她竟然能跟着我们走一天,一次也没有让我们抱。
她钢琴老师的家很远,有几十公里路,还要爬坡,别人去上钢琴课,有的专车送,有的坐出租车,有的乘公共汽车,我却总是自己带她骑一小时,还特地把小椅子上舒服的坐垫拆了,让她直接坐在铁后架上。七八岁时我陪她骑,到了十岁,就让她一个人骑车去上课。
家里安装空调时,没安装在女儿的卧室,她委屈的哭了,说是夏天练琴太热,需要空调,她班上学钢琴的同学自己的房间都有空调。我觉得她说的有一定道理,就把钢琴搬到有空调的房间,解决了练琴问题,但她的卧室依然是全家最闷热的房间。她的思想还没通,那天晚上,我在她床头放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把书签夹在《豌豆公主》那一页。第二天这事就不再提起了。四年后,我们再一次搬家时,家里已经有3台空调了。“4个房间3个空调,全给你们用吧,我有电风扇就行了。”女儿说,“钢琴也搬到我自己屋里吧,我不要当豌豆公主。”
她现在在大学里,觉睡得很好。而去年我听说南京有个大学生,到学校报道后,就是因为没有空调,几天后忍无可忍,气得跳楼自杀了。
经过这些“吃苦训练”,她的身体素质逐渐增强,耐高温,耐严寒,能走远路,游泳一口气能游700米。她骑自行车能带很多东西,有一次学校运动会,女儿一个人把门板那么大的标语牌买了回来,第二天再运到学校去,也不让我们帮忙。我骑上车跟在后面,护送她摇摇晃晃地骑到学校,但她就是不要我插手,到了校门口她摔倒了,这时班上的同学到了,帮着她一起把标语牌弄进校门。最终我还是没帮上忙。
女儿的心理素质也逐渐提高,不论环境多么艰难,她总是快快乐乐,再坏的心情都不过夜,第二天起床,什么不愉快的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碰到困难时,她说“会有办法”;遇到挫折时,她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她一直参加大量社会活动,同时还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没有持久的耐力和乐观的心态是难以想象的。
从小历经挫折的女儿学会了接受现实,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社会的规范。她善解人意,凡事先为别人着想,发生利益冲突时,她总是自觉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别人,从不要求别人来迁就自己。最重要的是,她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为自己能解决一个一个难题而自豪。在挫折中她学会了不向失败低头,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困难,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
15岁那年她赴日本演出,在临行前一天,她的左手肘摔脱臼了,处理好了以后,她便吊着胳膊随团去了日本。她不仅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还坚持练琴,临上台时,她往伤处喷上止痛药,跟另一位钢琴演员一起上台。在她演奏时,那个孩子就跪在她身边,为她托着左臂,两个人就这样配合着完成了一场绝无仅有的钢琴独奏。当她大汗淋淋地弹奏完最后几个音符时,台下的观众报以激动的掌声和喊声。
她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工,在音乐厅门口收票,有时一天要上几班,因为赶不上正常吃饭时间,常常在吃饭的时候闹胃痛。她的胸牌上写着她的国籍,为了不让他们说中国人工作不负责,她也不肯中途请假。音乐厅有规定,检票员必须站着,所以她不管怎么痛,也咬着牙不肯坐下,实在痛得受不了时,就跑到对面的厕所里坐一会儿,再回来接着站,一站都是几个小时。有一次演出快开始时,她为了帮一个拄双拐的美国老太太换票,忍着痛跑到对面一座楼,在换完票回来的路上眼前一黑,竟晕倒在草地上。当时她没敢告诉我,是回国之后讲给我听的,我听了非常心疼,同时也很为自己的女儿骄傲!
自作必须自受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就会常常让他们面临失败和错误。因为如果家长不停地在事先提醒,到了事后,又一边责骂孩子,一边千方百计去抢救,结果是家长*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不但一点感觉也没有,还嫌烦。下次呢,该错的还是错,该忘的还忘。
女儿做错事的时候,我的办法是让她自己承担后果,也就是让她“自作自受”。她出了差错,就得承担后果。
她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到学校排练,走时匆忙,忘了拿磁带。我发现了,却没做声,因为我想,提醒她一次,她的依赖心理就增加一分,那么以后我还要提醒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让她受点挫折,让事实来教育她。女儿快到校门口才想起来,可是时间不允许她回家取了,她赶快往家里打电话,让我给她送到学校去。当时我放暑假在家,完全有时间给她送去,但是我对女儿说,你自己犯的错误,不应该惩罚妈妈。我让她先到学校报到,向老师说明情况,把节目顺序调一下,再回来取磁带。事实上,我让她多跑这一次,后来她却少跑了无数次,因为她记住了这个教训。
还有一回,女儿班上有个困难生交不起学费,她向全年级同学发起捐款,钱捐来以后,老师让她负责保管,每次交费时替那位同学交上。由于事情太多,女儿交钱后常常忘了登记,我提醒她一次,她就登记一次,下次又忘了,后来我干脆不管了,只说一句:“到最后你得算总账,没有记上的部分要赔偿。”小学毕业时,账目和现金之间短少了200多元。老师说:“算了,反正捐款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个同学也把小学读完了。”我却坚决反对,要求女儿把账目补齐,补不上的由她自己赔偿。她把漏记的账补上后,还有120多元因时隔数年实在记不起来了,只好垫上自己的钱,在毕业前交给了学校。这种做法类似罚款,我想,如果她长大以后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差错,也是必须承担责任的,我只是提前让她通过惩罚接受教训,以免这种做法成为习惯,这样罚她一次避免了将来更大的损失。在我看来,付出这笔“罚款”还是划得来的。到现在,她自己的各种稿费收入和开支数目很大,只要迟一天记账,我就罚她10元,所以她再忙也不敢懈怠,否则100元的汇款,收到后10天不记账,就罚光了。
有一个时期,女儿每天晚上睡得很晚,早晨又想提前半小时起来早读,可是她听见闹钟后起不来,想再躺一会儿,结果又沉沉睡去,我们如果不叫她,上学还要迟到。每天如此,闹钟如同行同虚设,我让她把闹钟设置推迟半小时,按正常时间起床,这样睡得充足一些,就能准时跟着闹钟起床了。女儿不愿意,每天晚上总说保证第二天能早起,可是第二天还是迷迷糊糊醒不过来。我就没收了她的闹钟,对她说,既然闹钟起不了作用,就别用了,我可不当你的“闹钟”!就因为没有了依赖心理,她睡到早晨时很警觉,听到一点动静就醒过来了,马上翻身起来,生怕一觉睡过头,上学迟到。几天以后,我把闹钟还给她,她就能准确地按照闹钟铃声起床了。
这样的惩罚措施,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她懂得,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长大以后,会有很强的责任感,这不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独立必须自主
据说,人可以依赖的时候,就会习惯依赖,一旦失去了依赖,新的办法反而会应运而生,自己的潜力就发挥出来了。
女儿3岁开始学钢琴,第一节课我们就让她单独去老师家上。她的个子太矮,要坐在一个大枕头上才能弹琴。我们在她的背上绑一个枕头,站在家门口,像送大学生一样,目送着她独自出了家门,到老师家去上课。当时她的钢琴老师就住在隔壁楼,上课就在学校的礼堂,我们不放心时,便到门外去偷听,却不让她知道我们参与了她的琴课。她练琴时我们也很少在一边盯着,一般要求她自己多争取一点游戏时间,她总是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曲子练好。
我们从来不代替他做那些她已经力所能及的事情。女儿四岁时,我们两个人都去念研究生,就把她寄放在外婆家。在此之前,我们早早地就让她自理生活。两岁学着用筷子,三岁自己洗澡,四岁自己洗头。三岁的孩子洗澡怎么能洗得干净呢?不要紧,我让她在夏天学,天天洗,一个夏天下来就会了。她学洗头的时候,脸盆快打翻了,我就站在一边,却不帮她扶。我想,这就像学走路一样,要培养平衡能力,只有让她亲自去体会,不能因为怕摔跤就不学走路,摔跤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她就很自然地把每一本书包好,把书包整理好——这些事情早已成了她自己份内的事。她的书包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有规定的位置。我们从来没有整理过她的书包,没有为她削过铅笔,没有替她包过书或者订过本子。她的扣子掉了,裤裆裂了,书包破了,我都让她自己修补。有时,我忙不过来,就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要是在卫生间的水箱盖子上捡到针线,不用问准知道是女儿做了活计忘了收起来的。她的书包总是缝得一道又一道,“遍体鳞伤”,书包带子断了,实在不像样了,才把新的书包拿出来用。小学五年级,有一天她在学校生病了,放学后就自己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医院。等她外公听说后到医院找她时,她已经把药都取好了。
她十二岁那年要到北京开会,我带着她去售票处买机票,让她自己查航班,查价钱,我站在远远地看着,可是因为太专心地观察她了,忘了给自己背的包拉上拉练,让小偷扒走了一千元。现在我和女儿一起出远门,都是她买票。到了机场,她总是习惯地把行李往我面前一放,说:“你在这儿呆着,别乱跑,我去交建设费,马上回来。”然后自己一个人跑上跑下地办手续,留下我看守行李。
我们家里永远没有人说的一句话是:“孩子还小。”遇到难事,我后退一步,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对女儿说:“娘勤女儿懒,山不转水转,机会来了,开发你的潜能吧。”这么一“*”,她居然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她能自己改衣服,修自行车;连鞋匠都不肯修的鞋扣,她找来一根断梳齿,居然也弄好了;家里的淋浴龙头坏了,我把全身弄湿了也没弄好,她往里面夹了一块海绵就解决了;照片的背面写坏了,她就揭下来,换上一张废照片的背面,贴得天衣无缝。三年前在美国的时候,她的鞋坏了,为了省下五美元修鞋的钱,她去买了一管万能胶,讨了几个钉子,自己把鞋修好,这双鞋她现在还在穿。到了大学,她宿舍电话不通了,就自己动手,现在连隔壁的电话出问题了也找她修。
女儿十六岁时一个人出国学习,我的一些美国朋友非常担心她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一个小女孩离家那么远,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她克服了很多困难,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回了自己的车票,回来以后又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去年她上大学,我们也没送她去报到。其实当时她爸爸就在北京出差,再等两天就到报到日期了,本来挺想留下送她的,可是她怎么也不让,最后还是自己一个人去报到,办完了全部手续,然后把她的房间、宿舍楼内外拍下的照片寄回家来给我们看。两个月后,我出差上北京,女儿非常得意地带我参观她的宿舍,因为她的床铺布置得很漂亮。她还带我参观了新生的男生宿舍,那是学校刚盖好学生公寓,这年刚好轮到男生住了。而她们女生宿舍却是全校最破旧的楼房,一个房间里面挤了六个人,走廊里面很暗,屋里空气很不好。她一边羡慕着男生们住的公寓,一边兴致勃勃地把自己那可怜的一点空间布置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买来一张小桌子放在床上,把电脑摆在小桌子上,睡觉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脚从桌子底下伸进去。她是那么自然地看待男生宿舍的“豪华”和女生宿舍的简陋,不理想的生活条件并不影响她的学习和休息,也不影响她的心情,她天天都是那么嘻嘻哈哈的,我看了真是无比欣慰。
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还有一句话:“不幸是一种财富。”一个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为不适应激励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相反,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童年饱受挫折的人,长大以后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我常跟女儿说半杯水的道理:
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人看了说:“只有半杯水了。”另一个人却说:“还有半杯水呢!”
我告诉她,妈妈希望你做后面那个人,永远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
女儿被媒体称为“阳光女孩”。在她眼里,世界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可爱。她的书出版以后,读者来信问:“为什么你的生活总是那么如意?为什么你碰到的都是那么崇高的人?是命运对你特别垂青,还是生活对我们特别苛刻?”
有一篇书评这样写道:“欣赏黄思路,不是作品,而是欣赏她处理自身与世界的态度,即宽容、善良与自信,她让我们相信,他们的世界半径比我们既宽且广。由此出发,我们原谅她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令人怀疑的一望无际的湛蓝,虽然我们深知,十七岁的世界绝对不是单色。”
其实,她并不是看不见灰色和黑色,只是她更喜欢描写那湛蓝的天空和大海,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她有放大幸福、淡化痛苦的能力,她的心中,永远是灿烂的阳光。
因为,一个欣赏半杯水的人永远都比一个抱怨半杯水的人快乐、幸福、成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